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千古传奇

我国书画界早就有“纸寿千年”的说法,是说中国书画专用纸宣纸有易于保存的特点,只要保存得当,那么宣纸的寿命可延续1000年左右。但是大家知道吗?这件《平复帖》却诞生在西晋初年,距今天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关于这件书法作品的流传信息,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当时曾被收藏家殷浩珍藏。殷浩的收藏印盖在字帖左下方,靠近边缘,和张伯驹所盖的“京兆”葫芦印章相邻,现在仅存“殷”字的上半边和“浩”字的右半边,因为年代久远,颜色已经非常暗淡,只有在光线好的情况下才能隐隐约约看到。另外,卷首题写的“□□(晋平)原内史吴郡陆机士衡书”这个题签,就是唐朝留下的。北宋时期,《平复帖》被宋仁宗的驸马李玮收藏,据北宋书法家、鉴赏家米芾的《书史》考证,驸马李玮藏有“晋贤十四帖”,包括西晋名士张华、竹林七贤的王戎和陆机等14人的书法作品,米芾所提到的陆机的书法就是《平复帖》,可惜的是其他13件墨迹后来全部失传了。李玮以后,《平复帖》又传到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为著名的书画皇帝宋徽宗赵佶手上。宋徽宗当皇帝期间,他的书画收藏和书画创作均达到了空前的水准。他还在宣和年间,主持编成了《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这是中国书画收藏史上,第一部由皇帝亲自主持编写的大型书画收藏目录类图书。宋徽宗对这件800多年前的书法名作爱不释手,准备把它收入《宣和书谱》,但陆机的这件书法一直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宋徽宗看到书法中有“恐难平复”四个字,就用泥金亲笔题写了“晋陆机平复帖”六个瘦金体书法。直到今天,这几个字依然保存在《平复帖》卷首,宋徽宗也就成了第一个为它正式命名《平复帖》的人。徽宗还在题字下方盖上双龙玉玺,在帖上又加盖了两枚“政和”和两枚“宣和”印章。1126年,靖康之难爆发,北宋灭亡,宋徽宗内府收藏书画被抢劫一空,《平复帖》也下落不明。

政和印

元朝的时候,《平复帖》流落到民间,但当时归谁收藏已无法考证了。

《平复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已是300多年后的明朝万历年间,《平复帖》被收藏家韩世能珍藏。韩世能,隆庆二年(1568)进士。他擅长鉴赏书画,名动一时,当时的书画鉴赏家董其昌就是他的门生。所以董其昌在卷上也留下了两段重要题跋。

崇祯元年(1628),收藏家张丑从韩家买到《平复帖》。张丑是明代重要的书画收藏家,著有《清河书画舫》12卷。

进入清朝,《平复帖》辗转传到了大收藏家安岐的手里。安岐,字仪周,号麓村,他原来是朝鲜族人,后来入旗籍。安岐把《平复帖》收入他的著作《墨缘汇观》一书中。

安岐著《墨缘汇观》

乾隆的时候《平复帖》从安岐家流出,进入清内府。乾隆统治时期,文治武功,清王朝发展到鼎盛阶段。乾隆除了当皇帝优秀以外,他还是历史上少见的一位超级艺术发烧友。他是继宋徽宗后对传统书画艺术的收藏和保护做出重大贡献的皇帝。乾隆内府收藏宏富,是北宋之后内府书画收藏的又一个高峰。乾隆众多的藏品包括《平复帖》都是通过什么渠道得来的呢?

据考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乾隆跋《富春山居图》

第一,继承了康熙和雍正的内府收藏。康熙帝时期,大臣索额图、明珠被抄家,他们的收藏品被罚没充公。雍正的时候,大将军年羹尧被抄家,家藏书画也全部收归内府所有。

第二,每逢乾隆大寿,官员们争相进奉珍贵书画作为贺礼。

第三,乾隆皇帝自己出钱收购。比如《平复帖》就是从安岐家里购买的,关于购买安岐家藏书画这件事,乾隆曾在《富春山居图》题跋中这样说:

丙寅冬,安氏家中落,将出所藏古人旧迹,求售于人,持《富春山居卷》并羲之《袁生帖》、苏轼二赋、韩幹画马、米元晖《潇湘》等图共若干种以示傅恒。……恒举以告朕,……概以二千金留之。

丙寅年即1746年,安岐去世,他的藏品经当时的总管内务大臣傅恒之手卖给了乾隆帝,而《平复帖》就包含在这一批书画中。

《平复帖》进入清宫不久,正遇到乾隆的生母皇太后钮祜禄氏六十寿辰,乾隆朝以孝治天下,他本人也是一个大孝子,《平复帖》因为“平复”这两个字有平安吉祥的意思,所以乾隆就把《平复帖》作为寿礼进献给皇太后。

在清代,书坛上有“翁、刘、成、铁”四大家,翁是指翁方纲,刘就是刘墉,铁是指铁保,“成”就是指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皇太后钮祜禄氏去世,《平复帖》等一批书画作为“遗赐”,赏给皇孙永瑆作为永久纪念。

对于《平复帖》被乾隆收藏的这段经历,一向有人表示怀疑。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是一个嗜书画如命的人,凡是经他收藏过眼的珍贵书画,没有一件不留下印章和题跋的。有的满意的作品甚至是一题再题,直到无处可写为止。但是《平复帖》既没有乾隆的题跋也没有他的收藏印章,更没有收入《石渠宝笈》一书中,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当时乾隆已将《平复帖》送给了皇太后,那么就不方便再要回来欣赏、题跋了。

第二,乾隆的书法甜熟流美,属于赵孟頫一路,上宗王羲之,所以他本人把王羲之、王献之二王书法作为正统。《平复帖》字体生涩,内容又佶屈聱牙,不对乾隆的路子,所以他不喜欢。

《平复帖》在成亲王永瑆家里传到了第五世孙载治手中。载治于光绪六年(1880)病逝,当时他的两个儿子溥伦和溥侗只有几岁,年幼无知。光绪帝就委派恭亲王奕来管理王府的事务。恭亲王以溥伦、溥侗兄弟年幼为理由,将《平复帖》代为保管,这以后《平复帖》就稀里糊涂地成为恭王府的收藏品了。卷中“皇六子和硕恭亲王”图章,就是奕的收藏印。奕去世后,他的孙子溥伟继承了《平复帖》。

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溥伟逃往青岛图谋复辟清廷,《平复帖》留给了二弟溥儒。1937年,溥儒为母治丧,不得已出让《平复帖》,于是就有了我们上面介绍的张伯驹三求《平复帖》的故事。 qHtTBDMzgaxD5X+il11Wa1wJzt0oqcu++IdDQ3VpUkbZwI3QBqM/sIXCPdE/j35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