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用心、求新与创新
——2021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电视新闻一组节目评选综述

张静民 何日丹

2021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电视新闻一组负责评选的项目分别为电视短消息、电视长消息和电视系列、连续及组合报道。经初评筛选后,进入复评环节的作品及最终评出的一二三等奖获奖数额如下表。

表1 广播影视奖电视新闻一组评选情况

从本组评奖的总体情况来看,呈现出这样几大特点:首先是在选题上,这144件作品基本涵盖了2021年度广东所发生的不仅关涉本省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国内国际的重大新闻事件,也包括国内和国际发生的且关联和影响广东的重大新闻事件;其次是在项目表现上,电视短消息作为最能体现电视新闻特性的报道体裁,作为电视新闻人得心应手的“常规武器”,本应有上佳表现,实际上却感觉表现平平。电视长消息无论是在选题、内容和具体呈现上都要强于电视短消息和电视系列、连续及组合报道,许多优秀之作都出自这个项目。电视系列、连续及组合报道数量上虽少于前二者,却冒出了若干件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这些我们都会在下面加以具体评析;最后是在获奖面上,虽然几大台依然是获奖大户,但已然不能像前几年那样用“强者愈强”来表述,而如果一定要用一个什么词汇来表述的话,“强者仍强”似乎还比较接近。之所以这样说,完全是因为一些地市台,乃至一些区县台“凭实力抢镜”,从传统大台手中切分走了许多块原本是人家手拿把攥的甜美蛋糕,这一点,在一等奖争夺战中表现最为典型,如下表。

表2 一等奖获奖项目

一、越是短消息,越需要真功夫

所谓电视短消息,就是以电视手段和极为简短的篇幅对正在发生、新近发生或从前发生但对现在仍有影响的新闻事实所做的报道。它要求“语言文字简明扼要,表述准确,逻辑清晰,有完整的新闻要素,时长1分30秒以内”。(《2021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评选办法》)再进一步理解相关要求,这里所谓的“语言文字简明扼要”,是指新闻文稿要足够简短而明确,而新闻主播的导语和出镜记者的话语则要“扼要”——只抓取最关键的新闻元素传播给观众。对于“有完整的新闻要素”这一要求则更不可忽略——传统的新闻要素是指“5W”: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什么人)、what(什么事)和why(为什么),而在互联网新闻兴起后,新闻要素又新增了两项,即how(怎样发生的:过程、情节与细节)和meaning(意义,意味着什么)。

广东广播电视台选送的《全红婵一战成名 奥运赛场铸就青春榜样》抓的是奥运热点,扣的是青春奋斗的主题。具体来看,可以说该电视短消息在本组作品中表现较为优异。首先,奥运选题意义重大。该作品所报道的是万众瞩目的奥运赛事,所选择的新闻人物是来自广东的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而恰恰是这位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却以创纪录的最高分站上了女子十米跳台的最高领奖台,从而为国旗增了辉,为家乡争了光,为青春树立了榜样。其次,该作品在主题提炼与提升上处理得非常自然,它不是一下子把爱国励志的主题“堆”在观众面前,而是以一个可接受的梯度渐次呈现:来自广东的年龄最小的奥运选手—在女子十米台赛场一战成名—她身上具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所有的精神和勇气都来自平时的千锤百炼—以优异表现,为国旗增辉,为家乡争光,为青春树立榜样!再次,从新闻叙事的角度看,该作品顺畅自然,且富有内在逻辑性:在哪里?谁?发生了什么事(谁见证)?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自叙+他叙)?这意味着什么?最后,是记者能深入现场进行出镜报道,将热烈的、激动人心的现场气氛第一时间呈现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使得该作品在完成信息传递的基本使命的同时,还富有极大的感染力。

同样是广东广播电视台选送的作品《全程不停跳 广东完成世界首例“无缺血换心”》也有上佳表现,该作品选题抓的是“全世界首例”,这就确保了它的新闻价值;选取的采访对象很得当,这就为作品增加了认识上的高度和权威性;从新闻叙事的角度来看,该作品采用了“先抓眼球”的倒叙叙事方式,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和可视性。当然,这一作品也不是无可挑剔,对“世界首例”手术完成难度的忽略或遗漏,使得作品在社会价值提升上就显得比较乏力,影响了它向更高宝座所进行的冲击。

