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道家的善恶报应思想

古语有之:“举头三尺有神灵”“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在做天在看”。实际上,这些都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所倡导的。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文化国家,农业经济的稳定性形成了以血缘家族为纽带的社会组织结构,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道教早期的理论大都出自道教经典《太平经》。《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是西汉末至东汉顺帝时,相传由方士于吉等逐渐增益而成的一本书。《太平经》内容宏大,不仅有先秦阴阳五行家的神仙家,还有道家、墨家及儒家学说,内容多而杂,杂而不纯。其中有很多利用神道设教的方式宣扬天人合一及善恶报应的思想,除了神仙信仰外,还触及世俗社会的政治经济等问题。其中的精华部分,真正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中国的慈善文化起着重要影响的是道教的善恶报应思想。

道教善恶报应的主体体现在家族的血缘关系中,也就是说,它将“报应”的范围规定在现世、来世及个人、家庭的范畴之内。《太平经》写道:“人居天地之间,从天地开辟以来,人人各一生,不得再生也……夫物生者,皆有终尽,人生亦有死,天地之格法也。”因此,道教的善恶报应思想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家族伦理思想密切相关,其善恶报应的主体体现了家族血缘关系,是以整个家族作为善恶报应的对象。道教认为善恶之报是由先人决定的。在《太平经》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善者自兴,恶者自病。”意思是行善之人身体健康、事业兴旺,而做了恶事的人就会遭到疾病的惩罚。道教善恶报应的作用对象不单指向做这件事的个人,还包括其后代。就是说任何人的善恶行为都会对其后代子孙产生影响,今人的祸福是先人行为的结果,祖先的过失,由子孙承担其后果,这就是道教特有的“承负”报应思想。《太平经》里这样写道:“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之治,比连不平,前后更相负,故名之为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病更相承负也,言灾害未当能善绝也,绝者复起。”意思就是前人的所作所为,对其后代来说有着直接的影响。前人作恶,则由后人承受其恶报,前人有负于后人,后人无辜承受前人之罪,人的福祸是由前人的行为的善恶决定的。

道教以这种方式解释为什么有些善良的人遭受不幸,而为恶之人却安然无恙,这都是因为他们承受了先人的功过。道教由此解释善恶之报的来源,说明世间的善恶和不公都有其原因。从理论上说,道教系统而完整地“承负报应”,对于中国传统慈善理念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它以“天人感应”为理论依据,以上天为监督人类行为的主宰,以赏善罚恶作为手段,以整个血缘家族为实施对象,这样有利于宗族家法的实施和延续。

事实上,道家的善恶报应,就是慈善传统在思维高度上予以“神”一样的约束,让人敬畏上天,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张行善、积德。 l6Qt+ol3za12U8062L1GBed3G0MRT8ISULVN7lv1zo0GTaLmJkoV78hoD3Itoz+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