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可预见的才是风险

我们善于预测未来,但不善于预测意外,而预测意外才是关键。

众所周知,人不善于预测未来。

但如果简单地断言“人不善于预测未来”,那就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细微差别。准确地说,我们善于预测未来,但不善于预测意外,而预测意外才是关键。

最大的风险总是那些没有人预料到的事。因为没有人预料到,所以没有人做准备;因为没有人做准备,所以造成的损失就会加倍。

下面这个小故事讲的就是这方面的惨痛教训。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航员在正式乘火箭进入太空前,会在地球乘坐高空热气球进行测试。

1961年5月4日,美国宇航员维克多·普拉瑟与一位同事乘坐热气球飞到了约35千米的高空测试NASA的新宇航服。

这次航行很成功,宇航服经测试完全没有问题。

返航时,当热气球下降到可以自由呼吸的高度时,普拉瑟打开了头盔上的面罩,迫不及待想要呼吸新鲜空气。 [1]

热气球顺利降落到海面上,直升机准备将他送到安全区域。然而,此时一个小意外发生了:当试图攀上直升机的救生索时,普拉瑟不慎滑落到了海里。 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直升机上的人也没有慌张,因为宇航服是防水的,可以让人在水里浮起来。

但是,普拉瑟已经打开面罩,暴露在了外部环境中,于是海水瞬间涌入宇航服,他溺水身亡了。

想想把一个人送上太空得做多少精心筹划?需要专业知识,需要应急预案,需要各种假设和对策。每个细节都要经过成千上万名专家的仔细推敲。NASA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看重筹划工作的机构,因为成功登月不能靠运气,不能靠祈祷,必须为每个可预见的风险准备好几套应对方案。

尽管NASA的筹划工作如此周全,但普拉瑟这次却因没人预料到的一个小问题而丧命。

知名理财顾问卡尔·理查兹曾说:“所谓风险,就是你认为已经考虑周全,而实际被遗漏的东西。”

这才是“风险”真正的定义:你为想象中的风险做足了准备,而想象之外发生的情况才是风险。

一言以蔽之,不可预见的才是风险。

————

回顾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新冠疫情、“9·11”恐怖袭击事件、珍珠港事件、经济大萧条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不在于它们都是重大事件,而在于它们都是意外事件——在事件发生之前,几乎没有人发现端倪。

“繁荣之后必有衰退”可以被视为经济运行的定律。回顾历史不难发现,20世纪20年代、90年代末,以及21世纪初的每次大繁荣之后,经济都出现了大衰退,这是难以违背的规律。

1929年10月,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前夕,股市泡沫达到了历史最严重的水平,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当时断言:“股价已经达到高点,看似将长期保持高位!” [2]

今天我们回顾费雪的论断,不免觉得可笑。为什么他如此睿智,却未察觉到灾难注定会发生?依照“经济越繁盛,萧条越严重”的规律,当时大萧条的发生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费雪未预测到经济大萧条,其他专家也没预料到那场灾难的降临。

关于当年经济大萧条是否必然发生的问题,我几年前采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希勒 ,他以研究市场泡沫问题而闻名。他回答说:

没有人预料到那次大萧条!一个人都没有!谁都没料到!当然,有些人会说,当时的股价被高估了。但如果仔细分析,他们的意思是说大萧条要来了吗?说的是持续10年的萧条吗?没有人说的是这个意思。

我咨询过经济史学家,是否有人预见过经济大萧条,结果是一个都没有。

希勒的这番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如今,我们凭借后见之明能够理解,在“咆哮的20年代”之后发生大萧条是显而易见、不可避免的。但当年人们却坚信,即将到来的20世纪30年代充满了无限可能,他们做出了各种预期,但是就是没有预料到大萧条。

有些事看起来必然发生,但当局者迷,对此有两种解释:

