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结论

鲜卑拓跋氏可能发源于东北嫩江西岸支流甘河上源,辗转西南迁移至阴山之南匈奴故地,生活形态也从狩猎而改为畜牧,善养马,工骑射,乃草原英雄之一。当永嘉乱起,天下失御,各族逐鹿中原,栖栖惶惶百有余年,而拓跋氏逐步拥有云中、桑干河流域,稍后又包括并州之地,其国人稳固地占据这个地区而使之成为拓跋政权的核心基地。

在多民族聚散无常的状态之下,拓跋氏将一丛一丛的部落建立在一圈圈的同心圆体系上,同心圆的最内圈是帝族八国十姓,是为狭义国人;其次是功勋、国戚之族,是为广义国人,这是拓跋政权的核心集团。统治集团之建立,将多变性的草原部落由亲而疏地置于一张网中,又将核心集团置于核心基地之中,这种核心集团之孕育与核心区之建立,至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时大致完成。

核心区居于东西万里草原地带的中间,大戈壁以南,东西方向的交通十分便捷,而平城适在游牧生产与农业生产的重叠区内,北魏以平城为首都的时期约有百年,时其政治中心与军事中心合一。核心集团利用平城的战略地位,配合核心区内的名骑,屡屡征战,光芒四射,成为北中国以及草原一带的大帝国。

对于黄河流域农业地区而言,核心区内的大骑兵团有高屋建瓴之势,但核心区亦是四战之地,最大的威胁来自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族,故北魏在核心区以北的阴山一带设置六镇,派遣国人镇压,并在此安置归附的游牧民族,其中尤以白道附近的武川镇、怀朔镇最为重要,派遣在这两镇的“国之肺腑”后来成为东西魏的主要领袖。

拓跋魏蚕食黄淮平原,汉人、汉文化、农业生产方式等的比重日益增大,北魏建国百年以后,终于自平城迁都于中原地区的洛阳。

北魏都洛阳时期,其政治中心与军事中心分离,联系首都洛阳与国人聚集地核心区的方式是令北方重要国人每年冬则居南、夏则居北,是为雁臣。战马的畜养地仍在核心区,即令河西出产的良马,先徙养并州,渐习水土,再拨给洛阳地区使用。

政治中心南迁,使洛阳地区之上层国人日渐汉化,而洛阳地区之下层国人、核心区内的上下层国人以及派遣在六镇等地之“国之肺腑”等,不但未染汉化,在心理、生活方式及实质利益上,均与洛阳地区汉化国人差距愈来愈远。京师禁卫军发生殴击张彝父子之事,北边六镇失去以往关怀而使官吏水准大降,核心区内大宗国人维持着原来的生活方式,国人原本与京师人士为同姓手足,因居住在核心区及六镇一带而婚宦失序,此皆显露出核心集团内部的危机。

六镇乱起,洛阳派出几批大军镇压,皆溃败而归。洛阳上层国人影响力衰退,而核心区的国人地位提高。自北魏建国以来,核心区一直是国人聚集之所,拓跋氏迁徙归附之徒的原则是:具有反叛性的民族置于六镇一带或幽定地区,迁入核心区者大都是生产者或工伎。如有侵略性的民族入侵其核心区,必遭国人逐出或屠杀。在如火如荼的狂风暴雨之中,更显出核心区存在之特质及其实力。

六镇动乱以后,尔朱氏成为当时国人的领袖。尔朱氏自魏初因功封于肆州秀容川,有三百里地,属于拓跋氏婚姻圈,积五世滋长,百年给复,牲畜谷量,该地盛产良马,子弟世袭领民酋长,一直维持国人草原英雄的习性,极容易成为一支勇敢善战的骑兵军团。至尔朱荣时开始自秀容扩张势力。由于大乱之际,大量国人或与国人有密切关系者投入尔朱氏集团,尔朱荣遂成为并、肆、汾、恒、廓、云六州大都督。河阴之变以后,洛阳亦受其控制,尔朱氏集团承袭了元氏核心集团,大破反叛军葛荣百万之众,成为当时霸主。尔朱氏之兴起,云、代、并仍然是核心地区,但已较重视并州一带。

