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文化修为

张伯驹,1898年2月12日出生于河南项城。张家祖上向来看重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到了张伯驹的祖父张瑞桢这一代,张家在项城已是非常有声望的读书人家了。张瑞桢是清代光绪时期的举人,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张镇芳。张镇芳生于1863年,他自幼好读诗书,22岁参加乡试,高中解元,也就是举人第一名。29岁进京赶考,又中进士,然后就留在北京户部做官。张瑞桢的二儿子张锦芳也是秀才出身,曾任度支部郎中。张家一门都享有功名,可称得上真正的钟鸣鼎食之家。张锦芳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就是张伯驹。

张镇芳虽然在官场春风得意,一路加官晋爵,但多年来,却有一件事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和遗憾,甚至有点说不出口,到底是件什么事呢?

原来,张镇芳有多名妻妾,育有两个子女,均早殇,所以,年过40,却膝下没有子女。大家知道,在宗法社会里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怎么办呢?张镇芳的万贯家财不能没有人继承呀!于是,在族人的主持下,张锦芳就把自己的长子张伯驹过继给了大哥张镇芳。少年张伯驹也因为这次人生机缘,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走向。

张镇芳特别喜欢这个过继过来的儿子,他把年仅7岁的张伯驹带到了自己做官的地方天津,给他专门聘请私塾老师重点培养。张伯驹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他8岁上私塾,9岁就能作诗,被私塾先生称赞为神童,认为稍加培养,将来必成国家栋梁。光绪时期的进士、老翰林王新桢非常赞赏少年张伯驹的诗才,夸赞他:

英年挺出,直欲过前人。若《从军行》《天上谣》等作,激昂慷慨,魄力沉雄,有倚天拔地之慨。

——王新桢《丽泽社诸家诗·序》

遗憾的是,张伯驹的这些诗作没能流传下来,但王新桢的这段评语至少从侧面向我们证明了少年张伯驹在诗词创作上的潜能。

辛亥革命爆发的这一年,14岁的张伯驹又进入新学书院接受新式教育,他除了学习国文、数学等一些规定课程外,还熟读了《楚辞》《宋元名家词》。20岁后又通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据说一本《古文观止》更是倒背如流,这为他一生爱好诗词、古文、文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少年张伯驹得到了极好的国学教育,尤其是在诗词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日后张伯驹曾这样概括总结自己的诗词创作心得:

写词不过是心灵之所托,随其自然,有感而发,与天地为友,以风月为家。

张伯驹文思敏捷,典章制度烂熟于心,不论出游还是茶余饭后,诗词佳作往往是脱口而出。他的诗词取材广泛,交友唱酬、感怀人生、忧国忧民、春花秋月,都能用诗词表达出来,而且妙趣天成,情深意笃。

张伯驹9岁开始写诗,一直到去世前的一天,他躺在病床上,还给远在台湾的好友、著名画家张大千写诗、填词各一首,他在诗中写道:

别后瞬经四十年,

沧波急注换桑田。

画图常看江山好,

风物空过岁月圆。

一病翻知思往事,

余情未可了前缘。

还期早息阋墙梦,

莫负人生大自然。

通过这首诗可以了解,张伯驹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放不下的依然是家国情怀,希望台湾和大陆消除障碍,能早一天完成国家统一。

《清词选》

张伯驹诗词创作时间延续70余年不间断,一生写诗填词数千首,数量之多,实属罕见。他著有《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等词集。张伯驹除了诗词创作之外,还精于诗词理论。他早年写成了两万多字的《丛碧词话》,还与黄君坦合作编选了《清词选》等著作,这些书直到今天依然被诗词界看重。

在这里介绍张伯驹在诗词、文化上取得的成就,主要是想说明,他是一个合格的传统文人。但是要想成为一个大收藏家,除了有一定的文化储备以外,还必须拥有相当多的财富,简单地说就是必须有钱。 0kYoQ4wqUmBCZVkXPASlAl4QeKyRx/2zYxsIhmCviDIh1paemy4B2Mb63qlBDx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