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游方僧

皇觉寺原来叫于皇寺,坐落在孤庄村西南角山坡上。这个寺的规模相当大,一进山门,两边排列着四大金刚,横眉怒目,中间坐着大肚子弥勒佛,一脸笑容。背后韦驮菩萨拄着降魔宝杵,是个护法神。二进是大雄宝殿,坐着如来佛,两旁是十八罗汉。三进是禅堂。左边是伽蓝殿,右边是祖师殿。多年没修理,佛爷菩萨宝座的油漆已经剥落了,佛像金身也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殿瓦上长满焦黄的杂草,院子里铺的石板已坎坷不平,显出一副衰落样子。一二十个和尚,平时靠常住田租米过日子,加上替本乡死人念倒头经,做佛事,得一点衬钱。他们一不耕地,二不做买卖,日子却过得和地主们差不多。虽然吃不上大鱼大肉,却比当粗工、做佃户出气力安逸些。原来那时候出家当和尚也是一门行业,有的人很迷信,以为当了和尚真的可以成佛作祖,这类人很少;有的人做了坏事,躲进佛门修来生;有的人杀人放火,怕受官府刑法,剃了头穿了袈裟,王法就治不到了;更多的呢,是穷苦人家养不活孩子送来的。和尚吃十方,善男信女的布施吃不完,拿来开当铺,放印子钱。而且,寺院里的长老要人侍候,佛堂要经常打扫,零碎活也着实不少,多一个行童,强过雇长工,既省事,又得力,还不用付工钱。朱元璋年轻力壮,正是使气力的时候,高彬长老和住持德祝一商量,很划得来,便收留了他。

元璋从小贪玩撒野,爱出主意,支使人。又是小儿子,父母哥嫂都宠着些。兼之有点小聪明,会思考,看事情比别人准,也来得快当,打定主意要做什么,一定要做到,也十有九次做到,伙伴们都服他,听他调度。可是一到皇觉寺,情形便全不相同了,不说师伯师叔师父师兄有一大堆,还有师娘师弟,原来高彬长老是有家小 的,个个都是长辈,是主人,就数他小、贱,他得低声下气,成天赔笑脸侍候。就连打水煮饭的长工,也还比小行童高一头,当自己做二把手,支使着他做这做那。这样一来,元璋不单是高彬长老一家子的小厮,还带着做全寺僧众的杂役,根本就是长工、打杂了。事情多,闲气也就多,日子长了,塞满一肚子冤枉气,时刻要发作,却使劲儿按住,为的是吃饭要紧,闹决裂了没处去。

对活人发作不了,有气无处出,只好对泥菩萨发作了。有一天,扫佛殿扫累了,扫到伽蓝殿,已是满肚子的气,不留神绊着伽蓝神的石座,跌了一大跤,气愤之极,顺手就用笤帚使劲儿打了伽蓝神一顿。又一天,大殿上供的大红蜡烛给老鼠啃坏了,长老数说了元璋一顿。元璋想伽蓝神是管殿宇的,当看家菩萨的不管老鼠,却害行童挨骂,新仇旧恨,越想越气,向师兄讨了管笔,在伽蓝神背上写“发配三千里”,罚菩萨到三千里外充军。这两件事都被长老看在眼里,因为朱元璋是不拿工钱的杂役,尽管淘气,打发走了,就缺人使唤,因此也不说话。

皇觉寺是靠收租子过日子的,这一年灾情太大了,收不到租米,师父师叔成天轮班到佃户家催讨,吵架,恫吓,再不交就送到衙门坐班房,打板子,还是不中用。存的粮食眼看着吃不了多少天,嘴多耗费大,师婆出主意,先打发挂单的和尚走路,接着师伯师叔师兄们也都出门云游去了。朱元璋当行童才满五十天,末了一个被打发出门。没奈何,虽然不会念经,不会做佛事,也只好装着个和尚的样子,一顶破箬帽,一个木鱼,一个瓦钵,背上小包袱,拜别了师父和住持,硬着头皮,离开了家乡。

