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警惕

有一年坐车去敦煌,笔直平坦的沥青路横卧在戈壁滩上,没有任何障碍,路边不见行人,车又少得可怜,司机把车开得挺快。忽然之间,前方的路边出现了一块很不规则的木板,上边用粗油笔写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大字:警惕!也许是它太奇怪太不像交通部门通常设立的标志了,车越过标牌后,司机将车停了下来。我们几个人下车去细看那个标志牌,才发现在“警惕”两个字之下,还有几行小字:这段戈壁滩上的路又平又直,太容易让我们大意,已先后有几辆车在此出了事故!仿佛是为了给这段话提供证据,我们看见在不远处的路边,就抛弃着一个几乎碎了的轿车车体。我们的司机叹了一口气,说:“这可能是上一个车祸幸存者写下的,其实开车最怕的就是这种又平又直的好路,最会把人的警惕性收走……”

那两个歪歪扭扭的字:“警惕”,从此住进了我的心里。

有一次和一帮朋友去野餐,野餐地点在一处河滩里,因为时值春天,河滩上的野花五彩缤纷,确实让人感觉心旷神怡。那天的野餐很开心,只是临走的时候,我意外发现在河滩上的一片草丛里立着一块石头标牌,上边用红漆写着一行大字:“警惕!此处是上游水库的泄洪道,应尽快离开!”我惊叫着:“天呀,我们今天在泄洪道里野餐,太危险了!”几个朋友都笑我胆子太小:“现在是春天,哪有洪水可泄?”我们那天平安而归。但就在第二年的春天,我读到了一则新闻,说是有几个在泄洪道里野餐休闲的家庭,在突然的水库泄洪中造成了溺亡。当然,这条泄洪道不是我们那次去过的泄洪道。读了这条灾难新闻的我,猛然想起了我们去过的那条泄洪道标牌上用红漆写的那两个字:警惕!

有一回去朋友家作客,走进那座塔楼的门洞时,在门洞一侧发现了一个写有“警惕”两个大字的广告牌,广告牌上还写着几行字:就是放在此处的电动车的电池起火,导致了本栋楼上次的火灾!到楼下迎接我们的朋友见我在看那则广告,便解释说:“上次的电动车电池起火是在半夜,所幸物业值班人员发现得及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消防车的啸叫声把全楼的人吓得不轻……”我记得我那天作客结束下楼走时,又特意看了一眼那两个墨黑的大字:警惕!

1997年,我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去以色列访问时,见识了犹太民族的“警惕”之状。

记得我们这个作家代表团一行四人去著名的“哭墙”参观那天,天气晴好,我们正学着其他游人的样子,在“哭墙”前默许心愿时,陪同我们的以方人员突然不由分说地就把我们快速扯离了“哭墙”,直到扯离到离“哭墙”一百多米之外,他们才告诉面露惊疑惊愕的我们:“发现一个无主提包,担心是提包炸弹,故要你们撤离。”一刻之后,我们又被告知,提包内没有发现炸弹。虚惊过去,我问陪同的以方人员:“是不是过分紧张造成的?”他沉声通过翻译告诉我:“我们应该警惕!”

后来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游览时,忽然看见一个年轻人手持一把冲锋枪,走在两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身后,很像是押解的样子。我问陪同的以方人员:“这是干什么?”那陪同人员淡然说:“那是一位父亲在送他的两个儿子上学。”“为何要持枪送孩子上学?”我很惊奇。他说:“是为了防备恐怖袭击,我们应该警惕!”

再后来我们到乡下的一个集体农庄参观,晚饭后参加农庄里年轻人举办的舞会,我发现几乎每个年轻人,不论男女,都背着冲锋枪或挎着手枪跳舞,这让我大为惊异。我问一个男青年:“我知道你们是全民皆兵,但跳舞时为何还要背着枪?不嫌累赘?”他通过翻译告诉我:“我们要保证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能在推开舞伴的瞬间就开枪射击,我们枪里的子弹都是上了膛的,只是枪关了保险而已,我们应该警惕!”

访问中我们还去了一个作家家里,在他引领下参观他的家庭时,我看到他的卧室窗台上,放着一个上了弹头和引信的反坦克火箭筒,很是意外,问他:“为何把处于发射状态的火箭筒放在卧室窗台上,这不是很危险吗?”他笑笑答道:“这儿离边境很近,如果不把可以随时能够发射的火箭筒放到窗台上,在出了意外情况时,因反应时间太短,我可能来不及把火箭筒发射出去,现在把其放在窗台上,一旦发现敌方的坦克,我可以立即扑上前推开窗户就把反坦克火箭筒发射出去,整个过程不超过30秒,我们应该警惕!”

