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开封为赵佶一叹

(一)

身为一个河南人,开封是我常去的城市。每次去开封,只要看到龙亭,看到北宋王朝留下来的遗迹,都免不了在心里为赵佶一叹。唉,赵佶,你该去精研你的书画艺术,而不该去当皇帝呀!

赵佶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庙号徽宗。提起宋徽宗,读书人都知道史书上留下了多少对他的责骂:亡国之君!败国之帝!淫奢之王!私智小慧!疏斥正士!狎近奸谀!溺信虚无!困竭民力!怠弃国政!日行无稽!玩物丧志!

民间留下了多少关于他昏庸的故事:滥增捐税,就为大兴土木修筑华阳宫;搜刮江南的奇花异石,由花石纲运往汴京,就为修好“丰亨豫大”园林艮岳;道士认为其生日不吉,他竟将自己5月5日的生日改为10月10日……

赵佶在接过哥哥赵哲的皇位时,大宋王朝的局面还很不错。汴京当时是拥有150万人口的世界性大都市,工商业异常繁荣。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描绘了汴京的繁华市景,这幅画绘成后,张择端便把它献给了赵佶,赵佶是这幅画的第一个收藏者,这表明画中的图景就是对当时现状的真实描绘。但当赵佶继位25年之后,大宋王朝竟然就呼啦一声亡掉了,朝廷被迫南迁,北宋的历史戛然而止。

颇是辉煌的大宋王朝就在他手里毁掉了。

他是怎么毁掉这个王朝的?

按说赵佶当了皇帝,首先就要学会用人,按照治国需要去用那些正直有才之人,来帮他打理政治、经济、军事诸样大事,这是对统治者的最基本要求。但他根本不会识人,全凭个人好恶,最后用了蔡京、童贯、王黼等一帮只看近利只顾私利毫无眼光胸怀狭隘的奸臣。人没用好,朝政能好?

按说赵佶当了皇帝,就要研究军国大事,思虑着把宋军建得更加强大,把敌友分清,制定出正确的军事战略,但他无兴趣研究军事,任凭军队腐败,且盲目确定联金灭辽之策,结果被盟友攻破了自己的都城。

按说赵佶当了皇帝,就要关心经济和民生,就要出主意发展农耕和工商诸业,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百姓生活安好了,政权才能稳固。但他整天关心的,是精美园林的修建,是历代文物的收藏,是写诗作画,对百姓的死活不闻不问,结果导致了方腊和宋江起义,使国家起了巨大的内耗。修建园林、收藏文物、活跃诗、书、画创作,这些事当然该做,但这应该是管这类事的文臣们去做的,不该是一个皇帝要操尽心力去办的事。

他没有去做他该做的事!他根本不会当皇帝。

可他偏偏当了皇帝。

大宋国的最高权力交给一个根本不会掌握权力的人来运作,灾难焉能不发生?

结果,汉人首次完全亡国于外族外敌。

结果,宋朝的国都被金兵所占,都城里的技艺工匠、法驾、礼器、天文仪器、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和公私积蓄全被金兵掳掠一空,汴京城从此一蹶不振。

结果,大批宋军将士和普通百姓被金兵所杀,无数人的生命消失在与金兵的战事之中,汴京城内和大宋国的人口骤减,加上随后的大规模人口南逃和南迁,中原之繁华永远成了过去,再也没能恢复。

结果,他和儿子被金帝废为庶人,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被押送金国都城,受尽了凌辱。在押送途中,他不得不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和后妃遭受金兵将士的喝骂、殴打和欺侮,尤其是看着自己宠爱的妃子王婉容被金将强行索去,当金将奸淫王婉容时,他只能将牙关咬紧,让泪水流进心里。到了金国都城后,他又被作为俘虏,与儿子一起穿着丧服,让金人押去拜谒金太祖的庙宇。还被迫参加金人的“牵羊礼”,这游戏其实就是金人盛装围观,让宋徽宗与自己的众多嫔妃、女儿、儿子、儿媳们裸身游行,下跪磕头。他的很多嫔妃包括郑皇后都被金人侮辱,沦为了妓女和军中性奴。之后,他又被辗转押送于几地囚禁。他于45岁的壮年被抓,整整被囚禁了9年,在54岁那年,巨大的精神和肉体折磨使他告别了这个世界。

宋徽宗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一个民族亡国之后的恐怖和凄惨下场。即使在近千年后,当我写下这些往事时,我的身子还会禁不住颤栗了一下。

《靖康稗史笺证》附录诸跋其九写:自古亡国之耻辱,未有如赵宋者。

这就是赵佶带来的。

这就是赵佶的悲剧命运。

(二)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追寻赵佶悲剧命运的起因。无数的历史研究者得出了无数的结论。而我这个不懂历史的人认为,起因就是他当了皇帝。

他要不当皇帝,他被俘与被辱的结局可能都不会发生。大宋王朝的灭亡是一定的,但可能不会是这个时间,也不会以如此的形式出现。

而他,原本是可以不当皇帝的!