说“云游”“游方”是和尚们的话,也叫“化缘”。用社会上的话就是“叫化”,也就是讨口,要饭,找大户伸手要钱要米要饭吃。大户人家多半养条恶狗看门,狗有宗狗德性,专咬衣衫破烂的穷人,你越怕它就越凶,张牙舞爪咬得更厉害。游方僧为着不让狗咬,离大户家大门远远地便使劲儿敲木鱼,高唱佛号。大户的主人也和狗一样,专打穷人的算盘,可是有这么一点和狗有区别,那就是自己知道坏事做得太多,怕死后入地狱,上刀山,下油锅,就得发点“善心”,修修来世,求菩萨保佑。还盼望多生儿女,多发财,生生世世享福,不只这辈子做地主,下下辈子也做地主。要得到菩萨的保佑,就得对和尚客气一些,把从佃户身上榨取来的血汗钱,豁出一星星做布施,算是对菩萨的贿赂。这样,他们只要听见木鱼响,就知道是做“好事”修来生的机会到了。一勺米,几文钱,绝不吝惜。大户对和尚一客气,狗也落得大方了。要是大户不出来,只要有耐性,把木鱼敲得更响,佛号喊得更高声一些,迟早会有人出来打发。

元璋虽然只住了几十天和尚庙,却成天听的是这一套,见的也是这一套,不会也会了。既然非出去要饭不可,就找人商量,向哪儿走好,听人说往南往西一带年景比较好,反正只要讨得饭吃,活得了命,不管什么地方他都去。也没规定的日子,爱走多久就多久,走多远就多远。就一径往南,先到合肥(今安徽合肥),折向西,到固始(今河南固始)、信阳(今河南信阳),又往北到汝州(今河南临汝)、陈州(今河南淮阳),东经鹿邑(今河南鹿邑)、亳州(今安徽亳县),到颍州(今安徽阜阳)。游来游去,只拣庄稼长得好有饭吃的地方走,穿城越村,对着大户人家敲木鱼。 软化硬讨,山栖野宿,受尽了风霜之苦,走遍了淮西一带的名都大邑,熟识了这片地区的河流、山脉、地理,尤其是这地区的人情、物产、风俗。见了世面,扩大了眼界,懂得了学会了许多事情,丰富了社会知识,也锻炼了坚强的体力。这时期的情况,他在后来回忆:

众各为计,云水飘扬。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身如蓬逐风、心似滚沸汤的生活,过了三年多。一直到至正八年,听说家乡一带很不安静,勾起了思乡的念头,依然和出来时一样,一顶破箬帽,一个木鱼,一个瓦钵,回到皇觉寺。

淮西在朱元璋游方的几年中,后来西系红军的开山祖师彭莹玉正在这一带潜伏活动,传布弥勒佛下生的教义,组织革命力量。彭莹玉也是游方和尚,朱元璋即使没有见过彭和尚,也必然和彭和尚的门徒有过接触。几年后,这地区又成为东系红军的根据地了,这种子是彭和尚撒下的。朱元璋在这个地区周游了三四年,生活在下层社会, 他接受了新的宗教,新的思想,新的政治教育, 加入了秘密组织。 在智力和体力方面都已成熟了的行童,回到皇觉寺以后,开始交结朋友,物色有志气有胆量、敢作敢为的好汉,还不时进濠州城里探访消息,同时也下决心要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一些书,多懂一些道理,准备将来干出一番事业来。

此为推论,没有史料根据。

彭莹玉秘密传布的宗教是多元的,并且有外国来的成分。教徒主要的特征是烧香、诵偈,奉的神是弥勒佛和明王,诵读的主要经典有《弥勒下生经》《二宗三际经》《大小明王出世经》,等等。彭莹玉出家于袁州(今江西宜春),布教于淮西,可以说是南派。另一个系统是北派,头目是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的韩家。韩家几代以来都是白莲教的教主,烧香结众,很得乡村农民的信仰,潜势力极大,张扬开了,被地方官寻个题目,谪徙到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居住。到韩山童接手当教主以后,便使人到处宣扬天下要大乱了,弥勒佛降生,明王出世,组织力量,准备起义。这两派起兵以后,因为目标相同,都反对元朝,信仰相同,都宣传弥勒佛和明王,就混而为一了。起义的教徒都用红巾裹头,以区别于元朝的军队,当时人称之为红军、红巾,或红巾军、香军;奉的是弥勒佛,也叫弥勒教;宣传明王出世,又叫作明教。

