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信而好古张伯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局面。中国书画在艺术市场上的成交价格也不断创出新高。比如,2015年4月从日本回流到国内的一件王羲之的书法《平安帖》,拍卖成交价高达3.08亿元人民币。其实这件书法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据考证,它是宋朝人用双钩填墨的方法临摹的一幅书法作品。由于流传年代久远,又最接近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所以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件书法尺寸有多大呢?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只比半张A4纸大一点点。这么小的一件书法作品却拍出了3.08亿元的高价,为什么这么值钱?在书画收藏市场,到底是什么因素来决定一件书画作品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格呢?影响一件书画作品的价格有多重因素,一般来说,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王羲之《平安帖》

1.艺术家的知名度。

2.艺术品的存世量。

3.艺术品的存世时间。

宋 黄庭坚《砥柱铭》局部

前两点都好理解,第三点是说,一件书画作品,从被艺术家创作完成的那一刻起就拥有了独立的生命,它的存世时间越长,价值就越高,这一点尤其是针对中国古代书画来说。比如,在2010年6月,一件北宋时期的书法作品,就以4.36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被收藏家珍藏。据统计,这件宋代的书法作品,目前还是中国书画成交价的世界最高纪录保持者。

这幅书法作品就是北宋的书法大家黄庭坚创作的《砥柱铭》。《砥柱铭》是唐朝第一名相、文学家魏徵所写的一篇文章,黄庭坚一生最为崇拜的政治人物就是魏徵。公元1095年前后,黄庭坚用行书创作了《砥柱铭》这件书法作品。那么,《砥柱铭》价值近4.4亿元,它是否就是黄庭坚传世作品中最有价值的呢?不是!黄庭坚还有艺术成就更高的书法作品传世。距今900多年前的一天,黄庭坚给朋友抄写了一幅高僧语录,后人称这幅书法作品为《诸上座帖》。“上座”来自古印度梵语,“诸上座”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各位高僧的意思。虽然黄庭坚传世作品众多,但唯有这件书法被后人评价为黄庭坚晚年草书的巅峰之作,它无论知名度还是艺术价值均在《砥柱铭》之上。如果今天要评选出一件黄庭坚的代表作,那就是《诸上座帖》。这么重要的一幅作品,现在又被保存在哪里呢?它今天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201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九十周年之际,故宫举办了一系列精彩展览,黄庭坚的《诸上座帖》隆重亮相。

通过仔细审读《诸上座帖》的文献题跋和收藏印章就会发现,此作品南宋时藏于宋高宗绍兴内府,后又被权相贾似道占有,明朝被大奸臣严嵩、严世蕃父子收藏,到了清代乾隆时期,《诸上座帖》进入内府,被乾隆皇帝拥有,所以画上盖有“乾隆御览之宝”的收藏印章。后来又经嘉庆、宣统几朝流传,作品上还盖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在这件书法的卷尾,还有两方民国时期的私人收藏印章,那么,这两方印章盖的又是什么内容呢?

一枚是仿葫芦形印章,印的内容是“京兆”;另一枚是“张伯驹珍藏印”。这两方印章都是民国大收藏家张伯驹的私人收藏印,也是黄庭坚这件书法巨作上所钤盖的最后两枚私人收藏印章。

京兆

2015年故宫成立九十周年书画展,还有不少件国宝级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上也都钤盖有“京兆”和“张伯驹珍藏印”。那么,有的朋友可能就会问了,这些价值连城的国宝级书画不都是清宫内府旧藏吗?怎么又会成了张伯驹的私人藏品了?它们到底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流落出了宫廷?又是怎么样重新回到故宫的?

张伯驹珍藏印

其实,这些国宝级书画都是张伯驹在民国期间花重金收藏的,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又陆续把这些国宝捐献给国家,捐赠给故宫博物院。下面就来解读经张伯驹收藏并最终捐献给故宫的书画文物,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些国宝级书画背后的传奇经历。在解读这些国宝之前,我想,大家也肯定充满了好奇,张伯驹是谁呀?张伯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又是如何走上书画收藏之路的呢?

纵观古今中外,要想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大收藏家,必须要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

·文化修为

·财富储备

·情怀担当

·因缘际会

这四点可以说缺一不可,下面我们主要围绕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张伯驹,按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看看这个收藏界的大V,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vsg3fFJEq+KLX8sxIje2B+Og93OlMkiE4lLhNXQ2C79HcEw9h9aBPFsPOD/shtk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