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预期与现实

幸福的第一法则是降低预期。

幸福感主要取决于预期。对大部分人来说,当今世界越来越美好,要获得幸福感,保持稳定的目标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我们都熟悉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生存境况得到改善,财富实现增长,技术进步提高了效率,医学进步延长了人的寿命,最终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人们的预期提高了。社会的发展不仅惠及你,还有你身边的人,而人们习惯于与他人的境况做比较。尽管世界在不断进步,但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多大提升。

这种情况从未改变。早在275年前,孟德斯鸠就写道:“如果你希望自己幸福,这很容易;但如果你希望自己比别人更幸福,这就很难了,因为我们总是高估别人的幸福。”

亿万富翁约翰·洛克菲勒在他那个时代从来没有使用过青霉素、防晒霜或布洛芬镇痛药。而在今天,即便是美国的低收入人群都用得起镇痛药和防晒霜,但你不能说他们一定比洛克菲勒感觉更幸福。人们总是通过与身边的人比较,来衡量自己的幸福感。当生活变得更加富裕时,用不了多久,曾经是奢侈品的东西就会变成必需品。

投资家查理·芒格曾指出,驱动世界发展的力量不是贪婪,而是嫉妒。

我们可以通过一则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故事来理解芒格的这番话。

————

1953年1月,美国《生活》杂志的封面故事开篇写道:“现在和不久的将来一片光明。” [1]

“去年是这个国家历史上经济最辉煌的一年。”文章接着说,“美国连续10年实现充分就业,这得益于一些新的管理理念,包括社会日益认识到,人们需要在健康舒适的条件下工作,获取良好的经济收入,从而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 [2]

财富来得如此之快,以至很多人都难以适应。《生活》杂志引用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话说:“在20世纪30年代,我每天想的是如何填饱肚子,而现在我担心找不到停车位。”

如果你觉得这些话没什么特别,那是因为在人们的记忆中,20世纪50年代是中产阶级的黄金时代。如果问美国人美国什么时期最繁荣,20世纪50年代通常是首选。那时候与我们今天相比如何呢?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没有可比性。但人们内心深刻的感受是,还是那个时代更好。

人们普遍对20世纪50年代的生活充满怀旧感。地缘政治学家乔治·弗里德曼总结道: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家中有一个人工作就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通常是丈夫工作,妻子持家,两人养育了三个孩子。他们能够买得起中等住宅区的房产,并配有一新一旧两辆车。他们能开车外出度假,如果精打细算一点儿,还能有些积蓄。

这段描述反映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真实状况:当时中等收入家庭基本上都是三个孩子,养一条宠物狗,丈夫在工厂工作,负责赚钱养家。

但是,认为那时的一般家庭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都比现在过得更好、更富裕、更有安全感,这种想法是站不住脚的。

从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家庭收入中位数 来看,1955年为29000美元 ,1965年为42000美元,2021年为70784美元。

《生活》杂志中所描述的20世纪50年代的繁荣,在20世纪20年代的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现在的生活对20世纪50年代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他们应该想象不到,孙辈的收入是他们的两倍多。

现代人收入增加并不是因为工作时间变长,也不完全是因为大量女性加入劳动力大军。经通货膨胀率调整后,今天的时薪中位数比1955年高出近50%。

当今的一些经济问题想必会让20世纪50年代的家庭感到困惑。

那个年代,住宅自有率比今天低12个百分点。 家庭平均人口比现在多,但是每户住宅面积只有现在的2/3。 [3] 那时食品消费占普通家庭预算的29% ,现在则是13%。那时工伤死亡人数是今天的3倍。

20世纪50年代为何成了美国人向往的经济时代?我们有必要了解其中的原因。

————

美国著名律师本·费伦茨随父母移民美国,他的童年生活非常艰苦。他父亲不会说英语,没有工作,住在纽约一个由意大利黑帮控制的地区,他们的日常生活充斥着暴力。

但是,费伦茨感觉父母并不苦恼,他们依然为移民新生活感到振奋。他回忆说:

虽然生活很辛苦,但他们没感到艰难,因为移民以前的日子更艰苦。现在就算再差,也比过去好很多。 [4]

二战期间的一个寒冬,身为犹太人的费伦茨一家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逃离罗马尼亚,乘船前往美国,在露天甲板上差点儿被冻死。费伦茨后来成为一名律师,在纽伦堡审判中起诉纳粹战犯。他是我认识的最幸福的人之一。

可见,预期可以改变人们对当前境况的理解,其影响的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我有一个朋友在非洲长大,生活极度贫困。现在,他在加利福尼亚从事科技工作。他说,直到今天,每当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时,他都会感到特别幸福。美国食品的充裕让他感到震惊,他的话也让我感到震惊——对于我习以为常的事情,他竟然能从中获得巨大的快乐!

