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华为引入IPD的背景

如果说一家企业发展到几十亿元(销售额,下同)的规模主要靠偶然因素和运气,那么是可能的;但如果这家企业持续发展到9000亿元的规模,就不能单纯从偶然因素和运气的角度来看待它取得的成绩了。

华为从早期的“四大皆空”(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无管理)发展为如今的通信行业的领导者,最初的发展确实可能靠偶然因素和运气,但后续的发展绝对不是仅靠偶然因素和运气了,其背后有必然规律。

这里所说的必然规律就是华为持续进行的管理变革。华为从1998年开始实施IPD变革,这让华为在同质化严重的竞争中迅速和竞争对手拉开了距离,构建了强大的产品竞争力,为成为世界级的行业领导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从此拉开了华为20多年持续管理变革的帷幕。

1.1 华为当年面临的行业环境

根据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任何事情都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内部来看,1997年,华为已经在中国民营企业电子百强中处于领先地位,对其他企业来说,这可能是值得骄傲的事,就等着“躺赢”了。但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和很多企业的领导人不一样,他是一个具有危机意识并且该意识深入骨髓的人,在他看来,虽然华为当时的收入和利润还不错,但并不代表华为的发展水平真有多高,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中国通信行业大发展及国家出台的利好政策(只要进入了这个赛道并坚持住,就一定能取得早期的商业成功),但是华为能否长期持续取得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更严重的问题是,当时华为虽然在高速发展,但毛利率逐年下降。任正非内在的危机意识时刻提醒他华为随时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任正非曾说,我们因为无知而进入了通信行业,原来只看到这个行业赚钱多,进来后才发现这个行业要求也高——不仅对技术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管理效率有极高的要求。华为处于前进缺乏能力、后退无路可走的绝地,因此只能硬着头皮朝前走。

此外,任正非具有不同于别人的内心追求。从现在披露的信息来看,他从创立华为开始,到经历早期的艰难发展,就在内心确定了伟大的梦想:让华为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在后来著名的《华为基本法》中,任正非把这个梦想以文字固化成了华为的追求:

“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任正非骨子里的危机意识、雄心壮志和追求是华为引入IPD的内因。

从外部来看,虽然华为当时发展得不错,但任正非已经看到,在不远的将来,华为会面临来自国际巨头的威胁。当时,虽然我国的通信行业发展迅速,但一些发达国家的通信技术已经相当成熟,AT & T、阿尔卡特、爱立信、西门子、北电网络、诺基亚等企业,无论在知名度、技术能力和人才储备方面,还是在资金和管理水平方面,都远远超过华为。此外,当时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而美国对我国加入WTO的要求是开放通信和农业市场。任正非的危机意识提醒他,如果华为不尽快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一旦我国正式加入WTO,华为就很难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可以说,华为从创立开始就处于和海外通信巨头直接竞争的境地,华为除了改变和提升自己,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

华为内部的状态和外部的环境,让其在主观和客观上都需要来一场自我革命。这是任正非当时迫切改变华为的驱动力,也正是这种驱动力,让任正非走上了向世界级领先企业学习的变革之路,IPD的引入也就顺理成章了。华为引入IPD的原因如图1-1所示。

img

图1-1 华为引入IPD的原因

1.2 华为为什么选择了IBM

1997年12月,任正非带队前往美国寻找关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真经”。他们访问了休斯飞机公司、IBM、贝尔实验室、惠普,发现这些世界级领先企业对产品研发体系采用的管理方式非常接近。

在所访问的企业中,任正非对IBM的印象最为深刻:IBM被称为“蓝色巨人”,是美国高科技的象征,曾经因为没有抓住行业发展的趋势,于20世纪90年代初濒临“死亡”。后来,时任董事长路易斯·郭士纳领导IBM奋力转型,使IBM重新走向辉煌。在此过程中,IBM成功实践了IPD体系,让IBM的产品找到了正确的市场方向。

任正非通过将华为的管理同IBM这样的世界级领先企业的管理进行对比,对华为存在的缺陷及如何在扩张过程中解决管理不善、效率低下和浪费严重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对华为在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如何少走弯路有了新的思路。

尤其让任正非敬佩的是,路易斯·郭士纳作为IBM的灵魂人物为人处世极其低调,不但具有罕见的坚强意志和变革勇气,而且富有战略洞察力。正是因为具备这些特质,路易斯·郭士纳才得以集中全部精力在IBM建立了世界一流的业务流程、高度透明的发展战略及契合发展需求的企业文化,最终将IBM从“死亡”的边缘带到辉煌的巅峰。

