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精要

第一节 肝硬化

【概述】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炎症及纤维化肝病。在致病因子反复或持续作用下,肝细胞呈弥漫性变性、坏死、凋亡;残存肝细胞再生,形成再生结节;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形成纤维隔,最终分割及破坏正常肝小叶结构,代之以硬化性结节或假小叶为特征的病理性改变 [1] 。代偿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失代偿期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严重损伤为特征,患者常因并发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脓毒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癌变等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2]

【观察要点】
1.意识状态 [3]

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包括人物、时间、地点的定向力观察。若出现行为异常、表情淡漠、性格改变,警惕肝性脑病的发生。

2.营养状况 [4]

根据患者体重指数、皮下脂肪、肌肉萎缩、腹水、肢体水肿(包括阴囊水肿)、实验室指标等评估患者营养情况。

3.皮肤和黏膜 [3]

观察有无面色灰暗黝黑(肝病面容)、皮肤干枯粗糙、皮肤巩膜黄染、出血点、肝掌、蜘蛛痣或腹壁静脉曲张等情况。

4.呼吸情况 [3]

注意呼吸频率、节律,观察有无呼吸浅速、呼吸困难和发绀,有无胸腔积液形成等。

5.排尿情况观察 [3]

有无尿量减少、尿液颜色异常等。

6.大便情况

有无便秘或腹泻、大便颜色异常等,出现排黑便时要警惕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

7.监测血常规变化 [3]

有无红细胞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等。

8.监测血生化指标 [3]

监测肝功能、血电解质、酸碱平衡、血氨和血尿素氮的变化等。

9.腹部情况 [3]

观察有无腹水征,如腹部膨隆、腹壁紧张度增加、脐疝、移动性浊音;有无肝脾肿大、腹膜刺激征等情况。

10.出血倾向 [3]

观察患者鼻腔、口腔、皮肤黏膜及大便等有无出血情况,女性患者应对比是否有月经增多。

11.激素水平的变化 [3]

男性有无睾丸萎缩、乳房增大,女性有无月经失调、闭经;有无毛发脱落或不孕等。

【护理要点】
1.体位 [3]

卧床休息为主,适当抬高水肿部位。下肢水肿者抬高双下肢,阴囊水肿者垫高或托起阴囊,大量腹水者半坐卧位可改善呼吸,应关注受压皮肤情况,预防压力性损伤。

2.饮食护理 [3,5-6]

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主要原则是高热量、优质蛋白(以豆制品、鸡蛋、牛奶、鱼、鸡肉、猪肉为主)、高维生素,适当摄入脂肪,夜间加餐,严禁饮酒,有腹水者合理、适当限制水钠摄入量,避免进食坚硬、粗糙食物,必要时肠内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动态调整。

3.营养状况监测 [3]

根据患者体重、进食量、食物种类及实验室指标动态评估患者营养状况,计算患者BMI,监测血红蛋白、清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变化。

4.避免腹压骤增 [3]

用力咳嗽、排便或突然打喷嚏等会使腹压增大,故大量腹水时,应教会患者咳嗽、排便及打喷嚏时的注意事项。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5.用药护理

门静脉高压患者口服药物应研磨碎后服用。观察患者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6.腹腔穿刺放腹水的护理

做好穿刺前宣教,测量体重、腹围、生命体征,排空膀胱;穿刺过程观察患者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记录腹水颜色、性质和量,必要时送检;穿刺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穿刺点的护理。

7.出入量管理

记录每天的出入量、腹围、体重。动态监测电解质及pH值变化,及时纠正异常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8.心理护理

教会患者舒缓压力、保持情绪平稳的方法,增强治病信心。邀请照顾者主动参与对患者的护理,给予理解、支持和照顾。

9.皮肤护理

指导患者避免用力抓挠皮肤,皮肤瘙痒难忍者予止痒处理。沐浴时避免水温过高,不使用肥皂或刺激性沐浴用品,必要时使用温和润肤品保湿。

10.健康宣教

(1)疾病相关知识指导 [3] :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自我管理方法,预防或快速识别并发症的发生,规律复诊。生活中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及保暖,保持情绪稳定。

