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忘初心 坚守理想
——2021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广播播音主持作品综述

徐明珠

本次评选中,广播播音主持组共收到来自25个播出机构的参评作品,其中广播新闻播音作品14件、广播节目播音作品24件、广播主持作品20件。根据评选标准“准确生动、应变机敏,具有较高的思想和业务水平、独特的创作风格、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风格、魅力与实际效果”的要求,评委们各自展开初评,综合考虑内容题材、制作质量、主持人的态度状态及语言表达生动性等因素,结合初评和评议规则,再进行复评。评选出一等奖作品2件,分别为广播新闻播音一等奖作品——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1062新闻快报》(2021年11月29日)、广播节目播音一等奖作品——广东广播电视台《走近广州十三行》,广播主持一等奖作品空缺;评选出广播新闻播音、广播节目播音、广播主持三个类别作品的二等奖共11件,三等奖共14件。

本年度三个类别的评选中,广播节目播音作品整体质量较为稳定,广播常态化播音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功方面没有明显倒退,尤其省台和深圳台的主播们保持了一定水平,在播音方面一直坚持业务的良好状态,而广播主持作品方面,有些难能可贵的作品,紧随热点和先进科技题材,虽然内容不够透彻和成熟,但主持人的自我意识还是到位的,相对较弱的是地方台的播音作品,不少作品体裁宏大,主播却无法驾驭,因此选择题材非常重要。

本年度的参评作品内容广泛,大部分能贴合年度事件,尤其是获奖作品,题材较重大或重要,节目手法丰富,主持人创作态度积极饱满,应变机敏,充分运用广播元素,内容涉及时政、文化、民生等社会热点,反映社会现实,既有政府的声音,又有民众的呼声,较真实地反映出各台日常播出的节目形态,体现了各地各台的播音员、主持人的状况,总的来说,省台、深圳台等大台送评积极,作品质量较好。

在这次播音节目评选中,广播新闻播音作品相对往年有所进步,尽管都是日常节目,但播音员的播出状态和语言功力都较好,表达清新,自然提神,节奏舒展,也不失新闻表达的客观。而广播节目播音方面有些作品却有待商榷,这次有多件送评作品内容为建党100周年题材,讲述党的历史和共产党员早期在当地的斗争故事,也有一些是宣传先进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显然,播音员驾驭此类稿件的能力有待提高,而一些民生节目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播音员能娓娓道来,很有画面感。再有个别作品内容琐碎,题材并未能全面反映2021年度主题。本次报送广播主持作品20件,由于评选标准规定一个机构一等奖不得在同类作品中超过1/4,其他机构作品如不够突出,且评委看法又无法达成一致,经过评委三轮投票无法产生一等奖作品,则只能空缺。本次部分作品在体现思想性、传播价值方面尚有许多不足,亟待提升,部分作品在播音员、主持人的语态方面还停留在过去,没有时代感,缺乏创新意识,和整个大环境和空间脱节。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讲述能力还有待更大提高,只要有稿件便不会说话,不是用力过度就是“甩调调”(固定调子),还有个别节目张冠李戴,内容和节目定位风马牛不相及,后续再探讨。有的主持人对主持播音认知不到位,拿腔拿调的情况时有出现,语音也不太规范。

二、作品分析

1.广播新闻播音作品

广播新闻播音作品质量依旧是省台、深圳台、珠海台居前,播出质量较高,播音员的语音、节奏、表达、播报状态都比较成熟,而地级台和县级台略显参差不齐,大部分仍停留在表达单一的播读,有些作品没有准确的基调、语音不准,出现男女声对播音频不均衡、对播不协调等情况,更严重的是,尽管新闻是以播读形式出现,但往往很多地级台和县级台的播音员一味追求速度,表达不清,层次不明,没有重点句、重点意思,混沌一片,新闻不是绕口令,表述不清晰的新闻内容,就失去了传播的意义。

广播新闻播音作品要求语音标准,语言规范,简洁明快,平稳顺畅,播报时能体现出新闻内容的新鲜点,播说结合,抑扬顿挫,富于受众乐意接受的节奏感,因此获得广播新闻播音一等奖的作品是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送评的《1062新闻快报》(2021年11月29日)。

该节目立足深圳本地资讯,放眼全国与全球重大新闻时事,按照新闻的重要性、及时性、服务性等编排原则,重点关注了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最新动态,包括深圳本地的防疫提醒与国内通报的最新病例,以及全球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同时也通过一组《要闻简报》,梳理了国内外普遍受听众关心的民生新闻与出行服务信息。两位播音员对稿件理解到位,基调准确,由始至终状态积极稳定,情绪饱满,语调明快。在对稿件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播音员通过对新闻稿件的播报,清晰明朗地向听众播送了消息内容,也通过有声语言准确阐明了新闻态度,播出了新闻信息的“意思”,播出了新闻态度的“精气神”,对象感强,有交流感。

