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明湖的诞生

钟毓材

1959年10月8日,轰轰烈烈的人工湖施工开始了。

上午九时,在大操场举行庆祝人工湖施工誓师大会,各系同学高举红旗,敲锣打鼓,雄赳赳、气昂昂地齐集在一起,等待“战令”。我们中文系还大舞狮头呢!梁校长、团委书记、老师和学生代表都讲了话,特别是梁校长,讲得很风趣,他说:“1958年出现了一个调皮的姑娘,她爱玩、爱吃又爱打扮,这姑娘姓大学,名暨南,怎么才能够满足她的要求呢?我想开个人工湖就行了,可养鱼,有得吃,可划船,有得玩,又美丽。”接着,他说:“这是实行教育革命的好办法,一面劳动一面学习,既可以锻炼、改造自己,又可以学到东西,可谓一举三得。”最后,梁校长说,这是最好不过的礼物。

这次挖人工湖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而且时间急迫,春节前一定要完成。大会结束之后,各系的队伍就浩浩荡荡地向工地出发。这种场面是异常感人的。我当时的心情无比激动,每当想起这种惊心动魄的景象,我就会如此。我想,让人们看看暨大校园吧,这是一种怎样的创举?我们要用双手挖出人工湖来,要把山丘移掉,要把田野挖成湖底,筑起湖岸……

挖湖去——誓师大会后,劳动大军在系领导带领下浩浩荡荡向工地进发(佚名摄,1959年10月8日;电子版由黄卓才收藏)

哨子吹响了,学校动员令下来了,全校师生立即动员起来,个个摩拳擦掌,人人干劲冲天,千军万马似的战斗起来了。宽敞的新建校园大道,被来来往往挑着泥土的学生挤得水泄不通。他们挑着重重的泥土,扁担都压弯了,却笑逐颜开,喊叫着……工地上,山丘被移走了一大半,湖岸也堆起了河堤般的土堆……

学校领导——校长、书记、主任也都亲身到工地上来参加劳动,挥起铁铲挖土……

红旗在工地上飘扬,人群在工地上浮动,成千上万的锄头闪亮,挑土的在奔跑;扩音器播放音乐,接着宣扬好人好事……来到这里的人,谁都会被这热火朝天的景象所感动!

当我挑着泥土向前冲时,扁担把我的肩头压得红肿而疼痛,我真想停下来休息一下,但是一想起我们校园很快将出现美丽的人工湖,湖边种上花木,盈盈湖水闪耀粼粼波光,轻舟游荡,同学们三三两两在柳荫下看书,朗诵诗篇……我就又有了力量,能坚持下去了。是的,有明天在鼓舞着我,只有今天苦战奋斗,才会有美好的明天。只要我们与六亿人民一起努力奋斗,才能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我们才会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

我在10月9日的日记上写道:

今天我们中文系全体老师与同学都参加了挖人工湖的劳动,整整苦战了七八个钟头。大家都干得十分出色。真的,每位老师和同学都不辞劳苦,干劲冲天,在劳动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

刚来中文系的著名作家、编剧杨嘉老师也来了,和我们一起劳动。郑孟彤老师和黄志辉老师两夫妇干得很出色,他们两人挑土合作得好似一个人,黄老师挑上一段路,郑老师接下段路,一天都在挑,一点也不落后于人,令我们好感动。

饶芃子老师虽身体不好,但也不甘示弱,争着挑。梁丽珍老师昨天在劳动中晕倒,今天又来干,不愿意休息。罗宜辉老师和卢大宣老师挑得多,走得快,小伙子都未必能赶得上他们呢!

同学里的英雄好汉就更多了。方玉麟同学,高大健硕,人称“方大块”,挑得最多最重,健步如飞。香港生陈竞业,吃苦耐劳,拼命挑多挑重,得了“死顶”的外号。小个子的同学,像大洲、伟生也敢于向大个子的同学挑战;大家都挑多挑重,你追我赶的,好像比赛一样,谁也不服输。从农村来的同学,全都表现得很出色。

女将们也挺厉害,她们在热气腾腾的工地上挑着土,来来往往,头上裹着不同颜色的头巾,随风飘舞……

倘若要问我们的干劲有多大?

请看遍地躺着折断的担子有多少就知道。

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干劲、劳动与汗水谱写暨南大学的历史,我们的后代,只要他们来到暨南园,看见风景如画的人工湖,就会想起我们这一代人。

我们中文系同学,一如在江村炼焦时那样,积极大写民歌。在这火热的工地上,同学们把劳动的感受尽情倾诉,写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歌。

我除了劳动,还和卓才、学淡、荣祥等同学负责宣传工作,组织稿件,刻蜡板,出油印小报,当时刊有《红旗飘》《战鼓》《战歌》等民歌与好人好事,深受同学们欢迎。

我在日记中曾经写了一幕小型广播剧《挖湖工地的日日夜夜》:

众男女生:

工地的日日夜夜/工地一片忙

日日夜夜是这样/工地一片红

嘿!嘿!

爬坡车 隆隆响/技术花 飘芬芳

顶呱呱 显神功/独轮车 飞梭样

你追我赶/快跑多装

嘿!嘿!

挖湖工地是这样/日日夜夜一片忙

女生单人:

时钟敲响十二下/我悄悄来到工地旁

听见锄头当当响/看见人影在浮动

让我去呼唤/喂!女同学们,你们快来看!

众女生:

嘿!我们看见了 听见了!/我们去/我们去!

他们男生干 我们女生也要干/他们能/我们也能

哪能巾帼让须眉/大家一同战到旭日升

男生单人:

一群人影向前冲/我悄悄过去看清楚

听见笑声朗朗传/看见人人拿铁铲

喂!你们快来看/女生们都来了!