(2)休息与活动 [3] :指导患者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代偿期患者可进行轻体力劳动,劳动以不疲劳为主;失代偿期患者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强度以不加重症状或引起疲劳为宜,其余时间以卧床为主。

(3)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教会患者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禁忌自行增减药物或停药,避免自行服用中药。

(4)病情观察:指导患者测量腹围、体重;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有无乏力、心慌、纳差等低血钾、低血钠表现;观察大小便的颜色、性状、量及次数。

(5)照顾者指导:教会照顾者细心观察患者,及早识别病情变化,如有无意识改变、精神状态变化、行为异常、性格改变等情况。

【参考文献】

[1]唐承薇,张澍田.内科学:消化内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硬化诊治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1):2408-2425.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孟庆华.慢性肝病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与膳食干预专家共识[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7,25(1):1-11.

[5]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临床营养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6):1222-1230.

[6]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10):1847-1863.

第二节 上消化道出血

【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出血 [1-2] 。其中 80%~90%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黏膜损伤和上消化道肿瘤等最常见。近年来,非甾体消炎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导致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逐渐增多 [3]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 [2]

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变化,注意有无脉压变小、心率增快、心律失常、脉搏细弱、呼吸不畅、体温不升或发热等。

2.神志情况

注意有无突然出现精神倦怠、嗜睡、烦躁不安、意识改变甚至昏迷等症状。

3.周围循环灌注

通过肢端温度、皮肤及甲床色泽判断循环灌注情况。评估颈静脉是否充盈。

4.正确记录出入量

应保持尿量大于 0.5mL/(kg·h),注意有无休克表现。

5.观察呕吐物和粪便

观察其性质、颜色及量 [2]

6.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血常规、血尿素氮、大便潜血 [2]

7.动态监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2]

及时查看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结果,合理调整输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8.原发病的病情观察

原发病为肝硬化患者,注意其有无感染、黄疸或肝性脑病等情况。

9.继续或再次出血判断 [2]

(1)患者反复呕血,呕吐次数增多,呕吐物由咖啡色变为鲜红色。

(2)大便次数增多,大便颜色由黑色转为暗红色或鲜红色,性状由成形便转为稀烂便或血便;或伴有肠鸣音活跃。

(3)周围循环灌注经快速输液、输血后未见好转,或好转后又恶化,血压波动,中心静脉压不稳定。

(4)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5)在补液充足、尿量正常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

(6)门静脉高压患者原有脾大,在出血后常暂时缩小,如不见脾恢复肿大亦提示出血未止。

【护理要点】
1.体位

大出血时平卧位,抬高下肢,增加脑部血供。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或窒息。紧急时用负压吸引器吸出气道内异物,包括血液、呕吐物及分泌物等。给予吸氧。

3.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必要时留置中长导管或中心静脉导管,保证输液、输血及止血药物等抢救措施有效进行,确保患者的组织灌注量。

4.输血及用药护理 [2]

规范、准确地落实输液、输血,正确使用各种药物及止血治疗措施,观察止血效果及有无出现不良反应。对于高龄、伴心肺肾疾病患者,注意输液速度及输液量,预防诱发急性肺水肿。准备好急救用品、药物。

5.饮食护理 [2]

活动性出血伴有恶心、呕吐者给予禁食;少量出血无恶心、呕吐者进食温凉、清淡流质食物;出血停止则从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半流质饮食、软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6.心理护理 [2]

关心、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紧张情绪,经常巡视,呕血或黑便后及时清除血迹、污物,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特殊护理 [1-2]

(1)活动性出血时应禁食,出血停止后 1~2天可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饮食,禁食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小口细嚼慢咽,预防食物损伤曲张静脉引起再次出血。

