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2 静定梁

3.2.1 单跨斜梁

单跨斜梁也是单跨静定梁的一种,梁式楼梯的楼梯梁、雨篷中的斜杆、屋面斜梁等都是单跨斜梁的工程实例。图3-8a、b为楼梯梁的示意图及计算简图。

图3-8

单跨斜梁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绘制,与单跨水平梁相同,但应注意斜梁的特点。

首先,由于斜梁倾角的存在,其内力除有剪力、弯矩外,通常还有轴力。绘制内力图时,基线仍然平行于斜梁轴线,各内力的竖标也与基线(梁轴线)垂直。

其次,斜梁承受的均布荷载可有:①与轴线垂直的荷载 q 1 (图3-9a),如屋面斜梁的风荷载;②沿水平方向分布的荷载 q 2 (图3-9b),如斜梁上的可变荷载;③沿斜梁倾斜方向分布的荷载 q 3 (图3-9c),如斜梁自重。计算时应分清是哪种情况。

图3-9

现以图3-10a所示简支斜梁为例说明计算过程。

(1)求反力。取斜梁整体为隔离体,各反力假设指向见支座处,由式(3-1 )求得:

(2)求内力。以支座 A 为原点, x 轴水平向右,任一截面 K 的位置用 x 、α表示。取 K 截面以左为隔离体(图3-10b),由∑ F n = 0、∑ F τ = 0及∑ M K = 0可得截面内力:

(3)作内力图。由以上三式可绘出 F N F Q M 图,如图3-10d、e、f所示。

图3-10

(4)讨论。画出斜梁的相应简支梁(即荷载、跨度均与斜梁相同),如图3-10c所示,其对应 K 截面的内力表达式为:

将式(d)(e)分别代入式(a)(b)(c)可得:

由式(f)知,在沿水平方向分布的竖向荷载作用下,斜梁的弯矩与相应简支梁的弯矩相等,最大弯矩值位于斜梁中点处,其值为 ql 2 /8。注意:这里 l 是指斜梁的水平投影长度。式(f)对竖向集中力作用的情况同样适用。

3.2.2 多跨静定梁

多跨静定梁是由若干根梁用铰相联,并用若干支座与基础相联而成的静定结构,在桥梁工程及屋盖的檩条中可以见到。图3-11a为一公路桥的多跨静定梁,图3-11b是其计算简图。

图3-11

从几何组成来看,多跨静定梁有的部分能够与基础独立地维持几何不变性,这部分称为基本部分,如图3-11b的 AC 部分。而有的部分则必须依赖基本部分才能维持几何不变性,称为附属部分,如图3-11b中的 CE EF 部分。为了清晰地显示各部分之间的支承关系,将附属部分与基本部分之间的铰用相应的链杆代替,基本部分画在下层,附属部分画在上层,便得到各杆件的传力关系图,称为层叠图,图3-11c就是图3-11b的层叠图。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的基本特征是:若附属部分被破坏或撤除,基本部分仍为几何不变体;反之,基本部分被破坏,则与其相联的附属部分必然随之倒塌。

从受力分析来看,当荷载仅作用于基本部分时,只有基本部分受力,附属部分不受影响;当荷载作用于附属部分时,不仅附属部分受力,而且与其相联的基本部分也要受力。由于多跨静定梁的支座反力多于三个,计算时可绘出层叠图,先求出最上层附属部分的支座反力和铰结处约束力(用 F Q 加铰结点下标表示);再将该约束力反向作用到与其相联的基本部分上(用 F Q ′加铰结点下标表示),求出下一层的反力、约束力;直到求出最底层的支座反力。这样,不用解联立方程就能求出全部反力和约束力。这种先附属部分,后基本部分的计算顺序(简称“先附属,后基本”),同样适用于由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组成的其他静定结构。

约束力和支座反力求出后,即可按上节方法逐段绘制内力图。

3-3 试计算图3-12a所示多跨静定梁。

解: (1)作层叠图。 AB 部分为基本部分,画在下层。 BD DF 部分均要通过铰与左边部分相联才能维持平衡,依次画在上层,如图3-12b所示。

(2)求支座反力。各支座反力假设指向见图3-12a。梁上只有竖向荷载,由∑ F x = 0可知,支座 A 水平反力 F Ax 及各铰结处水平约束力都为零,故梁轴力为零。按“先附属,后基本”的顺序,由反向为正规律求反力和约束力(各约束力指向均假设向上)。

