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一

何勇同志新作《慈善创新与共同富裕》即将面世,这是一本关于慈善事业如何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书。作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最终将此书定名为《慈善创新与共同富裕》。

中国的慈善事业历史悠久,从春秋战国的慈善鼻祖范蠡,到义庄开创者北宋名臣范仲淹,再到元朝的医疗救助和明清时期的民间慈善群体。时至今日,更是涌现出一批批社会贤达、名流、企业家、离退休干部等,默默从事着慈善救助事业。各种慈善群体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扶贫济困、尊老扶幼、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慈善事业既是经济事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调节贫富差距的“平衡器”,在我国人口红利的带动下,慈善红利在我国各地逐渐显现。20世纪90年代,厉以宁教授提出“第三次分配”的概念:通过市场实现收入的第一次分配;通过政府调节实现收入的第二次分配;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通过慈善实现第三次收入分配。 之后这一概念被社会逐渐接受。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当然,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慈善公益化、市场化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如互联网时代的慈善商业化进展,再如构建社会信用共同体的步骤,等等。但中国慈善事业的整体发展是喜人的。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通过和实施,公益创投进入大众的视野,人口红利带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特别是“造血式”慈善与精准扶贫相融合,使慈善信托业进入“创一代”的家族财富传承计划之中。

由此可见,慈善红利已经在社会各个阶层显现,展示了它对财富的调节功能和对社会的帮扶功能,对文化的传承和百姓的生活也有重要的意义。

陈虹
国家民政部原副部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2022年9月1日于北京 hbsCw3o2qqkjY5fHbYTRsdhjE0HtDKctCumoW5fiZQeW7Fr8jixvDrTdSNvQBW/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