我记得我当时站在那儿久久无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屠杀了600万同胞的犹太民族,学会了对外界的危险,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

我觉得犹太民族时刻保持对外在危险的警惕,这一点值得我们整个人类去学习和效仿!

在当下这个动荡不安的21世纪20年代里,人类难道不应该对自己未来可能面临的危险遭遇保有警惕之心?

比如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危险,是不是应该保持警惕?近些年,因人类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浓度加大,使温室效应增强。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首次突破415 PPM,平均气温明显升高,地球变得更加温暖,夏季的气温很多地方已经达到了四十多度,个别的地方竟然达到了五十多度。对于体温只有三十六七度的人来说,夏天分明是变得更难熬了。重要的是,气候变暖引发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海平面上升。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川因变暖而消融,会使海平面升高,这会让许多有人居住或无人居住的小岛淹没在水下。近三十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计,自1990年至21世纪80年代,全球海平面将平均上升22至34厘米。海平面的这种升高会让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发生海岸侵袭,海水侵犯沿海地下淡水层,让沿海土地盐渍化。其二,淡水资源短缺。全球变暖会让高山冰川加速消融,使人类赖以为生的淡水更快地流入大海,从而造成淡水资源短缺。青藏高原上的冰川被称为亚洲水塔,是中国和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数亿人依靠这些冰川提供的淡水生活,但现在,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消失很快,据有关专家估计,未来几十年间,喜马拉雅冰川面积的80%将会消融,这对我们长江和黄河的水量将造成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我们的淡水供应量。其三,灾害天气增多。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旱灾频发。2022年入夏进入汛期后,我国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几个原本多雨的省,竟然发生了自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旱得湖底裸露,长出了青草;大量农田干裂;长江武汉江段的水位创历史同期最低,有的江段人可以涉水而过。在旱灾频发的同时,伴随着海平面升高,全球水域面积的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这就造成了雨量反常,水灾也变得越来越频繁。2021年7月15日,德国西部在24小时之内降下了88.4毫米的雨水,这使一向水灾较少的该国发生了千年一遇的洪水,最后造成133人死亡,大量人员失踪。2021年7月20日至21日6时,中国郑州城区降下特大暴雨,城区局部降水量竟达500~657毫米,日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造成380人死亡失踪,生活在繁华省城的郑州人,做梦也想不到竟会被淹死在行驶于闹市区地下的地铁车厢里。其四,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增多。气温升高会使携带热带疾病的昆虫向温带地区迁移,从而给生活在温带的人们带来疾病。最近在美国出现的蜱媒疾病,在欧洲出现的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就属于这种情况。此外,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易于蚊虫滋生,导致近年全球的疟疾新病例大量增加。

又如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危险,是不是应该引起警惕?人工智能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一项重要成就,是未来人类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从目前看,人工智能的确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工业机器人的出现,使很多繁重的机械性的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作,不再由蓝领工人去担负;生活机器人的出现,使看护、照料、守护一类的单调工作不再由护士和保安人员去担负;战场机器人的出现,使战士们避免再去一些危险的战地。地下、水下、空中和太空上的一些科研工作,也可以交由机器人去打理。我们甚至可以让智能机器人陪我们下棋、打牌、唱歌来娱乐自己。这都是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但我们难道不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想一下:一旦人工智能由目前的弱智能阶段发展到强智能阶段,机器人具备了和人类类似的完备心理能力,学会了独立思考,他们还会继续屈服于人类的管控?还会一直老老实实听取人类对其发出的指令?万一他们开始反抗人类甚至对人类发起攻击怎么办?我们是不是应该对此事保持一份警惕?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先生临终前曾警示我们:新兴科技发展可能对人类生存带来毁灭性影响。99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先生警告:人工智能的破坏力远超核弹。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著名企业家马斯克也曾多次警告人们:AI机器人或将消灭人类。难道这些智者的担忧都是杞人忧天?试想一下,万一这些用钢铁和其他金属材料制作成的机器人,拿起武器攻击我们这些肉身的男女,那后果会是怎样的可怕?电影艺术家们已开始通过虚构的故事片来表达他们对此事的担忧,最近有一部电影叫《血腥圣诞节》,讲述的就是一个机器人在圣诞之夜对人们发起攻击和杀戮的故事,尽管那种恐怖眼下还只是一种艺术想象,可人类历史上艺术家的想象变成现实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先例。各国的确应该思考联手制定关于人工智能发展规矩这件事情了,不然,我们将来可能会对此生出无限的后悔!