2007年,《纽约时报》采访了美国婚恋交友网站Match.com的创始人加里·克雷曼。 [5] 当时克雷曼43岁,身家高达1000万美元,跻身全美最富有的1%群体,可能位列全球最富有的十万分之一行列。然而,在硅谷他只是个普通人。他说:“在这里,身家1000万美元也只是个无名小卒。”《泰晤士报》报道说:“他每周工作60~80个小时,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收入还远远不够,还不能躺平。”

其实,财富没有客观的标准,一切都是相对的,而且主要与你周围的人有关。通过与他们比较,你很容易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和预期,每个人都是如此。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环顾周围的人,然后问自己:“像我这种情况的人拥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所拥有的、所做的,我都不能差。”

这一视角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尽管我们今天的生活水平远超20世纪50年代,但那个时代依然让人向往。

————

金钱可以带来幸福和快乐。如果消费适当,金钱会创造快乐;如果贪慕虚荣,金钱会敲响警钟;如果贪欲无度,金钱将招致祸患。

20世纪50年代的独特之处在于,人们有能力保持财务平衡,这种能力让前后各个时代都望尘莫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留下了烙印。1942年至1945年间,几乎所有人的工资标准都由国家战时劳工委员会制定。他们倾向于缩小社会薪资差距,因此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不大。

即使在工资管制被取消后,这一政策的影响也存在。战前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到了战后已经大幅缩小。战争结束几年后,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指出,按百分比计算,社会各阶层中收入最低的群体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最大,这极大地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你如果回看20世纪50年代并追问:“到底是什么让人们觉得那个年代如此美好?”其中一个原因是,你与周围的人差距不大。

在那个时代,人们很容易控制自己的预期,因为在你的社交圈中,没有谁的生活水平会超出你太多。

大多数美国人环顾四周,会觉得自己生活得不错,和周围的人相比,自己的一切并不逊色。

这是20世纪50年代与其他时代不同的地方。

即使那时的工资比现在低,人们也觉得生活不错,因为当时大家的工资都差不多。

房子小一点儿,人们依然觉得住得还可以,因为其他人也住在差不多大的房子里。

医疗服务不完善,人们可以接受,因为自己的邻居也面临同样的境况。

哥哥姐姐穿旧的衣服弟弟妹妹接着穿,因为其他家庭也是这样。

外出露营就算度过了一个不错的假期,因为其他人的假期大同小异。

那个年代不会有太多的社会压力让预期发生改变,让预期超出收入。经济增长直接带来了幸福感。人们的日子过得不错,重要的是,他们感觉自己的日子过得不错。

当然,这个时期持续时间不长。

20世纪80年代初,社会和谐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等级分化,大部分人的生活步履维艰,只有少数人的财富急剧增长,而少数人光鲜亮丽的生活导致许多人的预期开始膨胀。

洛克菲勒从未渴望得到布洛芬镇痛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有这个药。但是,如今的社交媒体增加了一个新视角,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通过社交媒体看到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当然都是经过夸大、加工或美化了的。当你将自己的生活与同龄人比较时,其实你看到的是对方生活中的高光时刻,积极的一面被放大,消极的一面被隐藏起来。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说,在社交媒体上,与其说人们在交流,不如说是在为彼此表演。你看到别人开豪车、住豪宅、上贵族学校,相比几十年前的人,你更有可能说:他们所拥有的我为什么没有?他们能得到我为什么得不到?

当今的经济模式创造了三样东西:拥有财富,炫耀财富,妒忌别人的财富。

近几十年来,环顾四周,我们更容易说:“也许我比过去拥有了更多财富,但与他人相比,我觉得自己过得并不如意。”

这种嫉妒心理并非毫无用处。“别人有,我也要有”的攀比心态是推动个人进步的强大动力。

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可能会拥有更高的收入、更多的财富和更大的房子,但这一切很快就会被膨胀的预期吞噬。

这并不是说20世纪50年代更美好、更公平,也不是说我们应该努力重建那个旧体制,那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在这里,我们是想通过人们对20世纪50年代的怀旧情结有力地说明:如果预期的膨胀速度远远超过现实境况的改善速度,人们的幸福感就会大大降低。

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证明,这个法则过去、现在、将来始终适用。大部分人都有攀比心理。

这也说明,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管理预期是多么重要!

