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辑
小事决定你的未来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不愿做平凡的小事,就做不成大事,大事往往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来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细小的积累可以获得巨大的财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小的破坏可以带来巨大的损失。穷不是命,富不靠运。人们常把命运寄托于那些大事上,殊不知决定你人生的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

案例品读

李嘉诚——从茶馆跑堂到亚洲首富

李嘉诚是广东潮州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祖父是清朝的秀才,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据说,李嘉诚3岁就开始读唐诗,到小学毕业时,已经能读《红楼梦》、《资治通鉴》这些古典名著了。李嘉诚的堂兄李嘉智曾说:“嘉诚从小就像个书虫,见书就会入迷,天生是读书的料子。”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本是可以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的,但随着家庭日益衰败,使小时候的李嘉诚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困苦,这也使他走向了另一条人生的巅峰之路。

在李嘉诚出世后没几年,全家的顶梁柱祖父就不幸去世了,因为父亲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维持这个家,于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从祖父死后就越来越差,生活也越来越困难。父亲很想改变家里的窘境,因为教书不能维持家里的生计,于是,他好几次丢下自己的学生,和别人一起去南洋做生意,但终因不懂经商之道,还是空手而归,最后,他只有在家里教书,以此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当教师的父亲从小就教育李嘉诚做人要真、要善、要有骨气、有毅力。他不仅仅教给嘉诚知识,更教给他许多做人的道理。父亲是一个很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尽管他很疼很爱自己的儿子,但他知道,过分地溺爱只会害了孩子。后来有人说,李嘉诚的父亲虽然一生平平,但在李嘉诚的眼中,却是自己的偶像。父亲的教导,李嘉诚终生不敢忘记。父亲教的,也就是那些最简单的做人准则,但李嘉诚学习这些准则,并使用这些准则,使自己逐步走向成功。

因为家穷,李嘉诚每天放学后都要到码头边去捡煤屑,这样可以节省一点家用燃料的钱。在李嘉诚10岁的时候,父亲生了病,但家里日常生活有时都维持不了,更不用说有钱去看病了。不仅如此,父亲生病时更谈不上有休息的时间,因为生活,父亲还要坚持工作。小嘉诚常常看见父亲在批改作业时嘴里吐着鲜血,这样的场景深深地印在了李嘉诚幼小的心灵里。

不久抗战爆发,家祸加上国难使李嘉诚一家的生活雪上加霜。为了避战祸,他们一家人离家逃难,他们几乎走遍了广东所有的城市,他们居无定所,很多时候都是露宿街头。在这期间,小嘉诚只有和父母一道在街上卖一些杂货挣点钱,过着忍饥挨饿的日子。最后辗转逃到香港避难,这样一家人才算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活。可是,生活再一次给年幼的李嘉诚以打击,父亲的病越来越重了。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的生活过得相当清贫,母亲常去集贸市场收集菜叶子当作家里一天的口粮。可是因为父亲的病长期得不到治疗,已经病入膏肓,在不到40岁时就离开了人世。父亲的去世,使家里只剩下孤儿寡母了。因为李嘉诚是家里的长子,他只有放下拿到手里只有几个月的初中课本,辍学回家帮母亲维持家里的生计。1943年的香港兵荒马乱,到处都是失业的人,不用说孩子,就是大人也很难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母亲日常只有做一些手工活每天赚几角钱,这样无法养活一家好几口人。在这段最艰难的岁月里,李嘉诚的母亲虽然起早贪黑、含辛茹苦地操持家务,但还没有忘记教导孩子:要学会做人,培养李嘉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品质。即使在窘迫的困境面前,也绝不低头。以至于后来李嘉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起当年母亲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总会给他莫大的鼓舞。李嘉诚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急切地想帮助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负,所以辍学后就到处找事情做。李嘉诚几乎跑遍了香港的大街小巷,终于有一家茶楼的老板看他可怜,答应小嘉诚在茶馆里当个跑堂。

茶馆的跑堂是一份专门伺候人的工作,茶楼每天天不亮就开门迎客,一直营业到午夜还不能休息,不用说是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就是对一个大人,这也是一个很繁重的工作。但是他想到自己的母亲和弟妹都在温饱线上挣扎,还是咬着牙拼下去。有一次,因为太累了,他把开水溅到了客人的身上,要不是客人替他求情,他差点就被老板辞了。虽然茶楼的工作很累,但小嘉诚在这里却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茶楼是三教九流聚会的地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都能看到听到。久而久之,就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力,一个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他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也知道了该怎样与这样的人去打交道。这样的本领,对他后来的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可能也就是所谓的“实践出真知”。

