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博士后

读完博士研究生,有了工作单位并完成进修之后,继续做博士后似乎没有太多理由。为什么一定要去做这个工作呢?我后来经常会琢磨当时这样选择的原因,但确切地说,我自己也弄不清楚为什么。我常在想,也许是读书上瘾了吧,这可能是一个主要的缘由。读书与工作相比完全是两回事,读书可以回避很多现实问题,可以安心做学问,可以有很多的乐趣,因此如果一直有书读,我情愿一路读下去。但是,我非常清楚,我做博士后绝对不是为了名。其实读了博士之后所谓的名已经不再重要。没有拿到博士学位时,总觉得博士头衔非常重要,而真拿到了反而没有了感觉。我从来不会拿博士头衔去炫耀,博士后在我看来也并不值得炫耀。

到中山大学做博士后之前,我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的进修还没有结束。我本该在那里多学习一段时间的,但博士后流动站催我尽快进站,于是我不得不匆匆到马路对面的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报到,从此开始了我博士后工作的生涯。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中山一院”)是广州最出名的医院,很多专业都全国有名,不过似乎并不包括心脏外科。但这里有一位很著名的心脏外科前辈,也就是孙培吾教授。我到这里首先是想向孙教授学习,另一个目的是想感受一下中山大学的氛围,毕竟这是广州最好的学校,在全国也很有地位。

当时中山一院的心脏和普胸没有分家,科室不叫心脏外科,而是心胸外科,在一个老楼的二楼,空间狭小,病床也不多。从对面高端大气的心研所突然来到这里,反差极大,感觉一切都完全不同。科室的情况确实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作为一个著名大学的临床科室,一定有其强大的地方,我需要从中汲取养分。

中山一院是教学医院,科室有很多年轻医生,也有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样的性质和人员构成要求他们必须以与普通医院完全不同的形式展开工作,由此也形成了与对面的心研所鲜明的对比。这里的一切都讲究规矩,必须按照各种规章制度有条不紊地进行。比如交班、查房、病例讨论、业务学习、手术安排等事宜都有固定的规矩。这样的规矩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这所百年名校长期以来固有的传统。不能否认这种传统的必要性。要知道,医学活动是一个关乎人性命的实践活动,如果过于随意,不讲究规矩,就很容易导致各种问题发生。而这些问题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严格按照规矩做事很有必要。这应该是所有教学医院都有的特征。我从本科、研究生一路走过来,每一个教学医院都有这样的规矩。按理说,我对这些规矩并不应该感到陌生。但是,对于刚刚从一切从简的心研所转过来的我来说,重新进入这种规矩繁多的环境突然让我感觉很不适应。但要想让自己顺利完成博士后工作,我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尽快重新去适应,只有适应教学医院的工作习惯,才能跟上这里的步调。

如果说心研所是一个重视实践的单位,中山一院则完全相反,这里更重视理论。这方面最大功臣是孙培吾教授。当时孙教授已经七十多岁,每天准时上班、查房、做手术,他做的手术很多都是高难度的大手术。我对很多手术的了解都来自孙教授。

孙教授每个星期都要大查房,查房的时候会讲课。他对心脏手术的理解已经达到了大师级的境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复杂先心病手术的理解。复杂先心病种类很多,手术方式也很多,孤立地看这些手术很难认识到手术的实质和精髓。孙教授会将所有的手术串联起来,放在一个大的视野中进行总结和分析。他会把不同手术之间的联系讲得清清楚楚,这会更有利于听者理解手术的本质。在听孙教授的讲解之前,我已经接触过很多心脏外科手术,也接触过很多心脏外科的专家,但孙教授是第一个能将手术的精髓讲解清楚的人。这让我受益匪浅。这是我在做博士后期间最大的收获之一。

孙教授极其重视理论,也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尤其重视临床的基本功。举个例子,他尤其重视补液和补血。他总是说,人不能缺水更不能缺血,离开这两样东西手术做得再好都会出事。孙教授不愧为一代宗师,他培养了一大批心脏外科专家,桃李满天下,他对手术的理解和经验影响了很多人。

孙教授尤其让人敬佩的一点是,他接诊的患者几乎都是病情最复杂也是最严重的患者。这种患者手术风险高,难度大,一些医生为了避免手术失败会主动回避这样的患者。但孙教授不会,他总是知难而进,从来不会畏惧挑战。正是因为这种不断挑战高难度手术的精神,使他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这也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让他赢得了尊严和荣誉。

孙教授还有一个特别让人佩服的地方,那便是敬业精神。当时他年事已高,这样年纪的人很多都已经在家安享晚年了,但他一直坚持坐班,坚持上手术台,坚持教育学生。等我离开医院很多年之后,还听说孙教授在继续工作,这样的精神尤其让人感动。我常在想,中山大学之所以在国内有很高的声誉,应该与孙教授这样的前辈默默奉献有关。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作为在这个学校学习过的一分子,我也在无形中被这样的精神感染。

当时的王治平教授与孙教授在一个医疗组,王教授是一个非常低调、谦和的专家。他自己的手术技术非常精湛,而且有渊博的知识,但他对孙教授尤其尊敬。这种敬重也为全科人员树立了榜样。王教授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对科室的每一个同事都很好,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是学生,都一视同仁。而且他非常热心,任何人有困难需要他帮助,他都会全力以赴,为大家解决困难。正因为这一切,使王教授在科室有极高的威望,大家也都非常敬重他。他身上有一种强大的人格魅力,这是我尤其想学习的东西。