他的哥哥宋哲宗赵煦去世时,他是端王,这一年他18虚岁17周岁。此时的他已有了对事情作出选择的能力。

他的哥哥是在25岁的盛年去世的,尽管去世前已病了一段时间,但事发还是有些出人意料。17周岁的赵佶并没有要当皇帝的准备,包括精神准备和素质准备。当时,因赵煦没有留下子嗣,按照规制,只能从哲宗的兄弟中选择继位者。哲宗此时在世的兄弟有五位,包括赵佶,但赵佶并非哲宗的嫡亲兄弟,按照宗法制度,他并无资格继承皇位。当时的宰相章惇提出,按照嫡庶礼法,该立哲宗同母弟弟简王赵似为君。不料遭向太后反对。章惇退而提出,若论长幼,那么当立年长的申王赵佖为帝。可向太后以赵佖眼有疾病为借口又给予拒绝。向太后因对赵佶印象好而坚持立他为君。章惇认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在宰相和太后为此僵持的情状下,其他大臣附和了向太后之议,章惇势单力薄,不再争辩。据说,当端王赵佶被传来宫中时,并不知道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哲宗已经去世,他来到向太后所坐的帘前,被向太后告知:皇帝已弃天下,无子,端王当立。他闻听此谕,急忙推辞:申王居长,不敢当。太后又道:申王病眼,次当立,不须辞。其他大臣此时也都附和道:宗社大计,无可辞者。这时,有人卷帘引赵佶进入帘中,他再次当面对向太后说,希望另选他人。太后宣谕:不可!

如果他坚辞不受,那对他和大宋王朝无疑是一件好事。可惜他没能坚持到底,他最终领受了向太后的美意,登基做了皇帝。毕竟,当皇帝的好处太多,当了皇帝就是天下老大,说句话就是圣旨,天下的好东西全可以占为己有,可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对人的诱惑力太大。17岁的赵佶没有坚辞是可以理解也可以原谅的。

可我们若做个假设,假设赵佶想把握自己的命运,有一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兴趣根本不在掌握权力上,他要辞去皇位是完全可以的。他只要再在向太后面前坚决一点,再述说一遍自己喜欢书法和绘画而不喜欢朝政,加上有章惇的反对,向太后是有可能改变主意的。他并不是向太后的亲生儿子,向太后只是觉得他聪明孝顺而已。

差不多可以断定,赵佶在这个重大的人生选择面前,依从了自己的本能而不是自己的理智。

我们对他人依从本能做出的人生选择不好责备。人人不都有一份对权力尤其是对皇位的向往?

何况他当时还年轻。

但很多正确的人生选择,是要依从理智来进行的。17岁的赵佶明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书法、是绘画、是艺术收藏、是踢蹴鞠、是骑马游玩,而不是端坐在朝堂上去一本正经地思虑和处置政事,可他还是做出了违背了自己内心的选择。

我想,当他被囚在金国之后,他回想起自己当初做皇帝的选择,大约是会心生后悔的!会在心里念叨:当初要不做皇帝多好……

对此,多少年后,我也想为他一叹:选错了呀,赵佶!

当然,我这样叹说,是很容易遭到反驳的:当今美国两个七十多岁的男人为当总统都争得不可开交,你竟想让几百年前一个17岁的中国男人把到手的皇位推掉,这不是白日说梦吗?谁能做到?就是你自己,真要遇到让你继承皇位的机会,你能拒绝?