再如对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是不是应该引起警惕?目前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局部战争,的确是在被管控着。没有人想让它引发出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战争一旦开始,自有其发展逻辑,意外事件在战争中出现是很寻常的事情,并不是当事者想管控就能管控得了的。如果一些参战者无意间把火星溅到了邻国,引起邻国的愤怒触发了新的火堆;如果围观者中有人不慎引燃了新的火种,从而给参战者造成了误判,以为又有了新的敌人;那战争就可能瞬间扩大范围,最后迅速在各自的盟友圈子里引发反应,使战事扩大到无法控制。我们回头去看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4年上半年,整个欧洲从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到下层社会的普通百姓,有谁能想到7月28日之后,就会爆发一场世界大战?1914年的那个夏天开始时,欧洲的气候比以往更温暖,各国的富人们在他们的阳光房里喝茶,躺在折叠帆布椅上读书,在河里的游船上唱歌,按照惯例出席舞会和宴会;穷人们照旧在田间、矿场劳作,生活一如往常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异样。没有人会料到,接下来很快就会有6500万人卷入一场大战,战争中会有1000多万人丧生,会有2000多万人受伤。但事情就在他们毫无警惕的时候发生了。当大战的枪炮声响起众人惊醒时,已经晚了,没有谁再能阻止事情的进行了。1939年9月1日之前,世界上就有局部战争在进行,但世界主要大国的领导人,绝大多数国家的上流社会人士和底层百姓,都没有看出这只是一场大战的前奏,更没有谁预测到这将又会导致一场有6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有20亿人口卷入、有约7000万人死亡、有约1.3亿人受伤的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之前,世界上有多少政治人物都在谋划着自己在政界的前途,有多少家长都在想着如何让自家的生活过得更好,有多少年轻男女在想着如何找到自己的理想情人,有多少孩子在想着自己的学业和将玩的游戏,可是仅仅一天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就降临了。两次世界大战前世人丧失警惕的惨痛教训,难道不应该记取吗?一定要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枪炮声响起之后再去痛心疾首?我们特别应该想到的是,下一次世界大战一旦打起来,其破坏性和血腥程度,将会大大超过前两次。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杀伤能力,远非过去的武器装备能比,尤其是核武器的可能使用,更是让人忧心的问题。核武器的大规模杀伤能力,人类已从核试验中有所了解,也从核弹于上一次大战里在日本两座城市的使用中看得很清楚。也因此,人类对于核战争已有了明确认识,那就是:不能打!可知道了不能打就意味着核战争不会打吗?我看未必。当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旦在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要遭受失败时,谁能保证其决策者就不会孤注一掷?尤其是低当量战术核武器即所谓清洁核武器出现之后,谁能断定它对某些战争的决策者就没有使用的诱惑力?对此,我们难道不该对其保持警惕?

在人类的发展成长历史上,人类对大洪水的破坏性曾经抱着极高的警惕心。各个民族都有应对大洪水的故事相传,传说中的诺亚方舟之制造,就是人类警惕洪水祸害的重大措施。我们今天理应向先辈学习,对可能面临的危险保持一份警惕。所谓保持警惕,其实就是在心中保持一种戒备,有计划的或明或暗的去做一些应对危险的准备。这样,当危险真的来临时才会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我们很多人都习惯性地认为,明天会比今天好,未来会比现在好,这在正常情况下当然是对的。可我们一定要想到,有时事情的发展不会按常态不会按照人的正常意志进行,出现意外状况出现黑天鹅事件是极有可能的。大家回想一下,2019年9月份的时候,有几个人预计到了会有新冠疫情在全世界暴发?会让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遭受极大的困难?会让人类付出惨痛的生命代价?如果当时世界上某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对疫情袭击人类的危险保持着高度警惕,提前向人类发出预警的话,那对人类该是多大的福音呀!

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难道不应该对可能面临的危险保持警惕?

2023.1.12于北京 nNuqOsbqoNn+PtJXSh1CLgASwSeRLgQ+TcQZtBP7Cid9hiNPgTYIBupIv1ACmwx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