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新工科人才能力素质及其社会化特征

一、新工科人才职业能力要素

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引发了当前经济模式和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随之而来的是世界范围内人才培养导向的变化,即对于新工科人才的迫切需要。新工科建设的根本共识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并基于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紧跟新工业革命的需求,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型专业,培养一大批面向未来的新工科人才,为推动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从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改造社会的主观能动性要求看,人才的培养始终要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新工科教育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推动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从人的社会化视角看,人的生活、生产等行为都要通过人的职业行动展现,结合人才自身发展看,新工科人才务必从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职业智能等方面建构自身能力模型,从而更智能化、生态化、可持续化地面对新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才能力素养挑战。

(一)职业知识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化的职业知识成为评价新工科人才质量的重要方面。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新工科人才的职业知识结构较之前的功能更为复杂,呈现“网络化”特点。从平行板块而言,要以“大工科观”为知识统领,具备以工程知识、技术知识、数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为核心的内容;从纵向板块而言,既要从理论源头学起,掌握社会自然发展的规律性知识,又要与时俱进,因时而进,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规律;从环形板块来看,还要习得了解层面的一般性知识、理解层面的基础性知识或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层面的专业性知识,而且越核心的专业性知识越要扎实掌握,从而形成既面向专业技术革新,又面向职业、社会科学发展的专业而多能的网络型知识结构。

(二)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指从事某项具体工作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完善的职业技能是就业的根本,也是顺利完成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在人力资源竞争愈发激烈的世界环境背景下,职业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技能包含技术和能力两部分,是运用已有的实践经验,通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动作或行为方式。面向新工业革命的职业技能不应局限于技术层面,而应更注重个体“能”的塑造。新工科人才的社会化技能要求既要具备熟练且精练的新工科技术能力,还要具备在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职业技能、劳动技能与生活技能,以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变革。

(三)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主观意识形态下指导人们认识职业实践选择的重要依据。在个体职业社会化进程中,强调职业价值观,对培养新时代创业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新工科人才社会化职业价值观具有一般与特殊的内涵。它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基于个体需求和一定社会责任感等要素结成的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对个人职业过程中采取的行为方式的判断和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成员的职业动机、意愿、目标、方式及过程都会受到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新工科人才社会化职业价值观要求个体有主动参与职业生活的较为强烈的动机与意愿,而且有为推动国家工程行业发展的明确目标,以及践行理想实现目标的完备能力素养,从而驱动个体向更高水平的社会化发展。

(四)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社会工作对个人素质培养的内在要求,以及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职业发展成功的关键。职业素养由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知识、素质和技能构成,包含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方面,各个方面有机融合形成个体完整的职业素养。据调查,世界500 强企业的招聘考试,超过80%的试题是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考察,只有15%~ 20%的试题是考察专业技术。这是因为职业素养决定了个体进入职场后的再造能力,即可塑性。拥有较强职业素养的人,往往可以更好地适应角色转换,实现能力提升。

(五)职业智能

智能可以理解为智力和技能的综合,合理的职业智能结构是构成面向新工业革命的新工科人才能力素质的必要条件。在社会化的培养目标下,职业智能结构要素除了上述知识、技能与能力外,还应包括创新创业能力、自学与终身学习能力等。其中,创新创业能力是新工科人才职业智能结构的核心要素,也是当前许多国家在人力资源竞争中谋求优势的切入点;自学与终身学习能力是指个体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能力,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有效性等特征,是新工科人才不可或缺的职业智能,有利于个体打破学科界限,真正在新工科背景下掌握体系化、系统化的知识和能力。

二、新工科人才能力社会化特征

面向新工业革命的新工科人才能力素质相较于传统人才有了更高层次的升级,要求其不仅能满足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成为具备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还要符合社会化特征,适应社会发展而充分实现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品格结构等职业能力素质结构的升级迭代,从而改变我国缺乏工程领域核心自主创新技术的现实境况,进而提升我国新工科发展水平。

