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匮乏、认知缺陷和惯性思维是影响我们赚不到钱的3个底层原因。创业这几年,我见识过各行各业的老板们创富,对这些年入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大佬,我产生了敬畏之情,总觉得他们之所以成功,一定是因为其在各方面的能力超群,认知超高。
当我真正有能力和这些人近距离且长时间接触之后,才发现,原来并不是这样的,他们中的大部分能够成功其实只是因为做对了一件很简单的事而已。这时候我也意识到:哦,原来很多大佬其实和我们一样,也是普通人,和我们没有太大的差别。当然,能赚到钱的人一定是优秀的,最起码他们在某方面的能力和认知都很强,这毋庸置疑。
他们能年入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红利,而大佬之所以能成为大佬,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时代,选择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好赛道。虽然个人能力是影响成功的因素,但并不是最主要的,换作其他人,有能力,足以抓住这个机会,可能同样可以得到这个结果。
你会发现,当一个人完成自己的原始资本积累之后,只要不乱投资,不随意挥霍,大概率就会越来越强。因为已经比大部分的普通人有了更多的试错成本和试错机会,他会更有胆量去尝试更多新的可能性。
我收到过一个读者的私信,他说自己快30岁了,在买了车子和房子之后感到压力很大,每个月的工资2万元出头,还完房贷和车贷,剩余的工资刚刚够维持家庭生活开支。表面上有车、有房,老婆孩子热炕头,实际上,吃早餐都不敢加鸡蛋。想要创业多赚些钱,却根本没有勇气和资本,就像被温水煮着的青蛙,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打破现有的状态。
拿到了第一桶金的人,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资源,只要其能力和认知够用,他们就可以快人一步,通过试错获取更多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发展是滚雪球式的,虽然有失败的可能性,但是他们获取优质信息和试错的机会要比普通人多得多。而大部分普通人,由于囊中羞涩,总会错失很多机会,做事唯唯诺诺、小心翼翼。
通过参加同学聚会,我发现有些人其实已经掉入了惯性思维陷阱,他们从大学毕业那一刻起便原地踏步,也没有接受新事物,毕业之前是什么样的状态,毕业5年之后还是老样子。
我时常感到惋惜,明明有些人是有才华、有头脑的,但一直处于一种相对平庸的状态。他们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自然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好赛道,而那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好赛道的人,只要在这个好赛道上不跑偏,未来大概率会越走越顺。
大学毕业之前,我在深圳找到了一份月薪6000元的编程工作。当时就想着,要是我毕业之后月薪能达到8000元就挺好,如果再努力一下,每年涨薪两三千元,那么到了25岁左右,我的月薪怎么也能上万元了。
事实上,我在毕业之后的两年里也确实做到了,由于在工作上做出了些成绩,第2年月薪直接就涨到了1.5万元,这个薪资涨幅我相信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慢慢意识到,即便每个月能稳定收入2万元,一年不吃不喝将收入全部存下来也才20多万元。可实际上,除去各种花销,我根本存不下钱。
记得一本书中提到过这样一句话:
学校体系实际上是在教导人们做个普通人,学校永远不会教你关于钱的问题,学校是教你如何做一个打工的人,或者医生、律师、专家,但是从来不谈钱。
我觉得作者说这句话并不是在否定学校的教育,而是在说明一个事实,即学校里开展的教学内容,并不是为了教你如何成为一个会赚钱的人,所有关于赚钱的事情,你都需要在毕业之后自己思考和探索。
有些人会说:“人活一辈子开心最重要,并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这句话没错,赚钱虽然并不是所有人的奋斗目标,但确实是一个成年人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作为成年人,你必须知道赚钱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每个人所做的工作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表面上属于不同的职业,实际上,我们都靠卖自己的时间赚钱。你可以把时间当作一个商品,表面上每个人拥有的时间是相同的,实际上创造的收益却不一样,这取决于个人的赚钱模式。