(2)用药护理:生长抑素止血药物的使用保持持续性,前后停药时间不能超过 5分钟。

(3)三腔双囊管的护理:插管前做好检查和测压,确保通畅无漏气,胃囊注入气体150~200mL至囊内压力约 50mmHg,食管囊注入气体 100mL至囊内压力约 40mmHg,抽尽囊内气体,备用;协助医生插管,检查确保管道末端在胃内并抽出胃内积血;向胃囊和食管囊注入足够气体并封闭管口,管外端以绷带连接 0.5kg沙袋,经牵引架作持续牵引。出血停止后,放松牵引,放出囊内气体,保留管道继续观察 24小时,未再出血可考虑拔管。

8.健康宣教

(1)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根据病因规范治疗,避免再次出血。在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

(2)休息与活动:规律作息、劳逸结合,适当运动放松身心,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3)饮食指导:规律进食,少量多餐,摄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进食坚硬、粗糙、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4)病情自我观察:教会患者观察大便颜色、性状及量;呕血时体位摆放的注意事项,避免误吸;如出现呕血、黑便等再次出血征象,马上就医或拨打 120求救电话。慢性病患者定期门诊随访。

【参考文献】

[1]唐承薇,张澍田.内科学:消化内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多学科防治专家共识(2019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9,18(12):1094-1100.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

【概述】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是胃酸及胃蛋白酶对消化道黏膜自身消化所致的炎性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最常见的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该类病好发于秋冬和冬春之交,近年来随着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应用增多,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有所增高 [1-3]

【观察要点】
1.腹痛

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甚至剧痛,或呈饥饿样不适感。观察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及程度,胃溃疡一般在进食后疼痛,十二指肠溃疡一般在空腹时疼痛,午夜痛多见,突然出现腹膜刺激征提示可能发生急性穿孔。

2.其他症状

观察患者有无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有无失眠、多汗、脉缓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如出现反复大量呕吐,呕吐物为酸腐味的宿食,考虑患者是否出现幽门梗阻。

3.大便

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次数等,若出现排黑便,警惕患者有消化道出血。粪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应怀疑癌变可能,需进一步检查和定期随访。

4.生命体征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常出现血压持续下降、心率加快、呼吸变促等。

5.实验室检查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跟踪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规范根除治疗。观察血红蛋白计数、大便潜血试验结果。

6.用药史

关注患者是否有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等药物,NSAIDs是导致胃黏膜损伤最常见的药物。

【护理要点】
1.疼痛护理 [2]

帮助患者认识和去除病因,包括遵医嘱更改或停用非甾体抗炎类药物,戒烟酒。针对患者疼痛的规律和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导,如饥饿或夜间引起疼痛,可进食苏打饼干或服用制酸药物缓解疼痛。避免暴饮暴食和摄入刺激性食物加重胃黏膜损伤。

2.休息与活动 [2]

病情较重的活动期溃疡患者需卧床休息;稳定期患者建议适当活动,劳逸结合,规律作息。

3.用药护理

(1)弱碱性抗酸剂,餐后 1小时或睡前服用。

(2)H 2 受体拮抗剂在餐中或睡前服用,也可餐后即刻服用,与抗酸药合用时,需间隔 1小时以上。

(3)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需要在早餐前 0.5小时服药。

(4)对于需要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患者,应严格按照疗程规律服药,保证治疗效果。

(5)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忌私自停药或减量,防止溃疡复发。

4.饮食指导

(1)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饮食,症状较重患者以面食为主,避免油腻、酸辣、刺激性食物。

(2)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定时用餐,避免过饥过饱,减少零食。

(3)如有消化道出血,按照消化道出血情况指导饮食。

5.健康宣教

(1)疾病相关知识指导 [2] :教会患者识别生活、工作中引起或加重溃疡的因素;指导患者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紧张与疲劳,适当锻炼,保持心情愉悦,增强抵抗力。

(2)用药指导 [2] :指导患者按医嘱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如必须使用非甾体抗炎类药物等易引起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时,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建议同住人员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避免相互感染。幽门螺杆菌根除药物,严格按照疗程规律服用,以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唐承薇,张澍田.内科学:消化内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第四节 肠易激综合征

【概述】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 [1] 。患者主要症状有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的改变等。女性IBS患病率略高于男性;IBS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年龄为 18~59岁)更常见 [2]

