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人民文学》第4卷第1期发表曹靖华的《谈苏联文学》;零乱、刘新涌、齐谷、王崇禹的《关于〈好娘儿〉》。
《小说》第5卷第4期发表曰木的《评李尔重的〈领导〉》。
《文艺新地》第1卷第4期发表社论《普遍发动,个别准备,用创作来检阅我们的文艺力量》。
《长江文艺》第4卷第4期发表田涛的《大量创作镇压反革命的文艺作品》;张涨的《工人文艺创作的成长》。
《西北文艺》第2卷第2期发表山川的《王老九和他的快板》;程秀山的《多多创作反映青海各组人民生活的剧本》;杨维乔的《略谈目前“兵演兵”中几个问题》;古鲁的《文艺创作与思想改造》;刘振羽的《对〈一贯害人道〉的剧作和演出的几点意见》;小默的《试谈创作中的两个小问题》。
《华南文艺》第2卷第2期发表华南文学艺术工作者订的《爱国公约》。
《东北文艺》第3卷第4期发表东川的《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的文艺运动》;白石的《对新秧歌剧提供几点意见》;杨红的《要如何表现正面人物》;三川的《如何在诗中描写英雄人物》;路村的《谈目前剧作中的几个问题》;陈旗整理的《加紧学习改造自己提高作品质量》;“读者中来”栏发表李实用的《〈在新事物面前〉读后》,高柏苍的《看过〈星星之火〉》,漫洪的《〈爱国心不老〉读后》,宁鉴的《对诗作〈裴大姐〉的意见》,北雁的《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品》。
《河北文艺》第2卷第7期发表吴倩的《漫谈创作》;克明的《要写的通俗、短小、生动》。
《新中华》第14卷第9期发表许德珩讲,沧海笔记的《谈“五四”》;卢文迪的《“五四”前后》;任访秋的《谈谈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在思想上的领导问题》。
3日,《文汇报》发表雪峰的《关于〈鲁迅日记〉影印本》。
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丁玲的《怎样对待“五四”时代作品》。
5日,《光明日报》发表[苏]康·斐定著、汪松华译、刘辽逸校的《作家的技巧——在第二次全苏青年作家大会上的演说》;季镇淮的《谈小说〈活人塘〉》;齐谷的《关于〈撞车〉与〈母亲和孩子〉》。
《解放日报》发表包明的《影片〈白毛女〉的艺术技巧》;汪培的《从今年春节竞赛演出看上海戏曲创作的提高》;丁景唐、陈给的《必须给饿狼以狠狠地打击——评〈饿狼〉和〈勇士和狼〉》。
《文汇报》发表赵涵的《评〈我们夫妇之间〉》。
10日,《人民戏剧》第3卷第1期发表萧殷的《论主题的普遍意义——兼评柯夫的剧本〈堤〉》;胡采的《评〈金元帝国〉的溃败》;柳汀的《关于“〈金元帝国〉的溃败”论战》;韩尚义的《谈舞台设计上的思想性》;若诚执笔的《〈龙须沟〉舞台效果的创作经验》。
《大众文艺》第2卷第10、11期发表沙汀的《为开展爱国主义运动的文艺创作而奋斗》;游藜的《评黄贤光同志的小说〈幸福〉和〈觉醒〉》;艾然的《读白峡的〈分果实〉有感》。
《文艺报》第4卷第2期发表全国文艺研究室整理的《抗美援朝文艺宣传的初步总结》;力群的《评〈大众图书出版社〉的连环图画》;廖华的《从新连环画〈王秀鸾〉的一个形象谈起》;何家槐的《我对于短篇小说的一些看法》;陈学昭的《多注意多写些短篇小说》;许杰的《我们也要更多的更精彩的短篇小说》;李纳的《关于〈多写精彩多样的短篇小说〉》;杨耳的《试谈陶行知先生表扬“武训精神”有积极作用》;邓友梅的《关于武训的一些材料》;李昭、申述的《读〈幸福〉》;常晓照的《〈土改宣传剧〉应该停止发行》;陈廷瑞的《评〈烟的故事〉》;程溪林的《评〈传达制度〉》;李霓的《〈苏联农女美娜〉读后》;[苏]佛·马特洛索夫的《在宣传鼓动工作中如何运用艺术文学》;本报编辑部整理的《读者对第三卷〈文艺报〉的意见》。
12日,《文汇报》发表喻安玉的《写〈分碗〉的前前后后》;高畴的《评〈诗礼传家〉》;今宜的《剥落〈武训传〉的“进步”外衣》。
《贵州文艺》第2卷第4期发表蹇先艾的《贯彻文艺界抗美援朝运动的几点意见》;江帆的《试谈少数民族的歌谣》;陈棻德的《对于〈打豺狼〉的一些意见》;徐欣的《我对于〈团圆〉的意见》;张弓的《我们怎样搞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解放日报》发表唐克新的《文艺作品应该表现新人新事》。
15日,《北京文艺》第2卷第3期发表老舍的《怎样写通俗文艺》;汪曾祺的《丹娘不死》。
19日,《文汇报》发表肖勇的《评〈诗礼传家〉》。
《解放日报》发表白宇的《文艺作品要善于描写人民的智慧》;谢云的《评独幕话剧〈饭烧焦了〉》;梅朵的《评影片〈关连长〉》。
20日,《文艺》第3卷第4、5期发表陈山的《面向南京,结合实际,展开爱国主义的文艺创作运动》;蔡田的《论舞台的现实性与客观的真实性》;朱克可的《谈现阶段美术创作上的问题》。
《戏曲报》4卷7期发表人民日报社论《重视戏曲改革工作》。
《文汇报》发表王维堤的《也谈“方言文学”》;雨薪的《鲁迅的〈故乡〉》。
21日,《文汇报》发表张俊祥的《从龙须沟的演出说起——在上海文联研究室学习〈实践论〉座谈会上的发言》。
25日,《文艺报》第4卷第3期发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丁玲的《读魏巍的朝鲜通讯》;孙楷第的《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发展与艺术上的特点》;田涛的《生动真实与长短》;西虹的《从政治热情想起的》;吕荧的《读〈实践论〉》;周文的《两点商讨》;佘树声的《我对于〈实践论〉的体会》;赵自译、苏联《文学报》社论《论儿童读物的主题》;杨犁的《儿童文学杂谈》;徐行的《关于〈说猫〉》。
《光明日报》发表于伶的《展开对〈武训传〉的批评和讨论》。
《部队文艺》第3期发表李绍彦的《我们的群众文艺活动》。
26日,《文汇报》发表顾慰祖的《我澄清了对〈武训传〉的看法》。
《光明日报》发表谷春、稼人整理的《上海影评工作者讨论〈武训传〉》。
《解放日报》发表雪苇的《武训和〈武训传〉(上)》;王云缦的《不要写一些枝节的,缺乏普遍意义的东西——评〈老工人郭福山〉》。
28日,《文汇报》发表罗石的《略论我们的文艺批评》;梅林的《对于武训和〈武训传〉的几点感想》;罗洛的《“武训精神”的反动本质》;奚巍鸣的《读卞之琳的一首诗》。
29日,《光明日报》发表李长之的《我在关于〈武训传〉的讨论中获得了教育》。
31日,《文汇报》发表丁玲的《读魏巍的朝鲜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与〈冬天和春天〉》。
《光明日报》发表李士钊的《我初步认识了崇拜与宣扬武训的错误》;刘榕的《从〈武训画传〉看武训》。
本月,中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赵毅敏的《开展文艺通讯员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