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疯狂的天才

一些特立独行的异类,既让人爱,又让人恨。

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全球最出色的马拉松运动员埃鲁德·基普乔格第二次夺得奥运冠军。比赛结束后,他和比利时的巴希尔·阿卜迪、荷兰的阿卜迪·拿塞这两位选手被一起安排在休息室等候领奖。 [1]

根据颁奖典礼会务的安排,他们需要等候几个小时,而休息室狭窄而沉闷,几乎什么都做不了。阿卜迪和拿塞后来回忆说,他们当时和大部分人一样掏出手机,连上Wi-Fi刷起了社交媒体。

但基普乔格没有玩手机。

阿卜迪和拿塞说,基普乔格坐在那里,凝视着墙壁,一言不发,心满意足。

就这样持续了好几个小时。

“他简直不是人。”阿卜迪开玩笑说。

说基普乔格“不是人”,是说他的思维、言谈举止都和普通人不一样。

类似的说法可以用来描述很多我们崇拜的人生偶像。我们钦佩他们,因为他们能够做出一些常人想不到或者理解不了的事情。

他们具有一些非常可贵的品质,令我们敬仰,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在有些方面,甚至在很多方面,他们未必如此。

人生来如此——世界上一些特立独行的异类,往往既让人爱,又让人恨。

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因此,我们时常不能很好地判断哪些人可以做我们的偶像,以及我们应当从成功人士那里学习什么。

关键问题是,我们需要全面看待特立独行的人。他们身上有我们钦佩的优点,也可能有我们鄙视的缺点。

让我来分享一个小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人人都离不开他,但人人都受不了他。

————

约翰·博伊德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斗机飞行员。 [2]

他在空中作战领域的革新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所撰写的手册《空战攻击研究》( Aerial Attack Study )将大量数学知识融入空战战术,就像工程师把数学知识用于制造飞机。

博伊德的战术思想简单而深刻。比如,他认为飞机的战略优势不在于飞行速度或高度,而在于改变线路的速度和爬升的速度。这一发现不仅改变了战斗机飞行员的思维,也影响了飞机的设计制造。他是卓越的战斗机飞行员和空战理论家。他20多岁写的那本空战手册成了战斗飞行领域的官方战术指南,沿用至今。

博伊德被誉为军事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战略家之一。 [3] 然而《纽约时报》却曾评价他不是“一个正常人……即使在空军中也是如此”。

这是因为,博伊德虽然非常聪明,但也是个疯子。

他粗鲁、古怪、叛逆、狂躁,他对上级大吼大叫的样子令同僚震惊。他曾经因取暖条件差而点燃飞机库,差点儿被送上军事法庭。一次在开会的时候,他啃下手上的老茧,然后隔着桌子吐到了别人的脸上。

空军上下都极为欣赏且需要博伊德的真知灼见,但他们又无法忍受他的为人。

博伊德与众不同,因为他对飞机的思考视角与其他飞行员完全不同,好像他使用了与常人不同的大脑区域,玩着和其他人不同的游戏。

正是这样的个性导致他漠视各种规章制度。正因如此,在同一份评价报告中,他的上级既对他的贡献赞不绝口,又试图阻止他晋升。

其中一份文件写道:“这位杰出的年轻军官富有独创性的思想。” [4] 接下来又写道:“他是一个情绪激动、缺乏耐心的人,不愿意接受严密的监督。他无法容忍别人对他的计划提出批评意见。”就在博伊德撰写战斗机战术的奠基之作期间,两名上校否决了他的晋升。

当然,博伊德最终还是获得了晋升,因为他太有天赋了。然而,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大家都对他束手无策,很多人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怒。他在各方面都特立独行,既才华横溢,又招人厌烦,甚至偶尔还会突破法律底线。

————

1936年,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拍卖会上拍下了一批艾萨克·牛顿的手稿。

其中很多内容都是第一次被公之于众。之前的数百年里,这些手稿一直被存放在剑桥大学。

牛顿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然而,凯恩斯惊讶地发现,他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炼金术、巫术,他还研制长生不老药。

凯恩斯写道:

我浏览了这些手稿,至少有10万字。毫无疑问很多都是巫术方面的内容,完全没有科学价值;牛顿显然在这些工作上花费了多年时间。 [5]

我在思考,我们能不能因为牛顿沉迷于巫术,就否认他超人的才华?有没有可能,正是由于他对巫术这类不可思议的事情充满好奇,才造就了他惊人的成就?

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天才有时看起来就是十足的疯子。

我们再来看二战时期的传奇人物乔治·巴顿将军。电影《巴顿将军》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巴顿在战后与苏联将领会面,后者通过翻译提议向巴顿敬酒。 [6]

巴顿说:“我向将军致意,但请告诉他,我根本不想和他或者任何苏联浑蛋喝酒。”

翻译大惊失色,表示自己无法传达这个意思。巴顿坚持让她翻译。

苏联将军回应说,他认为巴顿也是个浑蛋。

巴顿大笑起来,举起酒杯说:“现在可以敬酒了,我们两个浑蛋互相敬酒!”

