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能以主观逻辑代替事物本身的逻辑

朱郁文: 跟“回避日常”相关的是,很多小说里那种个人性的东西很多,你能明显感觉到有一个作者“我”在里面不断地出现,它或者是虚构的一个故事,或者是有原型,但这个故事代入“我”的痕迹很明显,您怎么看待这一类的东西?

张 欣: 这也是由于创作观的不同。我们老说形象思维,其实塑造小说人物也好,编织情节也好,是让人物在里头活动,让他来说你想说的或者你不想说的,而不是在中间挤出来一个人拼命地在讲观点。有的人就会夹叙夹议,中间突然就出来一大段他自己的感想,不是说这样不行,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怎么写都可以,但我不太喜欢跳到前台讲很多自己的观点。另外,因为我写作时间特别长,我过去也会觉得一个人物他应该怎样,成功了、失败了、走向死亡或者怎么的,他应该这样。后来我用了很长时间来调整,我现在写东西不是觉得他应该怎样,而是这个人物就会这样,不管你愿意与否、喜欢与否,他就会这样。这样一来,写出来的就没有太多作家人为的痕迹。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

有的人总觉得写了很多但总不被人家认可,很大因素就在于他觉得这个人物应该这样。事实上,不是他“应该”这样,是他“就是”这样,你理解与否,他都是这样。作家观念转变过来,写出来的才会变得自然,要不然就会觉得“他应该”,“应该”这个东西很讨厌。有时候我也很朴素地想让某个人物纯洁一回或高大一回,但我就想,如果我在这个份儿上我是否会这么做,我的答案是“我不会”。比如说一个人到最后把自己全部财产都捐了,我就想如果是我会这样做吗?我想我不会,我肯定会留给我的家人。学习普通人,用普通人的思维去写小说,不要觉得“他应该这样”。否则,小说是不会打动人的,因为假嘛。

我觉得这个世界没有“应该”,他就是这样的,他肯定、必然就会是这样。我们不说钱,说感情,为一个男人跳楼自杀,你会吗?你不会。那你就别这样写。你写了就很假,没人相信!他是谁啊,我为他跳楼?不会的嘛。所以,我作品里的人物不是我让他这样,是他本来就这样。

朱郁文: 很多作家写的时候这个弯没转变过来,他以他的主观逻辑去代替事物本来的逻辑,所以他觉得“应该这样”,然后就写成这样。

张 欣: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低级的错误。前两天看到了一些作家说的话,比如莫言说,“你写好人就按坏人那样写,你写坏人就按好人那样写”。这句话非常有智慧,就是说你一定要不同。格非说,“就是乱写”。我觉得这句话也很厉害。他说的这个“乱写”当然不是神经错乱那个乱写,而是说一定是你想不到的,你可能觉得他们是这样的,但他们就不是这样的。我觉得他们俩都是有本事的人。我相信贾平凹也有贾平凹的说法,他一定有绝招。虽然你可能会说他的东西神神道道的你不喜欢,那是你的事儿,但你得承认他有他的那种门道。又如王蒙,80多岁还能推出《笑的风》,他有那种胸怀,他能接受。他对生活有一种作家的认识,而不是一个组织部来的年轻的小公务员的认识。汪曾祺在不能写作的时候改《沙家浜》,难道他没有困难吗?难道他不痛苦不忧伤吗?这些他也有啊,但他在研究红烧肉怎么做得香。我觉得这种人骨子里就是作家,他永远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乐趣,哪怕是不好玩的生活也可以找到乐趣。

朱郁文: 您刚才说的作家按自己的意愿安排人物结局或设定故事情节,这背后的原因除了创作观外,是不是还有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就是他对生活的体验、他的阅历本身就没有达到像您说的这种境界,他可能也不觉得是他让人物或者故事这样,他也觉得生活就是这样的、这个人物就应该是这样的。

张 欣: 对,你说的这个是对的,有的人就会人为拔高或者做一定的处理,他会在一个很关键的时候摇身一变。比如柳青和余华这两个作家,柳青《创业史》写梁生宝全家高高兴兴地入了合作社,你不能说人家《创业史》就不好。柳青这样的一位作家,九级干部,户口都迁到农村去了,我很佩服,现在哪个作家能做到?但人家就做到了,全家在农村,还写了《创业史》,我觉得他很厉害。但余华也有很独特的地方。他们是两头的,《创业史》有《创业史》的价值,在那个时期讲了合作化的事;余华有余华的可贵,写得特别真实,不是“他应该”(如果按“应该”的思路那就是去合作社,而且高高兴兴地去),而是生活就是这样,《活着》主人公全家都死了,很悲惨。我想说的是这么多作家,除了优秀的,中间相当大一部分作家是“应该”型的,就是说我经过了万分考量,既不触碰红线、得罪什么人,也不得罪读者,又很好看,就是想得特别多。

朱郁文: 就是写的时候考虑太多外在的因素。

张 欣: 这跟个人的价值观有关系。你有多高的程度,你就有多大的胸怀,人品和文品不能说完全一致,但它们一定是有关系的。生活中你可能也会两面派、两张皮,领导面前一套背后一套。但根本上的那个东西你不能动摇,如果动摇了就直接影响你的写作,你写出来的东西就不好了。

怎么说呢,它会很万全,就是想得很周到,但是不好看,读者不喜欢。我觉得我还好,我写作的时候想得少,我还是觉得这个人物就会是这样。这就说到了作家的悲悯之心,我觉得悲悯之心是天生的,根本不是后天养成的。有了这个悲悯之心,写作的时候你会想到,这个人物不管他做坏事也好,还是他最后怎么样了也好,你就会想他的心路历程也是很难的,而不是说他很简单地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情况。 TskwmX7ZTzqApnPkYL3PXnypTYg4uKX207paQ/8EyYHbiVybgJFl0ZHsYINo3h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