李嘉诚在茶楼里一泡就是两年,贫困的生活使李嘉诚过早地成熟了。后来,在茶楼一些客人的影响下,他辞掉了茶楼里的工作,开始从事自己的事业。

因为推销被很多人称作“富豪的起点”,李嘉诚开始找到了一份推销员的工作。但是,推销员是一个很复杂的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要求从业者有一些特殊的本领。例如,第一就是要能跑。对于这一点,李嘉诚没有什么难处,因为在茶楼里当跑堂时,他常连续十几个小时站在那里也不感到腰酸腿痛;第二就是要学会对客户“厚着脸皮”地死磨硬泡。关于这一点,李嘉诚在茶楼已经学会了跟任何人相处的本事了,他常不用死皮赖脸地缠人家,就能使人家接受他的商品。由于李嘉诚推销有术,别人做不成的生意他能做成,使他所在那家工厂的效益越来越好,老板怕李嘉诚跳槽,便提拔他为业务经理,并破例给了李嘉诚20%的红股,而李嘉诚不仅把工厂的销售工作领导得有声有色,更熟悉了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塑料产品的生产。

三年以后,李嘉诚辞去了推销员的工作,向朋友借了一些钱,决定开创自己的事业。他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租下了一间小厂房,买下了一台破旧的压塑机,自己办起了一个名叫长江的塑胶厂。有人取笑他说:“这个厂只有这块招牌是新的!”但李嘉诚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虽然厂子缺乏资金更缺乏人才,但他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采购、设计、生产、推销……他都会亲自过问。他身兼数职:师傅、老板、工程师……那时,他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当然,不管李嘉诚怎样努力,他还是会碰见所有初涉市场的企业家常碰见的问题:产品出现积压,资金周转不灵。因为没有把产品及时卖出去,导致他拿不出钱来还人家的借贷,一度面临破产的危机。据说,李嘉诚因此还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最终没有自杀,他冷静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时发现,自己出现困境的原因主要是操之过急,导致生产与销售配合得不好。因此,他减小了生产规模,分出一些能干的工人出去搞推销。当然,他自己也背着产品去找代理商。因为自己的产品质量好,资金短缺的难关很快就过去了。很快,李嘉诚的产品进入了千家万户,这也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后来,李嘉诚开始生产塑胶花,更是把产品销往了欧美市场,年利润一下子升到上千万港币。

这时,30岁的李嘉诚已经成了妇孺皆知的“塑胶花大王”了。可就在自己的产品畅销全球的大好形势下,李嘉诚却敏锐地觉察到,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塑胶行业,自己的好日子很快会过去,自己的事业要想做得更好,就需要另辟蹊径。于是,经过反复商讨之后,他开始进军房地产业。幸运的是,这时,恰好有一个美国财团出了300万港元的高价买下长江塑胶厂,于是李嘉诚卖掉了塑胶厂,用这笔资本开始在香港买进房地产。幸运之神总是眷顾李嘉诚,几年之后,香港的房价果然暴涨,先走一步的李嘉诚一下子从千万富翁跨入了亿万富翁的行列。

后来的李嘉诚,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商人了。在1966-1976间,香港人争着廉价抛售房产,而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之,将自己所有的资金用来大量收购房地产。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的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了,李嘉诚从中获得了200%的高额利润。

他中标香港地铁在中区闹市的中环站和金钟站的兴建,因为这是香港最繁华的地段,也是最值钱的地皮,他因此被称为“地王”。第二年,李嘉诚中标所建的环球大厦和海富中心先后建成拍卖,为李嘉诚赚得了数亿港元的财富。紧接着,李嘉诚又设法买下了一家老牌英资水泥厂和黄埔造船厂,在香港创造了一桩桩经济奇迹。

就着样,李嘉诚以独特的经营方针和策略,还有把握时机的准确和果断,超凡的毅力和信念,步步为营,节节高升,最终登上了香港首席大富豪的宝座。1992年,美国的《福布斯》世界富豪排名,李嘉诚以38亿美元的个人财产列世界第35位,成为全球华人中的首富。

