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人民日报》发表郭沫若的《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文学》第3卷第6期发表周立波的《〈鲁彦选集〉序言》。
《文艺新地》第1卷第3期发表许杰的《实践——生活的实践与写作的实践》;君里的《目前山东秧歌剧的几个问题》;章枚的《评〈王贵与李香香〉》;劳辛的《〈解放战争诗钞〉读后》。
《小说》第5卷第3期发表谭颀的《实践与创作》;齐谷的《在文艺思想上的一个原则分歧》。
《山东文艺》2卷3、4期发表放舟的《写诗要避免“一般化、口号化”》。
《东北文艺》第3卷第3期发表石昱的《写人物》;方冰的《向〈在新事物的面前〉学习》;杨哲的《对结构题材的一点感想》;简慧的《真正的幸福》。
《天津文艺》第1卷第2期发表阿垅的《谈〈大团圆〉》。
《长江文艺》第4卷第3期发表俞林的《从生活到创作》;章明的《评〈浅水滩头〉》。
《西北文艺》第2卷第1期发表本社的《文艺运动领导者、组织者、文艺作者都应该拿起文艺批评的武器来!》;胡采的《评〈金元帝国〉的溃败》;汶石的《谈纪明同志的创作》;尚继征的《我对〈航空员之歌〉的一点意见》;纪叶的《谈创作态度》;汶石的《批评和创作为什么不能很好的开展起来》;宋肖的《关于〈团结建设新新疆〉的创作和演出》;本刊编者的《关于〈血地〉》;丁明的《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一点认识》;向太阳、卢萌的《如何写老干部》;士增的《我是怎样整理和修改〈过年〉这篇稿件的》;燕风的《读〈爸爸赶麦场回来〉》。
《河北文艺》第2卷第6期发表刘流、红菲、宋青的《读者、观众:关于〈源泉〉的反映》;黄青、金铮、章羽的《关于演出〈新事新办〉的讨论》;刘正平的《修改旧秧歌戏〈白蛇传〉的两点意见》;李耀的《读〈后娘〉与〈家务事儿〉》;王斑的《对〈巧姻缘〉主题思想一点意见》。
《华南文艺》第2卷第1期发表黄宁婴的《粤剧剧本的改编与创作》;陈寒舟的《谈华南文艺的语言问题》。
《东北文艺》第3卷第3期发表《加强与读者的联系》;石昱的《写人物》;[苏]格拉契夫斯基作、金志军译的《把独幕剧引上新现实主义的道路》;方冰的《向〈在新事物的面前〉学习》;杨哲的《对结构题材的一点感想》;简慧的《真正的幸福》;路道明的《谈太平鼓》;以“读者中来”为总题,发表晓端的《关于电影〈腐蚀〉》,鲁林的《小游击队员的真实感》,史马、魏鸣的《我们对〈一把钳子〉的一点意见》,常辛的《读〈好亲戚〉》。
《甘肃文学》第2卷第4期发表黄眉的《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蓝坪的《谈目前诗歌创作上的几个问题》。
《新中华》第14卷第7期发表谭丕谟的《走苏联文学的道路》。
2日,《文汇报》发表蓝竹的《呐喊及其他——读〈鲁迅全集〉杂记》;方典的《论题外发言》。
4日,《光明日报》发表史洪的《关于对武训先生的看法问题》。
5日,《戏曲报》4卷4期发表社论《贯彻戏曲舞台形象的澄明》;伊兵的《略谈历史剧的问题》;贝涣智的《改编〈得意缘〉的商榷》;蔚新的《谈杨四郎的转变》;余惠民的《关于〈剧改工作中的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
7日,《文汇报》发表伊兵的《略谈历史剧的问题》;沙丘的《再谈京剧〈信陵君〉中的几个问题——答伊兵先生〈略谈历史剧的问题〉一文》。
《光明日报》发表白村的《谈“生活平淡”与追求“轰轰烈烈”的故事的创作态度》;蒙树宏的《从任务的转变说起——〈撞车〉与〈母亲河孩子〉读后》;则因的《奥列格与其家庭——〈我的儿子〉读后》;李之的《E·加德威尔笔下的黑人——读〈跪在上升的太阳下〉等五篇小说》。
8日,《解放日报》发表方英执笔的《对漫画〈特务阴谋要警惕〉的意见》。
9日,《文汇报》发表胡风的《〈文艺笔谈〉后记》;张禹的《论赶任务》。