IBM之行让任正非取得了“真经”,找到了改变华为和构建竞争力的良方。任正非下定决心向IBM学习,不惜一切代价将其管理精髓“移植”到华为身上。这是华为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的必经之路,也唯有如此,华为才能逐步变得规范化、职业化和国际化。

更重要的是,IBM是经历过失败和成功的,它的成功是付出数十亿美元的直接代价换来的。而且,IBM的业务和华为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因此,任正非最后决定向IBM学习,系统学习其IPD变革。

不少企业的领导人实施变革是冲着一夜暴富去的,往往头脑一热,并没有深度思考变革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企业的要求是什么,以及高层该如何支撑变革等。

任正非很早就在思考华为的发展及与变革相关的深层次问题,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他早就在为华为的变革做准备。从他的很多讲话中可以看出,他在这方面进行的深度思考,和很多企业变革的草草上马又匆匆结束的做法大相径庭,这也是华为的变革能深入、彻底、成功的根本原因。

“企业缩小规模,就会失去竞争力;企业扩大规模,若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就会面临死亡。管理是内部因素,是可以改善的。若企业的规模小,面对的大多是外部因素,是客观规律,是难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扛不住‘风暴’。因此,我们只有加强管理与服务,在这条‘不归路’上才有生存的基础。”

“我们只有认真向这些大公司学习,才能使自己少走弯路、少交学费。IBM的经验是付出数十亿美元的直接代价总结出来的,其经历的痛苦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1998年,华为内部的讲话

“世界上最难的改革是革自己的命……别人革自己的命,比自己革自己的命还要困难。”

——1998年,任正非的文章《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

“从客观和主观上,公司都需要一场变革。”

——1999年,任正非在IPD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从任正非的讲话和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早就想清楚了华为为什么要变革、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变革,这绝对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的行为。这一点尤其值得很多企业的领导人认真思考。

1.3 著名的IBM美式诊断:华为当时的产品研发情况

别看如今华为的产品竞争力已经位于世界前列,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20多年前华为的产品研发并不是这样的。

在任正非考察完IBM并决定向IBM学习后,1998年8月,IBM的50多名专家顾问进驻华为,拉开了华为持续20多年管理变革的大幕。

1998年9月20日,任正非率领众多高管早早来到会场,会议室里座无虚席。IBM的专家顾问站在台上,系统而细致地阐述了对华为产品研发及相关管理问题的美式诊断。

(1)缺乏准确、具有前瞻性的客户需求洞察,反复做无用功,浪费资源,造成高成本。

(2)没有跨部门的结构化流程,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流程,但部门流程之间是靠人工衔接的,运作过程被割裂。

(3)组织上存在本位主义 ,部门墙高耸,各自为政,造成内耗。

(4)专业技能不足,作业不规范。

(5)依赖个人英雄,而且这些“英雄”难以复制。

(6)项目计划无效且实施混乱,无变更控制,版本泛滥。

……

IBM专家顾问的诊断结果使华为的高管团队感到十分震惊,在此之前,任正非和华为其他高管都知道产品研发体系存在问题,但又不能准确地说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而IBM的专家顾问列举的问题十分尖锐,直接触及他们的痛处。会议结束后,任正非非常庆幸地说:“这次请IBM的专家顾问请对了。华为就是要请这种敢骂我们、敢跟我们叫板的专家顾问来做项目。”

事实上,华为20多年前存在的问题仍然是现在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甚至有的企业存在的问题比当时华为存在的问题还严重。可以说,华为的发展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和很多企业一样,经历过同样的发展阶段且管理上存在类似的问题。不同的是,华为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持续变革,而很多企业不进行变革,或者变革不彻底、半途而废!

1.4 IPD变革给华为带来的改变和价值

任正非访问IBM期间,路易斯·郭士纳提出的“制造业4条基本规律”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4条基本规律让华为高管如获至宝,在之后华为引入IPD和管理实践中一直被严格遵循。

这4条基本规律的具体内容如下。

(1)产品技术必须领先,不能只是一个一个的项目。

(2)必须建立客户导向型营销体系,不能闭门造车,只顾技术上的“自嗨”。

(3)不仅要卖产品,还要卖服务。

(4)只有在核心产品上聚焦,才能形成规模优势。

至今,很多企业都没有遵循上述4条基本规律,殊不知这些也是IPD的核心要素。

华为的IPD变革带来的一个神奇结果是,很多困扰任正非和华为的美式诊断问题(如需求洞察不准确、部门墙高耸、个人英雄满天飞等问题),奇迹般地消失或者大大减轻了。这为华为后续拿下西方大客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华为的IPD变革使其产品研发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华为尝到了变革的甜头,从此在变革之路上再也没有停止过:ISC、IFS、LTC、BLM、DSTE……从此变革成为华为的一种常态,并且融入华为的文化中,直到今天,华为还在不断变革。

