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技术元素宣言
——《失控》十三周年版感言

人性是技术的发明。

——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

2008年,朋友将《失控》英文版推荐给我时,我还无法预见,这本书和它的作者KK会带给我怎样的影响。

“技术元素”(technium)是KK造的一个词。-ium这个词缀常常出现在化学元素的名字中。KK想要表达的意思再明确不过——技术就像化学元素一样,是天生的、天然存在的。不过,techn-这个源自希腊语的词根意为“艺术”“手艺”。那technium这个词岂不是自相矛盾?

我们会优先把自身放在认知体系的中心位置。“日心说”远远晚于“地心说”,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也是一种必然的进步。

技术一直被视为人类的发明,但自然界也有它的“技术”。风蚀是加工的技术,河流是连接的技术,DNA是编码的技术,而人类以及人类文明的存在则构建在DNA这个编码技术之上。

语言也是一种编码技术。语言的出现使人类经历了第一次技术奇点。

KK认为,大约在一万年前,当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超过了自然环境改变人类的能力时,就出现了第一个临界点;而眼下,技术元素改变我们的能力又超过了我们改变技术元素的能力,第二个临界点就出现了。

编码技术的问世会带来技术奇点。技术奇点以多样性的爆发为标志。

DNA带来了物种多样性的爆发。语言带来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多样性的爆发。计算机程序又会带来哪种多样性的爆发?

早在万维网萌芽时期,KK就预言:计算机的未来不在计算,而在连接。

连接带来交换——物质的交换、能量的交换、信息的交换。从广义上讲,连接即环境。或者说,连接与编码如同DNA的双螺旋结构一样缠绕在一起,共同形成了演化。

以语言及其媒介为例,按照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人类迄今为止的历史可以分为口语时代、读写时代和电子时代。语音字母的出现,使语言可以借助甲骨、竹简、纸张等介质持久保存和传播。而古登堡印刷术的出现,更是将人类的读写文化推向了巅峰。

假如,人类早于语音字母而发现了语音的持久保存和传播技术,那么人类历史的进程是否会大不相同?

陆游有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阿根廷文豪博尔赫斯也构想了一个包含世上所有可能之书的巴别图书馆。不管你想写什么书,它都已经存在于这个图书馆的某个角落了。

人类的发明,与其说是发明,不如说是发现。在一座包含了宇宙中所有可能之物、可能之技术、可能之文明的形式库中,我们按照某种算法漫游其中;浏览过的橱窗序列,即人类文明演化的路径。

“我因寻找这本书而写就这本书”,KK在《失控》中写道,“……漫长的搜索带给我的巨大成就感在于——不管这本书写得如何,只有我能找到它。”

人性的演化,归根结底,是对技术演化的适应。

开放、共享、利他、协作、集体所有……这些人性中的新的“善”之所以能够出现,不是因为我们主观上认为它们是好的,而是因为它们符合当下技术演化的需要。

而技术的演化大体上讲,是朝向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加的方向的。

2017年5月,余姚。

在从王阳明故居回酒店的路上,我问KK:“西方的超验主义和中国的心学有什么区别?”KK想了想说:“我们没有王阳明这样的圣人。”

赵嘉敏
译言网创始人 HtGNRis1b5SgORN7tzZVl2pG9u7x+gIdGD85SGZAU6WTyOpNnY9VAqZuTyUCJpG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