情绪饱满,态度鲜明:播音员的播音状态是传递给听众最直观的听觉感受,积极饱满的表达欲和诉说欲,直接影响听众对新闻的关注和接受。两位主持人情绪饱满,状态积极,配合默契,基调符合节目定位。节奏明快但不失清晰,整体流畅,牢牢把握新闻基调,与听众积极交流,将文字转化为话语,使新闻稿“活”起来。语音准确规范,声音圆润集中,刚柔并济,富有弹性;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思想感情与语言技巧相统一,语言形式与新闻体裁风格统一,格朴实大方,显示城市广播主流媒体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明确,表达准确:播音员充分备稿,理解编辑意图,播音时有组织区分,语句抱团,语意明晰;有强调重点,目的鲜明,逻辑严密;有思考判断,态度明朗,传情生动,从语言表达上体现着新闻内容的语义情理、信息核心。理解能力和态度是对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主播掌握了这两个基本要素,才能使受众接收到准确的信息,该节目主播以稳重得体的声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较好地处理了新闻类节目的播读,不做作,不卖弄,尤其后半部分表现尤为突出,字里行间都表现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通过播音业务的主观表现力,提高了新闻的传播力,体现了播音员的业务技巧,并以此服务于信息传达的根本目的。

灵活处理,变化得当:新闻播音创作需要基本功做支撑,两位主持人在节目中表现出了扎实的基本功底,备稿充分,在二度创作的基础上令每条新闻都有了不同的内涵和变化。在处理深圳本地新闻时,语态亲切热情,表现出对深圳本地发生事件的亲近感、自豪感;在处理疫情新闻时,态度严正关切,提醒受众注意,情绪把控冷静客观;在处理国际新闻时,则能做到理性对待,态度不偏不倚。新闻的新鲜感、快节奏让节目充满了时代感,脱离了陈旧和乏味的样态,让听众精神振奋,每条新闻都能准确清晰地传递到听众的耳朵和心里,体现了媒体良好的责任意识和精神风貌。

在许多广播新闻播音作品中,播音员普遍存在着状态疲懒、腔调单一、缺乏传播欲等问题,但该作品中两位播音员始终调动着二度创作积极性,新闻态度明朗、热情,时刻体现播音员的传播主体意识。男女播音员均体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的服务意识,通过生动的有声表达,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实现了新闻播音的创作价值,共同完成了一次比较优秀的新闻传播。如果男女播音员在对播中配合得更加默契,在语速和节奏方面进一步提高一致性,达到和谐统一的合作状态,则更加完美。作为新闻播音员,最需要的是坚持,坚持正确的业务理念,坚持正确的工作态度,坚持一如既往的最佳播报状态。

除了一等奖作品表现出色外,获得二等奖的作品是珠海广播电视台的《珠海晚新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佛山人民广播电台的《佛山电台晚新闻》(2021年12月18日),在新闻播报方面,富于时代的节奏感,清新明快,不拖泥带水,内容也贴合百姓关注的热点,均为较好的作品。

在14件广播新闻播音作品中,部分作品还是不尽如人意,感觉不太投入,从内容到播音没有显著提高,令人耳目一新的节目基本没有。不少播音员为了省事省力,索性就按自己的习惯停顿、拉调,这非常不合适。新闻不是体现个人意志的东西,必须有客观的基调、工整的语句、明晰的表达、纯正的语音,以达到真正的传播效果。

2.广播节目播音作品

广播节目播音作品共24件,以建党百年等重大题材为主,也有以科技、新概念为题材的作品。广播节目播音作品除了要求主持人语音标准、语言规范,还要求有声语言与节目内容、音乐、音效等元素紧密结合,恰如其分,升华节目内容主题,有较强感染力和艺术性。基于以上要求获得广播节目播音一等奖的作品是由广东广播电视台送评的《走进广州十三行》。这一节目关注的是广州历史文化记忆,选择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广州十三行,让人们了解它曾经的辉煌和对今天的影响。主持稿规范严谨,颇具文采,主持人饱含对历史的敬重以及对本土地域文化的热爱之情,或浓墨重彩诉说或细致入微讲述,感染力强,是一期精心策划和录制的节目。该名主持人语音标准,基调准确,娓娓道来,主播描述画面感的能力较强,向我们生动展示了广州十三行的前世今生,声音形象的塑造符合节目气质。主持人特别突出的表现是较好地掌握了广播专题片配音的技巧,声画结合贴切,虽然听众看不见稿件所描述的景观,但主持人运用声音和描述的魅力再现情景,很好地让听众感受到了所描绘的景象,说明主持人有备而来,将稿件内容吃透拿稳,层次划分得当,重点突出,段落意思交代得较为清晰。专题片音效是广播中的第二语言,最考验主持人素质的是与配乐的结合,该名主持人能巧妙地配合背景音乐的起承转合,恰如其分地烘托了作品内容。尤为有趣的是作品用粤语播说,地方特色更显浓郁,听者更觉亲切。本期节目的版头介绍配音由普通话播音员完成,与整个节目的粤语配音稍显不搭,还有一点不足是运用的配音元素太多,稍显凌乱,但从题材到播讲都不失为一个好作品。

