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管仲的九惠之教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管仲在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后人尊称他为“管子”,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管仲在任期间,非常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主持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设立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

后人把管仲的思想整理成书,即《管子》,这本书被誉为战国时期的百科全书,其中一篇题名《入国》,具体讲述了管仲主持国政后实施的九种惠民政策——“九惠之教”——政府设置专职官员对老人、孤寡、病残、贫困、死难家属进行管理照顾。据记载,管仲雷厉风行,有令必行,他上任四十天,五次亲自检查“九惠之教”的执行落实情况,表现出一代贤相对民众的体贴关爱。

据《管子·入国》记载:“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赈困;九曰接绝。”

意思是管仲出任国相40年,十分重视实施九惠的教化政策。第一叫敬老,第二叫慈幼,第三叫恤孤,第四叫养残,第五叫合独,第六叫问病,第七叫通穷,第八叫赈困,第九叫接绝。

“九惠之教”是一个社会福利制度的方案,无法论证这个方案是否真正实行,但其内容的细致、方案的完整,即使在今天也是令人叫绝的。

“老老”:年纪在70岁以上的老人,免其一子的征役,每年三个月有官家所送的馈肉;80岁以上的,免其二子的征役,每月有馈肉;90岁以上的,全家免役,每天有酒肉的供应。子女细作饮食,经常询问老人的要求,了解老人的嗜好。老人死了,君主供给其棺椁。

“慈幼”:凡士民有幼弱子女,无力供养成为拖累的,养三个幼儿即可免除“妇征”,养四个全家免除“妇征”,养五个配备保姆,官家发给两个人份额的粮食,直到幼儿能生活自理为止。

“恤孤”:士民死后,子女孤幼,无父母所养,生活不能自理的,就托归同乡、熟人或故旧抚养。代养一个孤儿的,一子免除征役;代养两个,两子免除征役;代养三个,全家免除征役。“掌幼”的官要经常了解情况,对遭受饥寒或身体瘦弱的孤儿进行救助。

“养疾”:对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官家将其养在“疾馆”,供给其饮食,直到身死为止。

“合独”:丈夫丧妻的叫作鳏,妇人丧夫的叫作寡,使鳏寡相配,予其田宅而使之安家,三年后给国家提供职役。

“问疾”:士民有病的,“掌病”以君主旨意慰问。90岁以上的,每天一问;80岁以上的,两天一问;70岁以上的,三天一问;一般病人,五天一问。病重者,向上报告,君主亲自慰问。“掌病”的官吏要巡行国内,以慰问病人为专职。

管仲的“九惠之教”对中国传统慈善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传承和补益作用,尤其是对幼儿、贫苦者、死于国事或战争的烈士,给予了极大的关怀,他所倡导的尊老爱老、体恤残疾、扶危济困的风尚,成为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 UhGYck7aRCuelU0Jd+A66n6kZlqzmNUCmxYUfDkSITFnJuUhc94D8QLvGH4+WRi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