成功法则

小事改变命运

很多人认为,只有立足于大事情,才能有富贵,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可对于家境贫寒的李嘉诚来说,他无法在一开始就有很好的基础去做大事,于是,他只能从生活的小事中去学习。不难看出,正是他在茶馆的工作中,通过研究人的言行举止,练就了把握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准确判断人的本领,这为他以后做好推销员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李嘉诚的经历告诉我们,同样的小事情,有心人能从中学到大学问,干大事情;不动脑子的人,终生只会做一个跑腿的人。所以,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也能做出大学问,能成就一个富豪的诞生。

李嘉诚小时候应该说是一个有心人,或许是因为处在社会的最低层,又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他得罪不起那些来到茶馆的客人,要想客人满意,他就要摸透客人的性格脾气,因此,他可能就会潜心观察不同的人,揣摩不同人的心理,以求得让客人对他满意——这种经历恰恰打造出了一个优秀推销员的特质,使他以推销员为跳板,转而投身实业,从而成为一个富豪。很显然,李嘉诚这种富豪的特质,是在给人端茶倒水间获得的——从小事情中求得大学问。

不难看出,人们通常都是在做着一些琐碎的小事,能否从中发现可以“济世”的学问,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很多人由于没有注重小事的习惯,一心想做大事情,习惯性地漠视小事,致使他们在后来的工作中忽视了小事中的学问,也因此失去了很多成功的机会。

戴维是法拉第的老师,他们一起在英国皇家学院工作。当时,当奥斯特发现当导线上有电流通过,导线旁的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时,皇家学会的一名叫沃拉斯顿的会员也很聪明,他想电能让磁动,磁为何不能让电动呢?便和戴维一起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大磁铁旁放一根通电导线,看它会不会旋转,结果没有成功,戴维和沃拉斯顿也就再不提此事。皇家学会两个权威失败了的实验,倒让没有什么名气的法拉第记在了心里。事后他独自一个人躲在实验室里来做这个试验,可他也失败了很多次。一次,他在河边散步,看见一个孩子划着一只竹筏,巨大的竹筏被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调动自如。这件小事令他茅塞顿开,他感到那导线不能转动是拉得太紧的缘故。于是,他回去在玻璃缸面倒了一缸水银,正中固定了一根磁棒,棒旁边漂一块软木,软木上插一根铜线,再接上电池。就是这一个小细节上的改变,他的试验成功了。

戴维和沃拉斯顿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太粗心,而法拉第则不同,因为是订书徒出身,又受过美术训练,他因此养成了注重小事的习惯。据说他的日记每日必记,每次实验无论成功与否都要记,并把一些小事也记录在案。他因此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最简单的马达。而戴维因为对小细节的忽视,使得法拉第在科学界后来居上,超过了他的老师。

世界上许多惊世骇俗的发现,往往是在一些小细节中获得的。而很多富有者,也正是把握住了这些细节,才使得他们成为一个富有者。

一般人看到澡盆里的水溢出,最多会说一句:“水太多了。”而阿基米德却悟出浮力定律;一般人看见苹果砸在自己的头上,他们最多会骂上一句:“太晦气了。”而牛顿却发现了万有引力;一般人看见雷鸣电闪,最多会以为那是上帝在发怒,而富兰克林却因此探得电的本质。所以说,不注重小事情也会与成功失之交臂。但凡事业有成的人,哪个做事不是严谨细致?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人,也是粗中有细。任何一个人,他都要从小事中获得做大事的经验,可以这么说,小事是做大事的基础。一个贫穷的人,最终能成为一个富豪,比如说李嘉诚,往往就会重视小事情中存在的大学问。因此,要使人生改观,就要培养他们把握细节的能力,知道利用物与物间的相似,由这些相似现象进而探究其内在的联系,这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方法。

其实,真正锻炼人的还是小事情,因为生活中没有太多的大事可供锻炼。不忽视小事,能专心于小事,把很多小事融会贯通起来,就是能令人成功的学问。忽视小事情,往往会让人好高骛远、做事眼高手低,这样,无论他多么有富豪的潜质,也会贫穷一生。

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他们在同一天,去同一个地方找工作。

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从事的也只是一些小事情,穷人不屑一顾地走了,而富人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在街上相遇,富人从基层做起,已经成为一家跨国大公司的精英了,也变得更加富有了,而那个穷人却还依然在寻找工作。

原因很简单,那个穷人并不是不需要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是他的起点太高了,他眼睛盯着好的工作,所以对于他来说,他的好工作总在明天。而那位富人就不同了,他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知道,只有从小事做起,从“低贱”的工作做起,才能更加容易成功。

