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我们的“ABCs”

在20世纪70年代,有个叫作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的心理学家通过ABC理论,描述了想法、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A是指“激发事件”

“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是指那些让我们产生情绪反应的情境或者触发事件。例如,丢了手机,作业太多却没时间完成,或者是朋友对你的批评。

B是指“信念”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类别实际上包括我们的想法和信念,但是因为它是以“B”开头的,所以我们经常用“beliefs”(信念)指代。我们的想法是脑海中产生的不同的念头,这些念头可能一天产生几千次。例如,“我希望我能够按时到达”,“星期天是乔的生日”,“我必须记得还那本书”,“我想知道晚饭吃什么”。而我们的信念是那些更加基本的、不易改变的对自我和世界的假设。例如,“我不够好”,“我是讨人喜欢的”,“人们应该做正确的事”,“你应该总是准时的”,“如果我对别人好,他们也要对我好”。我们的许多信念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我们甚至都没有觉察到它们。

C是指“结果”

我们的“B”(想法和信念)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这些情绪和行为被看作是结果(consequences),即C。

当某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感到难过,通常会认为是“A”(激发事件)给了我们这种难过的感觉,但实际上是“B”(我们的想法和信念)让我们有这样的情绪。比如,当科琳在她喜欢的男孩伊万旁边感到尴尬的时候,她会怪自己:“伊万一定觉得我是个失败者,我什么话都说不出来,甚至不看他……我怎么这么可怜?”这一连串的想法让科琳感觉到难为情和没有价值感(情绪结果),于是她再也不会去可能会碰到伊万的地方了(行为结果)。

里奇最近考试没有及格,他认为:“我不及格是因为我没有好好学习。”这会使他感到失望,但是不会让他感到没有希望(情绪结果),因为里奇相信如果他努力就能考得好。失望会促使他努力学习,并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行为结果)。

让我们再来看看斯科特、凯茜和托尼的例子,这些例子都诠释了自我对话的ABC模型。

斯科特

凯茜

托尼

你来试试

理解A、 B和C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就是看如何将其应用在我们自己的经历中。要不要试一下呢?

回想一下过去两周里所发生的、让你感觉不好的情景,比如,你可能感到难过、有压力、愤怒、悲伤、焦虑、尴尬或者内疚。

在下面的压力日志(Stress Log)中,你可以简短地描述一下。在“激发事件”的旁边写下那个情景,在“信念/想法”的旁边写下你当时的想法(我们可以在第三章和第四章更详尽地了解“信念”这个概念),最后在“结果”的旁边写下你作何感受以及你做了什么。

提示:当你描述激发事件的时候,记住要紧扣事实。比如,“我试了牛仔裤,但是太小了”,而不是“我试了牛仔裤,看上去又肥又丑”;或者“伊万向我打招呼的时候,我脸红了,故意往别处看”,而不是“伊万跟我打招呼,而我故意骗自己说他没有”。

压力日志

再想一个让你感觉糟糕的情景,将你的A、 B和C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压力日志

发展良性思维(good thinking)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警惕进入脑海中的任何一个负面的或自我击败的想法。学习识别错误的和不合理的思维,会把我们的注意引导到那些我们需要挑战和改变的自我对话上。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们将展示如何去做。

简言之……

■我们的情绪反应通常会被激发事件所触发,我们的想法和信念决定了结果(也就是我们的情绪和行为)。这就是我们日常经验中的“ABCs”。

■使用压力日志来监测我们的“As”“Bs”和“Cs”,可以帮助我们注意到那些无益的思维,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想法和信念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的。 EWUEBZYbPq5Dm1Vc2NzYiNpt8262Ax+IffPZByIqlQxP6aFA1e+hp/NMTQQLUrP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