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沧桑,镌刻山河模样;朝代更迭,编撰明鉴史册;人间冷暖,留下的却是那不尽的话语……
一缕秋日阳光,偏暖的色调,带着几分温柔,透过窗户的玻璃,折射在电脑上。不经意的尘埃,也不知什么时候悄然地落在了电脑屏幕之上。是啊,很久,很久没有触摸它了。好在内存中没有更多需要处理的资料,唯有那搁置多年,难以忘却的人生回忆。
什么样的心境,又是从什么时候突然萌生出的念头,想要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大半生。仔细想来,应该还是源自2011 年底。因为即将步入花甲之年,很快就要离开工作岗位“告老还乡”了。年龄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生理与心理的变化。虽然还在上班,每天照常去办公室打卡,但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世界,却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思想感情、精神状态、工作态度等方面,都在每天的上班之中悄然变化。对周边的一切也开始淡漠,工作的热情大为减退,多与少、好与坏似乎与己无关,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无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全是一副懒散的状态。在别人眼里看来,我就是一个行将退休的人员。
坐在办公室,静下心来,左思右想,还有两年退休,今后退休的日子该如何度过?像别的同志一样,到民办或私立高校去兼一个什么职?且不说是否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每日早出晚归的奔波还能受得了吗?说实话,现在家中的经济条件还是可以的,不愁吃,不愁穿,钱也够花,不想太劳累辛苦。毕竟干了大半生,当下的工作都已经令我疲倦了,再也不想重操旧业。可是,毕竟我还是一个十分健康、健全和精力充沛的人,思维和行动都还十分利索。
就我而言,不存在什么所谓的“失落感”,原本就站在平地之上,何来的落差?脑海不断翻腾,什么样的事情既能满足兴趣,自己又能完成?更为长远的事情可能一时半刻想不来,但近在眼前的这两年时间,总是可以找到可做之事以消磨时光。思来想去,觉得用文字记录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还是一件相对容易做到的事情。写回忆录,好像还是比较适合退休前的心境和生活的。如果在退休前能完成自己的回忆录,的确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回忆录的撰写主要是回想与追记,让自己的大脑保持正常的运转,最起码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可大为降低。写回忆录,依靠的是写作的功夫,自己平日里的兴趣爱好也是舞文弄墨,不存在什么困难。
回忆录该怎么来写,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选择回忆录的写作素材?就自己而言,比较清晰和系统的记忆还是上初中后,小学的事情只是朦朦胧胧的。童年时代的记忆就更加稀少了,几乎都是与大人聊天时仅存的一点点印象。我们都即将迈入花甲之年,能够知道我们童年事情的那些老人们都相继去世了。一般的人都不太会过多地回想过去的事情,只是父辈们或在茶余饭后聊起,或在耳提面命教训孩子时说起,或是一家“忆苦思甜”时提起过去的故事,这些只是零零星星地记得一点。
回忆录,就是将自己过去的事情写下来,向读者讲自己的故事。过往的事情有许多是自然的发展,比如出生、长大、成人;从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几乎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但由于家庭、社会,以及个人等因素,每个人具体经历的事情又很不一样,表现出具有鲜明个性化特色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有的是在逆境之下筚路蓝缕,有的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因此说,回忆录,是一部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
谁又能成为回忆录的读者?辛辛苦苦地写出来了,书也出版了,给谁看呢?如果是精彩人生,又是一部文学色调浓郁的作品,同时,还可以让读者感悟人生,当然是一部佳作。这些期望权当目标,可以努力争取。但是,书稿最终的质量,作者只能尽力而为。因此我想,回忆录的第一读者应该是自己,自己写给自己看;还有与自己共同生活的亲人们,他们可以通过此书了解自己的过往;再有与自己一起走过来的同窗,其中的一些回忆也可能把他们带回到当年那些难忘的日子;此外还有共同工作过的同事、朋友,也可在书中或多或少找到他们的身影。总之,对 20 世纪 50 年代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成为此书的读者。
把回忆录写作该想的和不该想的事情都想好了,应该不会有更多疑虑,剩下的事情就该动手去做了。或许是秉性使然吧,我只要想好和认准了的事情都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绝不回头,绝不半途而废,直至把事情做好。
是以为自序。
于广州暨南大学羊城苑
2023 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