从上面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任何事,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更好地得到成功,不要一开始就只往高处看,而忘记了自己的起点。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但不能因此而对工作中的小事就敷衍应付或轻视责任。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而这种联系常常表现为它们之间的各种相似,抓住这个相似点也即抓住了它们的纽带,伟大的发现常常由此而始。李嘉诚从一个茶馆跑堂到亿万富豪,人生能有如此大的飞跃,就是李嘉诚从给人端茶倒水的小事中学到了真本事。因此,作为一个奋斗者,应该学会如何对待小事,在小事中锻炼自己,天长日久,就会像李嘉诚一样,取到令自己成为富豪的真经。

命运点拨

1.聚焦小事,升华你的人生

人的一生是由许许多多的偶然的和必然的事件组合而成,有时一次偶然的事件会使某个人富有起来,有时一次偶然的事情会使某个人变成了穷人。

在常人看来,富人总是和大事件联系在一起,穷人总是和小事件联系在一起。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做成一件大事,但是,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会和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发生关系。因此,小事情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内容,聚焦小事,必能升华你的人生。

大事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小事情却每天都在发生。顺利、妥帖而又快乐地去处理一件小事是容易的,但每天都能顺利、妥帖而又快乐地去处理每一件小事却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一辈子都无怨无悔、谨慎小心、愉悦欢快地去处理一件又一件小事,那大概要比做一件大事还要难。

大事能检验一个人的智慧、才能和品格,小事也不例外。如果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漂亮、舒心,那你也能得到极大的快乐和对自我的肯定。古人说得好,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那些忽视小事,专做大事的人,他的成就往往不如做小事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小事来得频繁,办事所花的日子也多,积累起来数量也就大;而大事来得稀少,积累起来数量也就自然小了。

积累,一件又一件小事地去积累,直到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比如雷锋,他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珍惜每一件小事,把每件小事都当作一个新的出发点,当做一件大事来看待,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谁又能怀疑他的伟大呢?

每一年积累,不如每季度积累;每季度积累,不如每个月积累;每个月积累,不如每一天积累。

一件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几件事情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从搬运工到哲学家,从奴隶到将军,从凡人到伟人,都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长期的追求、长期的积累、长期的磨炼才能够达到。

也许一个人,会因为某种机遇而一夜之间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但一个搬运工成为一个哲学家,一个凡人成为一个伟人举世闻名,绝不是某个机遇的缘故。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行动,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不断的积小步,才有跨大步的力量。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子;播什么花种子,开什么花儿。人积累耕耘的经验就成为农夫,积累砍削的经验就成为工匠,积累贩卖货物的本领就成为商人。这种积累,既是痛苦的,又是快乐的。

美国社会工作者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沙利说过,人们往往不了解,即便是要取得微不足道的成功,也必须迈出许许多多蹒跚艰难的脚步。

你希望一口吃个胖子,希望获取财富就像迈一下脚步那样简单,你或许常常这样幻想:希望自己是个完美无缺的人。假如我有好的天资,是个大智者的话,我就会干什么事情都永远不会失手,我会马上把吸烟、赌博的恶习戒除掉。

这是幼稚的懒汉富有的逻辑——以为富有者都是有遗传得来的天赋,有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的诀窍。按这种逻辑,富有者每做一件事情都是轻松愉快的,易如反掌的。懒汉们认为,富有者都是无师自通的天才,学了第一课,就能够一下子成为专家。这种“马上如愿”的思想,是导致失败的大敌。

毫无疑问,那种希望“马上如愿”的人还是存在的,像婴儿。婴儿都是要求父母即刻满足他们的意愿。他们一想撒尿,不管是在大人怀里还是睡在床上,即刻就会把衣服尿湿、被子尿湿。对婴儿的这种行为,父母无可指责,并不会对婴儿提出从发育来说不现实的要求。不幸的是,如果你一生当中总保持着这种像婴儿一样“马上如愿”的要求,那么,你要走向富有是不可能的。