赚钱模式无非就几种,要么打工,要么从事自由职业,要么创业当老板或玩资本市场。
绝大部分普通人的赚钱模式都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某一个固定的城市,找一份固定的工作,自己每天付出8个小时的时间,每个月拿固定的工资,顶多因为业绩拿点儿提成。这样的模式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如果按照这种赚钱模式,一个人能赚多少钱就取决于他工作了多长时间。即使你现在月薪1万元,每周工作40小时,也需要8年多的时间才能赚到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元。而且前提是不吃不喝、不生病、不发生任何意外,把钱全部存起来。就算工资再高,你也是在给别人打工,收入高低是别人说了算,你只是在利用自己的技能和时间赚钱。
这本质上是在卖自己的单份时间来赚取收益,假如有一天你请假了或被辞退了,收入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特别是疫情期间,很多公司面临裁员,很多职场人是没办法抵御这种失业风险的。当然,这里说的是大多数普通人,一些职场上的“打工皇帝”照样可以做到年入百万元,但是这种人少之又少,而且需要时间的积淀,以及行业资源的积累。
一个人能赚多少钱,取决于这个人的赚钱模式,而靠卖单份时间赚钱的模式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除非你能把自己的单份时间卖得更贵。要想让自己的时间更值钱,就要像那些年入百万元的“打工皇帝”一样,通过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提高自己的溢价能力,让别人能高薪聘请你来帮公司解决问题。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演员、网红,以及很多做直播的人能赚到很多钱?无非是因为这些人身上都有品牌特性。不管是演员、网络主播,还是某个领域的KOL,他们都能通过在平台上展示自己,影响一大批人。如果你每天能在互联网上被100万人看到,那么足以证明你身上的商业价值。
《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到一个词:顾客感知价值。也就是说,你所赚到的钱等于顾客感知到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金钱不是和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有关,而是和顾客感知价值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顾客在购买一件商品的时候,往往都会追求商品价值的最大化,他会思考购买这件商品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如果认为购买这件商品所获得的总体收益大于所付出的成本,他就会购买,否则他会认为吃亏,放弃购买。这就是顾客感知价值。
你在职场上每个月值多少钱,是由自己决定的。你的期望月薪是1万元,老板会根据你过往的工作经验判断你到底值不值这个价,能帮他解决现在遇到的问题。
那如何提升自己的感知价值呢?下面分两个方面来介绍。
环卫工人和建筑工人,他们的收入无法和敲代码的程序员相提并论。为什么?因为他们所解决的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在我们的感知价值里,环卫工人和建筑工人的工作价值不如程序员的工作价值高。
环卫工人岗位要求低,人人都可以干,要成为建筑工人,你只需要有点力气就行,但是程序员就不一样了,需要精通很多专业的知识。老板不会因为环卫工人或建筑工人工作很努力,给他们发高于程序员的工资。
所以,想要让自己的时间更值钱,你应该尽可能地让自己在一些壁垒相对较高的行业里做出成绩,这也是提升自己的感知价值的重要一点。
公司在一个岗位上同时会安排多个人,比如,一家新媒体公司,写文案的可能有四五个人,那么如何超越同事获得更高的收入呢?答案是提高自己的核心价值。你需要研究的是你的文案能给公司带来多少阅读量,你的脚本能不能让某个视频数据“爆表”,或者你的文章能帮公司卖多少货等。有些“打工皇帝”能年入百万元,本质上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收益。
看到这里你就要问自己,现在所做的工作能不能支撑起未来有人愿意花更多的钱聘请你,你这份工作经过时间的积淀,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值钱。你要让自己在职场上一年比一年值钱,而不是像一辆车一样,成为一种消耗品,时间越长越不值钱。
这么一看,你还会觉得自己现在所从事的这份工作在未来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吗?
