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别样身世

我,何许人也?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来到这个世上?说起身世,我总是与周边许多人不大一样,显得有点特别。1953年 10 月,我出生于粤北县城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何治通,当时在南雄县城关镇工作。母亲李昭英。父亲是家中的独苗,奶奶生了好几个孩子,或是营养不良导致孩子的体质差;或是医疗条件落后,难以抵抗疾病摧残,几乎都夭折了。好不容易生下我父亲,将其养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家乡没有什么就业渠道,稍大一点就外出打工,凭气力挣口饭吃。那时,父亲从南雄来到赣州,给舅爷在赣州开办的三多豆豉厂做工,奶奶指望自己的亲戚能够关照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父亲回到了南雄。最初,他在南雄城关镇做街道干部。后来,农村乡镇干部奇缺,父亲又先后在乌迳、南亩、新龙等公社(乡镇)担任副主任(副乡长),一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因为奶奶年纪大了需要有人照看,孩子又多需要就业,他自己在农村的时间也够长了,所以,组织上将其调回城关镇,一直到退休。父亲是一个老实本分之人,在单位上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很少在工作上讲条件。他最大的压力就是孩子多、负担重。由于奶奶的原因,父母一共生了 8 个孩子,5 男 3 女。全家人就靠他那一点微薄的工资过活,常常入不敷出。父亲总是省吃俭用,把一切都留给了孩子,即使单位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加点菜,他都舍不得吃,而是带回家,算作餐桌上的一个菜。父亲从单位退休后,自以为身体不错,又有做豆豉的手艺,因此,就自己一个人买豆子、霉豆豉、做酱油,结果积劳成疾,60 岁出头就走了,没有享受过一天清福。

家乡南雄,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大庾岭南麓,毗邻江西、湖南,自古就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南雄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岭南第一关”——梅关,自唐代名相张九龄奉旨开凿驿道后,成为岭南通往中原之要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不朽诗篇《梅岭三章》也诞生于此;闻名海内外的珠玑巷一度是中华民族拓展南洋的聚居地和众多广府人及海外赤子的发祥地,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对岭南经济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位于市区的三影古塔是广东省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宋塔,至今雄姿犹存。面积达1 800平方公里的“南雄红层”,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标准层之一,其中恐龙等古生物化石极为丰富,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科学价值。

过去的南雄县城,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全城仅有一条街。这条街很长很长,从南到北,从头到尾,贯穿全城,大概有 2 公里。这条狭长的街道两旁都是骑楼。我家所在的街道,相对县城的中心为下街,名字叫居仁街。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说起“白姑楼”的何屋就知道了。当年,第一次重归故里时,走在古色古香的小街小巷,一番古城风貌,令人陶醉于古风雅韵之中。电影《从奴隶到将军》所拍摄的古城小巷,就是我家周边的场景。据南雄地方志记载,我的太祖公何元经曾任清朝翰林编书,他教的学生中了举人,得到朝廷官府的褒奖。家中有一个典故,说是一位潘姓人家与何家喜结连理。潘姓人为炫耀一下家族的文化,就说:“我们潘家有水、有禾、有田,大户人家。”何家人听后不假思索,直接就说:“我们何家,添人、添丁、添口,人丁兴旺。”另外,南雄居仁街“白姑楼”何氏族谱记载我家历代字辈为“学家元亨利,贞万世庆衍,寅运际升平”。而我们兄弟的名字也都富有吉祥寓意:“万康、万宁、万年、万寿、万雄。”如此看来,我们的祖辈还是书香人家,也算得上是文化人。

8 个兄弟姐妹中,我排行第三,在家称三哥。我的身世与命运,与其他兄弟姐妹迥然不同。2 岁左右,我就来到了堂二伯的身边,成了他的养子。现在想来,到底是人为,还是天意?我自己都说不明白,或许是两种因素的交织吧。我来到堂二伯身边的原因,据家人说,是因为我奶奶生了好几个孩子都没有养大,受旧社会迷信的影响,大公公(祖辈排行第一,他是堂二伯的父亲)就把堂二伯过继给我奶奶做儿子,后来奶奶才生了我的父亲。堂二伯结婚多年没有孩子,奶奶看在眼里,惦记在心上,承诺将一个孙子给堂二伯做儿子。我妈妈第一个生下我哥哥,当然,长孙是不会给的。第二个生下我姐姐,第一个女孩也不好给。我出世后,奶奶兑现了她老人家的承诺。事情说来也巧,这大概是老天爷的安排吧。大公公和我们家居住在一块,我对大公公从小就很黏糊,很有缘分。他也很喜欢我,当我走进他住的屋子时,他经常给我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堂二伯在赣州参加了工作。大公公一个人在南雄生活有点孤独,或许他想缓和与堂二伯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想趁此机会解决孩子的问题。因此,他决定把我带往赣州。至于大公公怎样跟我奶奶和父亲最后商定此事的,连我生母都说不清楚。旧社会过来的媳妇是不敢多事,也不会多问的。因此,这段情景谁都说不清楚。据我哥哥、姐姐回忆,当时,大公公带我去赣州的时候,奶奶和爸妈都到汽车站送我们。姐姐发现我被带走了,拼命地叫喊:我的弟弟呢?我的弟弟去了哪里?可能是那年妹妹出生了,因此即使我离开家影响也不大,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淡化。

这大概就是我对第一故乡南雄幼年往事的仅存记忆。 uAgi+c0EHkmzsP19YWjClnT+r7PNLUbrzsnA0dbaT1RqeAr3mm15oyRhcdmBKv0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