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合规改革试点的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检察机关。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各地检察机关累计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案件5150件,其中适用第三方监管评估机制案件3577件,对整改合规的1498家企业、3051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法院方面,2023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共办理涉企合规案件508件,其中,一审阶段涉企合规案件495件,二审阶段涉企合规案件13件。分布区域包括我国所有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法院。
市场经济本质属于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离不开法治,法治是确保营商环境的强制力后盾。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经济要发展,企业要壮大,必须重视法律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只有将“依法治企”思想落地,才能确保企业少走歪路,降低企业和企业家的法律风险。国家相关部门在几年以前就针对央企出台了合规管理指南,但总体上来说,我国在法律层面上对企业合规的倡导和规定尚待完善,社会也尚未形成比较浓厚的企业合规文化。我国引入国外的企业合规法律制度,往往是实务部门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再全国铺开,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上升为国家意志。
目前,我国在涉案企业刑事合规问题上,普遍通过相对不起诉或轻缓的方式对涉案企业及自然人从宽处理。国家意在通过涉案企业刑事合规,通过刑事政策上的正向激励和责任归咎,推动企业以刑事法律的标准来识别、评估和预防公司的刑事风险,制定并实施遵守刑事法律的计划和措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化监管。
如果涉案企业采取合规整改,就能够在检察机关或者第三方组织的监督下,通过制订和实施合规计划,建立健全预防违法犯罪的合规管理体系,使司法机关对涉嫌单位犯罪的企业或者实际控制人、经营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等涉嫌实施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犯罪的主体,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宽缓处理。如此一来,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实际控制人及相关人员进行合规整改的积极性并在之后合规经营,与此同时,企业在合规整改过程中,势必对其管理制度进行科学论证、严肃整改,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企业管理上的制度漏洞和隐患,对企业再次犯罪进行了有效的预防。由此可见,涉案企业刑事合规在强化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机制、促进涉案企业守法经营、预防再犯的同时,有助于警示其他企业建立合规经营长效机制,从而使企业“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得好”。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典型案例“张家港市L公司、张某甲等人污染环境案”中,通过开展合规建设,完善企业完备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合规内控的管理体系,L公司不仅获得了检察机关的不起诉决定和免予行政处罚的检察意见;还实现了快速转型发展,改变了企业野蛮粗放的发展运营模式,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责任感明显提高,企业抵御和防控经济风险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021 年L公司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5%,缴纳税金同比增长333%,成为所在地区增幅最大的企业。
在企业设立之初以及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及企业负责人都要重视刑事法律风险。如果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企业及企业负责人应提前考虑具体业务活动是否合规合法,经营活动中存在哪些潜在的刑事法律风险及如何加以防控,当这些刑事法律风险出现后该以何种方式加以应对和化解等问题。
对律师在企业刑事合规中的作用,笔者简单归纳总结如下。
市场经济在承认和尊重市场主体的意志自主性的同时,也有很多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规则,并会对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加以制裁。国家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进行监管和规制的法律法规极多,并且不断发展和变化。
律师帮助企业对具体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事前审查,是为了帮助企业及企业负责人避免因无知而触碰刑事法律,从而身处险境而不自知。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潜在的刑事法律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刑事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因对外经营活动不合规、不合法,引发的刑事法律风险;二是内部刑事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因内部管理上存在问题,诱发企业内部犯罪的风险。不论是外部还是内部刑事法律风险,都可能导致企业及企业负责人付出代价。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防范这两方面的风险,前提是要知道风险是什么,风险的程度有多高,在哪儿,有多少?然后事前进行全面识别和系统整理分析,在分门别类形成完整风险列表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控措施。
律师具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更强的风险意识以及识别和判断风险的能力,能有效帮助企业识别和判断经营活动中潜在的刑事法律风险点,然后通过业务流程的整合和安排,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这些潜在的刑事法律风险转化为现实的刑事法律风险。
风险无处不在,意外总是突如其来。笔者认为,企业及企业负责人要有主动安全意识。这是因为无论企业及企业负责人如何重视合规,如何加强管理,都不能够完全避免刑事法律风险的出现。对此,不论是帮助企业进行刑事合规建设的律师还是企业负责人,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既然合规风险不可避免,那就需要有一定的风险阻断机制,把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具体而言,要通过优化风险防控措施,以企业存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并已经落到实处来证明企业及企业负责人对企业员工实施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联系的违法犯罪活动没有关系,企业及企业负责人不会因为存在监督过失而承担责任。
在很多时候,企业及企业负责人面对风险时的态度以及以何种方式应对和化解与最后的结果之间有直接的关联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应对方式不当的事例不在少数。
律师的介入对企业有效应对和化解已经发生的刑事法律风险具有重大的意义,能够帮助企业以最合理的方式来面对。需要注意的是,律师不是帮助企业规避甚至掩盖已发生的刑事法律风险,而是让企业以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