明教的来源可以上溯到唐朝。原来叫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216—277)所创。这个教是个大杂烩,掺和了基督教、祆教、佛教而成为一个新宗教。主要的教义是二宗三际:他们认为世界上有两种不同的力量,叫作明暗二宗,明是光明,是善,是理;暗是黑暗,是恶,是欲。这两种力量,对立斗争,经过三个阶段,叫初际、中际、后际。初际阶段,还没有天地,便已有了明暗,明性智慧,暗性痴愚,形成对立状态。中际阶段,暗的力量发展扩大,侵占了压迫了明的力量,恣情驰逐,造成“大患”,这时明王就出世了,经过斗争,把黑暗赶走。后际阶段,明暗二宗,各复本位,明既归于大明,暗亦归于积暗。初际明暗对立,是过去;中际明暗斗争,是现在;后际明暗复位,是未来。明教的神叫明使,也叫明尊、明王。 唐武后延载元年(694)传到唐朝,又传到回鹘,回鹘政府和百姓极为尊信。 明教教规不设偶像,不崇拜鬼神,吃斋,禁止杀生,教徒穿白衣服,戴白帽子,天黑了才吃饭。 回鹘当时帮唐朝打仗有功,因此,回鹘人崇信的明教,唐朝也加意保护。 到九世纪中期,回鹘内乱,为唐军所败。武宗会昌五年(845)禁止佛教,明教也被禁止了,教堂被封闭,不许传播。 从此明教便成为秘密宗教,暗地里在民间活动,吸收了佛教和道教许多东西,又渗入许多民间的原始信仰,成为杂七杂八的混合宗教了。

因为明教认为在现阶段,虽然黑暗势力占优势,但是明王一定要出世,光明一定要战胜黑暗,鼓励革命,主张斗争,这种主张对于长期忍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缺乏科学知识的农民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和启发,因之,明教教义深入民间,是被压迫者被剥削者的宗教,得到广大农民的信仰和支持,成为组织农民起义的力量。五代时明教徒首先在陈州武装起义,被政府军打垮了。 一部分教徒逃到福建。北宋时福建南部是明教最重要的教区。明教的一部分经典,编入道教的《道藏》,安置在亳州的明道宫。 又从福州传到浙江,光是温州(今浙江永嘉县和附近几个县)一地,就有明教斋堂四十多个,斋堂里的长老叫行者,执事有侍者、听者、姑婆、斋姊种种称呼。 到南宋初年,已经发展到遍及淮南、两浙、江东、江西一带地方了。 教徒严格执行在密日(日曜日)吃斋,神的画像是摩尼和夷数(耶稣),这两个神都是高鼻子,洼眼睛,黄头发,乡下人看了很稀奇,以为是魔鬼,以此,这教在教外人说起来是“吃菜事魔”,吃菜指的是吃斋,事魔指的是拜魔神,又叫作魔教。明教为了深入农村,广泛吸引农民参加,提倡素食,薄葬,节省消费,同教的人互相帮助,大家凑钱来帮助新参加的和穷苦的教友。每逢初一、十五,出四十九文铜钱,给教头烧香,钱汇齐后交给教主作教里的经费。一家有事,同教的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万一有人被捉去坐牢,也是大伙出钱帮着打官司。 做到了有组织,团结、互助和合作,又有一定的经费。贫苦的农民向来只有被官府、地主剥削、压迫、虐待、奴役的份儿,如今有了这么些和自己一样的人,穿一样衣服,说一样的话,诚心诚意来帮助自己,而且团结组织起来了,日后还大有好处,又怎么会不参加?贫苦农民入教的愈来愈多,明教的教区也跟着扩大,明教的力量也就日渐强大起来了。暴动、武装起义,各种反抗地主和官府的行动,就愈来愈多了。从北宋末年起,睦州(今浙江建德和附近几个县)、台州(今浙江临海和附近几个县)、衢州(今浙江衢县和附近几个县)、东阳(今浙江东阳)、信州(今江西上饶和附近几个县)、泾县(今安徽泾县)等地,都曾发生过明教徒的武装革命斗争。