汕尾广播电视台选送的短消息《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场——中广核汕尾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发电》是一部很优秀的经济建设选题的作品。中广核汕尾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是目前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场,其所处的环境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加上海上高空作业的危险性,它的建设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及时报道它的顺利建成,回应了社会和群众的关切,具有重大的新闻价值。记者在该海上风电场全部91台风机开机并网发电的当天,第一时间以洗练的语言和精准数据的大量运用,及时地报道了这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经济建设工程,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充分显示了我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保障绿色能源供给的信心和能力,显示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该作品以现场播报的形式配上珍贵、精美的画面,极大地增强了消息的感染力和可信度,同时也满足了群众对重大工程建设的知情权,社会反响良好。

珠海广播电视台选送的《珠海:“打飞的”为海上作业人员打疫苗》以似乎已然有些审美疲劳的抗疫选题在2021年诸多类似选题包围之下脱颖而出实属不易。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首先得益于它在常规选题中找到了具有相当高的独特性的选题——“打飞的”为海上作业人员打疫苗。如今打疫苗的新闻很多,但“打飞的”给海上作业人员打疫苗的,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算是独一无二。其次是该作品对“过程”的报道——医务人员要乘直升机辗转三个海上石油平台为海上作业人员注射疫苗,这过程本身就突显出了同心抗疫与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对海上作业人员的关爱与关怀。最后,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和多元化、国际化采访对象的选取安排,也为作品挣足了分数,因此获得一等奖也属实至名归。

深圳广播影视集团选送的《超越美元!人民币成深圳第一大跨境收支货币》,虽是经济金融方面选题的短消息,但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却非常大。该作品虽是区域性经济新闻,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却具有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重大影响,选题意义重大,引领性强,彰显了深圳特区先行先试的地位和作用。从采访过程来看,该报道从发现线索到展开报道都非常及时,体现了电视新闻及时性的特点。从呈现上看,该新闻作品具有经济新闻选题+数据+深度阐释性新闻的综合特征,虽有许多涉及金融贸易的专业术语,但并不影响受众对新闻内容和主题的认知。与此相关联,在这部作品中,记者在解释性采访对象选择方面也体现出了较强功力,采访对象的介绍和解释对于新闻内容的传播起了很好作用,美中不足的是结尾处作为压轴出场的采访对象明显“咖位”不够,使得该作品所传达出的观点、认知在代表性和权威性方面表现不足,影响了观众对新闻价值认知的深度和高度。

而佛山电视台选送的短消息作品《全国市辖区首个!顺德工业总产值破一万亿元》本身新闻性十足,报道完成上也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体现出了新闻敏感、策划意识和“工匠”精神对于一部新闻作品来说有多么重要。该作品选题的重大性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市辖区在全国率先加入了工农业总产值“万亿俱乐部”,其引领性显而易见。难能可贵的是,记者虽以区情通报会为由头展开报道,但很快就自然地从会议本身跳开,而着力用事实、数据,用专家支撑、解析、诠释“为什么是顺德”,因而使得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和所要表达的观点厚实而明晰。还应该指出一点,正是因为记者能够用心去抓线索、跟动态、挖深度,才使得该新闻的线索不仅没有被遗漏,反而得到了精心经营,进而产生一部较为优秀的作品,个中经验值得总结推广。但这里要遗憾地指出的是,该作品最终未能蟾宫折桂,原因恰恰就在于其作者的“工匠”精神还有所欠缺,所制作的新闻标题有歧义,有明显瑕疵(把顺德定义为“市辖区”)。此教训不可谓不大。

二、长消息不是短消息的加长版,更不是“注水肉”

在与辛劳拼杀在新闻第一线的记者朋友们接触的过程中,常听到记者们这样说,“我本来想做成短消息,可主任说今天新闻版面还差一点,让我做成长消息”,或者说,“我们这里长消息计酬是短消息一倍,所以肯定是能长则长”,诸如此类。生活不易,在日常报道中涉及饭碗问题大家这么做也情有可原,但理论问题上我们还是得较较真:电视长消息绝对不是短消息的加长版,更不是“注水肉”,它就是一种独立的电视新闻报道体裁。

借鉴下电视短消息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电视长消息,就是以电视手段和较为简短的篇幅对正在发生、新近发生或从前发生但对现在仍有影响的重大新闻事件所做的报道,其时长一般限定在1分30秒~4分钟。

