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医学交流,可以上溯到明末清初。当时,在华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审时度势,采取了“自上而下,学术间接传教”模式,并为此翻译出版了一批西学书籍。其中与西医药相关的部分,我国著名医史学者范行准先生在《明季西洋传入之医学》一书中有较为详细的梳理与考证。但国内医学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末清初传入的西医以古代希波克拉底和盖仑医学体系为主,在疾病的认知、诊断方面与中医优劣难分,加之缺乏临床实践支撑,传播范围与受众都极为有限。进入18世纪后,西医理论与诊疗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清雍正二年(1724),清政府下令禁止天主教,西医传入一度中断。因此,近代西方医学科学在中国的系统传入始于19世纪初,由西方殖民扩张势力与基督教新教传教机构合力推动。在此过程中,中华医务传道会与博医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