但是,也正因为明教徒主张的最后目标是明暗各复本位,互不侵扰,黑暗的力量在经过斗争后依然存在,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奴役的制度也依然存在,在领导思想上不但是折中的,妥协的,半途而废的,而且,流血牺牲的结果,依然是地主对农民的统治,依然是阶级对阶级的压迫,因之也就不能把革命进行到底,取得彻底的完全的胜利。历史上所有这一类型的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

明教又和民间流行的弥勒教、白莲教两种宗教混合。弥勒教和白莲教都出于佛教的净土宗,一个叫弥勒净土,一个叫弥陀净土。弥勒佛是佛教里的著名人物,据佛教传说,弥勒过去为王,对百姓慈育,是一个好国王。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弥勒侍旁听法,是个好学生。释迦牟尼佛灭度(死)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弥勒下降人世而成佛。 佛教诸经典都承认弥勒是遥远世代后继承释迦的佛。并且说释迦灭度后,世界变坏了,种种坏事,全都出现,不但气候坏,庄稼收成坏,连人心也坏了,人们的生活苦到不能再苦。幸得释迦牟尼佛在灭度前留下了话,再过若干年,弥勒佛就出世了,这个佛一出世,世界立刻变了样子,土地又宽大,又干净,刺人的荆棘不见了,青青的山,绿油油的水,满地铺着金沙,到处是清汪汪的水池,碧森森的树林,美丽的花朵,芬芳的香草,还有各种无名的宝贝。人心也变好了,抢着做好事,好事做多了,寿命也长了,太太平平过日子。人口一天天加多,城市越来越富庶了。种的稻、麦,下一次种子就有七次的收成,用不着拔草翻土,自会成熟。 自从出现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以后,成千上万的农民都在期望这一天的到来,几十年、几百年过去了,依然在等待,在期望。一听见什么地方有弥勒佛出世的话,就抢着去参加起义。从隋、唐一直到宋、元,七八百年来,历史上写满了弥勒教徒起义的记录。关于弥勒佛若干部经典的翻译,早在两晋时代已经开始,到南北朝时已产生很大影响。举例说,那时候的风气,和尚们化募了钱财,在山岩上挖洞雕刻佛像,一个山有好多洞,一个洞有好多大石佛,往往要费时几年以至几百年才能刻成。刻的佛像最多的就是弥勒佛和阿弥陀佛。经典的传播,佛像的礼拜,传说的鼓动,无数次弥勒佛降生的号召,使得这一神秘而又亲切的名字为朴素的农民所熟悉、信任,成为组织、发动反抗当时统治阶级的力量。信仰弥勒佛的人也穿白衣服,戴白帽子,也烧香。 也相信世界上有明和暗、好和坏两种力量,大体上和后起的明教类似,结果这两个教也就混合在一起了。

白莲社供养的是阿弥陀佛,劝人念佛修行,多做好事,死后便可以到西方净土白莲池上,过快活日子。这个团体创始于 五世纪初年 ,到十二世纪前期,又加进了天台宗的格言,忌葱乳,不杀,不饮酒,衍变成白莲教。因为仪式和戒条都和明教弥勒教相近,到十四世纪前期,这三个秘密宗教就自然而然混合为一了。