概括地讲,电视长消息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同时也有更高的要求:其一,所报道新闻事件很重要,需要事先和现场精心策划;其二,所蕴含和提炼表达出来的新闻主题很重大,很考验记者新闻视野的宽度、思想的深度和认识上的高度;其三,采访过程较为复杂,采访对象安排上需要多元化、立体化;其四,由于篇幅相对较长,需要并能够容得下出镜记者在其中“闪展腾挪”;其五,也是由于篇幅相对较长,允许并要求主创者进行新闻叙事设计和作品结构安排。

广东广播电视台选送的电视长消息《香港新选制下首次选委会选举结果揭晓 顺利产生364个选委》作为时政新闻,在此次参评的同类作品中在以下两方面表现非常优异。第一,选题重大,报道及时。在新选举制度下,364个选委顺利选出,这本身就是香港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意义深远。这是香港特区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吸引着国内社会各界以及海外政界的极大关注。选委会的顺利产生,体现了香港民众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拥护,体现了从“港人治港”到“爱国者治港”政治生态的根本转变,标志着香港治理、发展重新出发的启程。记者一直追踪选举发展动态,在选举结果出来后第一时间加以报道,充分发挥了电视新闻的及时性,增强了传播力和影响力,彰显了“爱国者治港”和“完善选举制度”对于香港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第二,该新闻作品整个叙事从采访对象选择,到数据的选择和运用,再到语调语态选择,都特别追求客观。记者在该作品中,在有限的篇幅下尽最大可能扩大采访面,尽最大可能传递香港各界代表和广大民众的声音;对于“成功”的诠释,也不是由记者“说”出来的,而是通过“投票率接近九成”“部分界别投票率均达到100%”这样的数据来表达,增强了新闻内容传达的客观性,这既符合该类选题的特殊需求,也有益于新闻到达率和传播率的有效提升。

河源广播电视台选送的新闻特写《深圳帮扶干部与赣深高铁的五年之约》成为电视长消息项目中的一匹黑马,可喜可贺。该作品选材典型,利用赣深高铁正式开通的时间节点,围绕深圳帮扶干部郑民良在河源五年工作期间的环境变迁进行新闻特写,侧面刻画了赣深高铁正式开通后使得河源交通发展的便利程度和乡村振兴工作迈上了更高台阶。作品在有限的篇幅里坚持叙事为主,记者讲述和主人公自述交叉呈现,今昔对比、时空交替,用尽可能客观、具体的事实,完成了“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种视角和切入口,让受众对“河源通高铁”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同时也让报道多了一种纵深感和厚重感。报道中,借助郑民良的口述,展现了作为华中地区连通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通道的赣深高铁,给河源带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拉动效应”。“对口帮扶”“乡村振兴”“交通先行”“融湾融深”等元素又凸显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从这一点而言,这条新闻在新闻价值判断的站位和格局视野上,展现了主创人员在采编过程中对于新时代“独家新闻”的理解和追求,也体现了主创人员的新闻把控能力和采编能力。

在视听语言的编排上,记者运用自己生活化的口吻配音,与主人公的同期声交叉呈现,多采用平视的镜头语言,以朋友间相互聊天的方式引起受众的兴趣、吸引观众的关注,最重要的是,立足于受众已知的“河源通高铁”这一事件,将带来的各类机遇等置于特定的人物故事中体现,更容易找到与受众的共鸣点。该新闻的镜头语言生动丰富,剪辑流畅,充分调动了多种镜头语言,视觉效果丰富。同时,该作品的新闻画面特别加强了对“时间”的呈现,明线上是主人公郑民良从河源乘坐高铁前往深圳的自然时间线上相关人物和事件的记录,而重点在于暗线,这一条线紧扣主人公郑民良与河源通高铁的“五年之约”——以扶贫干部的高铁之约见证广东乃至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该特写最大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此。

广州广播电视台选送的电视长消息《一张饭桌一张床“广式”养老有温度》是一件非常有温度的电视长消息作品,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记者抓住了一个虽然发生在广州,却对全国、全社会都有重大影响的新闻选题和新闻事件——“广式”养老加以深度开掘和报道,并借助采访对象和一个个真实发生的事实,实证了民政部对广州做法所总结的“开拓性、精准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几大特点和值得推广学习的方面,社会影响重大。其二,记者真正走进了广州的社区,走进了广州居家养老的老人家庭当中,去观察、体验、发现和思考,这种探寻式、体验式的报道让记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增强了作品的可信度。