举个例子,你是一个抱着“马上如愿”思想做事的人,你决定当一个画家,你期望自己一下子就能画出像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那样的杰作,期望自己一夜成名。但你不知道自己是该先画蒙娜丽莎的秀发还是先画蒙娜丽莎的额头,你便会认为绘画很艰难,情绪陡变,顿时扔掉画笔,长叹创作之难。因为你相信的是:如果一个人有出息,有才干,想要做什么事,都能一下子如愿以偿,用不着像达·芬奇那样天天画鸡蛋苦苦地做单调乏味的努力,用不着一点点地积累经验,用不着总费很多时间去锻炼基本功。这种想法,终将会把你抛入失败的谷底,不堪回首。

上天就是这样捉弄人,你越希望即刻如愿的,越难以即刻如愿。富有,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富有,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缓慢的学习过程。攀登珠穆朗玛峰,需要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没有一下子就能跃上山顶的。

紧紧地盯着眼前的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终将登上财富之巅。

2.小的决定大的

历史记载的许多胜者王侯败者贼,兴兴衰衰朝代事,感人的都是那些生在枝枝杈杈间曲环交错的细节。有些片段,当时看着无关紧要,后来事实上却牵动了大局。中国历朝历代发生的“巨堤容蝼”而致“漂邑杀人”,“突泄一星”而致“焚宫烧积”的事,实在太多了。

小的决定大的。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个是经国大计,却为任何一个当政者所不能忽视。一场疯牛病,几乎颠覆了英伦三岛。

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以大开大合的情节见长,但感人肺腑、让人记下的却是“石卵化猴”“桃园结义”以及“玉在椟中”“钗于奁内”这些生动的细节。

世界获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巨匠,无不是从大千世界拾捡珍珠的高手。

几乎所有动植物繁衍的种子,都是核儿,很小很小的。风可以刮着走,鸟儿可以用嘴衔,被人不经心就可以忽略甚至丢弃的核儿,却负载着生物自然的最伟大传承。

任何庞然大物,都不能忽略小。近代尽人皆知的重大发明、发现,从苹果落地发现地心引力,到开水冒气引发的蒸汽机的利用,无不是由偶发灵感的小事影响整个世界的。

一位工作在硅谷的人告诉我们,微电子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从最初集成电路只包含几个几十个元器件,发展到一个小小硅片上可以制作出几十万个、上百万个元器件,形成微型电子电路的。正是这个微型电子电路,带来当今世界飓风般的各种生产方式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变化。

可见,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小的不仅仅是美好,而且关键时刻它孕育一种与命运相关的改变。

傅聪很小很小,三四岁,头刚好伸到和书桌一样高的时候,一次听古典音乐格外出神的状态,让他父亲傅雷发现,从此让他弃学其他,改学钢琴,他成了伟大的钢琴家。张艺谋初入社会,在生活的最底层当弹棉花的辅助工,整天和杂质粉尘、棉花飞絮打交道,戴上三层口罩,下了班嘴里面也还是黑的。那时候仅仅为了调节生活,他买了台照相机,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台小小的照相机,后来竟在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派上用场,帮他拿下了通往艺术殿堂的通行证,从此陕西少了一个苦力,中国多了一个让世界刮目的电影导演。

1小时有60分,1分钟60秒;实际没有最小的秒,哪来的分,没有分哪来的时?正如积时以日,积日以年,没有时,哪来日哪来月哪来年一样,是小生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国至圣老子说的话,我们应该铭记一生。

想行千里吗,想成大树吗?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就是这样。原则不会改变,即使全球化了,仍然是小事决定着大事。

3.小生意里有大财富

做生意不怕小,就怕不赚钱。很多人总看不起一些小生意,好像要赚大钱就得搞房地产、卖汽车。这种想法其实大错特错了,看不起小生意的人最后只会落得个“大钱赚不着,小钱不会赚”的下场。

成功源于发现细节,一桩小生意里很可能暗藏着大乾坤,一个不起眼的小机会说不定就能让你创造奇迹。

范先生选择在欧洲的丹麦自谋财路,混迹生意场几年,他想到利用自己独具特色的手艺可以广纳财源,于是他就开了一家中国春卷店。开始时生意并不好。范先生一番调查后明白了,纯粹的中国式春卷并不合欧洲人的胃口。他重新进行精心选择和配制,不再运用中国人常用的韭菜肉丝馅心,而是采用符合丹麦人口味的馅心。这一独具匠心的改变,外加范先生的不懈努力,原来惨淡经营的小店顾客络绎不绝,慕名而来者云集,积累了资金,范先生不失时机地扩大生意。范先生就是凭着自己非同寻常的观察视角,利用有利的时机把事业推向高峰的。

