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借梯登高,携手并进

借梯登高的道理谁都懂,如果不学好厚黑“借梯”术,你就不会明白“梯”从何处来?宗吾先生认为,先从亲朋好友,同学同事、老上级、老领导中找,必有愿意的。这些人即使不能直接出力,也能帮你出谋划术,充当桥梁或梯子。如果自己有天生的号召力,就要果敢地挥臂,招来的好汉越多越好。如果自己没有号召力,你就施展自己的三寸不烂舌去说服别人入伙,或者施展小恩小惠收买一些自己需要的人。如果这些都不具备,就加人别人的圈子里,成为圈内人,自然会得到照顾的。此处,梯子不能只找一把,不管高矮,统统找来,以备不时之需。

通常的人,彼此之力相等,个个独立。但是本事大的人,其力也大,能够把他身边几个人吸引成一个团体,成了团体以后,在合力的作用下,其力量更大,而且还会向外面吸引,越吸引越大,这样要实现目标将会变得更加容易。

人只有抱成团儿才能有力量,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可是,如果同时有两个人,力量都很大,谁也不受谁的吸引,并且都把自己前后左右几个人吸引成一团体,也是越吸引越大,就成了对峙的两党。

在宋朝神宗赵项的那个时代,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三个人是一个很奇怪的结合体。三个人在政治上是政敌。王安石主张激进的改革,是改革派的宰相;司马光就是那个写《资治通鉴》的大学者,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而苏东坡是介于改革与保守之间的人物。

但是王安石、司马光和苏东坡三人除了“政敌”之外,同时还是文友。我国文学史上有著名的“唐宋八大貂”,唐朝只有韩愈、柳宗元二人,其余六人都是宋朝的,其中“苏氏”就占了三家,而苏轼,苏辙两兄弟考取进士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所以欧阳修是苏氏两兄弟的恩师;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询的人仕为官又全仗了时任礼部尚书的欧阳修的举荐,因此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向来被苏家视为恩人。

事实上,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三人都是所谓的正人君子,但是并不排斥“携手并进”的做法,恰恰相反,每当高官大爵们升迁之时,他的心腹下人往往也随同跟进。

王安石出任宰相变法时,他的高足曾巩的弟弟曾布,以及他的弟弟王安礼,还有他的一个亲戚谢景温,都被王安石拉进了变法班子。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王安石新搞一项变法事业,没有与自己心气相通的班子根本不行,所以他把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一班人安插进了变法班子。而反对变法的司马光,被王安石赶去编纂《资治通鉴》。主张用“四时之变”的渐进方式进行缓慢改革的苏东坡,则被王安石赶到杭州当通判去了。

同样的道理,当王安石改革失败退守江宁(南京)寓居之后,司马光又出来当了宰相,他一上任就将苏东坡启用了,起初是任命他为山东登州知府,苏东坡到登州才三五天,尚未正式接任知府工作,就又被调升到朝廷,当他的“内翰”去了。与此同时,苏轼弟弟苏辙也被司马光调到朝廷去当官。

苏东坡门下有所谓“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少游、晃补之、张耒。他们四人自称是苏门学士,先后参加科考并进士及第,他们的思想观点均与苏东坡相同,于是也同苏东坡一样进退,苏东坡升迁,他们也都一齐跟进,这是十分有趣的现象。

以上三人及其圈内众人的升迁进退,充分说明任何人都不可忘记只有“抱成团儿才能有力量”这句大白话。为了能抱团,那么就必须懂得用厚黑之术拉拢人心。那就难免表面上多讲几句仁义道德,但是一定要记住内心要有原则,有追求。

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座金矿,看你是不是发现它,能不能挖掘它。这个金矿就是人际关系,是待开发的资源。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孤军奋战、单打独斗,很难成为行业的长青树。所以,要眼睛向外,面向社会,借力助推,众人扶持,充分挖掘利用身边的人际关系,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能胜人一筹,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厚黑学智慧今用

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之外,有时还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取得事业的成功。 v8EEUYSmznkZE60yHZsrtve7o/LwtdKNbsfADzo5S7R9X+j3xeJ+9RkTq6PYxr7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