【观察要点】
1.症状产生原因

观察IBS的症状出现或加重是否与精神因素、应激状态、月经周期等有关 [1]

2.腹痛 [2]

观察是否存在慢性腹痛,观察腹痛性质、部位、频率及程度,以及腹痛是否在餐后出现,排便后减轻。

3.大便 [2]

观察患者有无腹泻、便秘,或便秘、腹泻二者交替出现等排便异常情况。

4.肠外症状 [2]

观察是否有肠外症状的出现,如失眠、焦虑、抑郁、头晕、头痛等神经精神症状。

5.心理—精神—社会状况 [3]

采用宗氏抑郁焦虑量表或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评估。

【护理要点】
1.腹痛的护理 [2]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胃肠解痉药,指导采用运动、音乐疗法、冥想等方法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

2.腹泻的护理 [2]

观察排便的次数、性质、量及伴随症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肛周皮肤护理。

3.便秘的护理 [2]

观察通便药物使用疗效,指导患者进食高膳食纤维食物。

4.用药护理 [2]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胃肠解痉药,观察药物疗效。对于餐后出现腹痛的患者,胃肠解痉药宜餐前服用。

5.饮食指导 [2]

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饮料,避免高脂、辛辣、调味料和(或)香料过多、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大量饮酒。建议患者选择低FODMAP(指难吸收短肽碳水化合物)饮食,如无麸质饼干、核桃、蓝莓、西红柿、菠菜、鸡肉、奶酪三明治、无麸质面包、无麸质玉米饼、牛肉蔬菜汤等。指导患者记录饮食日记,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食物种类。

6.心理护理 [2]

指导患者舒缓压力、保持情绪平稳的方法。对于合并明显精神心理障碍者,应转介心理科。

7.健康宣教

(1)休息与活动:适当增加运动锻炼,放松心情,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3]

(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运用饮食日记,排除诱发或加重症状的食物;可以选择合适酸奶或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戒烟酒。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20,40(12):803-818.

[3]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医杂志,2017,58(18):1614-1620.

第五节 肠息肉

【概述】

肠息肉(intestinal polyps)是一类从肠黏膜表面向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的临床诊断,肠息肉可发生在肠道的任何部位,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和肠道出血,多见于直肠及乙状结肠。成人大多为腺瘤,腺瘤直径大于 2cm者,约半数癌变。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更高。 [1]

【观察要点】
1.术前病情观察

观察腹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排便习惯以及大便性状、颜色及次数,查看是否出现便血、便秘或腹泻交替、大便形态异常等情况。

2.术后并发症观察

(1)消化道出血:观察大便性状、颜色及次数,有无出现血便。

(2)消化道穿孔:观察有无出现持续性腹痛或腹痛持续性加重,有无腹膜刺激征。

(3)感染:观察体温、血常规的变化,有无寒战不适。

【护理要点】
1.术前护理

(1)用药准备 [2] :遵医嘱停止使用抗凝血药物至少 5~7天。

(2)饮食:术前 2天低渣/低纤维饮食,术前 1天无渣流质饮食。

(3)肠道准备:良好的肠道准备是息肉检出率的关键,肠道准备前应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完整的肠道准备信息,包括肠道准备的重要性、饮食限制的时间和要求、肠道清洁剂的使用时间、剂量及使用方案。选择肠道清洁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病史、服药史、偏好、既往肠道准备情况等因素。

(4)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解释手术及治疗过程、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舒缓患者紧张情绪。

2.术后护理

(1)饮食护理:根据手术切口情况安排进食时间,一般先从流质饮食开始,无不适后可进食少渣半流质食物,3天后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2)大便情况:观察患者大便颜色、性质,如出现血便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药物止血。

(3)腹部症状: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观察腹痛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观察有无腹膜刺激征等。

(4)休息与活动:术后当天以卧床休息为主,术后 3天禁止剧烈运动,2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5)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者体温、血压、脉搏。

(6)实验室检查:关注患者血常规及大便隐血结果。

3.健康宣教 [3]

(1)疾病相关知识指导: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易复发,应定期进行大便隐血试验及肠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再次切除。建议 40岁以上有直系亲属肠癌家族史人群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2)饮食指导:建议患者进行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进食大量红肉或加工肉类、腌制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保持大便通畅。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朱新影,刘改芳.消化内镜操作患者中抗血栓药物的管理:2016年ASGE指南介绍[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6):409-410.

