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精要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概述】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a,IDA)是指体内储存铁缺乏,导致红细胞内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 。机体铁的缺乏可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贮存铁耗尽、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和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

【观察要点】
1.观察缺铁原发病的表现

如消化性溃疡引起的黑粪、血便、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者观察腹痛、大便性状的改变;女性关注月经量等。

2.观察一般贫血的共有表现

观察患者有无皮肤黏膜苍白、乏力、心悸、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等症状。

3.观察缺铁性贫血的特殊表现

(1)组织缺铁表现:如皮肤干燥无光泽,毛发易脱落,指(趾)甲呈反甲或匙状甲。

(2)神经、精神系统异常:观察未成年人生长发育、性格及智商情况,有无异食癖,有无神经痛、周围神经炎、颅内压增高等。

【护理要点】
1.饮食护理

(1)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保持均衡饮食,避免偏食或挑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少食多餐。

(2)增加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取,如动物肉类、肝、血、蛋黄、海带与黑木耳等。

2.铁剂治疗的配合

(1)口服补铁的配合: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指导饭后服用铁剂,减轻因口服铁剂出现的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和排黑便等胃肠道反应。使用吸管,防止牙齿变黑。避免与茶、咖啡、牛奶等同服,避免同时服用抗酸药以及H 2 受体拮抗剂,可服用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或食物促进铁吸收。服药期间粪便会变成黑色,停药后即可好转。

(2)注射铁剂的配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痛、硬结形成。不在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后更换注射针头;采用“Z”形注射法或留空气注射法;采用深部肌肉注射法,缓慢推注,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首次用药先用试验剂量,同时备用肾上腺素以便急救。若 1小时后无过敏反应,即可按医嘱给予常规剂量治疗。

3.组织缺氧的护理

(1)休息与运动:根据贫血的程度、发展速度和基础疾病,指导患者合理休息和活动,减少机体耗氧量。

(2)给氧:严重贫血患者给予常规氧气吸入,改善组织缺氧状况。

4.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自我监测病情,包括自觉症状、静息状态下呼吸与心率变化、能否平卧、有无水肿及尿量变化,若出现上述不良症状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第二节 白血病

【概述】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克隆增殖性恶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1] 。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临床上以进行性贫血、持续发热或反复感染、出血和组织器官浸润等为主要表现,外周血中出现形态各异、为数不等的幼稚细胞。

【观察要点】
1.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观察有无继发感染导致的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高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血压下降、严重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等表现。

2.观察有无贫血、出血等表现

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是否苍白、有无新鲜出血点或瘀斑,有无血尿、黑便,女性患者有无月经量异常增多,活动力有无下降等。

3.观察有无器官或组织浸润的表现

如肝、脾、淋巴结肿大,以及胸骨下段压痛、牙龈增生肿胀、皮肤浸润、中枢性白血病等。

4.观察营养与体征

评估患者饮食营养状况、睡眠状况、心理状况及自理能力。

5.并发症的观察

(1)恶心、呕吐:是化疗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着重观察呕吐频率、量及性状,关注饮食及营养状况。

(2)电解质与代谢紊乱:白血病细胞的迅速凋亡破裂,会诱发高钾血症、低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电解质紊乱的表现,以及肿瘤溶解综合征、乳酸酸中毒、假性低血糖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等表现。肿瘤溶解综合征表现为急性肾损害、致死性心律失常、手足抽搐、肌痉挛等。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饮食与运动: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根据病情适当活动,增加休息时间,积极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运动。

(2)预防、治疗、控制感染: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感染灶,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发热或畏寒寒战时正确留取血培养,合理使用抗生素,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衣物,指导患者多饮水,保持 2 000~3 000mL/d。保持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减少探视,戴口罩,必要时进行保护性隔离。

(3)预防和控制出血:血小板计数≤50×10 9 /L,增加卧床休息时间;血小板计数≤20×10 9 /L,绝对卧床休息。观察患者有无出血表现,警惕脑出血。护理操作轻柔,提高穿刺成功率,尽量避免深部肌肉注射。

(4)纠正贫血:观察患者面色、甲床及双睑结膜颜色,注意有无头晕、疲乏、气促症状,动作缓慢,必要时需家属陪同,预防跌倒发生。

(5)遵医嘱输血,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后效果评价。

(6)化疗患者合理选择血管,建议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化疗,预防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发生。

2.心理护理

鼓励并耐心倾听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组织患者与病友进行经验交流。鼓励家属共同参与疾病治疗,增强患者信心。

3.健康宣教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防护方法,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提醒患者定期返院治疗,指导PICC置管患者的居家维护方法。

(2)生活指导。①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避免进食生冷、辛辣、刺激、腌制等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口腔黏膜损伤及感染。多饮水,多进食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②休息和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慢步走等,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③用药指导:白血病治疗间歇期须定期回院巩固治疗,缓解后仍需定期复查或争取造血干细胞移植,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提高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第三节 淋巴瘤