有一群人,他们不需要依附于任何一个公司和老板,他们靠打造自己的影响力、打造自己的产品、打造自己的赚钱系统来持续赚到钱。他们还可以做到把自己的单份时间卖多次,获得更高的收入。
我最开始在职场打工,毕业两年后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不需要依附于任何一个公司和老板,也不会面临被裁员的风险,所有的收益都是自给自足的,也获得了相对较高的收入。我花一份时间写出的一套课程,会有人源源不断地购买;我花一份时间写出的一本书,不管是金钱方面,还是影响力方面,都可以持续给我带来收益。
同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比如,抖音上那些有几百万个粉丝的做知识付费的博主,教英语的、教演讲的、教写作的……他们的赚钱模式就是把单份时间卖多次。很多做知识付费的博主,他们把自己写出的一门课录成音频卖一次,做成训练营卖一次,还可以出版成书卖一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把单份时间卖了多次,还扩大了他们的影响力,这种赚钱模式简直就是在滚雪球。
一个人能影响的人越多,就越有机会把自己的单份时间卖多次,能赚到的钱就越多。把单份时间卖很多次,会产生一种复利效应,好比你做事情A,会促成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事情A,不断循环。复利就是滚雪球。打个比方,我不断写文章、拍视频、做直播,用内容去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让自己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赚的钱越来越多。当我能赚到足够多的钱时,就可以花钱招人来解决我的问题,即创业当老板,将雪球一直滚下去。
你以为只有打造个人IP才能把单份时间出售多次吗?不是,很多人不打造自己的个人IP,而是通过某种模式也能赚到钱。比如,为了售卖自己制作的一门网课,很多人不是通过写文章、拍视频吸引流量,而是通过投广告去别人的流量池里购买流量,这样一来他们购买获得的用户都是相对精准的,后续的成交转换率也较高。
批量做产品,批量投放,只要投入产出比是正值,他们就会加大力度去投放。据我所知,通过这种模式赚钱的公司中,年利润几千万元的非常多。当然很多个体从业者也采用这种模式赚钱,基本上只有两个人的工作室,一个负责产品研发和交付,另一个负责流量投放,只要产品做得好,年利润7位数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从本质上说,流量的获取没有免费这种说法,即便是自己做内容的博主,他们的流量也是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换来的,他们也更乐意直接花钱购买流量。实际上,他们购买的就是流量主的成本。
上面说到两种赚钱模式,一种是通过卖单份时间赚钱,一种是通过把单份时间卖多次赚钱,而这里要讲的第三种模式,是通过资本赚钱。
通过资本赚钱分两种方式:通过购买他人的时间,为自己创造收益;通过投资创造收益。
这个很好理解,也就是创业当老板。当你在某个领域小有成绩,并且拥有一定的启动资金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招人来帮自己做事情。老板靠的是资本,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招到有一定技能和学历的人才,为自己所用,通过购买他人的时间,为自己创造收益。
但凡进入这个层级赚钱模式的人,就彻底从工具人变为资本整合者,不过能走到这一步的,往往都是运气与实力兼备的少数人。
比前者更高一层级的赚钱模式就是投资,进入资本市场。很多机构或个人,看准一个项目就使劲砸钱,只要有一个项目能做起来,前期砸出去的钱就能赚回来。比如,一些比较大的上市公司的老板,在通过烧钱跑马圈地稳定自己的“江湖地位”之后,所有的资源都会向他们聚拢,他们可以拿地、上市、投资、并购。利用资本市场赚钱,普通人不需要走到这一步,也无法达到这个高度,只需要做好选择,朝正确的方向努力,做到把单份时间卖多次,就足以超越大部分人。不管是批量贩卖自己的单份时间,还是做有复利效应的事情,本质上就是让自己的时间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别人在睡觉的时候,收入也就停止了,但是你在睡觉的时候,依然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当你有一天不再依附于任何一个公司和老板,不再依靠简单的体力和技能赚钱,而是通过投资/创作收益赚钱,如通过流量换钱、通过社会关系换钱,就能跳出工薪阶层这个圈了。
利用这种赚钱模式赚钱的人,有机会接触各个行业的顶级圈层的人物和资源整合者。比如,我做自媒体这么多年,拥有了很多粉丝群体,这些粉丝资源相当于一个信息中枢,我能从中获得和了解很多信息差,有了信息差也就有了赚钱的机会。
综上所述,每个普通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去找到适合自己且能让自己高效赚钱的路径,而不是仅限于做一个职场打工人。首先思考自己目前处于哪一个赚钱模式层级,然后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进入下一个层级,过程中需要做出什么选择和付出什么样的努力。规划起来,一步步去执行,相信你会有所改变。
记住一句话:当你在没有找到睡觉的时候都能赚钱的赚钱模式之前,只能无休止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