· 当时的人们陷入了错觉。

· 现在人回头看是“事后诸葛亮”。

如果我们只认定第一种情况,认为人们不可能未卜先知,那实属荒谬。

《经济学人》是我非常欣赏的杂志。每年1月,《经济学人》都会发布一份当年经济形势预测报告。2020年1月的预测报告根本没有提到新冠疫情,也完全没有预测到俄乌冲突。

我没有批评之意。在杂志出版之前的几个月里,不可能有人知道会发生这两件事。

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最重大的新闻、最严重的风险、影响最深远的事件,总是难以预测的。

我们换一种方法解释:经济不确定性一直存在,只是人们对潜在风险的无知程度在变化。问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如同在问,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会发生。如果知道最大的风险是什么,你就一定会加强防范;加强防范,风险自然就会降低。无法预测的事情才是真正的风险,正因如此,风险永远无法被有效控制。

我敢保证,未来不可预测是不会改变的铁律。今天不可能有人能预测未来10年将发生哪些最重大的风险和最重要的新闻。在任何时代,这都是永恒的真理,它已经被历史证明,所以我才如此笃信:未来不可预测是最大的风险。

即使是像美国经济大萧条这样严重的问题,在问题已经出现苗头的时候,许多人也毫无察觉。

我们知道,经济大萧条始于1929年。1930年,有人对美国国家经济联盟的专家开展了一项调查,希望这些见多识广的专家能选出美国当时最严重的问题 [3] ,调查结果排序如下:

(1)司法行政

(2)禁酒法案

(3)违法行为

(4)犯罪行为

(5)执法问题

(6)世界和平

排在第18位的才是失业。

到了1931年,即大萧条发生后的第二年,失业问题才上升到第四位,排在禁酒法案、司法行政和执法问题之后。

这就是大萧条如此可怕的原因:没有人预料到它会发生,所以也没有人做任何准备。在经济层面,人们无力还债;在精神层面,人们无法面对突然失业带来的冲击和悲伤。

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多么有限。

1941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图书馆开馆。罗斯福总统环视了一下房间,然后笑出声来。一名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总统说:“我在想,历史学家来这里查阅资料,可能都认为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4]

然而,不只是关于未来,即使是关于过去,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也太多了。

历史文献通常有三类载体:(1)照片记录;(2)文字记载;(3)口述史料。

历史上的重要信息有多少能被囊括在这三类文献里呢?没人知道。但应该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这三类文献还可能存在错误理解、信息缺失、夸大其词、虚假陈述,以及选择性遗忘等问题。

人们认识世界历史和现实的视野颇为有限,因此很容易低估自身的无知,低估当下实际发生的事情,低估正在酝酿的潜在问题!

看看那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他们在阳光下快乐地玩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在他们看来,一切都很美好。整个世界就在他们眼前——妈妈哄着,爸爸陪着,衣食无忧,玩具触手可及。在他们看来,生活很完美,他们了解整个世界。

实际上,孩子们不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一个三岁的孩子根本理解不了地缘政治。为什么利率上升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为什么人们需要薪水?什么是职业?什么是癌症风险?这些问题他们完全看不到,也想不到。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说:“我们从未想过,由于自己的无知,曾经相信的一切可能会被全部推翻。”

不只是孩子,成年人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也知之甚少,这不可思议。

2001年9月11日早晨,在恐怖分子对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发动袭击前的几分钟,当地某广播电视台开始播报:“早上好!现在是早上8点,温度为18摄氏度。今天是9月11日,星期二……今天是美好的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怡人。下午温度预计27摄氏度……” [5] 这一画面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但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美好的晨光里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

应对“9·11”恐怖袭击事件这样的“风险”,恐怕任何人都无能为力。这是世界运行的一个法则。

你无法为没有预想到的事情做好准备。你越觉得自己考虑得周全,当意外发生时,你所遭受的冲击就越大。

不过,有两事件可以引导你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应对风险。

第一,要像加利福尼亚州预防地震一样对待风险。该州预测一定会发生大地震,但并不能预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尽管没有具体的预报信息,但紧急救援队随时待命,建筑物设计至少能应对百年一遇的大地震。“黑天鹅之父”纳西姆·塔勒布说:“投资的重点是准备工作,而不是预测工作。” [6] 他的话一语中的。

