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人民文学》第4卷第2期发表艾青的《反对武训奴才思想》;钟敬文的《〈现代歌谣〉引言》;俞平伯的《后三十回的红楼梦》;熊白施的《读〈火车头〉》;戒虞的《读〈走向胜利第一连〉》。
《小说》第5卷第5期发表竹可羽的《谈徐光耀的〈平原烈火〉》。
《文艺新地》第1卷第5期发表《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开展对〈武训传〉的讨论的指示》;陈白尘的《从武训到〈武训传〉及其他》(第6期续完);唐弢的《缺乏政治的敏锐性和严肃性》。
《长江文艺》第4卷第5期发表程千帆的《向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屈原学习》;吕元春的《评〈笑〉和〈生活与创作〉》;孟世才的《评〈爱什么〉》;赵其钧的《战士不喜欢〈落后转变〉》。
《西北文艺》第2卷第3期发表全国文艺研究室整理的《抗美援朝文艺宣传的初步总结》;刘斌的《集体创作中的几点体验》;马琰的《试谈马亚古柏的性格》;纪叶的《谈谈主题问题》;翟宏儒的《对〈牛道士的下场〉的意见》。
《河北文艺》第2卷第8期发表任桂林的《关于〈李舜臣〉》;朱汀的《〈袜子〉读后》;狄耕、杨济的《〈纪念〉读后》;李瑶的《读〈一副金耳环〉》;克明的《试评〈爱国公约〉》;张庆田的《也谈谈〈新事新办〉的演出》;刘文彬的《对〈源泉〉的几点意见》。
《东北文艺》第3卷第5期发表白石的《关于镇压反革命创作上的一些问题》;安危的《要深刻的了解与经常的研究生活》;越明的《读〈巴特尔一家〉和〈小凤子和双喜〉》;话语的《对〈起来——善良的人们〉的意见》;萧令的《要更深刻的表现爱国主义的主题》;“读者中来”栏发表寒梅的《需要短小精悍的文艺作品》,王克信小组的《〈距离〉读后》,于飞的《读〈在竞赛中〉》,周明的《要创造健康的人物》。
2日,《光明日报》发表立云的《评李长之先生对歌颂〈武训传〉的检讨》;刘榕的《读了李士钊同志的检讨》。
《人民教育》第2卷第2期社论《开展〈武训传〉讨论,打倒“武训精神”》;[苏]康·西蒙诺夫的《论批判态度》;蒙树宏的《评〈火车头〉》;白村的《评〈野狼湾〉》。
《解放日报》发表雪苇的《武训和〈武训传〉(下)》;木可的《讨论〈武训传〉错误思想中应端正的几种偏向》;罗洛的《评新诗中的概念化倾向——谈新诗底感染力》。
3日,《光明日报》发表陈哲夫的《读了〈我在关于《武训传》的讨论中获得了教育〉后的两点意见》。
5日,《山东文艺》2卷5、6期发表《山东省文学艺术节联合会关于近期开展文艺工作的号召》;初升的《抗美援朝创作上的几个问题》;王度的《对〈乡村三教师〉的几点意见》;吕枫的《〈人面的魔鬼〉和〈除害〉读后》;一丁的《写批评时不要在枝节问题上打圈子》;桀臣的《旧京戏是否可以禁演?》;本社的《对旧京戏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樊庆荣的《不要把劳动人民“丑”化》。
《光明日报》发表沙天的《武训“行乞兴学”的动机》;罗慕法的《我不同意李士钊先生的检讨》;魏煌的《对李士钊先生的一点意见》。
《戏曲报》4卷8期发表本报社论《戏曲界应当热烈开展对〈武训传〉的讨论》;《人民日报》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新华社的《对坏电影〈武训传〉的赞誉,说明当前文化界思想混乱》;杨耳的《陶行知先生表扬“武训精神”有积极作用吗?》;汪曾祺的《武训的错误》;宋之的讲、君良整理的《〈皇帝与妓女〉的创作思想和改编意见》;俞玉的《根据什么原则来改编〈四郎探母〉?》;景孤血的《关于〈四郎探母〉答谷葑先生》。
6日,《光明日报》发表胡一声的《评“教育创造风”对于武训的颂扬》;方兴严的《“借题发挥”所造成的坏影响——由〈武训传〉引起的自我检讨,兼评〈武训传〉》。
9日,《解放日报》发表宋之的的《〈皇帝与妓女〉的创作和改编》;陈安湖的《向苏联作家学习写作经验》;蔚锦的《对独幕话剧〈你逃〉的意见》。
10日,《人民日报》发表陈涌的《萧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
《人民戏剧》第3卷第2期发表本社的《戏剧界应当开展〈武训传〉的讨论》;马少波的《从信陵君的讨论谈起》;舒强的《主义柯夫表演上的公式化倾向》;焦菊隐的《〈龙须沟〉导演艺术创造的总结》;老舍的《谈体验生活》;顾宝璋的《关于演员体验生活的方法问题》。
