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我觉察的层次

一个人想要保持内心自洽,最应该做到的是保持情绪稳定和掌握分寸感,从而让自己始终从容淡定。要想处于这样一种从容的状态,需要的是自我觉察的能力。

事实上,你的大部分思考和行动都处于“自动导航模式”,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受委屈了要哭,这种省力、节能的模式让你的人生变得高效,所以并不是一件坏事。

真正的问题在于,当处于“自动导航模式”的时间太长时,你就忘记了如何开启“自我觉察模式”。渐渐地,你习惯于日常的冲动和反应,不再控制它们,反而被它们所控制。一个人只有懂得适时开启“自我觉察模式”,才能够有意识地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改变惯常的反应模式,进而让自己发生蜕变。

每个人都有自我觉察的意识,但是自我觉察是分层次的。自我觉察层次越高的人,越能了解自己、看清自己,从而可以摆脱迷茫,变得从容。

自我觉察的第一层:觉察到自己在做什么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问题:在亲密关系里挣扎、孤独无助感常常来袭、感到无能为力什么都做不了、糟糕的工作和财务状况……

当面对这些问题时,为了避免痛苦,你会习惯于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无止境地刷手机、刷电视剧,借助于电影、游戏进入一个没有痛苦的虚拟世界,让一切看起来轻松、愉悦。

分心并没有错,每个人在遇到痛苦时都需要某种焦点转移,以使自己保持理智和快乐,但关键是要有能力觉察到自己分心。换句话说,你需要觉察到自己在做什么,清楚到底这是你主动选择分散注意力,还是毫无意识地进入了“自动导航模式”。

很多人毫无意识地淹没在注意力分散的海洋里。我有时候特别爱看微博热搜,一旦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或者在写作时下不了笔,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打开微博,看一看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不知不觉一二十分钟就过去了。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大约为3小时,其余的时间都只是在瞎忙。对此我深信不疑,如果你花一天时间去观察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自己总是不自觉地在做一些琐事,你的无意识行为多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觉察到自己在做什么,并不是要停止做正在做的事情,而仅仅是为了增强对无意识行为的认识和控制。 如果你的大脑觉察到了疲惫,想要放松,那么你可以毫无负担地去娱乐,因为你非常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做。

这就是自我觉察的第一层,你可以借此了解自己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只有当觉察到了自己在做什么时,你才会进一步思考正在做的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做,应该如何做得更好,从而跳出“自动导航模式”,让自己真正去做那些对人生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自我觉察的第二层:觉察到自己的感受

当看这篇文章时,你有什么感受呢?你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吗?是快乐、激动,还是愤怒、郁闷?

大多数人能够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绪,却很难觉察到自己的感受。人们通常会发现,越能觉察到自己当下在做什么,越会有意识地屏蔽干扰和分心,就越容易感知到行为模式之下隐藏的许多情绪和感受。

如果你初次尝试冥想,就会发现自己像一个瓶子,里面盛满了各种各样从未触及的念头。它们在你的大脑里肆意翻滚,让你心绪不宁,专注力涣散。

自我觉察的第二层是你能够真正开始发现“我是谁”的地方。因为只有你的自我觉察到了这一层,你才会知道在面临生活困境的时候,你的实际感受是怎样的,而这些实际感受常常被隐藏于心底很多年。你的感受正是你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快捷通道。

在现实中,很多人只活在自我觉察的第一层,浮于生活的表面——他们按照别人的指示做事,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感知却仅止于此。更关键的是,他们从来不会深究掩藏于人、事、物背后的情绪和反应,常常迷失在其中。

自我觉察的第二层是让人极不舒服的地方。一个人通常要在自我觉察的第二层上花费数年的时间,才能接纳和消解所有的情绪。这需要坚毅,也需要勇气。

一旦一个人从习以为常的环境中离开,就会开始意识到从未感知到的情绪。很多人一生都迷失在自己所做的事情和所压抑的情绪里,无法觉察到自己的真实感受,更没有勇气去接纳和释放自己的情绪,所以终其一生,被情绪所控制,无法打破生活的僵局。

任何一种感受,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你首先要觉察到它,才能有机会去接受它,转化它,释放它,让它成为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助推器。

自我觉察的第三层:觉察到自己的盲点

你越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就越会发现自己不完美。你的大部分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往往都受制于当下的感受。如果你当下很不开心,那根本就不可能有心思做事情,只会像推磨的毛驴一样在原地打转。

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视为独立的思想家,认为自己会根据事实和证据进行推理,但事实上,在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内心的信念辩护。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下面这些原因:

·你的记忆并不可靠,而且常常是错误的,尤其是记住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的感觉时。

·你常常高估自己:一般来说,你做某事的能力越差,越会认为做得好,反之也成立。

·在矛盾的证据面前,你更倾向于坚持自己所处的立场,而不是质疑自己的想法。

·你更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与你的信念相吻合的事物上。

·面对问题,很多人都喜欢逃避现实,甚至自欺欺人。

这就是人性中的盲点——你常常戴着有色眼镜,过滤掉那些和自己信念不符的事实,只看到符合自己想法的世界。

我有个朋友,总是感觉别人不喜欢她。后来通过梳理和分析,我发现她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有以下表现:

·做出让别人不喜欢她的行为。比如,经常迟到,明明知道这样会让对方不高兴还是控制不住。

·对他人有一些隐含的期待。比如,她发微信消息给朋友,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回复,就会生气。

·她会对别人对她的不喜欢,感到受伤和愤怒。

她的迟到、生气都是对别人暗暗的攻击,对别人令自己失望的惩罚。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对自己生闷气的人,也没有人喜欢被惩罚,所以别人就会疏远她,不喜欢她,而这又进一步验证了她的认知:我是不讨人喜欢的人,别人是不会喜欢我的。

对别人有过高的期待→别人令她失望→她感到受伤、生气或愤怒→对方感受到攻击→不喜欢她,疏远她→她验证了自己不被喜欢的信念→进一步对别人失望……

这一切环环相扣,形成了非常完美的剧本,不断地在她的生活里上演。她只有觉察到她的信念里的盲点和弱点,才有可能打破信念的束缚,进而改写自己人生的剧本。

在漫长的人生里,你只有通过觉察到自己的盲点来优化自己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式,才能在生活里慢慢进化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条路很难走,但却值得你走下去。

如何提升自我觉察的层次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备自我觉察的能力,但是要想让自己在日常生活里变得更加有自我意识,要想通过不断提升自我觉察的层次来进化成一个从容淡定的智者,那么可以尝试做以下这些事情。

1.练习冥想

冥想是一种锻炼自我觉察能力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你会专注地、带有觉知地观察你的思想、身体和环境正在发生的变化。

你必须专注于此时此刻的想法和感受,然后必须弄清楚这些想法和感受:它们在你的身体的何处出现?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是紧绷的,还是放松的?是令人兴奋的,还是让人恐惧的?等等。

在《保持情绪稳定,做生活的主人》一章中已经提及了如何冥想,这里想要强调的是,冥想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教会你如何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最终的目的是把从冥想中锻炼出的自我觉察的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让你更加清晰地看到当下发生了什么,在任何时刻都保持觉知。

2.记录生活

写日记,写博客,在笔记本上随意写自己的感受,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写作都像另一种激发大脑敏锐性的冥想方式。因为写作可以迫使你集中精神,并且清楚地内观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正如弗兰纳里·奥康纳所说:“我之所以写,是因为我直到读了自己的文字,才知道我的真实想法。”你不必像作家那样追求文字的美感,在纸上整理思想的简单动作通常足以使你更加清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有时候,读者会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给我发消息寻求建议。我很好奇到底有多少人愿意通过文字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描述清楚。一个人必须先想清楚自己的问题,然后才能将其整理成文字,进而真正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当你有意识地记录时,你的自我觉察意识就在不断提高。

3.获得他人的真诚反馈

让你完全信任的人指出你的盲点,是提高自我意识的一种非常有力的方法,但也可能让你非常痛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别人往往会比你更容易看清楚你自己,尤其是你的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但你要以一种简单而安全的方式问他们,否则很容易引发争执和矛盾。

最重要的是在让别人对你真诚反馈的时候,你要保持一种谦卑和接纳的状态。这种状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信任他会告诉你真相。

·当他们说出实话的时候,不要感到自己被攻击了。

每个人都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心里都有“恶魔”,都做过傻事,都曾经伤害过别人。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但人生中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通过他人的视角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缺陷。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让某人对这些事情进行判断,那么请着重于冥想和写作。

其实,自我觉察的最终目的是自我接纳。 在自我觉察的过程中,你看到了自己的负面情绪,看到了自己的错误的思维模式,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和缺陷。所有的自我觉察都让你看到了一个不那么完美,甚至非常糟糕的自己。

如果你因此讨厌自己,感觉自己无知、龌龊和丑陋,那么你的觉醒之路还没有走完。你需要接纳自己,突破自己,只有这样,自我觉察的付出才不会白白浪费。

柏拉图说,所有的邪恶都源于无知。那些最邪恶、最卑鄙的人之所以邪恶和卑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缺陷,而是因为他们拒绝承认自己有缺陷,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自我意识使你有机会接纳自己,一旦你觉察和意识到了自己某个不好的行为、某种糟糕的感受,或者某个人性中的盲点,就已经给那些阴暗的角落带去了光明。这时,你的自我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

自我觉察的过程并不能使每个人都更快乐,可能会让一些人更加痛苦。但是,在做好自我觉察之后,如果你愿意修正错误的行为模式,释放内在情绪,摆脱不合理信念的束缚,就会慢慢地走出人生中的至暗时刻,接纳一个全新的自己。

敢于自我觉察的人,都有很多裂痕,但是那些裂痕,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gsvVv1uRj2YkwhcLW7zk+ttv90c/gocB1Q6OsaQSwWcego2gcenW38rfejAsRt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