尔朱氏本身之不团结,给予高欢良机,高欢势力之建立又迫使魏分东西,高欢控制的东魏拥有北魏的大部分领土。自尔朱氏至高氏,在并、肆、汾以及桑干河流域的恒州,侨置十余个原设在北边的州镇,安置鲜卑军士,其为北魏末、东魏、北齐禁旅之所出,显著承袭了北魏以来的核心集团,并拥有核心区。

东魏、北齐都邺,其军事中心仍在并、肆、汾、恒及十余侨州,其军事中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形势,一如北魏迁都洛阳时的形势,所不同的是北魏都洛阳时期,其沟通两者的办法是令北方大臣冬来夏回,是为雁臣;而东魏、北齐沟通军事中心与邺都的办法是统治者带领禁旅穿梭在两者之间。在四十三年之中,穿梭凡三十七次,在晋阳的时间约二十九年,在邺都的时间约十四年,在晋阳时间为在邺都时间之倍。

如果以一般人民、少数民族、奴隶等动乱次数计,自北魏皇始元年(396)至北齐亡(577)一百八十二年间凡得一百八十二个实例,发生在核心区者只有四例。如果以正光五年(524)破六韩拔陵起至建义元年(528)五年间出现于《魏书》本纪的大动乱计,凡得十八例,而核心区有两例,且规模最小,立刻遭到尔朱氏扑灭,丝毫不具影响力。当六镇乱起,反叛势力风起云涌,最大者有三股:其一是北边六镇反叛集团,其二是太行山以东的杜洛周、鲜于脩礼、葛荣集团(也吸收了很多六镇之众),其三是关陇一带的莫折父子和胡琛、万俟丑奴集团。这三个集团在最盛的时候也只能环绕着核心区推移。这皆表示核心集团在核心区的控制力甚强。核心区的国人也有不满中央政府之时,那就出现了政潮政变,如穆泰、元丕、陆叡及尔朱荣、元天穆等与朝廷之纠葛,这是一种内部之争。

北齐高氏拥有“百保鲜卑”长驻在晋阳,为使并、肆、汾、恒以及十余侨州的鲜卑军士调集方便,其将七兵尚书内的外兵曹、骑兵曹脱离邺都的尚书省,而与文职的舍人省同样直隶皇帝,以便发挥效能。北齐之亡,乃由于连续五个皇帝即位时年幼、在位时间不长,而朝政荒诞,国史中罕有其例,可谓人谋不臧。

拓跋氏所凝结的核心集团及其建立的核心区,历经北魏、东魏、北齐,主宰北中国及草原一带约两百年。北齐覆亡,核心区转为“关中本位”取而代之;核心集团则又衍生出“关陇集团”,成为隋唐统治阶层之主干。


[1] 《魏书》卷一〇六中《地形志中》北豫州条注:“治虎牢,太和十九年罢,置东中府,天平初罢,改复。”按荥阳郡亦属北豫州。
《魏书》卷五八《杨播传·附津传》:“除北中郎将,带河内太守。”又《北史》卷一五《高凉王孤传·附苌传》:“为北中郎将,带河内太守。”《魏书》卷四〇《陆俟传》:“清都……转南中郎将,带鲁阳太守。”

[2] 萧启庆:《北亚游牧民族南侵各种原因的检讨》,《食货》1(12),1972,页609。氏并引证E. Huntington, The Rules of Asia ,Boston,1919, pp. 382-383,在新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的牧场报告。

[3] 另有一例并州丁零、六例汾州山胡,前文已提及,在核心区之外,即:
例407 并州丁零 太安二年(456)
例425 汾州山胡刘龙驹 永平四年(511)
例427 汾州山胡 正光五年(524)
例480 汾州山胡王迨触 天平三年(536)
例481 汾州山胡 武定二年(544)
例482 汾州山胡 天保四年(553) CuOPTOjF3R/+gQrKa5NjFTRlj6lWSF9yPiItbJaxZ1mWJ2T/ErShEfdtwe9UAT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