如果你认为在精准预测之后才开始准备,风险就变成危险了。即使不知道风险何时何地会发生,也要做好风险终究要发生的预期,而不是完全依赖预测。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预测要么是无稽之谈,要么就是些尽人皆知的事。预期和预测是两回事。在这个世界上,风险无法被预测,所以预期比预测更有意义。

第二,要意识到,如果只为可预见的风险做准备,当发生无法预见的风险时,你就会措手不及。在个人理财中,当你对存款额有疑虑,觉得是不是存得有点儿多了时,这正是对你来说合理的存款额度。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评估你的债务承担能力,不管你认为这个数字是多少,你实际能够承担的数额都比你想象的要少一些。你所做的准备不一定靠谱,毕竟世界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在真正发生之前都像无稽之谈。

在很多情况下,对意外变故感到措手不及并不是因为事先没有计划。有时候,即使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规划者日夜不息、竭尽所能地预测每个可能的风险,最后也有可能以失败告终。他们为每个看似可能发生的风险做了计划,最终却因始料未及的事情遭受重创。

————

著名魔术师哈里·胡迪尼过去在表演中经常会邀请观众中最强壮的一位上台,让他用力击打自己的腹部。

胡迪尼是名业余拳击手,他告诉观众,他可以承受任何人的击打而毫不退缩。这项特技与他深受人们喜爱的逃脱术相似,都展现出他的身体可以突破物理条件的限制。

1926年,在一场表演结束后,胡迪尼在后台与一群学生见面。其中一个叫戈登·怀特黑德的学生趁他不备,对着他的腹部来了几拳。

怀特黑德没有恶意,他以为自己只是照着胡迪尼台上的表演再演一次。

但是,胡迪尼当时的状态与他在台上并不一样,他没有为突如其来的这几下击打做好准备。他没有像平时那样收紧腹部,也没有稳住身体、调整好呼吸。怀特黑德的攻击出其不意,胡迪尼立刻摆手示意他停止,并露出痛苦的神色。

第二天,胡迪尼醒来,痛得全身蜷缩。他的阑尾破裂了,应该是怀特黑德的击打所致。不久之后他就去世了。

哈里·胡迪尼生前可以说是最具天赋的逃脱术大师。不管是用绳索把他捆住扔到河里,还是用沙子把他活埋,他都能在几秒钟内逃脱困境,这都是因为他事先制订好了逃脱计划。

但那天面对学生的一通突然袭击,他没有丝毫准备,这就成了最重大的风险!

因此,始料不及的事情是最大的风险。

在下一章,我们聊一聊关于预期的话题,为什么当一切都在变好时,人们却没有幸福感。

[1] Douglas Brinkley, American Moonshot (New York: Harper, 2019), 237.

[2] Fisher Sees Stocks Permanently High, New York Times , October 16, 1929, www.nytimes.com/1929/10/16/archives/fisher-sees-stocks permanently-high-yale-economist-tells-purchasing.html.

[3] Frederick Lewis Allen, Since Yesterday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1940), reproduced from Thurman W. Arnold, The Folklore of Capitalism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37).

[4] Margaret MacMillan, History’s People: Personalities and the Past (CBC Massey Lectures) (Toronto: House of Anansi Press, 2015).

[5] The Sonic Memorial—Remembering 9/11 with Host Paul Auster, n.d.,in The Kitchen Sisters (podcast), kitchensisters.org/present/sonic memorial/.

[6] Nassim Nicholas Taleb, 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14). p/8ahWjjnZkX4tcPIlFoj6nucafe3YkehTxdy0Aycc/dIMVwIBrcR6UQsFGOlWN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