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天津文艺》第1卷第6期发表阿英的《新的营养与新的要求》;阿垅的《没有文化》。
《长江文艺》第5卷第1期起改为半月刊,本期发表《大量创作反映民主改革运动的作品》;社论《学习〈实践论〉,坚持毛泽东文艺方向》;俞林的《〈实践论〉读后笔记》;西虹的《怎样体验部队生活》;俞天翚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李尔重等的《关于〈笑〉和〈生活与创作〉的讨论》。
《西北文艺》第2卷第5期发表侯外庐的《暴风雨中武训的“义”行》;胡海的《武训批判以外》;纪叶的《要真实地表现部队》;刘斌的《〈血训图〉观后感》;王丕祥的《略谈〈血训图〉》;王任的《对〈同心为国〉一剧的看法》;于绍的《评〈全世界人民在看着咱们〉》;露茜的《坚持文艺批评的原则性》;苏一平的《西北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文艺运动》;萧征的《从群众实际需要与条件出发开展农村新文艺运动》。
《东北文艺》第4卷第1期发表社论《有组织有步骤的开展文艺批评》;越明的《关于〈小凤子和双喜〉及其读后》;吴逸明的《介绍爱伦堡的〈暴风雨〉》;编者的《要虚心向作者学习》;“文艺评论”栏发表刘穆的《评话剧〈清宫外史〉》,汪声裕的《对〈伪君子〉的意见》,寒梅的《读〈光荣的胸章〉》,梁志异的《我从电影〈阴谋〉学到了什么》,白水的《要表现人民的力量》;“读者中来”栏发表徐仁民的《对〈歌颂毛泽东〉的一些意见》,董荫琪的《要正确的表现政策思想》,王哲佩小组的《要突破描写个人仇恨的公式》。
《新观察》第3卷第1期发表魏巍的《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
4日,《光明日报》发表丁易的《大众文艺论集(一九三零—三二年)序》。
《解放日报》发表张禹的《评白危同志的短篇——〈火是从那里起的?〉》;周均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介绍马烽的〈结婚〉》;曰木的《反对创作中的低级趣味》;李静文的《评〈匪徒们的出路〉》。
5日,《人民日报》发表《重庆文艺界严厉批判反动小说〈再生记〉》。
《戏曲报》4卷12期发表屠岸的《华东地区一年来戏曲创作、改编、审定工作概况》;何慢、汪培的《上海市戏剧界镇压反革命创作演唱运动总结》;阿甲的《从〈四进士〉谈周信芳先生的舞台艺术》;孟特的《谈赵廉、刘瑾和宋巧娇》。
6日,《文汇报》发表赵涵的《评〈一千零一天〉》;高畴的《有错误的〈活菩萨〉》。
8日,《人民日报》发表周扬的《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武训传〉批判》。
10日,《人民戏剧》第3卷第4期发表人民日报社论《加强文艺工作团,发展人民新艺术》;张庚的《文工团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刘沧浪的《正确地认识现实与本质地反映现实——评〈新沂河蓝图〉》;朱芃的《反对戏曲创作中违反历史的不正确的观点——中南文艺界对〈新渔家仇〉的批评》;李超的《评电影〈红旗歌〉》;沙驼铃的《评歌喜剧〈新条件〉》;马少波的《把舞台上历史的颠倒,颠倒过来!——从〈武训传〉谈起》;张啸虎的《论历史剧的主题——兼评电影〈武训传〉》;张真的《从创作方法上看〈武训传〉的错误》。
