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看,厚黑者往往有一种诡谋:喜欢紧紧抓住天命这根救命稻草,千方百计进行舆论动员,开动一切国家机器,寻找种种寻常看不到的物件,证明现在真正是太平盛世、“王道乐土”、天堂之国,制造幸福、祥和、团结的气氛,敷衍民怨,混淆视听,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
汉朝开国皇帝本来是沛县的一个亭长,有一次上面派下任务,要他押送一批民工赶赴骊山,为秦始皇修造宫殿。谁愿意白白受如此苦难?没走到半路,民工纷纷逃跑。任务是绝对完不成了。刘邦思忖这些被迫服役的百姓肯定都有逃走的打算,到时自己由于势单力薄将会无法制止,这样下去,还没到骊山就一个人也没有了,耽误了工程可是杀头大罪。与其勉为其难押着他们赶路,最后还落个杀头的结局,还不如现在当机立断起事打天下。
这天晚上,刘邦召集全体劳役,说请大家喝酒。刘邦举起杯,说:“诸位!我知道你们谁都不愿意去服苦役,这是人之常情,我看,不如大伙儿现在都逃走吧。你们走你们的,我自己也得逃,这个亭长的小官咱是不当了。”民工一听,登时就欢声大作。紧接着,各人各作打算:一部分如鸟兽四散逃去;另一部分围住刘邦,表示铁了心跟随他,一起起事。
逃亡数天后的某夜,一名先行的劳役慌慌张张地赶回来报告:
“不好了,前面有一条巨蛇,盘踞小路中,很难过得去,还是回头找其他出路吧!”
刘邦微醉中大声表示:“壮士出行,还怕什么东西!”接着又猛喝了几口酒,便拔出佩剑,奋勇向前。大蛇遭到奇袭,立刻反抗。刘邦力大,又劈又砍,终将大蛇劈为数段。
这时刘邦迷迷糊糊中,独自穿越小径而去,走了几里路后,卧倒路旁,睡得不省人事。
跟随在后头的人,见没有动静,便向前追寻。说也奇怪,就在刘邦斩蛇的位置,有位老抠在黑暗中哭泣。大家感到奇怪,便趋前询问。老抠说,她的儿子是白帝之子,今天他化为蛇的原形,横在此路上,想不到却被赤帝之子给杀了,所以才在这里痛哭。说话间,老太婆却突然不见了。大家感到非常惊讶,立刻寻找刘邦,并告诉他这件奇遇,刘邦听到了非常高兴,便认为自己是赤帝之子了,并以此来号召百姓加人起义军。但是,这件事情的真实成分又有多少?恐怕也是刘邦的心腹为了拉拢人心而散布的谣言。也正是由于这种事情的真实性难以考证,所以即使普通人做起来也没有人知道是真是假,只要能起到为自己服务的目的就可以。
在宗吾先生看来,这种斩白蛇起义的传说,显然是刘邦打下天下之后,为突显他是真命天子所精心制造出来的骗局。因为刘邦出身的确太低,为稳定汉王朝政权,负责的官员不得不煞费苦心地装神弄鬼“形象包装”一番。
神化君主,还需要极力美化君主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君主对百姓的精神感召力量。“神圣者王,仁智者君,武勇者长,此天之道、人之情也。”统治者总是力图使百姓相信:君主的人格是完美的,君主即代表着伟大、睿智、圣明、仁德、英武。
事实上,古代君主不仅不可能具备上述美德,而且也不需要在实际上去追求这些美德。他们所要做的,仅仅是一番虚伪的表演,只要在臣民心目中造成君主人格神圣完美的假象,就算达到了目的。对于一位君主来说,没有必要具备全部的美德,但是却很有必要显得具备这一切品质。
古代的君主为什么自称“上天之子”,因为,这种“人神结合”的性质,可以使他们成为“人上人”。现在再直接用这种手法,没有人会相信。可是,保持一种神秘感,还是有用的,尤其是在让人相信你与普通人“不一样”。
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让别人养成诚惶诚恐、敬畏卑顺的习惯心理,对于自己的事业是大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