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华亭鹤唳

与《平复帖》相关联的总共有5个人,首先是写信人陆机,再就是收信人,至于收信人是谁,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陆机的弟弟陆云,一说是陆机的一位朋友。信中还提到彦先、吴子杨、夏伯荣,至于吴子杨和夏伯荣这两个人,因为缺乏史料,今天已没有办法考证他们的身份了。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陆机、陆云和彦先。

陆机出生在三国时期一个世代簪缨的东吴望族,因为做过成都王司马颖的平原内史,后人又尊称他为陆平原。陆机的祖父陆逊是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更是吴国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父亲陆抗也做过吴国的大司马。今天形容古代的杰出人物,往往用文治武功这个词,陆逊就是东吴继周瑜、鲁肃之后的又一位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风雅儒将。公元244年,陆逊任丞相一职,达到了他事业的巅峰。由于陆逊功高盖主,引起孙权的猜忌,公元245年,陆逊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自杀。

陆逊去世后,他的儿子陆抗承袭爵位。陆抗有大将之才,任吴国大司马,相当于统领三军的兵马大元帅。公元261年到262年,陆机和他的弟弟陆云沐浴着世代簪缨的贵族光环相继出生了。陆机、陆云兄弟是少有的奇才,文章冠世,世称“二陆”。不幸的是,陆机14岁的时候,父亲陆抗病死,年仅49岁。年少的陆机继承父志,承袭牙门将军一职。公元280年,东吴被西晋灭亡,刚刚20岁的陆机心灰意冷,退隐家乡,就是今天上海华亭的小昆山。华亭乡野的鹤鸣鹿呦,陪伴陆氏兄弟闭门修学10年。10年的蛰伏,亡国的仇恨渐渐淡去,心灵的创伤也被抚平。不辱先祖、光复祖庭的功利心开始在陆机的心里野蛮生长,这个时候诗文已不能慰藉血管里奔腾的贵族血液,因为他的胸中除了诗,还有远方,这个“远方”就是西晋的首都、政治沸腾的洛阳。

公元289年,年近30岁的陆机为了建功立业、重光陆家门庭,结束了10年隐居生活,带着弟弟陆云携手北上洛阳发展,开始了长达15年的“北漂”生涯。到洛阳后,兄弟俩先去拜见了当朝大名士张华。张华是何许人也?他是西晋时期的政治家、藏书家、文学家,是西汉留侯张良的16世孙。张华工于诗赋,雅爱藏书,精通目录学,编成了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

双方一见如故,张华爱惜陆机、陆云的才华,半开玩笑地说道:

伐吴之役,利在获二俊。

——陈寿《三国志》

讨伐东吴的最大收获,就是得到了陆机、陆云兄弟,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凭着这句张华的名人代言,二陆兄弟迅速登上了首都洛阳文化新闻的头条,很快就变成了万众瞩目的“网红”,也顺利地跻身于一线文人的行列。当时的洛阳流行一说法:

二陆入洛,三张减价。

——房玄龄《晋书》

“三张”又是什么人呢?指的是西晋文学家张载、张协和张亢兄弟三人,他们是洛阳的文坛领袖。陆机、陆云的高颜值、高才情,一时轰动了洛阳城。二陆在洛阳的迅速走红,也带来了数不清的羡慕嫉妒恨。为什么呢?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二陆才华横溢,文章盖世,这让北方一些文人的固有声望和地位受到威胁。

二、陆机恃才傲物,在官场不懂得韬光养晦,不知道放下身段,处处与北方的豪族集团针锋相对。

北方的官员,骨子里瞧不起这些带有浓重南方口音的没落贵族,面对像陆机这样的“北漂”人士,处处讥讽嘲笑甚至侮辱他们。

比如司马颖的左长史卢志出身北方望族,祖父卢毓曾官居魏国司空,父亲卢珽任泰山太守。卢志也是骨子里瞧不起南方来的陆机,一次当着好多人戏问陆机:

陆逊、陆抗是君何物?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在当时,当面提对方先辈的名字是大不敬。面对着卢志的讥讽,陆机针锋相对地回击:

如卿于卢毓、卢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陆机的反唇相讥,让卢志颜面扫地。为人宽厚的弟弟陆云劝说陆机:我们身在他乡,卢志有可能不知道我们的祖辈,干吗这样唇齿相报呢?陆机说:我们的祖父、父亲名扬天下,哪有不知道的,他这是故意羞辱我们兄弟!

孟玖是西晋成都王司马颖最宠信的宦官。孟玖曾向司马颖提出,希望能让自己的父亲去做邯郸令,连左长史卢志都随声附和,不敢反对,陆云却义正词严地反对道:出任邯郸令一向是有名望的人,怎么能让一个宦官的父亲去担任?陆云的羞辱,使心胸狭隘的孟玖怀恨在心。

与卢志、孟玖的冲突,为人坦荡的陆机兄弟也许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但正是他们的恃才傲物、逞一时口舌之快,得罪了当朝的这两个大佬级人物,也最终给他们招来杀身之祸。

根据启功的释文,陆机在信中首先谈到“彦先”,在陆机和陆云的朋友中,称呼“彦先”这个名字的至少有三个人,一是顾荣,一是贺循,一是全彦先。说到这里,不了解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都叫彦先啊?“彦先”是光复先祖门庭的意思,在当时是一个很时髦的名字。据启功考证,三个彦先,只有贺循多病,所以信中的彦先很可能就是贺循。巧合的是,陆机、陆云兄弟结束隐居生活,一起北上洛阳的时候,顾荣、贺循还有同样出身东吴世家的名士张翰也一起组团“北漂”洛阳淘金。到洛阳后顾荣还与二陆兄弟一起赢得“三俊”的称号。

