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红利,每个行业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红利,我们抓住了就能实现阶层跃升。比如,2015年前后的公众号,我们只要入局,就有机会赚得盆满钵满,虽然现在看来,公众号已经算是“古典自媒体”,但早期玩家确实能赚到大钱。
2022年年初,我结识了一个公众号早期玩家,他算是最早一波开始写公众号文章的,在公众号红利期的那几年,他每年的收入能达到两三千万元,他的赚钱模式很简单,就是接广告赚钱。虽然现在公众号广告业务整体都在下滑,但是在这之前他抓住了红利,实现了原始资本的积累,有能力去尝试下一个风口。
2023年,风口是什么?不用多想,短视频一定占据一席之地。你会听到很多卖短视频课程的主播说:“错过了微博,错过了公众号,现在你一定不能错过短视频。”这句话说得对吗?我觉得完全没有错,但是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我们得深入探究里面的逻辑。
毕竟时代的红利是短暂的。想要踏上这辆快车,我们不能仅抓风口,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多能力是通用的,即便没有抓住这个风口,但当你把所需要的能力掌握好之后,等下一个风口来临的时候,你也可以轻松上车。
在大部分情况下,赚钱的能力都是相通的,我们没必要因一时的成败而害怕去做一件事情,要把积累能力当成做一件事情的首要目标,剩下的交给时间。当真正突破某个时间节点的时候,你在这个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能力、认知,就会永远留在你的身上,成为你下一次业务成功的基石。
那究竟什么是永恒的?时代红利底层的逻辑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些才是需要我们花时间去探讨的问题。
在一部介绍巴菲特的纪录片里,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让你至少能比现在富有1倍的方法,那就是磨炼你的沟通技巧,不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如果你不会沟通的话,就像在一片漆黑中给一个女孩抛媚眼,她什么都不会发现,光有超人的智慧是不行的,你还得能够去传播它,这就得靠沟通。
巴菲特在投资领域神话般地存在。他曾经很害怕演讲,后来看到某个提升当众说话能力的课程,便去上了课。后来他说:
如果我没完成课程,我的整个人生可能就会不同,所以在我的办公室,你不会看见我在内布拉斯加大学获得的学士学位证书,你也不会看见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的硕士学位证书,但你会看见我在戴尔 · 卡内基课程中获得的证书。
巴菲特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实际上,我做了这么多年自媒体,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之所以能在5年时间内快速逆袭,完全是因为通过写文章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了表达,收获了几十万名读者,而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能说会道的人,却没有利用好自己的这一优势。
所以,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我们日常用得最多的能力。有人能把它用好,轻松创富,而大部分人不能把它用好,之所以没用好,是因为他们还没意识到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以及不知道表达真正的本质和如何进行表达。
(1)大众获取信息的需求永恒不变。 有很多人靠微博、公众号赚到了很多钱,我就是受益者之一。现在自媒体的风口是短视频,很多人通过它得到了结果。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微博、公众号、短视频这三者有什么共同点。其实它们只是不同的媒介,不同媒介有不同的基因,而这个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在慢慢从图文向视频转变,所以这是短视频成为风口的原因。
古人通过烽火台传递信息,近现代人通过报纸、杂志等传递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变成了语音、视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媒体。短视频也许在10年之后会变成旧媒体,那时候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会更加高级、更加快捷。
信息的载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但唯一不变的是大众获取信息的需求。 从烽火台,到报纸、杂志、微博、公众号,再到现在的短视频,大部分人抓住的红利只是单纯的某个平台,但是底层的逻辑是大众获取信息的需求。
当下乃至未来,大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将会一直存在,而获取的路径就是通过上网了解这个世界发展的进程。我们每天都要查看朋友圈好友的动态、公众号博主又写了什么有意思的话题,很多人每天在短视频和直播上所花的时间已经长达几个小时。正是自媒体平台上的海量信息,填充了我们孤独、寂寞和空荡的内心。所以大众获取信息的需求永恒不变。
(2)所有的红利都会向善于表达的人倾斜。普通人应该有一个共识:表达红利是这个时代所存在的,是普通人的红利,抓住它是普通人致富的核心密码。
很多普通人经常会问:现在还能不能做自媒体?他们之所以会问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媒体的核心逻辑是表达,而不是平台本身。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当你意识到并认同这个观点的时候,就是你入局的最好时机,否则等更多人察觉到并入局的时候,即便付出再大的努力,你也只是这个红利下的炮灰而已。
看到这里,你可能误以为表达能力指的是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其实并不完全是。很多人会说:“我性格内向,从来不敢当众说话,人一多就紧张,是不是没办法通过表达改变自己了?”
不是的,本节所说的善于表达并不是仅仅指一个人性格外向、沟通表达能力强。 但凡你做某件事情是在进行信息传递,并且能让别人看见,都算得上善于表达。 比如,有些人做不到当众演讲,也无法即兴说出逻辑缜密的观点,但是他们能通过一边思考一边写作的方式去表达,去传递有价值且值得推敲的信息。又如,有些人性格内向,人稍微多一些就会不知所措,说话卡壳,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通过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的方式去表达和传递信息。
随着文明的演变,人类都在不断地解决信息传递这个难题。除了文字,短视频可以说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了。不管是图文还是视频,我们利用它们的真正目的是进行信息传递,而赚钱只是顺其自然发生的事件而已。
能创作好内容、传递信息的人,永远都只会是少数。如果你能成为舞台上那个创作好内容、传递信息的人,就意味着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成为一个信息中枢,自然就能聚拢大部分的资源。
当今,对于没有任何资源的普通人来说,想要低成本白手起家,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抓住表达红利,成为互联网上的内容生产者,而不是情绪消费者。
(1)成为内容生产者,而不是情绪消费者。
我们每天都要看别人的文章、视频或直播,时不时会质疑别人,实际上这都是在消费自己的情绪。消费者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赚到钱,不是吗?
