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研判及对策建议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一)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政策上,双积分政策将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电动化进程;供给上,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安全性升级带来的产品体验提升和成本下降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产业市场空间仍十分广阔。

(二)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将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除造车新势力外,传统车企也在加速补齐智能化短板,向国际龙头特斯拉看齐。例如吉利、长城、广汽等传统车企,均通过内部孵化或者合作共研的方式,在智能化领域布局,不断缩小与新势力在智能化上的差距。

(三)新技术或将改变价值链两头分布的格局

钠电、硅基负极等将带来新能源汽车性能、成本、应用领域等方面的优化,制造工艺、电池结构、化学材料等方面的技术升级,为电池端等多个环节带来机遇。成本的下降、新技术的发展将改变市场竞争格局,为处于价值链竞争劣势端的企业带来新机会。

(四)芯片、驱动系统等核心技术是创新重点

我国企业对“三电”外供较为依赖,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企业出现了亏损。为了提升利润率、打破“受制于人”的现状,未来规模较大的车企将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在控制系统、车规级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深耕。

(五)充电领域或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意味着充电领域布局将持续加深,以广深为代表的大城市正积极提升高充电桩的区域密度,充电设施薄弱的二、三线城市也在加快布局。在未来发展中,技术层面可关注充电桩大功率化、智能化和网联化,运营层面可关注充电桩利用率提升以及多样化的盈利模式。

二、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广东省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助力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快速成长,目前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国际追赶的地位,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整强零弱,部分领域依赖外资或进口,供应链体系不完善

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产业链零部件环节仍是制约因素,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仍需加强。广东省在整车制造和产业链完整度方面具备优势,但在零部件配套上还存在问题。同时,在供应链上仍存在“卡脖子”现象,如车载芯片、部分电池材料、电机电控等依旧依赖进口。

(二)补贴政策正式退出,加剧市场竞争,价值链分布不均

在市场结构和绩效上,产业链利润空间被两头挤占,企业市场绩效差距变大。补贴的正式退出势必会加剧市场竞争,近几年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和具有资源垄断的企业纷纷涨价,部分车企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价值链存在的差距悬殊不利于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

(三)前瞻技术和领域仍存在国际差距,创业投资相对谨慎

在核心技术和创投环境上,关键技术与国际龙头还存在差距,创投活力有待加强。广东省在自动驾驶、驱动电机等核心技术方面过度依赖外资龙头企业,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和高端产能不足的风险。此外,机构创投集中于扩张期企业,对一些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投资较为谨慎。

(四)全球化布局进展缓慢,产品竞争力有待提升

在海外布局和产品竞争上,出口量虽然有所提升,但出海速度和规模还难以和国际巨头抗衡,未来之路光明而曲折。此外,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产品竞争力上仍有不足,多条产品线虽然在国内赢得了广阔的市场,但在高端产品供给层面还远远不足。

(五)协同优势不明显,部分区域缺乏龙头,规模体量难以提升

在产业布局和协同发展上,除广深以外,广东省其他地区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无法发挥“链主”带动作用,龙头企业的规模和体量远不及预期。同时,广东省各区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产业联动实现优势互补的效能还需提升。

三、政策建议

(一)“链主”带动零部件产业配套,加强供需对接稳定供应链

第一,发挥广汽埃安、比亚迪等企业的“链主”引导作用,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零部件企业入驻产业园,建设具备区域特色和核心优势的产业园区。第二,扶持有研发能力的车企开始自研自建芯片产业链,对于购置国产零部件的车企给予补贴或税收减免。第三,加强供需对接,通过组织召开协调会、供需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搭建对接平台等方式,畅通供需信息渠道。

(二)补贴政策有序退出,扶持政策转向配套设施和服务建设

第一,补贴政策退出循序渐进,给市场中的整车企业一定的缓冲时间。第二,通过加大对其他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改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促进推广应用,缓解整车市场的“价格竞争焦虑”。第三,对处于价值链低位环节的企业予以关注,通过政策扶持、签订区域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三)吸引资本入驻激发投融资活力,助推核心技术科技研发

第一,联动省内外优质创投机构,激发融资活力,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早日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融资。第二,充分利用省内外人才及科研优势,强化智能汽车相关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基于深圳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经验,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及车联网商业化探索。第三,促进政企合作,联合优质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四)加强国际合作,促进高端产品线发展

第一,突破法规认证、智能科技实地应用等隐形技术门槛,鼓励龙头企业“出海”,与国际龙头加强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在调研的基础上,实现多维度新能源汽车产品“出海”;对海外法规进行适配,充分依托国内本土产业链实现优异的性价比。第二,在中高端领域持续深化布局,围绕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加速品牌向上。

(五)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加大各区域生产协同

第一,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对技术研发实力强、产品前景好的企业加大支持力度,集中资源扶优扶强。第二,在肇庆、惠州、佛山等地吸引龙头企业入驻产业园,打造以产业化技术应用、高端制造为主的副中心,形成多极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集群稳健性。第三,各地区通过合资建厂、技术交流等方式,加强区域合作,发挥协同效应。第四,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及不同城市、不同产业环节之间协同,努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Z381RyqL1Pd87/Qor/LTu/8fKJUn4Gtk96MxRdl8kLtlFPfyaXYsLXPWCwJrSE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