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哪个是日湖 哪个是月湖
——明湖名称考辨

黄卓才

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期间,校园里处处张灯结彩,气象万千。明湖两个湖心凉亭也挂上了牌匾和对联,牌上“日亭”和“月亭”的大字赫然入目。

可惜的是,这两个牌匾挂错了!

明湖,暨南园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聚着暨南大学的历史和文化,是暨南人精神品格的象征。因此,关于明湖及其名称的由来,一向为人们所关注。

明湖由真如路两边的东、西两个湖组成,中间以涵洞相连。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来的老一辈暨南人都知道,东湖为日湖,西边为月湖。这是1959年12月下旬这个人工湖竣工时确定的。

1996年暨大90周年校庆前夕,我写过一篇名为《明湖之忆》的散文,发表在校友总会特刊。文中谈到当年征名、定名的情况:

1960年元旦前后,是最令人兴奋的日子。人工湖雏形已具,学校举办“征名竞赛”。我们是光荣的开拓者,我们要给它起一个最美的名字!

我记不得自己当时提过些什么,只记得大家在苦苦地寻思、细心地比较、热烈地争论的场面。大学生都是聪明的,想出来的名字一个比一个美丽动人,然而又不那么容易被人接纳。结果,夺魁的是我们中文系的杨嘉老师。老师毕竟比我们棋高一着,他以亲身参加劳动的深切体验、作家特有的独到观察和丰富想象,名之为“明湖”。多么贴切而又传神的名字啊!东湖小而方,像个“日”字,就叫“日湖”吧;西湖大而长,像个“月”字,就叫“月湖”吧;合起来,就是“明湖”。我查了《辞海》,明者,洁净也,贤能也,光明也。它寄寓着许多深意,象征着暨大的品格、暨大的未来。

今日东湖(日湖)(黄卓才摄,2022年)

今日西湖(月湖)(黄卓才摄,2021年)

杨嘉老师的提名之所以“贴切而又传神”,固然是因为含义深刻、意境优美,但首先是“象形”——东湖小而方,像个“日”字;西湖大而长,像个“月”字。当时两个湖的形状的确就是这样。至于后来变化了,成为今天东湖长、西湖方的样子,是经过多次修整的缘故。

东边是日湖,西边是月湖,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证明。当年,暨大刚刚在广州复办,从华侨补校接手过来的校园未经修饰,从石牌村新征来的土地(农田)也未充分开发。当时正规的校门只有一个,就是门楼上有陶铸校长题字、后来被称为“北门”的那一个。由此门进来,沿着校道(现在的真如路)南行至明湖,在路上看,左边(东边)当然就是日湖,右边(西边)无疑就是月湖了。如果调过来,“明”字岂不是写反了?

我于1958年入读中文系,参加了挖湖劳动,经历了征名、定名的全过程,还亲耳聆听过杨嘉老师对提名的解释。我相信自己的记忆是准确的,也得到当年亲历挖湖劳动和征名活动的“老暨大”古德才、谭达彰等老师的印证。与我一起入学、毕业后一直在暨大工作的已故著名校友钟业坤教授在为迎百岁校庆而作的《梦江南·暨南美》一词的注释中,也明确地写道:

明湖是暨南大学师生自己劳动的成果。它由东边的日湖和西边的月湖两部分组成,合称明湖。

——暨南大学官网发布,曾载广东省老教授协会会刊

至于为什么会发生日湖、月湖互调的错误,据我初步考察发现,从文字记载看,主要是由1996年出版的《暨南校史》开始的。此书第134页有如下记述:

人工湖建成后,学校公开征集人工湖的命名。最后决定采用中文系萧殷主任和杨嘉教授的建议,将人工湖命名为“明湖”,寓意战胜困难,取得光明之意。而湖分两边,一方一长,状似日月,总称明湖,东边为月湖,西边为日湖。

东湖靠近真如路那一块为中文系当年挖湖的包干地段(黄卓才摄,2021年)

校史这样写,根据是什么?据有关编写人员介绍,是根据档案记载。但我到学校综合档案室查阅档案,并无关于日湖、月湖的具体记载。化学系“老暨大”谭达彰老师记得,当年公布征名结果,只是用粉笔写在黑板上,放在办公楼(现为艺术学院所在的旧办公楼)门前。其时“一切因陋就简”,档案材料不全,可以理解。

为了正确反映历史,避免以讹传讹,我以为挂错了牌匾应该改正。不知学校领导和师生、校友以为然否?

(原载《暨南大学》校刊2007年7月10日第471期第4版) Pt/9xSx0WsJ3cQN9Wc4yGQwAlZDV1rGgBSzxDUHXsD3+8J7BFQ5XnXgpSih06a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