众男生:

不准你们来,不准来/快快回去 快回去

我们男生会来干/你们回去休息

众女生:

我们不回去不回去/要战一同战到东方红

众男生:

快回去/快回去/不听话的姑娘不可爱

众女生:

谁敢说我们不可爱/不可爱就不可爱

瞧我们挑起土健步如飞/裹在头上的头巾在飘扬

众男生:

是啊!是啊!/劳动的姑娘最可爱

我们一起来比干劲/一同夺取红旗献厚礼

众男女生:

日日夜夜是这样/挖湖工地一片忙

日日夜夜是这样/挖湖工地一片红

嘿!嘿!/你锄地/我挑土/移山岗/除洼地

比干劲/争英雄/写民歌/做文章

思想劳动齐开花!

这广播剧当时是为鼓舞同学们的士气而作的,有没有在工地上播出,日记上没有记载。

然而在挖湖工地上,确实日日夜夜都是忙,白天热火朝天,夜里挑灯夜战。

1959年12月23日,这是最可纪念的日子,不仅记在我的日记上,更应该记入暨南大学校史的史册上。经过将近三个月的日夜奋战,我们终于在这一天把人工湖挖成了。

我们暨大复办的首届中文系师生不畏艰苦,为在暨南园建立人工湖贡献了一分力量。正如张德昌副书记说的,几年之后,我们回到母校,就会指着这人工湖说:“这是我们挖出来的,我们曾经在这里流过汗,甚至于流过血。啊!我们感到骄傲!”

是的,就在今天,人工湖将出现在暨南园了!有了人工湖,可以养鱼,像梁校长说的,我们有鱼吃,还能卖出去,收到经济效益。从此之后,我们校园便有了美丽的人工湖。

这次挖湖劳动,实现了劳动与学习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觉悟,夜以继日的劳动令我们终生难忘。

今天下午,我们做最后劳动的时候,宽敞的湖底已经修平了,许许多多的同学在湖岸上用铁铲打平打实泥土,这时候,湖里开始放水了,每个同学都很兴奋,眼看湖底的水渐渐升高,大家欢呼起来……两个月前,这里还是田野、土岗和洼地,而今天已经变作人工湖了,再过不久,我们把它打扮起来,湖岸上种上花木,那时候,一定会是花红柳绿、碧波荡漾……同学们将在这美丽的湖畔树荫下看书、谈心、散步……

劳动创造一切,为我们挖筑人工湖而欢呼,为我们的胜利而欢呼。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激动、雀跃,想呼喊……

回想两个多月来的挖湖劳动,老师们都起了带头作用,并且在劳动中教会我们思考。罗宜辉老师要我们学会在每一个劳动环节中细想,多考虑,多观察,通过劳动改造自己。他在劳动时挑重挑多,以身作则,令我们感动。

记得那一天,天气很冷,细雨纷飞。工地上召集干部会议,鼓励大家要拿出力量来,“挖掉这个土岗子,干掉它!”罗宜辉老师招来一批强悍的同学,组织了“五虎将”——丁身伟、曾顺旺、汪汉灵、方玉麟等,很快便把那土岗移除了。

细雨把张书记的衣服都淋湿了,但他丝毫不在意。

杜桐副主任非常关心我们的劳动、学习和身体,他自己也参加劳动,教我们如何劳动,如何学习,如何准时睡觉才能恢复体力,如何爱惜时间,等等。

同学们在挖湖劳动中也同样表现出色。世桐看见大伙劳动效率不高,就立即找恩云商量,调动人马,分配人力,提高劳动效率。旭辉在劳动中自动自觉,看到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不用人家叫,以主人翁的态度劳动,踏踏实实,从不声张自己铲得多、挑得多,而且充分发扬团结合作精神,表现出顽强的战斗力。

暨南园有了人工湖,学校党委公开征求人工湖命名,全校师生踊跃应征,提出数十种名称,如暨南湖、红湖、团结湖、定丰湖、络心湖等。湖的命名必须经过全体师生民主讨论,多数通过,再经学校党委批准。中文系杨嘉老师提名“明湖”,有战胜困难、取得光明之意,结果“明湖”获得大多数通过,得到校党委批准。杨嘉老师还特别解释,湖分两边,状似日月。东边为日湖,早迎朝阳;西边为月湖,晚映月光,总称明湖。

名字取得好,我们的校园里,明湖诞生了。

明湖提名人杨嘉教授(右二)与同事、校友在湖边合影(约摄于1984年)(从右至左:徐兆文、杨嘉、张德昌、陈芦荻、李玉梅、李淑英)

12月30日,学校隆重举行迎接1960年元旦暨庆祝明湖建成大会。梁奇达校长发表讲话,他说没有什么比建成明湖当作元旦礼物更为可贵,并且赞扬了全校师生不怕艰苦、严寒,发挥了最大的积极性,在短时间内建成了明湖。大会上还嘉奖了110位学生为“挖湖劳模”。大会气氛热烈而欢乐。

到了晚上,各系同学成群结队到明湖畔去观赏。夜空明朗,无风,湖面如镜,湖岸上挂起串串五彩灯光,有如朵朵盛开的春花,万紫千红倒映在湖里,美丽极了。同学们见了,欢天喜地,一时间,明湖畔喜气洋洋,充满欢乐的笑声……

从此,地久天长,暨南园有了美丽的明湖。

2022年1月写于香港 ALPQCi0vLqy/f2ELcOaOirm7j2+m69DPqstZ1H4ir9BsxzZr2m8305VZ6Sh4cIG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