————

这种与我们的直觉不符的例子不胜枚举。

演员威尔·史密斯在他的自传中写道: [6]

· 一举成名,激动人心。

· 成名之后,喜忧参半。

· 光环褪去,痛苦万分。

名气的大小无关紧要,关键是落差。当一个人从籍籍无名到小有名气,他对生活的预期与现实状况会瞬间拉开差距。同理,从声名在外到无人问津,也会出现落差。但是,成名的本质不过是满足了人们的预期。

日本网球运动员大坂直美曾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赢得一场比赛并不会给她带来任何快乐,而更像是一种解脱。 [7]

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在前半生经营过商店、农场、锌矿场和炼油厂,均以失败告终,从政后当参议员也遭受密苏里当地商人的操控。当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突然离世,杜鲁门接任总统,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华盛顿邮报》写道:“在这个严峻的时刻,我们必须坦诚地指出,杜鲁门先生的从政经验与他临危受命所承担重任的要求存在巨大的差距。” [8] 著名历史学家大卫·麦卡洛曾写道:“对许多人来说,罗斯福去世不仅仅是伟人倒下了,更主要的是他的继任者资质平平或者饱受质疑。”但如今,在历史学家眼中,杜鲁门一直是美国历史上十大总统之一,甚至经常位列罗斯福之前。

在我看来,部分原因是人们之前对杜鲁门的预期很低,这使他在任期间展现出的任何领导才能都让人刮目相看。在公众眼里,他的小成绩就是大成果,大成功则是奇迹。

在这些案例中,现实对人们的情绪并没有很大影响,造成影响的是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想想这些案例,你会意识到预期的力量有多强大。它会让名人感到痛苦,也会让穷人感到振奋。多么神奇!每个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都是在努力将自己的预期变为现实。

但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

电连接器配件公司Glenair首席执行官彼得·考夫曼非常睿智,他曾写道:

我们会采取一切防范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物质财富,因为我们知道它的珍贵。但与此同时,一些更珍贵的东西,由于没有明码标价,反倒经常被我们忽视。像我们的视力、人际关系和自由,这些无价的财富由于不能被买卖,而被我们等闲视之。

我们的预期也是如此——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它没有被明码标价。

但是,预期决定了你的幸福。

预期决定了你的上司对你工作的评价。

预期决定了消费者的信心。

预期决定了股市的走势。

那么,我们为什么很少关注预期呢?

我们花了很多精力来增加收入,提高技能,提升预测未来的能力,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完全忽视了自己的预期,尤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努力改善境况的同时,也应该精心管理我们的预期。

想象一下,你生活中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但由于你的预期不断提高,你没有从拥有的一切中感受到幸福。这很可怕,因为这如同世界未曾进步。

98岁高龄的查理·芒格曾被问及:“您看起来非常开心和满足,您生活幸福的秘诀是什么?” 他回答说:

生活幸福的第一法则是降低预期。如果总是抱有不切实际的预期,你注定一生都会痛苦。我们的预期要合理,对好的或坏的结果都要泰然接受。

我的朋友布伦特对婚姻有一个相似的理论:只有夫妻二人都愿意为对方付出而不求回报,婚姻才会美满。如果两个人都不求回报,双方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些建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认为,高预期和强动力不容易被区分。降低预期有时看上去就像放弃努力或者压制潜能。

唯一的办法可能是你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不断提醒自己,财富和幸福是一个等式,一边是你所拥有的,一边是你所期望或需要的。等式两边同等重要,只顾积累财富而不控制预期将毫无意义,尤其是因为控制预期相对容易做到。

第二点是要了解预期的规律。预期是一种心理游戏,它常常让人痛苦,让人疯狂,但没有人能摆脱,所以我们应该了解这一游戏的规则和策略。我们通常认为,为了自己和世界,我们要努力追求上进。但是大多数时候,这都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我们真正想要的,其实是感受现实和预期之间的差距。因此,等式中的预期一端不仅很重要,而且相较于改变现状,更能被我们掌控。

在下一章,我们将讨论世界上最复杂的话题之一:人类的心智。

[1]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Life , January 5, 1953, 86, books. google.com/books?id=QUIEAAAAMBAJ&q=astonishingly#v=snippet&q=astonishingly&f=false.

[2] What Have We Got Here, Life , January 5, 1953, 47,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QUIEAAAAMBAJ&q=astonishingly#v=onepage&q=straight%20years&f=false.

[3] Maria Cecilia P. Moura, Steven J. Smith, and David B. Belzer, 120 Years of U.S. Residential Housing Stock and Floor Space, table 1, PLoS One 10, no. 8 (August 11, 2015): e0134135, 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532357/table/pone.0134135.t001.

[4] Barry Avrich, Prosecuting Evil (Los Angeles: Vertical Entertainment,2018).

[5] Gary Rivlin, In Silicon Valley, Millionaires Who Don’t Feel Rich, New York Times , August 5, 2007, https://www.nytimes.com/2007/08/05/technology/05rich.html.

[6] W ill Smith, Will (New York: Penguin Press, 2021), 105.

[7] Steve Tignor, Naomi Osaka Isn’t Enjoying Herself Even When She Wins — So You Can Understand Her Need for a Break from the Game, Tennis , September 4, 2021, tennis.com/news/articles/naomi-osaka-isn-t enjoying-herself-even-when-she-wins-so-you-can-understand-her-.

[8] David McCullough, Truman (New York: Touchstone, 1992). eY8W8rMzjNU/X4a+DnGGqR83YZt31lyhoNTqfwaivwZO58F/ud7WXMkyK2cpGPg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