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奇文共赏

《平复帖》书写于西晋时期,是陆机用一支秃笔书写在牙白色麻纸上的一封私人信函。麻纸有多大呢?它纵23.7cm、横20.6cm,也就是一张A4纸的三分之二大小。全帖共有9行86个字,其中有两个字因为纸张损坏脱落了,所以今天能看到的也就84个字。那么这封信写的是什么内容呢?遗憾的是,从《平复帖》有明确记录的唐以后的1000多年间,许许多多的文人学者试图解读,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读懂全文。众所周知,中国文字一脉相承,从未间断,中华大地更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就这么区区84个汉字,为什么1000多年来竟然就没有人能够读懂呢?原来,这封信是用介于章草和今草之间的文字书体来书写的。什么是章草?大家都了解,我国书法有四种大的字体“篆、隶、草、真”。章草就是由篆书演变到隶书阶段时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属于隶书的草写,大约形成于两汉,主要流行于三国时期和西晋时期。由于章草书法古拙,生涩难懂,所以被弃用后,人们很快就把它淡忘了。上面所说的“今草”,又称“小草”,是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由隶书向楷书、行书发展的一种书体,书写更为简单方便,代表书法家有王羲之等人。由于《平复帖》文字古怪,再加上流传过程中纸张的磨损,许多文字的偏旁部首都脱落了,所以明朝的学者李维桢在韩世能家看到《平复帖》后赋诗感叹:

皇六子和硕恭亲王印

成亲王永瑆书法

草草八行半漶灭。

——李维桢《答范生诗》

就是说这8行半字,在明朝的时候,已经损坏严重了。

明代的另外一位学者、收藏家张丑得到这幅墨宝后,发愿译出全文,他苦思冥想了多年,也仅仅认出14个字,所以不免望文兴叹。

到了清代,收藏家安岐也试图在张丑的14个字基础上进一步解读,努力了几十年,到死竟然也没能再多认出半个字来,所以他也无奈地说:

其文苦不尽识。

——安岐《墨缘汇观》

近代,日本人梅园方竹在张丑的基础上,试着又解读出了6个字,其中还把第一行的“瘵”字误读为“虏”字。也就是说,1000多年来,经过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也仅仅认出了19个字。《平复帖》释读困难可见一斑。难道就眼看着这封信真的成为千古疑案不成?幸运的是,20世纪中叶,终于有学者破译出全文。那么是谁第一个破解了这个千年疑案?说到《平复帖》的破译,这还多亏了当代著名学者、古文献鉴定家启功。启功与张伯驹是老友,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启功就曾在张伯驹家中看到过《平复帖》,经过几年的研究,启功凭借着广博的学识,不但译出全文,还把偏旁残损的5个字补读出了3个。1942年,这篇译文在《雍睦堂法书》中刊出。20世纪60年代,启功又对原来的译文不准确的地方加以调整,就这样《平复帖》这个千年未解之谜终于被破解,启功先生也就成了收藏史上第一个成功释读出《平复帖》全文的人。那么,这封信究竟是讲的什么内容呢?我们先来看启功的释文: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爱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启功释文

这封信大概意思是说:彦先身体瘦弱多病,担心他很难痊愈康复,刚得病的时候,如果及时救治,不致如此。能维持到现在这个样子,已值得庆幸了。现在又有儿子照顾,可以无虑了。吴子杨第一次来我(陆机)家,没尽到地主之谊。这时临将西行,再来相见,言谈举止,器宇轩昂,与以前大有不同了。思想之前卫,应是他具有的,应予称赞。夏伯荣因为寇乱阻隔,得不到他的消息。

通读全文,可以了解,这封信共有两层意思,第一段主要谈一个叫彦先的朋友的病情。下一段则谈吴子杨两次来访的情况,还说了寻找夏伯荣的事。至于信中提到的这几个人,都是什么身份?他们和陆机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平复帖》里的人。

《雍睦堂法书》及启功《平复帖》释文 ok+J2j2czdtTKO4vWgnw2MSYqPAodJbS8kaauqFnM+sPgTzUsmqlnob9f+T6Zbc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