《文艺报》第4卷第8期发表杨犁的《庆祝歌剧〈长征〉的演出》;李伯钊的《我怎样写〈长征〉》;发表丁玲的《作为一种倾向来看》;本报记者的《记影片〈我们夫妇之间〉座谈会》(丁玲主持,严文井、钟惦棐、柳青、吴祖光、黄钢、瞿白音、韦君宜等出席并发言);贾霁的《关于影片〈我们夫妇之间〉的一个问题》;黄钢的《我国记录影片的新成就》;葛杰的《慎重出版旧作》;谢云的《不应该强调作品的政治性吗?》;童理的《评一本关于鲁迅的书》;之奂的《和平的声音是不可压制的!》;专栏“新语丝”发表张祺的《表现谁?》,郑震的《扔掉旧包袱》,王钺的《非这样“逗哏”不可吗?》。
《福建文艺》第1卷第4期发表陈集云的《对〈地主的花样〉的一些意见》。
11日,《光明日报》发表[苏]法捷耶夫作、蔡时济译、刘辽逸校的《苏联作家协会忘记了创作工作的社会方式》;余向葵译自苏联《真理报》的《反对文学中思想意识的歪曲》;仇重的《从儿童文学角度看寓言》。
13日,《文汇报》发表杨灏的《不要歪曲了“最可爱的人”——评戈凤作的〈同心酒〉》;方陶的《是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吗?——评〈中美合作所〉等几个短剧》;贺萍的《评司马仑作的〈匪特你往哪里逃〉》;雪乔的《评晚风作的〈谁给的灾难〉》。
15日,《文艺》第4卷第2期发表杨育平的《对红旗诗丛第一辑〈为了和平〉的几点意见》。
《文艺新地》第1卷第7期发表欧阳翠的《评〈李二嫂改嫁〉》。
《北京文艺》第2卷第6期发表李伯钊的《我怎样写长征》;郭良夫的《怎样写新人新事》;汪曾祺的《赵坚同志的〈磨刀〉与〈检查站上〉》。
《长江文艺》第5卷第2期发表熊复的《组织创作力量为民主改革服务》;魏东明的《〈实践论〉与文艺工作者的修养》;司马龙的《论典型的塑造》;俞天翚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解放军文艺》第1卷第3期发表陈毅的《在华东军区、三野文艺体育检阅大会上的讲话》;甘泗淇的《怎样写人民军队》;老舍的《我怎样学习语言》;丁里的《写小些写好些》。
20日,《文汇报》发表赵自的《评〈火凤凰〉》;《影评工作者谈〈方帽子〉》;靳先的《〈火凤凰〉不是一部好影片》。
《戏曲报》5卷1期发表社论《坚决贯彻建设爱国主义新戏曲的任务》;屠岸的《评〈父子争光〉》;袁斯洪的《评绍兴大班的〈目连救母〉》;音波的《再谈〈皇帝与妓女〉的修改过程》;徐以礼的《改编〈苏武牧羊〉》。
25日,《文艺报》第4卷第9期发表郭沫若的《读〈武训历史调查记〉》;周扬的《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苏联《真理报》的《把思想水平和艺术技巧提得更高一些》;王化东的《向通俗化、地方化的大道前进》;犁阳的《反对打击和压制正确的批评》;程千帆的《〈实践论〉对于文艺科学几个基本问题的启示》;专栏“新语丝”发表李光的《“清除”与散布》,金草的《有害的“闲话”》,谭颀的《光辉灿烂的前途》,李英华的《严肃的表现革命干部的形象》;“读稿随谈”栏发表达的《从批评稿件中看到的几个问题》,志的《关于“新事物”》。
《光明日报》发表文光的《能够运用“文艺”这一武器反映这一时代的是什么人呢?》;谭之仁的《谈创作上的公式化》;蒲阳的《评〈母亲的意志〉》;凤子的《歌剧〈长征〉给我的教育和启示》。
26日,《人民日报》“关于武训和〈武训传〉的批判”专栏发表夏衍的《从〈武训传〉的批判检讨我在上海文化艺术界的工作》;杨刚的《读〈爱国诗人杜甫传〉》。
27日,《人民日报》发表王石利来信《反对歪曲中朝人民友谊的作品——评〈山东文艺〉三卷一期刊载的陶钝的诗〈绣红旗〉》。
31日,《人民日报》发表艾青的《谈〈牛郎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