(一)知识结构网型化

知识结构是指个体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指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泛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当今时代人才发展的关键第一步,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实践能力的基础,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新工科人才的知识结构呈现“蜘蛛网型”模型结构,这种结构是以专业知识为中心,其他作用较大的知识作为网络的“纽结”相互联结,形成一个适应性较强、能够在较大范围内驰骋的知识网。与单一知识结构不同的是,该知识结构既强调运用科学手段掌握学科发展与人类自然规律演变的纵深化专业知识,又强调广泛学习与个体社会化相关和相近的横向知识,如基础知识、工具知识、应用知识、前沿知识、社会规范知识、社会适应知识,以及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哲学、工程伦理、工程方法论等纵横交错的复杂知识网络,从而形成纵向与横向交错的系统整体性“蜘蛛网型”知识网。在这一知识结构素质特征下,新工科学生不仅仅是具备专业素养的“职业人”,更是善于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整合各类系统知识,胜任职业岗位,对接国家行业发展,担任现代社会角色的复合型人才。

(二)智能结构协调化

智能是个体知识、技能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体,反映了人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认知能力体现了个体在文化发展进程中对客观事物独创的执行力。从心理学科角度来看,认知能力包含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属于“智”的范畴,可以简单理解为“智慧”,多由个体的遗传因素决定。实践能力包含技能和能力两个方面,多由后天培养而获得。技能是在获取某一项专门技术过程中通过反复练习而后天习得的,常见如听说读写技能、计算机技能、外语技能等可以直观表现人才素质的基本要素。而能力通常指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自学与终身学习能力、跨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等。技能和能力属于“能”的范畴。人类社会所取得的每一项重大成果,都是多种智能优势相结合的产物,因此面向新工科发展的人才素质智能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社会化的技能与能力。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新工科人才素质智能的培养既注重传统工科人才培养的能力导向要素,又体现对人本身“智”与“能”潜质的后天挖掘。 在这一倾向下的人才素质以社会化为评价标准与目标,以专业定向化为路径,对焦个体专业智能与社会需求的高度匹配,展现了人才“智”与“能”结构的稳定与协调,从而满足未来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社会对工科人才的素质需要。实现智能的社会化是新工科人才在大学阶段的最基本任务,也是必备素养之一,是新社会成员走向社会的智能准备和发展基石。

(三)价值取向高层化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客观存在认识的主观反映,是指社会成员个体对周围事物本质的认知、辨识和评价,是根据客观环境表现的众多因素来选择自己表达意愿目标的准则。价值取向是指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他主体均有重大影响。价值取向高层化是人类进步的有机介体,是个体进入社会后保持冷静思考和判断的前提。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的任何价值都是社会性的价值,社会性是人生价值取向最核心的维度。新工科人才需要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中,在国际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相互关联、碰撞、作用以致冲突不断显现的复杂形势背景下,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形成社会化的价值共识,不断追求更高层次化的价值取向——在集体与社会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意义的提升。人才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改造社会,也改造自身,这是价值取向社会化的根本指向。在社会主义共同价值目标驱动下自觉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亦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新工科人才,必然体现出更高层次的价值取向,表现在:一是追求社会主义自由,依靠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关系、建立健全法治社会体系实现高层次的自由;二是追求社会主义平等,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我社会化发展的高层次目标;三是追求社会主义公正,“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是追求社会主义法治,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观,遵循依法治国、法律至上的社会准则,自觉以法律规范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四)道德发展普遍化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种自律性的行为规范:一方面强调主体对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完善道德人格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是主体在既定社会体系下形成价值判断与行为约束。道德的社会化是指将特定社会环境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形成符合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具体而言是“个体从‘自然人’学会过道德生活,与社会基本的道德价值系统取得共识,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并且在不断地超越不适应的、旧的道德价值体系,经历个人冲突后达到新的均衡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其中道德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后习俗水平”,进入“普遍的伦理原则的定向阶段”,即个体的道德建立在对普遍道德的信仰之上,如正义、公正、平等、自由等,而不再拘泥于法律。此时,决定道德的是个体内在的良心。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完全达到最后一个阶段。