东晋时,慧远始建白莲社。

明教和弥勒教都不满现状,都主张改变现状,都相信不久以后会有而且必然有更好或最好的世界出现。这幻想世界的出现有一个显明的标志,就是明王或弥勒佛出世。这样,明王或弥勒佛出世就成为煽动农民参加武装革命最通俗、最简明的号召了。这一号召有力地吸引了陷于贫困绝境的朴素善良的农民,他们用竹竿锄头武装自己,进行英勇的不屈不挠的反抗暴力压迫的正义斗争。虽然每一次的起义都被具有完善组织和威力强大的政府军队所镇压,他们失败了,但是,农民是永远不会屈服的,跌倒了,揩干净血迹,再爬起来,再反抗,永远反抗下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封建压迫存在一天,农民的各种形式的,特别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斗争,便永不中止。在广大被压迫被奴役农民的思想深处,尽管不懂得阶级压迫的道理,却都痛恨地主、官僚的无情剥削、虐待,都憧憬着美丽而又富饶的远景,相信总有一天会翻身,明王、弥勒会出世!

远在朱元璋出生前三年,元泰定二年(1325)六月,息州人赵丑厮、郭菩萨就宣传弥勒佛要来治理天下了。 十二年后,陈州人棒胡(闰儿)又宣称弥勒佛已经降生了,烧香会齐教友,在汝宁府、信阳州武装起义,打下归德府、鹿邑,烧了陈州(陈州正是四百多年前明教徒起义的根据地)。 这年,朱元璋已经十岁了。第二年,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弥勒教教徒周子旺在袁州起义,周子旺是袁州慈化寺和尚彭莹玉 [1] (又叫彭翼,敌人叫他妖彭)的徒弟,他们劝人念弥勒佛号,每晚点着火炬,烧香礼拜,口宣佛偈,信从的极多。教徒约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起兵,参加的人背上都写一佛字,以为有佛爷保佑,刀兵都不能伤了。年月日时都凑齐了,周子旺自称周王,改了年号,率领五千人起事。这一支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军,刚一动手,就被地方军队残酷地镇压了,周子旺被杀。彭莹玉经常用矿泉水替附近农民治病,袁州老百姓当他是活神仙,争着荫蔽他。官府搜缉得紧,家乡待不下去了,他只好逃亡到淮西,淮西地区老百姓早知道彭祖师的名声,也抢着掩护他,他便索性在淮西住下,秘密传教,组织更大力量,准备再干。

朱元璋这几年内所到的地方,息州、陈州、信阳和淮西地区,前三个是弥勒教徒起义失败的场所,淮西地区则是彭莹玉秘密传教的地区。

[1] 彭莹玉的籍贯
一、籍贯资料:
甲,袁州说
(一)权衡《庚申外史》卷上:“袁州妖僧彭莹玉徒弟周子旺以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反。……莹玉本南泉山慈化寺东村庄民家子。”
(二)《明太祖实录》卷八:“袁州慈化寺僧彭莹玉以妖术惑众,其徒周子旺因聚众为乱。”
(三)《明史》卷一百二十三《陈友谅传》:“元末盗起,袁州僧彭莹玉以妖术与麻城邹普胜聚众为乱。”
乙,浏阳说
(一)叶子奇《草木子》:“先是浏阳有彭和尚能为偈颂,劝人念弥勒佛。”
(二)陆深《平胡录》:“先是浏阳人彭和尚名翼,号妖彭,能为偈颂,劝人念弥勒佛。”二、史源之比较
权衡,吉安人。元末兵乱(至正十二年[1352]闰三月,徐寿辉红军陷吉安),避居彰德。明初归江西。
叶子奇,龙泉人。明初曾上书处州总制孙炎。
陆深,上海人。弘治乙丑(1505)进士。
权衡为江西吉安人,和彭莹玉同时。《明实录》《明史》都据权衡说,今从之。(叶子奇也和彭同时,但他是浙江人。陆深则约后于彭莹玉一百五十年。) nGc0D0ejA8Kfwi1aK2285Vzsa7oAh5Ba9nHPt2HVyWyNN34ymEzZPN7E+Vdb/JF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