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中国戏剧文化的真正主体是戏曲。

“戏曲”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宋末年:“至咸淳,永嘉戏曲出。”(刘壎:《水云村稿》)“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曲”概念。直到20 世纪初(1912—1913年),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时,才兼采王骥德“剧戏”与李渔“词曲”的含义,大量地使用起“戏曲”一词。此后也就为学术界所通用,成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体系的总称。

中国戏曲的胸怀是博大的,几乎把在它之前的各项艺术都包容于其内,综合而至于一统。

王国维对“戏曲”这个概念作了科学、明确的界定:“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王国维又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戏曲的个性特征:“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提醒我们在研究中国戏剧时“不可不先研究宋代之乐曲”,从而突出强调了在文学性、音乐性、舞蹈性、戏剧性大一统综合的戏曲中“曲”的地位。

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末的100年,是中国戏剧丰收的世纪。在这100年间,传奇艺术获得了极其充分的发展,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有四部:《牡丹亭》《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这四部作品在整个中国戏剧文化史上是第一流的瑰宝,传奇作家汤显祖、李玉、洪昇、孔尚任是当时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也是学识渊博的一代学者,有的还有过不低的政治地位,具有相当的社会声望。作为明、清传奇创作的重要作品,与我们潮剧比较接近的《蔡伯喈》(即《琵琶记》),其作者高明也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学识渊博而又参与戏文创作的学者。由这样的人来体现戏剧创作的高峰,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这是戏剧家与学者的合一,因此也是戏剧文化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的交融。一切严肃的艺术家总会把自己最基本的平生感受熔铸在其代表作里,所以说,一种高度成熟的戏剧文化必然要经受这个民族最高水准的思想文化的熏陶。

南戏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第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在我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由此推论,源溯南戏的潮剧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985年10 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明本潮州戏文五种》,为潮剧与南戏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潮剧所体现与传承的“南戏精神”,即其人文意蕴、思想内涵、审美特质、运转流变的态势和取向,对于中国戏曲发展史的研究具有其他戏曲剧种不可代替的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只有在这些较深层次的学术领域取得学术成果,经过观照和分析,建立起“南戏与潮剧”的完整理念(李国平同志曾写过一篇《南戏与潮剧》的专论,曾引起相当的关注,可惜没有继续开展研究),潮剧才能在全国戏曲界得到更深层次的认同,潮剧在全国戏曲界的地位也才有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同时,也只有在这些较高层次的理论研究领域取得共识并推出一批真正在继承传统中发展传统的创新剧目,潮剧才有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振兴与繁荣。

潮汕山川清淑,民性和乐,自古以来就是孕育戏剧的土壤;以潮剧为代表的潮汕戏剧,与潮人的生态和心态有着一种天然的对应关系,因而,几百年来,潮剧对应着潮汕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已经成为组成现代潮人“生命故园”的一种象征符号,成为海内外潮人的乡音,成为潮汕文化的载体,成为海内外潮人强有力的精神纽带。这些回环在社区里巷的潮曲戏文,具有深远旷缈的历史感和蕴藉亲切的乡土感。那些歌调柔曼、鼓乐清扬而又充盈着钟灵之气的文词曲斡,会诱发观众去体味中国传统文化那淳厚的气息,并于娱乐赏览之间滋生一种虔诚而又儒雅的心态。正是这种虔诚而儒雅的心态的长期浸濡,才使得一代又一代的潮人逐渐地具备了自尊、自重、坦诚、沉静、文雅、专注等优良的秉性气质。总之,潮汕的戏剧观众是很特殊的具有文雅专静气韵的观众,潮汕的戏剧也是一种独特的、具有深厚底蕴的、已蔚然而成大观的戏剧文化。

潮汕地区可谓广东省以戏曲剧种为主的“戏剧之乡”,它的戏剧品种繁多,有潮剧、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外江戏(广东汉剧)、纸影戏、木偶戏、山歌剧、花朝戏、话剧、歌剧等。一个地区竟然汇集了十多个品种的戏剧,而且历史悠久,潮剧、正字戏有逾500 年的历史,话剧的流行也历时百年,这在广东省固属仅见,在全国也极为罕见。这种戏剧文化生态现象与潮汕地区独特的地理、历史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潮汕地区的地理地貌复杂多样,有平原、山区、丘陵、海洋等自然环境,又毗邻闽、赣等省,自古以来就是边防要塞,明代以来更是设“卫”固边,驻有不少外省官兵,他们带来了中原和外省的戏曲和文化。潮汕地区的居民组成和语言系统也较复杂多样,有汉族和畲族,也有土著和中原、沿海各省移民的互相杂居;语言中有闽南语、海陆丰语、客语、官话等;还有地方特色浓郁的本土民间艺术……所有这些因素,都与潮汕地区戏剧的形成及其多样性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潮汕”是指包含汕头、潮州、揭阳、海丰、陆丰以及丰顺、兴宁、大埔中的一部分在内的大潮汕地区。潮汕地区从“瘴疠之地”到“海滨邹鲁”,往事越千年,橡花湮处皆芳草。潮汕人至今深深地崇拜韩愈,虔诚地祭拜韩愈,正是一种崇尚文化、崇尚教育的历久弥新的心理取向,这种深入人心的文化传承是潮汕文化艺术的宝贵基因。近代100多年来,随着岁月的推移、社会的更迭,潮汕地区的戏剧既如奔流不息的韩江,浪逐花飞,异彩纷呈,又似姹紫嫣红的花苑,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由潮汕资深戏剧研究专家集体撰写的这部《潮汕戏剧大观》,正是为了体现这种源于邹鲁又异于邹鲁、独具岭海又兼有旧邦的潮汕文化的特质,前承数百年的地方戏剧史脉,着重反映100 多年来潮汕地区戏剧演变的历史和现状,力求比较全面、概括、忠实地反映潮汕地区戏剧变化发展的历史真实,从而比较准确、有深度地反映潮汕地区戏剧发展历史长河中,特别是近现代阶段剧种繁富、源远流长、名剧名伶频出的显著特征。

古树新花,香远益清。《潮汕戏剧大观》的刊行,可以让人们一览潮汕戏剧园地的绚丽多彩,为研究潮剧与南戏的渊源关系提供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了让我们记住许许多多为潮汕戏剧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辈们,在他们为之献出毕生心血的戏剧艺术园地中继续努力耕耘,让他们留下的艺术种子开出更加灿烂的花朵,让这朵朵鲜花汇入中华戏剧文化的大花园中,祖国的文化史也将会镌刻潮汕这一朵朵不同寻常的美丽的戏剧之花。

最后,本书封面人物图片为广东潮剧院提供的潮剧第一次上京演出的三位主角的照片(不是当时的剧照),分别是潮剧“百花园中的三块宝石”《扫窗会》中的姚璇秋、《辩本》中的洪妙、《闹钗》中的蔡锦坤。

2019年12月31日 los7OQIvmBHrgtlCfCrH97YksSe4+/sL2nQcSwFBoGop/LdXvLCdmxLo1jbxHok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