10日,《文艺报》第3卷第12期发表陆希治的《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杜高的《完整的人》;萧殷的《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李枫的《关于写作指导》;刘剑青的《民间小调不适当的套用》;卞之琳的《关于〈天安门四重奏〉的检讨》;李广田的《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卞之琳的《土地改革展示了两种文化的消长》;杨人缏的《农民是怎样站起来的》;“讨论问题”栏发表[苏]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争取语言的纯洁》;邢公畹的《文艺家是民族共同语的促进者》;文怀沙、吕叔湘的《大众语言与文法》。
14日,《文汇报》发表陈英的《〈关连长〉的成就与缺点》。
15日,《北京文艺》第2卷第2期发表郭良夫的《改造思想情感与学习写作》。
《贵州文艺》第2卷第3期发表孙仲的《文艺活动在农村中》;罗象贤的《给山歌以新内容》。
《福建文艺》第1卷第2期发表《文艺工作要进一步普及与深入抗美援朝爱国主义运动》;黄帆的《从效果上看〈美帝暴行图〉的演出》。
《解放日报》发表红浩的《要求正确表现人民的形象》。
16日,《文汇报》发表清华大学ABC文艺小组讨论、李家骏整理的《〈实践论〉与文艺创作结合问题》;莫斐的《两个世界——读香港报小感》。
《新中华》第14卷第8期发表王西彦的《一本血写的书——讲述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的故事》。
19日,《光明日报》发表明的《写新的英雄人物,新的思想品质——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三个月来部队文艺创作初步总结摘要》。
20日,《文汇报》发表郑振铎的《〈蛰居散记〉新序》。
21日,《光明日报》发表[苏]伊利亚·爱伦堡作、蔡时济译、刘辽逸校的《作家与生活——摘自和高尔基文学研究院学生的谈话》;郑远的《由〈撞车〉谈到思想矛盾的描写》;紫兮的《最可爱的人与完整的人》。
22日,《文汇报》发表徐士年的《学习〈实践论〉克服创作中的公式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长江日报》发表陈荒煤的《为创造新的英雄典型而努力》。
《解放日报》发表蓝野的《关于“方言文学”问题》;方英执笔的《对漫画〈长线深水钓大鱼〉的意见》。
23日,《文汇报》发表白流的《读〈绞索套着脖子时的报告〉》。
25日,《文艺报》第4卷第1期发表记者的《记工人作家文艺座谈会》;《鲁迅先生谈武训》;贾霁的《不足为训的武训》;袁水拍的《人民,当心你身边的凶手》;郑振铎的《伟大的艺术传统》(序);李广田的《〈实践论〉与艺术工作》;陈荒煤的《为创造新的英雄的典型而努力》;洪禹的《不是单纯的写作问题》;[苏]戈尔巴托夫作、郑雪来译的《生活与作品》;编辑部整理的《为什么“赶”不好“任务”》;[苏]佛·马特洛索夫作、朱子奇译的《在宣传鼓动工作中如何运用艺术文学》;专栏“新语丝”发表胡乔木的《短些,再短些》,晓涵的《一个钉子》,企霞的《中国人有一句老话》,江华的《建议教育界讨论〈武训传〉》,何远的《再深入一步》。(本期编者的话:“新语丝”是从本期起新开的专栏。这一栏里的文章,我们希望能有下列特点:一、简要有力的对文艺工作、文艺创作和广及文化思想的各方面发表意见,虽然短在千字以内,务求见解鲜明,有的放矢。二,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举凡杂感、随笔、笔记、学习心得、寓言、书信……以及其他各种形式均可。)
《部队文艺》第2期发表本刊编辑部的《以镇压反革命为创作主题》;侯金镜的《严肃准确地创造战士形象》;《“赶任务”问题》;七零六部文化部的《纠正创作中脱离实际的偏向》。
本月,西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胡采的《思想、主题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