这个例子或许能完美地诠释什么才是旷世奇才。他们的行事风格异于常人,这正是他们成功的原因!我们不能假定,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异于常人的特征都一定是积极向上、讨人喜爱或魅力无限的。

我一直以来都坚信一个定律:一个人如果在某方面天赋异禀,那么必然会在另一方面异常糟糕。这就好像人的大脑承载知识和情绪的容量有限,一项超常技能势必会挤占他其他能力的空间,例子比比皆是。

再以埃隆·马斯克为例。

一个32岁的年轻人认为自己可以同时抗衡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这是什么样的人?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在这类人眼中,世俗常规对他们并不适用,他们不是自负,而是真的对自己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心。这种人当然也不会在乎世俗的繁文缛节——比如在社交平台上的发言是否得体。

既然能为移民火星不惜投入个人的巨额财富,他必定不会介意自己的放肆言论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既然为了使火星适合人类居住他提议用核弹改造火星大气层 ,他一定敢于打破常规。

既然他认为人类有99.9999%的可能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结果 [7] ,他一定不担心向股东做出的承诺能否兑现。

马斯克在2018年短短几个月内就做出了多项壮举,先是成功地在临时帐篷里重建特斯拉Model 3装配线,接着慷慨资助营救被困在洞穴中的泰国少年足球队,随后又出资解决密歇根州弗林特市的饮用水危机。有如此惊人的能力,他怎么会为公司几名律师从推特离职而惊慌失措呢?

人们喜欢马斯克富有远见卓识的一面,但又希望他没有传言中“不在意客户感受”的负面形象。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人的个性中难以分割的两个方面,是权衡利弊的结果。

约翰·博伊德如此。

史蒂夫·乔布斯如此。他既是天才,也是独裁老板。

沃尔特·迪士尼也如此。在成就丰功伟业之前,他早年怀揣雄心壮志创办多家公司,但几度处在破产边缘。

当年,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麦乔治·邦迪曾对约翰·肯尼迪总统说,登月是一个疯狂的想法。肯尼迪回答:“如果没有一定的胆识,我就不可能才40多岁就去竞选总统。”

————

我们要意识到,要想取得不可思议的成功,势必承担同等巨大的风险。

什么样的人会成为企业领袖?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国家领导人?

答案是那些信念坚定、乐观豁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且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的人。

什么样的人容易走极端、不自量力、盲目自信、无视风险?

答案同样是那些信念坚定、乐观豁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且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的人。

均值回归法则在历史上不断得到验证,无论是经济、市场、国家、企业的运行,还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普遍受这个法则支配。其背后的机制是,同样的个人特质既能让人大获成功,也能让人陷入绝境。

对国家,尤其对帝国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要想通过拓展疆土实现扩张,那么他不可能说:“好了,地盘够大了。我们要对已经打下的江山心满意足,应该停止侵略别国。”相反,这些领导人只会继续扩张领土,直至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说过:“历史告诉我们,所有的征服者都贪得无厌。”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征服者会在得偿所愿后选择功成身退。

在一定意义上,这个话题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应该敬仰什么样的人,尤其是我们应该效仿并成为什么样的人。硅谷天使投资人纳瓦尔·拉维坎特曾写道:

有一天我意识到,对那些我们心怀嫉妒的人,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生活中的某一面。不能说,我想要这个人的身材,想要那个人的财富,还要另外一个人的性格。我们必须全然接受对方的一切。但是,你真的愿意成为和他一模一样的人,拥有他全部的行为方式、欲望、家庭、幸福感、人生观和自我认知吗?如果你不愿意与他进行百分之百的交换,那就没必要嫉妒别人。 [8]

因此,我们要么希望活成别人的样子,要么不希望活成别人的样子。两种愿望具有同样的价值,所以在选择人生偶像时,我们需要想清楚。

“你要挑战所有的假设。”约翰·博伊德说过,“如果不这样做,规矩一旦设定,就会成为永恒的教条。”

好与坏是一体两面,这是需要你一直铭记的人生哲学。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人们的数学为什么那么糟糕。

[1] Cathal Dennehy, Eliud Kipchoge: Inside the Camp, and the Mind, of the Greatest Marathon Runner of All Time, Irish Examiner , October 29,2021, irishexaminer.com/sport/othersport/arid-40732662.html.

[2] Robert Coram, Boyd: The Fighter Pilot Who Changed the Art of War (New York: Back Bay Books, 2004), 58, 68, 130, 172, 450.

[3] Ronald Spector, 40-Second Man, review of Boyd: The Fighter Pilot Who Changed the Art of War , New York Times , March 9, 2003, nytimes.com/2003/03/09/books/40-second-man.html.

[4] Coram, Boyd , 184.

[5] John Maynard Keynes, Newton, the Man, undelivered lecture, in Elizabeth Johns, ed., The Collected Writings of John Maynard Keynes (Cambridge and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nd Royal Economic Society, 1978), available at mathshistory.st-andrews.ac.uk/Extras/Keynes_Newton.

[6] Franklin J. Schafner Patton (Los Angeles: 20th Century Fox, 1970).

[7] Andrew Grifin, Elon Musk: The Chance We Are Not Living in a Computer Simulation Is One in Billions,’ Independent , June 2, 2016,independent.co.uk/tech/elon-musk-ai-artificial-intelligence-computer simulation-gaming-virtual-reality-a7060941.html.

[8] Eric Jorgenson, 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 A Guide to Wealth and Happiness (N.p.: Magrathea, 2020), 144. iZKDCU2vvTPnrrMZFV7M0kU+gh3uZ5TxlLhwzjrhAxxDhaTqzCIcVCIHTyWAvj/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