在当前的短视频生态中,参与到评论区的讨论中恰好迎合了平台的算法,你以为质疑别人就意味着自己赢了,实际上你质疑的点可能是博主故意留下的“钩子”而已,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制造争议,大部分观众只不过是博主获取流量的工具而已。
而如果你是写文章、拍视频或做直播的,那么你的角色就会从情绪消费者转换成内容生产者,同时你的思维方式也会变得不一样。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信息传递变得越来越快捷和高效,任何一个有才华、积累了行业经验的人,都可以有机会站上舞台,成为一个信息传递者。你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直播等方式,塑造个人形象,传递的内容只要能触达到足够多的人,你就有可能吸引到那些对自己感兴趣的用户。
不管身处哪个行业,只要你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勇于表达自我,勇于“公益输出”,就能打造出自己的个人品牌,赢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在实现价值互换的同时,帮自己创造更多的订单。这就是属于表达者的红利。
比如,作为商家,要想把产品卖得更多,毫无疑问需要找到更多的客户,那么在自媒体时代,找到更多客户的办法要么是花钱营销,要么是利用内容低成本获客。而要想实现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化,最重要的是提升个人影响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有受众、有“铁杆粉丝”的人。一个人的影响力越大,他的客户数量越可能增加到原来的10倍甚至100倍,随之而来的就是收入的暴增。
所有人都是羡慕强者的,都渴望接触牛人,都不太可能和一个无名小卒推杯换盏。那些所谓的机会、资源之所以会主动找上门,是因为你在某个领域积累出了一定的影响力。
这是善于表达最有魅力的地方,抓住表达红利的人,不需要过于主动求合作,只需等着别人上门来寻求合作。个人影响力越大,能吸引的人和资源就会越多。所以对于那些声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表达的人来说,在互联网上进行表达或许能弥补他们的“性格缺陷”。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人一开始是没有什么所谓的能力的,但是当他的个人影响力大于他当下的能力的时候,他的能力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强。从逻辑上来说,他已经脱离了底层。所以普通人想要改变命运,关键在于敢不敢表达,敢不敢去成为一名内容生产者。
当今是普通人最好的时代。面对众多的自媒体平台,我们只需要勇敢地成为舞台上的内容创作者、信息传递者,就有机会利用内容低成本找到客户并与其建立起信任关系,从而完成一些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所以,通过表达和新媒体创造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我通过表达获得了个人影响力,又通过个人影响力变现。无独有偶,我身边的朋友也非常善于通过文字、音频、视频和直播等方式表达、推销自己,用低成本的方式拿到让自己获利的资源,成为新时代下的自媒体“红人”。
抓住表达红利是我们致富的核心密码,也是我们真正立足于这个世界的“武器”。
(2)表达解决信任问题,信任提升销售效率。
生意的成立,需要建立在买卖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善于表达除了能让更多人看见你,打造个人差异化定位,还能帮助你获得更多的用户认同,即信任。
在大学创业的时候,除了经常通过演出的方式勇敢表达自己,我还利用学校的贴吧等网站宣传自己。正是因为长时间的被人看见和熟知,我逐渐与潜在用户之间建立起信任。我根本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课程介绍,一次表演就足以打动别人报名我的培训班。大学毕业后,我接触了自媒体,通过文字输出,独特、独家表达,以及对大部分人猎奇心理的满足,拿到了可以在圈内立足的筹码,也就是大量粉丝的信任。我日常发布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条朋友圈,都是在做信任积累,所以当我销售自己的产品时,一切都是那么顺利。
懒惰是人的天性,当代人更是如此。如果勤于运用自己对最熟悉的领域的认知能力,通过表达满足潜在用户的需求,你就会成为一个信息制造者,成为一个充满“信任磁场”的信息中枢。同时,你会拥有能和更多人交流的筹码,这些筹码就是你撬动资源和财富的支点。
打个比方,很多传统行业的老板获客都很困难,特别是受疫情的冲击,利润大幅度下滑。不仅是老板,很多职场人也同样如此,他们渴望有增加多渠道收入的可能性,有极强的副业焦虑,渴望能在互联网上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机会。所以他们对短视频有非常大的兴趣,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对这种新事物的认知能力,也存在一种心理障碍。比如,他们不知道如何找到精准的流量,迈不过拍短视频和做直播这道坎。如果这时候你刚好懂得新媒体传播的媒介知识,能帮助他们解决获客的问题,就有机会获得他们的关注,以此去撬动这些资源。
懂得价值交换的人,往往会为了节省时间付出相应的代价,他们认同并习惯用金钱换取知识和经验,这里所说的代价指的其实就是你能赚到的利润。
那么,普通人在进行公开表达的时候,要让别人觉得自己很专业,靠的是什么?其实靠的是一种感觉。你在平台上持续地输出,不管是在公众号、抖音、小红书、快手上,还是在其他视频账号上,你的文字张力、镜头表现力,以及文章或视频内容的深度,都可用于衡量你是否专业。
当然,要让别人觉得你很专业,前提是你的认知到位,你的表达能力强。如何做到?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刻意练习。是否认知到位、表达强悍将决定互联网上的用户会不会对你产生信任。一旦信任建立起来,你再去做产品的销售,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需要注意的是,在执行销售这个动作之前,你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产品化。我相信很多人的经验是很值钱的,请尽量大胆地展示自己,找到受众群体,你就可以通过售卖产品的方式,赚到他们口袋里的钱。而产品,就是你积累多年的经验和技能的一种封装,如一门课、一次咨询、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