新工科人才素质的特征之一就是以道德发展的普遍化为目标,建构清晰的道德认知、认同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意志以及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形成以“人本回归”为价值取向的社会化自我道德体系,强调道德发展从生命本体出发,落脚于与“现实的人”接轨,从而发展成适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彰显人的主体性的道德规范。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道德认知层面,对于现存道德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与判断;二是在道德心理层面,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价值取向和正确的道德态度;三是在道德实践层面,可以正确扮演道德角色来承担相应道德责任,实现个人层面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

(五)政治素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实行政治统治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个体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任何一个整体都是依靠政治素养社会化手段来调控和塑造自身社会成员,促使社会成员形成对当前政治提辖有利的、稳定的政治态度和信念。 新工科人才的政治素养体现在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坚定社会主义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分析问题、认识世界,具备爱国爱民、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时代精神。从社会化视角出发,可以从个体内化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理解新工科人才的政治素养。个体内化角度下的政治社会化强调个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化过程中自主地进行理论内化;而在社会环境角度下,强调个体所处的外部广阔环境,如历史文化传统、时代发展背景、国内外时事动态等,都共同作用于个体社会化过程。政治素养的社会化既有利于社会教化与个人内化的统一,帮助个体形成稳定的政治人格,又有利于维持社会的政治文化稳定,保证政治权利的支配力和影响力,巩固当前政治体系的权威力与调控力。

具体而言,新工科人才的政治素质可以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维度呈现社会化特征。在认知方面,新工科人才具备对党和政府工作、基本政治制度、国家重大会议等基本国情的认知,对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共同富裕、政治民主与自由等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的认知;在情感方面,具备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的社会主义情感以及凝聚个人理想信念的爱党情感;在社会实践方面,具备主动参与、与人沟通、合作和互动的主动公民特性,可以主动参与多样化的政治生活。

(六)自我人格健全化

在心理学中,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在社会学中,人格通常被理解为“社会人格”,是“人格社会化”的产物,指自然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步接受社会化的熏陶而转化为社会化的身心的方式及其过程。人与生俱来拥有社会属性,自然会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健全的社会人格,这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所在。大学阶段是人身心成长、人格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时期,高等院校普遍重视学生社会化人格的健全,注重培养学生形成适应环境、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等人格特质,以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

新工科人才健全自我人格的社会化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体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与和谐的个性心理,能全面地认知自我、悦纳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内在协调统一,了解自身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和具有责任感。第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应”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无论是从生物学“适者生存”角度还是心理学身心健康发展角度,主动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成功的必备要素。同时,人格的社会化也体现在与人相处时展现的尊重、信任、真诚、谦逊等正面品质。第三,具备健康向上的情绪调控能力,保持乐观稳定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能在所从事的学习、工作中发挥积极效用,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以长期维持健康向上的人格特质。第四,能有效运用智慧与能力,实现正向良性的资源整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七)理想信念系统化

理想信念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现象,主宰着人的心灵世界,对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起绝对制约作用。理想信念是个体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于个人培育优秀品德和厚植家国情怀具有方向指引和动力支撑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这意味着在当今世界,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广大青年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知行合一,承担起社会赋予的重任。

系统思维是指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的观点,对对象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方式的核心,“系多为一统”,寻找事物的出发点时要用整体的眼光看待系统中的诸要素;动态体现系统思维的独特性,要从“事物是普遍运动的”这一原理中认识系统内的各要素和整个系统。 对于要求知识结构网型化、智能结构协调化的新工科人才,其理想信念应具备系统整体性、动态性和层次性,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理想信念需要。首先,新工科人才的理想信念应具备内容的整体性,即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整体统一和人生不同阶段理想信念的整合;其次,新工科人才的理想信念应具备回应时代发展的动态性,既要夯实历史视角下的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想信念根基,又要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增强信仰力量,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携手圆梦中国。 Bq6tLmwZ085epEvvWj1p0HIn2BF2YopOEwxKA2eyrZQ68NmnvuoeYkvMiQBN2b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