《文艺报》第4卷第4期发表社论《庆祝全国文工团工作会议开幕》;本报编辑部的《文工团与〈文艺报〉》;于晴的《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人民日报》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丁曼公的《武训的真面目》;孟冰的《我们讨论了电影〈武训传〉》;张天翼的《关于武训的“事业”和“精神”》;丁浩川的《〈武训传〉和〈武训传〉底称颂者们在宣传着什么?》;本报记者的《广泛开展关于〈武训传〉的讨论》;唐因的《朝鲜战场上的中朝文艺》;于彤的《评赵景深的〈民间文艺概论〉》;王钺的《这样的改法很成问题》。
《新观察》第3卷第11期发表林砺儒的《从〈武训传〉说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方法》。
11日,《人民日报》发表丁玲的《谈谈普及工作——为祝贺北京市文代大会而写》。
12日,《大众文艺》第2卷第12期发表艾芜的《文艺工作者参加土地改革工作的报告》;《西南区文联筹委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大众文艺〉改名〈西南文艺〉筹备出版启事》。
15日,《文艺》第3卷第6期发表邹霆的《关于武训、〈武训传〉及其他》;江波的《关于小说〈柳堡的故事〉的思想性》;钟琪的《我对〈界线〉的几点意见》。
《北京文艺》第2卷第4期发表老舍的《对于观摩演出节目的意见》;田耕的《工人文艺创作演出检阅》;端木蕻良的《讨论〈武训传〉所得到的启发和教育》。
《光明日报》发表孟冰的《我们讨论了电影〈武训传〉——记中央文学研究所对〈武训传〉的讨论》。
《贵州文艺》第2卷第5期发表赵休宁的《文艺工作者应当重视全省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解放军文艺》创刊,解放军文艺社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期发表刘白羽的《将部队文艺创作提高一步》;陈荒煤的《创造伟大的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形象》;吴强的《巩固成绩提高创作水平》;华革飞的《谈快板诗歌创作的点滴经验》;胡可的《〈英雄的阵地〉初稿小结》;陈斐琴的《推荐〈铁锁链的故事〉》。
16日,《光明日报》发表石丁的《〈武训传〉研究》;无名的《〈武训传〉讨论中所发生的几个问题》。
20日,《光明日报》发表方明的《工人和学生文艺作品的新面貌——北京工人和学生文艺创作观摩演出后》。
21日,《光明日报》发表陆克的《影片〈关连长〉歪曲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形象》。
25日,《文艺报》第4卷第5期发表周扬的《坚决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冯雪峰的《党给鲁迅以力量》;荃麟的《党与文艺》;李定中的《反对玩弄人民的态度,反对新的低级趣味》(附编者按);张学星等的《评〈关连长〉》(中央文学研究所通讯员小组集体讨论,张学星整理);梁南的《谈〈关连长〉中错误的军事思想》;克驭路的《评电影〈关连长〉》;碧野的《碧野同志来信》;萧殷的《论“赶任务”》;专栏“新语丝”发表侯金镜的《骑着马找马》,庄始原的《不可节省的时间》,严文井的《利用大家的眼睛》;同期,发表周文的《谈几个形容词连用的解释》;吕叔湘的《关于口语和文章里的新词新语》;杨堤的《关于方言文学的几个问题》;吴士动的《我对“方言问题”的看法》。
《部队文艺》第4期发表本刊编辑部的《结合部队的现实生活进行创作》;徐灵的《体现军事思想反映新英雄的重要品质》;《人物是作品的灵魂(转载)》;杨辛的《深入生活从实践中发掘题材》;李森的《我学习〈实践论〉后体会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29日,《戏曲报》4卷9期发表音波的《〈皇帝与妓女〉是怎样再修改的》;柴池的《关于戏曲创作中公式主义问题的通信》。
30日,《光明日报》发表李家骏的《比较艾青和希克梅特的〈索亚〉》;尤琴的《中国共产党与“五四”新文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