我承认这反驳很有力也让我心中一惊:假如真让我有了这样的选择机会,那对我肯定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我真能理智地选择拒绝?我想那也会是一个很难很难的选择过程!不过,还是有前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那就是伯夷和叔齐。这二位都是商朝时期孤竹国国君之子,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孤竹国君非常疼爱老三,常说,在我死了之后,真希望能由老三叔齐来继承我的王位。可按当时的制度,王位是应该由长子来继承的。伯夷才是合法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后来,孤竹国君死了,伯夷想起父王的话,想父王准是看到叔齐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才这样说的,于是便推让本属于他的王位给叔齐,没想到叔齐也不贪恋权位,坚决拒绝了大哥的好意,说,按礼法应该是大哥继位。二人都不肯登基,彼此相持不下,竟成僵局。伯夷想,只有我走了,叔齐才好继位,于是便在一个深夜,留下要叔齐继位的书简,悄悄离开了王宫。叔齐想,大哥贤德仁厚,一定能把国家治理得比我好,只要我留在这儿,大哥就不会违背父命登基,干脆,我走。叔齐于是在半夜从王宫后门走了。二人双双逃走后,孤竹国的人只好让老二继承了王位。

我们这些后来者包括我自己,是不是该向这二位学习?

(三)

宋徽宗自选的命运再也无法更改。但几百年之后的我,倒可以做个假想。假想赵佶做了另外的选择:坚辞皇位,仍做端王,潜心于他喜欢的书画创作。

那他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命运?

答案是肯定的!

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可能更高,会创作出更多的书法瑰宝。他自幼喜欢书法创作,而且很富灵性,他在学薛曜、诸遂良的基础上,杂糅各家,取众人之长又独出己意,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瘦金体”。其所书之字,笔画细瘦而有弹性,侧锋如兰竹,尾钩锐利,富有鲜明个性。如果他不务其他,专心于瘦金体书法作品的创作,可能就会修正其作品中的柔媚轻浮之缺点,留下更多的书法珍品。他的悟性很好,我想只要给他时间静思,他一定会修正自己作品中的毛病,从而进入书法创作的更高境界。在书写内容上,不再去频繁重抄千字文,而是书写下自己的人生体会和对社会生活的认知。那样,我们今天再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时,所怀的就全是敬仰了。可惜,他当了皇帝后,少有时间静思,经常还要在节日和庆典前赶工写书法作品,为的是用作对朝臣们的赏赐,以此来笼络大臣们。这种赶出来的作品虽然也留下来一些,但其艺术质量不可能很高。

他创始的工笔画可能会提升到更加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为后世留下更美好的绘画精品。他热爱绘画且极有天分,尤其擅画工笔花鸟。他注重写生,观鸟入微,以把鸟羽画得精细逼真著称。生在几百年后的我,曾在纽约一位华人收藏家里见到他画的鹰,其栩栩如生的样子令我很是震惊:几百年前的工笔画已达到如此高的水平?他的画用笔挺秀灵活,舒展自如,画里充满祥和的气氛。如果他不当皇帝,潜心作画,不说画别的,单说画鸟,他可以改一下常画小幅作品的习惯,像欧洲那些名画家那样,画出几幅长卷作品来,那给人们的艺术震撼力可能更大。我这个不懂画的人来替他出个可能很瞎的主意:画一幅百尺长卷,把他喜欢画的美女像和俊鸟们放在一起,让很多美女在一个春天的上午观赏各种鸟的觅食之态,那将会多么令人着迷呀!可惜,他当了皇帝,哪有很多时间和心情再去仔细琢磨绘画?哪有再画大幅作品的心境?

如果他不当皇帝,他是可以成为世界级艺术大师的!很可能会与毕加索、达芬奇、伦勃朗、拉斐尔、梵高、塞尚、米开朗基罗等画家一起,进入世界上最著名的30位绘画大师名单。

他本可以让我们这些喜欢艺术的人永远仰望着他,但他却让我们这些艺术界的后来者在这儿为他叹息。

(四)

赵佶的悲剧命运昭示我们,当我们去选择一生要做的事情时,一定要三思而行,不能只凭本能;一定要注意拒绝诱惑,不要被一些职业表面的光鲜所吸引;一定要争取不被外力左右,自己做出决定;一定要量力而行,去做自己喜欢做的、愿意做的、有可能做成的事!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因为主业选择错误而毁掉短短人生的,绝不止赵佶一人。

为了不给自己招来悲剧命运,我们在选择一生的主业时,应该多加小心! VxlYbIOZzeG2fp2+0B7UKBWf89vzRv2DuqUnWBtfObnX1j8HY3CvxnGSELMjWBG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