【概述】

淋巴瘤(lymphoma)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肿块为特征,严重者可引起器官受压或浸润等症状,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1]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监测体温变化,注意有无夜间盗汗及体重进行性下降。

2.观察淋巴结

观察肿大的部位、质地、大小、活动度及有无器官压迫症状。

3.观察营养与体征

观察患者营养状况、活动度、睡眠质量,有无乏力、失眠等情况。评估患者生活及饮食习惯。

4.观察治疗引起的变化

观察放化疗不良反应,监测血常规变化、肿块消减程度及皮肤改变。

5.关注患者心理变化

有无焦虑、抑郁等情况,了解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饮食、休息、运动: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注意饮食卫生,少量多餐。根据病情适当活动,增加休息时间。

(2)预防、治疗、控制感染: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感染灶,早发现早治疗。发热时正确留取血培养,给予物理降温,指导患者多饮水,保持 2 000~3 000mL/d。保持皮肤清洁,保持环境卫生,定时开窗通风。减少探视,戴口罩。

(3)预防和控制出血:血小板计数≤50×10 9 /L,增加卧床休息时间;血小板计数≤20×10 9 /L,绝对卧床休息。观察患者有无出血表现,警惕脑出血的发生。护理操作轻柔,避免过多的穿刺操作。

(4)纠正贫血:观察患者面色、甲床及睑结膜颜色,观察患者有无头晕、疲乏、气促等症状,增加卧床休息时间,预防跌倒。遵医嘱输血。

(5)纵隔淋巴结受累引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时,给予半坐卧位及高流量面罩吸氧。

(6)如患者出现腹腔淋巴结或肠道受累表现(如有腹痛、腹泻等),应及时予以处理。

(7)化疗患者合理选择血管,建议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输注化疗药物,避免静脉炎或药物外渗发生。

2.皮肤护理

部分淋巴瘤患者需进行放疗,应充分评估放疗后皮肤反应 [2] 。避免局部皮肤冷热刺激,避免阳光直射,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学物品。选择宽松、质软的衣物。

3.心理护理

(1)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耐心倾听,组织与病友进行经验交流。

(2)社会支持:鼓励家属共同参与,增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

4.健康宣教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及用药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定期返院治疗。若有身体不适,如疲乏无力、发热盗汗、消瘦咳嗽、皮肤瘙痒、口腔溃疡等或发现肿块,及早就诊。

(2)指导患者自我护理的方法,嘱患者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和练八段锦等。食谱多样化,有口腔及咽喉部溃疡者可进食牛奶、麦片粥及清淡食物。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口腔清洁及手部卫生。

(3)指导PICC置管患者居家护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1,43(7):707-735.

[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模式专家共识(2021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1,42(5):364-368.

第四节 多发性骨髓瘤

【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性恶性肿瘤。患者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导致广泛性溶骨性骨骼破坏、非老年性骨质疏松,血清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其他的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制,尿中出现本周蛋白,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肾损害、贫血及免疫功能异常 [1]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近年来中青年患病比率有所升高。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有无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呼吸衰竭等表现。

2.骨痛

观察患者骨痛的部位、疼痛的程度及性质。多数患者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如突发剧烈疼痛及活动受限,可能为病理性骨折。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骼时可出现局部肿块。

3.其他症状的观察

(1)肝、脾、淋巴结和肾浸润:累及肝脾时可引起轻中度肿大,累及淋巴结时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引起骨髓瘤肾。

(2)大量M蛋白分泌:引发感染、高黏滞综合征、贫血、出血和淀粉样变性等表现。

(3)肾损害: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时测量腹围,观察有无全身及眼睑浮肿;监测肾功能检测指标有无异常。

(4)观察有无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表现。

4.观察营养与体征

评估患者饮食营养状况、睡眠状况、心理状况及躯体活动能力。

【护理要点】
1.疼痛护理

(1)疼痛评估:规范使用疼痛量表进行疼痛评估,记录患者疼痛的程度、性质及使用止痛药物的效果。

(2)心理—社会支持:关心、体贴患者,答疑解惑。鼓励患者与家人、同事、病友等沟通交流,以获得情感支持,积极配合治疗。

(3)缓解疼痛:指导患者采取舒适体位,适当进行按摩,但避免用力过度,以防病理性骨折。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等转移疼痛注意力。

2.活动与生活护理

(1)指导患者适度进行床上活动,避免卧床过久引起肌肉萎缩,关节失用。截瘫患者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定时按摩肢体,防止下肢萎缩。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避免坠积性肺炎。观察患者皮肤情况,预防压疮发生。

(2)不做剧烈活动和扭腰、转体等动作。避免突然改变体位。翻动患者时,避免推、拖、拉、拽,并注意上、下身保持在同一平面上,防止病理性骨折。适当进行肢体活动,促使血液循环。使用硬板床或床垫。

(3)外出活动时,应由家属陪同以防跌倒。

3.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摄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多进食含粗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保持排便通畅,预防便秘。戒除烟酒,消除引起钙吸收障碍的因素。

4.健康宣教

(1)遵医嘱用药,肾损害者避免应用可能引起肾功能下降的药物,病情缓解后需定期复查与治疗。

(2)若活动后出现剧烈疼痛,可能为病理性骨折,应立即就医;老年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活动和快速转体等动作。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5):480-487.