他放弃了以前的手工操作,开始采用自动化滚动机新技术来生产中国春卷,并投资兴建了大龙食品厂,还建了相配套的冷藏库和豆芽厂。生意越做越大,范先生的春卷开始向丹麦以外的国家出口。他坚持“中国春卷西方口味”这一秘诀,针对欧洲各国人的不同口味,采用豆芽、牛肉丝、火腿丝、鸡蛋或笋丝、木耳、鸡丝、胡萝卜丝、白菜、咖喱粉、鲜鱼等不同原料来制作,生产出来的春卷营养卫生、香脆可口,风格各异,因而深受欧洲各国人的喜欢。

由于大龙春卷价格稳定,又适合西方人口味,范先生的订单滚滚而来,生意扩展到欧洲各国。20世纪70年代末,经美国国会的专家化验鉴定后,美国政府决定每天向范先生订购10万只符合美国人口味的大龙春卷,以供给美国驻德国的5万士兵食用。

1986年,墨西哥正在举办第十三届世界杯足球赛的时候,大批球迷忙于看球连吃饭都顾不上。范先生抓住这个机会,按照墨西哥人的口味习惯,生产了一大批辣味春卷销往墨西哥,结果被抢购一空。

范先生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运用新的设备和技术,由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商贩一举成为赫赫有名的大商户。由于他的公司产品质量上乘,服务一流,中国式春卷名声大振。

作为商人,怎样将渴望变成现实,并以小赚大呢?这是功力同时也是智慧的呈现。

许多经商者渴望自己能做大宗买卖,赚大钱,但那毕竟是“大款”的专利,底子薄的人可望而不可及。其实,小生意也可以带来高利润,小东西一样可以赚大钱。范先生就是慧眼独具,靠小春卷起家,成了大富翁的。

常常是一些别人熟视无睹的小商品中孕育着大商机,如果你能动脑筋去开发,你就会成为富有者。

西村金助是一个制造沙漏的小厂商。沙漏是一种古董玩具,它在时钟未发明前是用来测算每日的时辰的,时钟问世后,沙漏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西村金助却把它作为一种古董来生产销售。

沙漏作为玩具,趣味性不多,孩子们自然不大喜欢它,因此销量很小。但西村金助找不到其他比较适合的工作,只能继续干他的老本行。沙漏的需求越来越少,西村金助最后只得停产。

一天,西村翻看一本讲赛马的书,书上说:“马匹在现代社会里失去了它运输的功能,但是又以高娱乐价值的面目出现。”在这不引人注目的两行字里,西村好像听到了上帝的声音,高兴地跳了起来。他想:“赛马骑手用的马匹比运货的马匹值钱。是啊!我应该找出沙漏的新用途!”

就这样,从书中偶得的灵感,使西村金助的精神重新振奋起来,把心思又全都放到他的沙漏上。经过苦苦地思索,一个构思浮现在西村的脑海:做个限时3分钟的沙漏,在3钟内,沙漏上的沙就会完全落到下面来,把它装在电话机旁,这样打长途电话时就不会超过3分钟,电话费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了。

于是西村金助就开始动手制作。这个东西设计上非常简单,把沙漏的两端嵌上一个精致的小木板,再接上一条铜链,然后用螺丝钉钉在电话机旁就行了。不打电话时还可以作装饰品,看它点点滴滴落下来,虽是微不足道的小玩意,也能调剂一下现代人紧张的生活。

担心电话费支出的人很多,西村金助的新沙漏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话时间,售价又非常便宜,因此一上市,销路就很不错,平均每个月能售出3万个。这项创新使沙漏转瞬间成为对生活有益的用品,销量成千倍地增加,濒临倒闭的小作坊很快变成一个大企业。西村金助也从一个小企业主摇身一变,成了腰缠亿贯的富豪。

西村金助富有了,而且是轻轻松松,没费多大力气。可是如果他不是一个有心人,即便看了那本赛马的书,也逃不脱破产的厄运,还很可能成为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它给人们一个启示:财富会偏爱那些留心小事物的有心人。

很多时候留心小事物就能抓住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因此小生意不但不能轻视,反而要更加重视。

4.小钱也能做成大生意

我们要记住,钱是可以生钱的,因此不可以轻视小钱,因为经过良好的运作,小钱同样可以做成大生意。

如果现在给你5000元钱,让你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区盖起一栋大楼,你一定会认为是天方夜谭,这点小钱怎么可能做成大事?!不过有一个人就凭着这点小钱创造了奇迹。