当时的科室主任是张希教授,也是我的老师。张教授留美多年,回国后直接接了孙教授的班,当科室主任。张教授是一个很有气场的人,自信、儒雅,不愧是中山医心胸外科的主任。他的手术技术一流,操作也非常娴熟,我一直给他当助手,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作为张教授的学生,我与他的关系自然很亲近。他对我也格外关心,在工作上、生活上都给予了我很多关照,这让我甚为感激,终生难忘。

有一段时间我跟着罗红鹤教授,他同样是一位让人敬佩的专家。他曾是中山大学的高才生,毕业后直接留在科室,此间曾留美多年,是一位典型的教学医院的外科专家。他的理论基础扎实,手术操作一流,从很多方面看,他与孙雷和陈欣欣两位老师有某种神似,不管是思维,做事风格,还是手术技术,都有相同的特点。这也许是那些优秀的外科医生身上共有的特征吧。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罗教授有一点让我非常敬佩,他是个爱憎分明的人。他对科室建设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遇到看不惯的事情会毫不客气地进行批评。正因为如此,他也会得罪一些人,但他非常坦然,没有私心,因此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罗教授还是一个很风趣的人,很幽默,工作之余与他相处会很有意思。这样的人既适合当老师,也适合当朋友。离开中山一院多年后,每每提起罗教授,我还是会觉得非常亲切。

中山一院还有一位让我尤其敬佩的专家,他就是吴钟凯教授。他的年龄与我差不多,但年轻有为,我在中山一院晋升副主任医师时,他与我一起答辩,他晋升的是教授。很显然,他比我要厉害得多。正因为如此,他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钟教授在北欧留学多年,一直从事心脏缺血再灌注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让他在这个领域里非常出名。回国后,他继续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外发表了不少重量级的论文,在国内也拿到了大额度的科研基金。他一直是学校科研方面的标兵人物。中山大学尤其重视科研,钟教授这样的优势无人能敌,因此早早就成了教授。我是博士出身,当时还在做博士后,我这样的身份是最应该做好科研工作的,但惭愧的是,我的目标并不是做科研,而是只想当个好的外科医生,只想把手术做好。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使我对真正懂得做科研的人尤其敬佩。钟教授就是最让我敬佩的人之一。

钟教授让我敬佩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的手术。一般来说,很多科研做得好的人,都会有手术这个短板,但钟教授不同,他手术做得非常棒,至少在当时那样资历的医生中是最出色的一位。后来心、胸专业分开,他当了心脏外科的主任,科室在他的带领下突飞猛进,这都与他的技术和个人魅力有密切关系。像钟教授那样既有很好的科研能力,手术做得又很棒的外科医生,几乎是最完美的。他是我的偶像,我一直在努力向他学习。

在科室的众位老师中,还有一位与我资历相同的教授,他是顾勇教授。顾教授也是我非常佩服的教授,我佩服他的原因是他对工作和事业的态度。与别人不同,他会显得非常谦卑与坦然。他从来不会与其他教授争荣誉,争进步。他是一位非常实在的人,不在乎名利,只要把工作做好,他就心满意足。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山大学中,能有顾教授那样的胸怀与涵养,绝对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表面上看,顾教授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才是真正的高人。作为一个局外人,我能够感受到顾教授的强大。

还有一位医生也是我非常敬佩的,他很年轻,比我小,叫熊迈。当时他在做住院总。我佩服熊迈医生的原因有两点:一点是他的敬业精神,另一点是他的集体精神。熊迈医生做事非常刻苦,经常加班加点不说,每次重大的医疗活动他都会冲在前面。对于任何一个住院总来说,这也许是分内的事情,但熊迈医生能比一般的住院总做得更出色,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东西,让我印象深刻。我佩服熊医生还有一个原因,他对科室工作非常重视。住院总可以看作是主任的秘书或者助手,有权利参与科室的一切事务。这本来是住院总的常规职责,但熊医生的做法是发自内心的,处处体现出一种主人翁精神。如果一个医生不是对自己的科室发自内心地热爱,是做不来那样的事情的。多年之后,当我自己当了科室主任时,我能感觉到科室多么需要这样的人,而这样的人也是任何一个科室发展都需要的榜样人物。

在中山一院学习期间,我一方面学技术,另一方面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除了科室的各位专家外,我还要接触其他科室的人。这样的经历让我对这个医院深层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这种文化无疑也对我个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说不清这种影响到底是什么,但某种影响的痕迹是显而易见的,也许一生都无法抹去。

对外科医生这种职业来说,要想把手术做好,单纯读书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尤其博士后这样的经历似乎更没有必要。但是,不管是博士还是博士后,我并没有虚度光阴,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不仅对我的手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有了更大的格局。这也许才是读博士、做博士后最重要的收获。

博士后的时间为两年,这是我所有学生生涯中最短暂的一段时光。两年时光匆匆飞逝,时间虽短,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的学生生涯终于要结束了。接下来,我将不得不走进医院,走进现实,做我该做的工作,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心脏外科医生。我的身份会发生改变,不再是学生。我不得不面对很多现实的考验,迎接很多的挑战。这让我想起来便心生畏惧。

很多人不愿意读书,一提起读书都头疼。但对于我来说,读书真的是一种极其美好的事情,所以没有书读的感觉是痛苦的。想到这样的现实时,我会不经意间生出很多的惆怅来。我想读书啊,如果可能,我很想读一辈子的书。可两年的博士后时光转眼过去,我不得不进入另外一个更大的学校,那个学校叫社会。 UlN/dpPHoZmP+AOIWTFndbiyNiLG6bs30QiMQpoD9ELroWSYiAV1h6NVi28SF3Y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