清远广播电视台选送的《“三块地”改革:清远探索新时期土地之路》选题本身虽小,却切中了党中央关注、老百姓关心的农村发展中的土地问题,因此所经营出来的主题就显得重要而深远。在主题呈现上,该作品不是急于去讲道理,而是借由镜头,将由土地而产生的矛盾、焦虑、影响一点点摆出来,通过摆事实,进而讲道理,使电视观众对新闻内容与观点易于接受。同时,该选题涉及很强的政策性,为此,该作品削减了记者点评,只让记者呈现和串联事实部分,而将涉及政策、导向和具有全国性高度的建设性意见和观点看法总结交由各级领导者、执行者和专家学者来完成,这无疑增加了作品所传达的观点、观念和建议的权威性。

高要区广播电视台选送的《国道上“铁骑大军”为何消失 在“十三五”交通发展中找答案》可以说代表了区县级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电视新闻摄制的水平。该作品以敏锐的视觉,从社会关注的热点切入,以一个社会现象的变迁反映了国家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深刻主题,是一篇以小见大的好作品。“摩托大军”是每年春运期间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构成的广东公路交通特有的景象,浩浩荡荡,蔚为壮观。然而这现象如今已不再现,外出务工人员出行方式和交通工具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作者通过深入的了解,实地采访交警、路边修车铺工人、外出务工人员,用他们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感受回答了这个问题。作品内容丰富,事例鲜活,不仅是对于交通建设成就的简单报道,我们由此还看到社会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带给人民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受到人民生活质量大大的提高和满满的幸福感。作品感染力强,接地气,具有社会意义,以一句“农村脱贫了,国家强大了”收篇,实为点睛之笔。

肇庆广播电视台选送的电视长消息《集装箱养鱼破解环保和食品安全难题助推乡村振兴》是一件非常经得起品读的靠“脚力”和“脑力”而得来的电视新闻作品。该作品乍一看选题似乎并不大,顶多属于农业科技新闻选题范畴,但仔细读下去,却能发现该作品中所包含的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重大主题,以及现存土地资源合理运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保障等内容。因此我们认为该作品内容丰厚,主题比较重大,富有建设性和引领性。从作品本身来看,倒叙式叙事结构的采用,对吸引观众很有帮助,随后作品的正文部分则由出镜记者现场引领、探寻和求证,将作品要传递的信息和观点看法很自然地呈现出来,凝练而清晰。同时,对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农户和中山大学科技专家等所做的现场采访,也很简洁、贴切和权威,既接地气,又不乏认知上的全国性高度,可以看出该作品创作者对电视新闻诸种元素的纯熟和对整体作品构建的“手拿把掐”,而这种能力是需要在新闻生产第一线反复历练的。但遗憾的是这部作品最终未能获奖,值得我们总结借鉴,即在电视新闻奖项争夺中,题材、选题、主题往往比技巧更具有决定性。

三、系列、连续及组合报道,不是拼凑起来的长消息,而是有机体

在评选过程中,每年都会发现有许多参评单位对电视系列、连续及组合报道项目的理解出现偏差,进而导致所选送作品无效。我们都知道,每一部作品,无论大小都是冲杀在新闻一线的记者们的心血和汗水结晶,如果因为对报送作品规定的理解问题而使之出师未捷身先死,那么就太不应该了。其实,只要我们作者和相关工作人员仔细阅读相关规定,就不会在这个项目的报送上出现这种问题了。

电视系列报道是指围绕某一主题对新闻事实所做的多角度、多侧面报道。这种体裁具有鲜明的前期策划性,不是后期相关作品的集纳。

电视连续报道是指围绕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连续播出的“跟踪式”报道。这种体裁的特点在于“跟踪”的连续性,不是持久、陆续的报道。

电视新闻组合报道是指围绕同一主题、现象、人物、事件在同一节目版面播出的不同体裁的报道。这种体裁的特征在于“组合”的报道都在“同一节目版面”,不是凑合多日、多个版面的报道。

作品要求主题鲜明、结构完整、报道全面、有深度。系列、连续报道一般都在3篇以上,参评作品要求报送首、中、末各一篇代表作;组合报道选择报送3篇代表作。每篇时长4分钟以内。

