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我国新工科建设的路径演进与优化

一、展望国家愿景,合力凝聚共识

近年来,以新工科建设为牵引,一流本科建设持续发力。2015 年5 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旨在推进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在此背景下提出“新工科”一词,立即得到了政府、学术界以及行业、企业的积极响应。

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高校针对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进行了热烈讨论,共同探讨了新工科的内涵特征、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选择,并达成了相关共识:①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②世界高等工程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③我国高校要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④工科优势高校要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⑤综合性高校要对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发挥引领作用;⑥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⑦新工科建设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支持;⑧新工科建设需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⑨新工科建设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合作;⑩新工科建设需要加强研究和实践。以上,被教育学界统称为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

2017年4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建设研讨会,60 余所高校共商新工科建设的愿景与行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会议在以下几方面形成共识:①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范式;②问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③问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④问学生志趣变方法,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⑤问学校主体推改革,探索新工科自主发展、自我激励机制;⑥问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⑦问国际前沿立标准,增强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

二、搭建理想框架,计划指导建设

2017年6月9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全面启动、系统部署新工科建设。30 余位来自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深入研讨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时代新机遇、聚焦国家新需求、谋划工程教育新发展,审议通过《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提出新工科建设指导意见:①明确目标要求;②更加注重理念引领;③更加注重结构优化;④更加注重模式创新;⑤更加注重质量保障;⑥更加注重分类发展;⑦形成一批示范成果。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计划》指出,人工智能正引发可产生链式反应的科学突破,催生一批颠覆性技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根据《计划》,到2030年,高校要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计划》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完善学科布局,加强重点领域应用,推进智能教育发展。

根据《计划》,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探索建立以高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国家级创新平台、省部级创新平台等为支撑,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模式;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中,加大向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人才的倾斜力度。

2018年6月,教育部在成都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发出了“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的动员令。随后,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又称“高教40条”)。

三、建设一流本科,追求专业卓越

新工科教育不是传统工科的对立版,而是卓越教育的升级版。 2019 年4 月、10 月,教育部先后发布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通知,各类高校积极行动,掀起了一流本科建设的热潮。2019年4月,教育部联合12 个国家部委和单位在天津大学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启动大会,并于当年9 月分别发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意见,其中包括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实施意见,即《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一流本科建设不仅限于工程教育领域,而是包括工程教育改革在内的本科教育质量建设的整体行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旨在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协同建设,从“单兵作战”转向“整体发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0到2.0转型计划,以及作为转型“桥梁”或重要依托的新工科建设,构成了工程教育改革的完整“路线图”。当前,如何将新工科建设路线图、施工图转化为工程教育改革的具体行动,就成为新工科建设转型发展的重要课题。

2019年12月,在天津大学召开了“教育部深化新工科建设座谈会暨卓越大学联盟高校新工科教育研讨会”,会议强调新工科建设要从前期的轰轰烈烈走向扎扎实实,由1.0阶段向2.0阶段跨越,新工科建设要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

在此背景下,新工科建设一要坚持,即坚持基于新经济发展要求的行动逻辑不变,坚持新工科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不变;二要创新,探寻新工科建设的新动能,构建新工科建设的新范式。当前,新工科建设正处于爬坡过坎和深化改革阶段,研究新工科建设的范式转型及其动能转换,对于推进新工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聚焦前沿科技,拥抱技术未来

2020年5月,为落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推进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工作,教育部发布了《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其旨在通过4 年左右时间,在专业学科综合、整体实力强的部分高校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探索专业学科实质性复合交叉合作规律,探索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建设,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锻造一批在前沿交叉与未来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若干适应未来技术研究所需的科教资源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培育一批在前沿交叉学科与未来技术领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体制机制范例,打造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有效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教学科研高地。

2020年11月8日,第五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论坛在长沙举行,共话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之重器新征程,聚焦和研讨新形势下高等工程教育领域中的关键核心问题。论坛聚焦国家战略,开启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深化质量革命,开创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推进多维融合,开拓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 构成了新工科建设“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其旨在深入系统地开展新工科研究和实践,从理论上创新、从政策上完善,在实践中推进和落实,一步步将建设工程教育强国的蓝图变成现实,建立中国模式、制定中国标准、形成中国品牌,打造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PjmLVIfx2is8SdLA2K+fPm+Czz1NDALj1aQM3CGb5O2VLGm2fn0jNKt8gqp1L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