晋惠帝时,为争夺权力,皇室骨肉相残,接着爆发了延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面对着西晋政治生态日益恶化,顾荣等人力劝陆机辞官,但陆机却认为自己才华横溢,而又有光复陆家荣耀的大任在肩,绝不能半途而废。

当时张翰就看破时局,司马氏皇族都不能自保,更何况我们这些“北漂”的外地人。他迎着渐起的秋风,想起这个时候正是品尝家乡莼菜羹、鲈鱼脍的季节,应该立刻回到江南。张翰洒脱地说道: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唐·房玄龄《晋书·张翰传》

这句话意思是说:人生在世,最可贵的就是顺乎自然,顺乎内心,怎么能够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奔波数千里,而使自己的身心受到束缚呢?

于是张翰就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立即辞官回到老家。从此“莼鲈之思”的典故就成了官场中急流勇退的代名词,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士大夫在官场失意的时候,最能慰藉自己的一锅心灵鸡汤。

公元303年,孟玖、卢志二人诬陷陆机造反,陆机、陆云兄弟并三族被灭。回想十几年来,为再现陆家的辉煌,兄弟二人可以说使出了洪荒之力,但最终却落了个被诛杀三族的悲剧。刑场上,陆机抬头仰望南方的蓝天,忽然想起与弟弟陆云隐居故乡华亭时的平静生活,他眼含热泪,问了一句陆云:

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唐·房玄龄《晋书·陆机传》

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陆机才高八斗,文章冠世,东吴灭亡后,他本来可以隐居华亭,过着“十亩苍烟秋放鹤,一帘凉月夜横琴”的高士生活,但出身豪族世家,一心要光复祖先辉煌的野心,却使他过度留恋官场,不愿急流勇退,最终被出身豪族的政治包袱给活活压死。43岁的陆机,慷慨赴死。他在刑场上最后的这一声叹息,留下了“华亭鹤唳”的成语,时时警醒着后世的读书人。

陆机在历史上是以文章传世的,但他同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书法家。比如在唐代房玄龄主修的《晋书》中,唐太宗曾亲自捉刀为两个书法家作评论,一位是书圣王羲之,另外一位就是陆机。李世民在《晋书·陆机传论》中称赞陆机:

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陆机悲惨离世,幸运的是,他当年随手书写的一张便条,却穿越历史的风雨,神奇地保存到了现在。西晋的面貌早已模糊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我们今天却可以通过陆机这一张手帕大小的书信,来追忆1700多年前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平复帖》书写于西晋年间,在中国书法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素有“百帖之祖”和“中华墨皇”的至高美誉。因为《平复帖》是我国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书法,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书法墨迹,比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还要早60多年。明代的大书法家董其昌就称赞它为:

右军以前,元常以后,唯存此数行,为希代宝。

这里所说的“右军”就是书圣王羲之,“元常”则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大书法家钟繇。董其昌很明确地肯定了《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性,指出钟繇以后、王羲之以前的书法真迹,仅仅保存了《平复帖》这几行文字了,实在是独一无二的稀世国宝。古文献鉴定家启功在《论书绝句·二》中更是肯定《平复帖》为:

平复无惭署墨皇。

《平复帖》见证了中国文字和书法的变迁史,同时它还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珍贵标本。所以说,《平复帖》是当之无愧的“百帖之祖”和“中华墨皇”。

张伯驹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收藏到了《平复帖》,这也让他一举成为民国收藏界的风云人物,不过也因此给他带来了一场危机,甚至差一点还引来了杀身之祸!1941年,张伯驹在上海被匪徒绑架,索要300万(伪币),显然对方是冲着《平复帖》来的,深陷魔窟的张伯驹叮嘱来探望的妻子潘素:“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僵持8个月后,家人花费重金才把受尽磨难的张伯驹给赎了回来。

后来,为了躲避战乱,张伯驹让夫人潘素把《平复帖》缝进贴身衣服里,自己随身携带,举家逃到陕西西安避祸。

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潘素夫妇看到新政府充满生机,他们认为还宝于民的时候到了。1956年,张伯驹将花费巨资甚至不惜抛却身家性命保存下来的《平复帖》,以张伯驹、潘素夫妇二人的名义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国宝终于化私为公,张伯驹在《陆士衡平复帖》中也无限感慨地说:

在昔欲阻《照夜白图》出国而未能,此则终了宿愿,亦吾生之一大事。

民国时期,一个人如果有机会看一眼百帖之祖《平复帖》,就是一件足以炫耀一生的事了,而张伯驹却实实在在地拥有了它,这让收藏界人士羡慕不已。我们总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张伯驹不仅拥有了中华墨皇《平复帖》,后来他又遇到了一个机遇,再一次幸运地将中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收藏到手,但为此他也被迫将自己最喜爱的一座豪宅卖掉,才将这幅镇国之宝艰难地保存在中华大地上。那么这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作?张伯驹又是如何收藏到这件国宝的呢? 1YFUvp/HgUdr8YpMHWJED2lHKK1+R3GSzlyC1NjTvtzLGQI32GHvODt+lPXFelv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