广播节目播音二等奖作品是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的《晋一说科技——“糖丸爷爷”的故事》,该节目搜集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的科学家的生平事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编辑录制,使听众能从生动的故事中真切领悟“科学家精神”。在抗击疫情的背景下,11月20日恰逢世界儿童日,该节目选编被称为“糖丸爷爷”的人民科学家顾方舟的感人事迹,通过主持人的二度创作,让听众了解了枯燥的科研工作背后科学家们的辛勤奉献,大力弘扬了“科学家精神”,拉近了与科研人员的距离,同时收获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尤其在抗击疫情的当下,听众也能通过对科学家感人故事的共情,增强对一线科研医疗人员的体谅与信任。节目在结构上遵循了广播节目“重点在前”的传播规律,同时灵活将一些情景片段插叙再现,将平铺直叙的科学家生平变为生动的故事,牢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主持人对作品理解深刻,基调准确,表述到位;情感真挚,语态亲和;节奏把控得当,娓娓道来,仿佛带领听众亲历故事中的场景,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共情,并将“科学家精神”深深映照在听者心里,生动且真实,但讲述的层次感可再加强。

遗憾的是由于获奖作品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故有些较出色的作品无法进入更理想的奖次。

广播节目播音作品也存在一些缺憾,播音节目大部分是建党百年题材,由于体裁宏大、音效场面壮观,非常考验主播的功力,包括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对基本功的要求、对基调的把握、对情绪气息的合理运用、讲述能力的高低等,这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很多地级台或县级台的主播往往对这种大题材难以驾驭,面对这种严肃且讲述要求极高的内容,我们不少地级台的主播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上的不足,过于在表面上用力,一字一顿,听众听得累,主播也播得累,节目效果也不理想,甚至暴露了作为专业人员应该有的专业基本功上的不足,如同中学生读课文一般,这个实在太牵强了,所以要想有评奖的竞争力,还是放下调子做自己最擅长最接地气的节目好。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完成宣传任务,硬生生将建党百年题材的人物故事套在一个《游戏人生》的栏目里,把一个悲壮的革命者故事套在定位完全相反的栏目里,这实在欠妥。在送评的播音作品中,主播们的叙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如果总也走不出播读的圈子,讲述能力越来越弱,那是会被大自媒体环境淘汰的,要做到播中有你讲中有我,把自己置于稿件内容中,想要有生动有趣的表达,必须要用心体会和感知才行。

3.广播主持作品

本年度20件广播主持作品中,有不少是日播节目,题材普遍偏轻,个别内容琐碎,但也有一些具有亮点的作品。广播主持作品除了对语音语言有基本要求以外,还要求主持人在对节目的掌控能力、与节目对象的互动水平和节目播出的总体效果等各方面要有出色的表现。但由于奖项冲突,不得不割舍最理想的一件作品作为头选作品。经过评委三轮投票,最终无法产生另外一件具有一等奖资格的作品,一等奖只能遗憾空缺。

尽管一等奖空缺,也不乏几个相对出色的主持作品,在题材上涉及对热门话题“元宇宙”的探讨、日常播出的交通节目,还有一些科普话题等,都是不错的节目,内容形式紧凑,主持人善于灵活应变,交流感强,对内容的把握也比较到位,但不甚理想和出错的作品也很多。有些作品投进广播主持的篮子,实际上却是个典型的播音作品,没有任何交流感,一字一句读稿子,这样的问题年年出现;还有些主持人喜欢把玩声音,用一种慵懒的方式、含混不清的语言嘟嘟囔囔自说自话,当然或许少数受众会喜欢,但送评节目似乎不能只代表一种大众的认可;再有就是主持人与嘉宾交流缺少知识点的碰撞,主持人信心不足,只能做到一问一答,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三、播音主持的重要性

年年评奖,亮点和惊喜却少之又少,在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不进则退,长期固守一种模式,恐怕难以有所突破,播音主持并非声音的工具,而是成品的最终呈现,眼下最重要的是丰富播音员和主持人的知识体系储备,培养眼观六路和耳听八方的能力、灵活有趣的精气神、发自内心的热爱等,要充分发挥好一个有高度、有思想、有见解、有判断力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才是做好节目、在全媒体时代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

(徐明珠,2021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广播播音主持组组长、播音主持) 6W+vJdtIjKaGidQM52OVenPJRSIITCVAbNc5VYZ0vu5uWTl99ZV0YS5UvciIK2m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