王修奥怀揣着5000元人民币只身闯广东,现在,面对平地而起的广厦千间,像面对生日宴会上的蛋糕。他踌躇满志地开始切蛋糕了:留两层自用足矣;一至四层出租,每年坐收租金500万元;其余十层全部售出,获购房款4000余万元。除去各种费用,他还净赚2000万元。

高楼万丈平地起,王修奥用的是巧办法。

王修奥初闯广东,适逢房地产热,地价疯涨,要想建房,要么花大价钱买地皮自建,要么出资与当地人合建,然后分成。真可谓: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没钱没地靠边稍息。王修奥没钱又没地,可是他不愿靠边稍息,他想到了租地。

于是,他骑着自行车,到处找可租之地,终于找到了一家即将迁往城外的工厂。王修奥提出,租地70年,建巴蜀大厦,建成后,每年交厂方11万元。他特地向厂方强调:“租期内你们将收入770万元。”厂方听说770的租金,比卖地还多不少的钱,挺划算的,很快就拍板同意了。

这是王修奥下的一招妙棋:(1)租地不用像买地那样预付大量的现款,就把别人的地变成了“自己的地”;(2)在租金上占了大便宜。寸土寸金的闹市区,两亩多地每年租金才11万,与后来他盖起16层大楼后仅其中4层的租金每年就500万元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虽说租期内租金共有770十万,但那是要用漫长的70年作分母来除的啊。厂方得到微薄的租金,失去了70年的机会。

王修奥大功告捷,聪明处在于他用浓彩重墨渲染了770万这一庞大数字,瞒天过海掩饰仅仅11万的年租金。

地皮落实后,他马上又通过新闻媒介向四川各地广而告之:四川省将在广州市建一“窗口”——巴蜀大厦,现预订房号、预收房款,使他轻而易举地集资2000万元。他省钱省事搞到了地皮,又走捷径解决了建房款。建房时,又恰逢建房热急剧降温,建房大军无米下锅,只要有活干、能糊口,亏本也愿接工程。王修奥把工程包出去,不但不用给承建方工程预付款,而且还要求对方垫支施工,大楼建了一半,承建方已垫支了数百万。

王修奥未动自身分毫,借鸡生蛋,坐拥广厦千万间。

现在你还认为小钱无用吗?事实证明小钱也能做成大生意,不过这也需要你有头脑、有创意才行。

小男孩拉里·艾德勒才14岁时,成就就相当杰出了。如今,他经营着三种生意,年收入已超过10万美元。

拉里·艾德勒是在9岁那年开始小本创业的。那年,凭着父亲借给他的19美元,他开设了一间剪草公司。他独自一个人,靠一部二手剪草机找活干。一年之后,他用赚来的钱投资,又买了一台新机器,第三年,又买了5台机器,生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了。

拉里·艾德勒经营的剪草公司,还将专利出售给美国、加拿大等国对此项目有兴趣的人,同时,拉里还到处去讲学,教人如何经营剪草公司。拉里的公司除了为客户剪草之外,还兼做扫落叶和铲雪服务。

拉里的第二种生意,是开设了一间儿童用品专卖公司。有一次,拉里进了1万个胶篮,然后把一些糖果装进篮中交给零售店,结果一下子都卖光了。拉里善于组织各种货物,将它们组合后出售,使客源不断。

拉里的第三家公司,是为教青少年如何做企业家提供服务的咨询公司。拉里在公司里教授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如何经商赚钱,还借给他们本钱,鼓励他们积极创业。

拉里说:“做生意不在乎年龄大小,也不在乎本钱多少,关键要有创意,要用发财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事,找出它们能够生财的支点来,然后你就知道该怎样做了。”

拉里的目标是,在18岁时赚足4000万美元。

听到小男孩拉里·艾德勒的故事的人免不了要对“小不点”肃然起敬。不仅是佩服他小小年纪就有雄心大志,更是佩服他独具匠心的创业方式,用小钱做成了大生意。

想赚钱就要不惧钱少,不厌利小,尤其是我们家底薄弱时,更应该对小商品、小利润给以更大的关注,勿以其小而不为,只要你全力去做,小投入也会成大气候。 nqnzy/p/gMtWJTebs3AeVv4vrjNt8E17SE3wO5nqh6RyFEvgSjneZOSYp93nnUw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