第五节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概述】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主要是由于血小板自身抗原免疫耐受性丢失,免疫细胞异常活化,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数目减少的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无症状的血小板减少、自发性的皮肤黏膜、内脏及颅内出血为特征 [1]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区别急性型与慢性型发作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有无皮肤黏膜、消化、泌尿等各个系统以及颅内出血的表现。

2.观察肤色和药物反应

观察皮肤、黏膜是否苍白、黄染;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脱发、满月脸、女性男性化等。

3.并发症的观察

(1)颅内出血:突发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常提示眼底出血。如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甚至意识改变,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则提示颅内出血。

(2)感染:密切监测体温,及时汇报及记录。观察口腔、肛周皮肤黏膜及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处是否红肿、疼痛、破溃或有脓性分泌物。

4.了解相关专科检验结果

如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等。

5.了解日常生活习惯和心理状况

评估患者生活及饮食习惯,了解患者心理状况。

【护理要点】
1.治疗和用药的护理

(1)遵医嘱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不可自行减量或者停药,以免病情反复。口服激素药物应在饭后进行。注意预防各种感染。定期复查血常规,了解血小板数目的变化。患者可出现满月脸、水牛背、色素沉着、肥胖、面部痤疮等表现,应予以心理护理。关注患者血压及血糖变化,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症状,指导患者观察粪便颜色,遵医嘱预防性用药。

(2)应用丙种球蛋白后,个别患者会出现寒战、发热、恶心、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需及时汇报并对症处理。注意保护局部血管,避免发生静脉炎。

2.生活护理

(1)血小板≤50×10 9 /L时,增加卧床休息时间;血小板≤20×10 9 /L时,绝对卧床休息。

(2)做好皮肤护理,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摩擦或受压,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

(3)保持口腔清洁,不使用牙签剔牙,血小板≤20×10 9 /L时避免刷牙,增加漱口频次。避免用手抠鼻,可用薄荷脑滴鼻液滴鼻。

3.饮食护理

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质饮食,禁食过硬、油炸、刺激性、粗糙及过烫的食物。

4.健康宣教

(1)指导患者居家护理方法,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勿进行激烈的撞击性运动,定期返院治疗,复查血象。避免服用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春夏交替时易发本病,出院后避免受凉感冒,以免诱发疾病发作。

(2)自我监测:监测皮肤黏膜出血的情况,警惕有无内脏出血或脑出血,如月经量明显增多、便血、血尿、头痛、意识改变等。一旦发现出血表现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41(8):617-623.

第六节 血友病

【概述】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Ⅷ因子缺乏)和血友病B(Ⅸ因子缺乏),其中血友病A占血友病的 85%。病理机制为凝血因子基因缺陷导致其水平和功能降低而使血液不能正常凝固 [1]

【观察要点】
1.出血的观察

(1)肌肉血肿:观察有无血肿、局部肿痛、活动受限等肌肉出血表现。

(2)关节出血:观察有无肿胀、疼痛、皮温升高、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和功能丧失等关节出血表现。

(3)其他部位出血:观察有无呕血、便血、血尿、腰腹部疼痛等内脏出血表现;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表现。

2.血肿压迫的表现

观察有无局部血肿形成所致的压迫症状和体征。

3.疾病的认识

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护理要点】
1.休息与活动

急性出血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关节功能制动,出血得到控制后,可进行患肢活动,循序渐进,防止关节挛缩、强直、肌肉萎缩和功能丧失。

2.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补充如动物肝脏、瘦肉、蛋、奶等食物,忌食香菇、黑木耳、海鲜、辣椒、洋葱等食物。

3.关节康复训练

对于反复关节腔出血的患者及时进行关节康复训练,训练从出血停止、肿胀消退后开始。

4.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及时使用凝血因子进行替代治疗,以预防或治疗出血。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

5.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对待疾病,说明本病为遗传性疾病,需终身治疗。定期门诊检测凝血因子浓度及抑制物,如有出血及时治疗。做好血友病的遗传咨询,做好产前诊断。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中国血友病协作组.血友病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41(4):265-271. 26Lk8OzdRvC2phsAVJ6xE0kgqPyG++deISmRH/lvUD1pF4xANfJzuT+5CM5048L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