DF 部分:由∑ M D = 0,2 F Ey = 20,即 F Ey = 10kN (↑)

由∑ F y = 0, F QD =- F Ey =-10kN (↓)

BD 部分: D 端受 F QD =-10kN (↑)作用,由∑ M B = 0,求得 F Cy =-20kN (↓)

由∑ F y = 0, F Q B =- F Cy F′ QD = 10kN (↑)

AB 部分: B 端受 F QB = 10kN (↓)作用,由∑ M A = 0, M A = 5 × 2 × 1 + (10 + 10)×4 = 90kN·m (上拉)

由∑ F y = 0, F Ay = 5 × 2 + 10 + 10 = 30kN (↑)

(3)绘制 F Q 图。将 F Ay 向右平移,并与遇到的同方向力矢量相加,在力矢移动的轨迹图,按箭尾→箭头→前进方向为顺时针部分标“+ ”,否则标“-”,即得 F Q 图,如图3-12c所示。

(4)绘制 M 图。将梁分为 AH HB BD DE EF 五段。取 AH 段为隔离体,由力矩方程求得 M H =-40kN·m;铰结点 B D M B M D = 0;另由 EF 段求得 M E M F =-20kN·m。

AH 段为二次曲线,用虚线连接 MA MH 竖标顶点,叠加5kN/m作用下的弯矩图。对 HB 段,用实线连接 MH M B 竖标顶点;对 BD 段,直接作出相应简支梁在 F Cy 作用下的弯矩图;对 DE EF 段,用实线连接 M D ME ME M F 竖标顶点。

多跨静定梁的 M 图如图3-12d所示。

图3-12

3-4 三跨静定梁如图3-13a所示,各跨跨度均为 l ,受均布荷载 q 作用。①试调整铰 C D 的位置,使 AB 跨、 EF 跨跨中截面正弯矩与支座 B E 处负弯矩绝对值相等;②计算此时全梁的最大正弯矩。

解: (1)求铰 C D 的位置。 CD 段为附属部分; AC DF 段为基本部分。设铰 C D 分别距支座 B E x ,由 CD 段求得 C D 处约束力为: F QC F QD q l -2 x )/2 (↑),如图3-13b所示。 AC DF 段荷载、梁长均相同,现取 AC 段求 x 值。

BC 段为隔离体, C 点受 F QC q l -2 x )/2(↓)作用,由∑ M B = 0得:

AB 跨跨中 H 截面的弯矩为(用叠加法求,无须求反力):

根据题意要求有: M H M B

由式(c)求得:

将式(a)代入式(d)得:

求解上式得:

根据 x 值由式(a)求出 M B ,即可绘出梁的 M 图,如图3-13c所示。

图3-13

(2)求最大弯矩。由图3-13c可知, CD 段中点截面弯矩为:ql 2 /8- | M B |,而 AB 段中点截面弯矩为:ql 2 /8- | M B |/2,显然 AB 段中点弯矩大于 CD 段中点弯矩。因此,全梁最大正弯矩在 AB 跨内,且该截面( I 处)剪力为零。

AB 段研究,由∑ M B = 0求得 A 支座反力为:

设截面 I 距离 A 支座为 a ,则有 F Q I F Ay qa = 5 ql /12- qa = 0,求得

于是可得全梁的最大正弯矩为

若将 M I 与图3-13d所示三跨简支梁的最大弯矩比较,前者比后者要减少30.6%,这是因为多跨静定梁中设置了带伸臂梁的基本部分,减小了附属部分 CD 的跨度,同时 B E 支座处的负弯矩也部分地抵消了基本部分跨中荷载产生的正弯矩。因此多跨静定梁要比相应多跨简支梁省材料,但构造要复杂一些。 /8kJapW0bAv7fHPgBSvKVmNkhv/eYN4nCa+dUxrL7mTWs4w5RfJ9eOnW3fjk0CE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