作品播出时间跨年度的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按作品结束播出年度报送。

据此标准,本次各参评单位所报送的作品有很多可以说优秀甚至是又一力作。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选送的《幸会 中国共产党》在一众同类作品中无论是选题策划、主题表达,还是艺术呈现都可谓一骑绝尘。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各级各类媒体围绕“百年大庆”这一主题纷纷发力,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直播港澳台》栏目推出的系列报道《幸会 中国共产党》就是其中的一部力作。该作品首先是策划的产物——提前半年谋划,提前选好并联系采访对象,正是在这种超前的策划意识下,该部作品才能在题材和选题上占得先机,在一众“百年大庆”新闻报道中独树一帜;其次,该作品借由国际视野和多元化的国际政要和友人,以国际化的视角和语言来讲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个问题,符合国际传播规律,因此取得了超出常规单向宣传所带来的国际传播效果,此种成功做法很值得总结和借鉴,同时也值得反思——“为什么《直播港澳台》能”;最后,从节目编导的角度看,该系列报道以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统率性主题,但围绕这一主题的各个分集内容和话题设置又不是雷同的,而是各有主题和话题上的侧重点,力争从不同的采访对象及其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出发,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声音来建树和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报道中,国际传播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深圳被誉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个杰作,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关注度。本片从前期策划、采访拍摄到后期剪辑,注重挖掘深圳元素,充分发挥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的在地优势。另外,与以往对外国政要和专家学者所做的常规性采访不同,该系列报道还从历史角度出发,专访白求恩医生的堂孙、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侄孙等人,前者阐述了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友谊长存,后者还原斯特朗如何无惧权威,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传向国际的故事。这些外籍人士的讲述平实质朴,贴近国际传播对象中年轻人的话语体系,是对“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所进行的一次非常有效、有益的尝试。

梅州广播电视台选送的《群众给“差评”!》很有自己的特点,该连续报道作品聚焦民生事件,围绕一个百姓关注度高的问题,完整展示了解决该问题的全过程。报道以时间为轴线展开,充分阐述了问题的核心,以点带面;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现完整,而且有细节,在过程中也充分采访了群众、相关部门等不同方面的声音,采访全面;对于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式方法也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让观众能直观了解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画面上虽然没有过多的复杂拍摄,但是画面细节处理得当、到位;对各方反应的表现也很全面,最终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故推荐为一等奖作品。

惠州广播电视台选送的系列报道《“我为群众办实事·十惠行动 记者体验”系列》是一部内容扎实,表现上又轻松活泼的电视系列报道。首先,该作品的选题看似与“重大”不怎么沾边,却又每一件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都是党员干部们操心劳力地为老百姓们办理的“实事”,每一件都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初心、热心。其次,该作品采用的是出镜记者体验式报道。这种报道方式很能看出出镜记者的业务能力,其体验是否真实,是否深入,如何融入,如何跳出,如何现场即兴表达……这部作品的出镜记者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还都比较令人满意。最后,这部作品的采访很朴实,镜头语言也比较生动丰富,同期声的运用也很自如,为作品增色许多。

还有一些系列、连续及组合报道在作品表现上也各有各的优势和特点,比如《捍卫舌尖上的安全:记者随警直击海陆空全链条捣毁特大走私冻品团伙》《走进“呼援通”倾听感人故事》《华南虎“小公主”成长记》等,虽然这些作品最终未能摘金,但能够夺银其实已是实力的证明,更何况还担当着各自媒体日常播出新闻节目主力的使命,足堪自豪。

总之,在2021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电视新闻一组节目评审中,我们确实发现并评出了许多优秀之作,这些作品足以担当引领广东电视新闻节目继续向着更优秀的方向发展进步的使命,但也留有一些遗憾,甚至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广东电视新闻人注意的现象,比如2021年度两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主题——庆祝建党100周年和东京奥运会,在本组作品中给予的呼应虽然有,而且还有脱颖而出之作,但相比之下却感觉规模和水平都还不是很足够,另外反映和报道影响省内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事且表现优异的作品也还不够。因此我们要说:来年加油!

(张静民,2021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电视新闻一组评委、广州大学教授;何日丹,2021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电视新闻一组组长、原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 yxBjeX6HPtVKXWDs9BCBONMd1nkHrsEVFGcMCgC6i5eBDAwEhbevy6CubzfMhew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