[3]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J].中国肿瘤,2021,30(1):1-28.

第六节 炎症性肠病

【概述】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多病因引起,异常免疫介导的慢性肠道炎症,有终身复发倾向。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其主要疾病类型,是同一疾病的不同亚型,组织损伤的基本病理过程相似,但可能由于致病因素及机制上的差异,导致病理表现不同 [1-2]

【观察要点】
1.腹部症状

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以及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观察有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

2.排便

观察有无出现腹泻和黏液血便,观察大便颜色,性状、次数。观察腹泻患者有无口干、尿少、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

3.营养

观察患者进食食物种类及热量情况,定期测量体重,计算患者BMI,监测血红蛋白、清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变化。跟踪患者骨量和骨质疏松情况。

4.全身表现

中、重度患者活动期有低热或中度发热,重症患者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清蛋白血症、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等。

5.肠外表现

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外周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虹膜睫状体炎等。

6.实验室检查

观察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粪便常规和培养、粪便钙卫蛋白等。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是炎症活动期的标志。

7.辅助检查

观察内镜(胃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等)、放射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等。

【护理要点】
1.腹泻的护理[ 1,3

宜清淡易消化少渣饮食,避免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腹部保暖,做好肛周皮肤护理,可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清洁干燥,可涂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保护肛周皮肤。及时遵医嘱给予止泻,补充液体、电解质,营养支持等药物治疗,观察用药疗效。反复艰难梭菌感染时,可行粪菌移植治疗。

2.营养护理 [3-5]

(1)根据患者临床分期及营养评估结果,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或两者同时进行,保证患者充足的热量摄入。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摄入途径及速度;经口摄入肠内营养制剂患者,指导采用“模拟管饲”法,减少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

(2)饮食指导 [3-4] 。活动期患者以肠内营养,如摄入米粥、面条、馒头、鸡蛋、河鱼等易消化少渣食物为主;缓解期患者避免红肉,如羊肉、狗肉等,避免腌制食品,减少快餐、外卖摄入。忌食牛乳和乳制品。食物烹调方法以炖、煮、蒸为主,避免油炸和爆炒,少量多餐。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钙剂,以及微量元素和益生菌。

3.心理护理[ 1,3

由于该类疾病病因不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者易产生自卑、焦虑、恐惧、抑郁心理,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正念疗法、放松技巧、动机性访谈、家庭干预等方法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必要时转介心理科医生处理。

4.用药护理 [3]

遵医嘱给予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注意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指导患者规范治疗,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应用糖皮质激素者,注意不可随意增减用药或停药,预防感染。

5.健康宣教[ 1,3

(1)指导患者合理休息与活动,注意劳逸结合,注重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性疾病,戒烟酒。

(2)用药指导:嘱患者坚持治疗,不要随意更换药物或停药。教会患者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如疲乏、头痛、发热、手脚发麻、排尿不畅等症状及时就医。

(3)癌变监测:炎症性肠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建议起病 8~10年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行结肠镜癌变筛查;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女性患者,应每年进行宫颈癌筛查;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的患者应每年接受皮肤科检查,尤其是黑色素瘤筛查。

(4)骨质疏松监测: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疾病持续活动期、BMI<20、年龄>75岁患者应进行骨密度测试,并定期进行负重运动,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等。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唐承薇,张澍田.内科学:消化内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朱秀琴,张素,王霞,等.成人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护理专家共识[J].护理学杂志,2022,37(8):1-6.

[4]李明松,石汉平,杨桦.中国炎症性肠病饮食管理专家建议[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2021,11(3):97-105.

[5]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2021,11(1):8-15. 7qOz/p0YSZ7g/K+wYhe78lvE/55bRRpbXF/g41SQblCUEFSVFfrDStMT7/Hsggb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