变革让华为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并且远远甩下了竞争对手。

1.4.1 IPD变革对任正非的影响

任正非曾多次说:“华为变革的一个结果就是,我自己变得游手好闲!”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很多企业的领导人表示自己太累了,什么事都要操心,但经营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说明一个道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以领导人为中心了,大家要共同成长,并且由规则说了算。

华为通过IPD及其他领域的变革,构建了统一的交流语言、统一的行动规则和验收标准,以及不依赖个人英雄的流程型组织,提升了企业的运转效率,从而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样任正非就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公司更为重要的战略、人才和资源的引入及利润分配上,把业务细节交由管理团队负责,让他们按照流程和规则办事,从而培养了人才队伍,提升了企业的整体战斗能力。

1.4.2 IPD变革给华为经营业绩和产品竞争力带来的变化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先生曾回忆:1999年之前,在做研发的时候,华为既没有准确的产品工程概念,也没有科学的流程与制度,一个项目能否取得成功,主要靠项目经理和运气。某员工负责的第一个项目是HJD48,他的运气不错,为公司挣了钱;但随后的局用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亏了。再后来的C & C08和EAST8000,重复了前面两个项目的故事:C & C08非常成功,同期的EAST8000却失败了(归咎于名字取得不好),成了“易死的8000”。这就是1999年之前华为产品研发的真实情况,产品获得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以说,那个年代华为的产品研发主要依靠个人英雄。

华为的IPD变革成果最终反映在市场和财务表现上——华为具备了向世界级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从农村到小城镇、从小城镇到大城市、从国内到国际),而其他止步不前、一直吃老本的企业逐渐没落。

得益于IPD变革带来的产品竞争力,华为于2010年首次跻身世界五百强,也是为数不多没有上市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如今,任正非实现了早年的梦想:世界通信行业天下三分,华为将占其一。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于2018年以100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超过IBM(营业收入为740亿美元),书写了“好学生、好老师”的典范。曾经“身患重疾”的华为,如今已脱胎换骨,其产品竞争力引领全球!

华为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呢?这得益于IPD变革对华为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图1-2所示为IPD变革对华为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img

图1-2 IPD变革对华为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从图1-2中可以看出,衡量产品竞争力的3个指标,即项目平均周期、产品故障率、客户满意度,在引入IPD后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1.4.3 小结:IPD给华为产品研发体系带来的重大变化

在引入和实施IPD后,华为的产品研发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涉及理念、组织、流程、方法、能力等),这些变化既是IPD的精髓,也是华为能够取得商业成功的关键。

变化一:构建了从依靠个人英雄偶然获得成功到依靠组织能力、持续稳定必然获得成功的高质量管理体系。

变化二:采取了从技术导向到市场需求导向的科学投资方式,提升了产品研发的成功率。

变化三:从产品研发只是研发组织的事,转变为全公司跨部门并行“打群架”的协同开发模式,共同对经营结果负责。

变化四:研发组织成为利润中心,研发人员成为工程商人,从以前只对产品实现负责到对产品在市场上的经营结果负责,并因此培养了一大批能打大仗和胜仗的经营干部队伍,从而实现了IPD的目标:实现客户价值和取得商业成功(这也是本书的主题)。

上述变化让华为的研发组织完全不同于以前,也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研发组织,研发组织变得能够对最终经营结果负责并能打胜仗,这也是IPD变革能够在华为取得成功的关键。

IPD变革不仅帮助华为构建了强大的产品竞争力,而且帮助华为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IPD是华为第一个大规模的变革项目,也是对华为影响最大的变革项目。

通过IPD变革,华为尝到了变革的甜头,越发认识到天外有天,且成功是有方法可循的,所以才有了后面大规模的其他领域(财经、供应链、战略、营销等)的变革。从此,持续变革的基因融入华为全体员工的血液和骨髓中。变革成了华为的常态,使华为增强了组织能力,也越来越有能力应对难以预测的外部环境变化,做到了用规则的确定性高效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通过IPD变革,华为掌握了一套进行变革的系统方法,并建立了对应的人才队伍,在后续进行变革时有章可循,不再畏惧变化。可以说,IPD变革为华为的长久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一些企业从来没有进行过成功的变革。这些企业没有积累对应的方法和人才,所以变革总是难以成功,既浪费了资源又浪费了时间,甚至摧毁了变革的信心和欲望。

IPD变革的成功给华为带来的价值是华为极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思考】各位企业家,你们公司内部的状态和外部的环境如何?是否考虑进行改革? S04DbfTfCBkaHqky51ZmMhI3lapWAQq8jnN3qu1iy4QKo9+Q7D1Z52f40V7C5JZ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