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是北宋科举考试的落榜生,没有成功的经验,只有失败的教训。
苏洵一生有六个子女,为三男三女。苏轼和苏辙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但是哥哥不幸早逝。之后,苏洵便将爱意和希望寄托在两兄弟身上。
苏轼做过一个梦,梦中父亲监督自己读书的场景清晰可见。这个梦境大致相当于我们通过高考独木桥多年后,还时常梦见自己在考场上奋笔疾书。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粗及桓、庄初。
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
此诗写得颇为生动。苏轼梦见自己小时候贪玩,因而不能按进度完成父亲、老师交代的读书任务,心里总是十分忐忑,就像嘴上有钩的小鱼一样不安。
窥一斑而知全豹,苏轼接受的教学可能是“魔鬼式”的。
不过,苏轼在少儿时期,不仅读书认真,也能发现生活中的情趣,有诗为证:
昔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
家有五亩园,么凤集桐花。
是时乌与鹊,巢鷇可俯拿。
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呀。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与小伙伴们逗弄可爱鸟儿的场景。从中可以看出,苏轼从小就对小动物和花花草草充满爱心。
有了情怀,文字就会闪光。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的超级“段子手”“金句小王子”,出自他的成语就有一箩筐,如河东狮吼、雪泥鸿爪、对床夜雨、水落石出、胸有成竹……
去往首都的路上,苏洵总是叮嘱两个儿子,要以最大的努力、最强的专注力,认真对待科举这件人生大事。
苏轼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旅途是漫长的。开封是苏氏一家的福地,在那里举行的考试,开启了苏轼才情万丈的一生。
苏轼的应试之作《刑赏忠厚之至论》,文风简洁有力,其中用的部分典故,即使是当时的学问大家,也少有知晓的。此作品彻底征服了主考官欧阳修。
贵为文坛盟主、朝廷重臣,欧阳修摸着自己的脑袋说:“看这文章,我的汗都快下来了。真是太痛快了。老夫我应该退让,让他出人头地。”(“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不过,这位高级干部评阅考卷时并不知道此作出自苏轼之手,而误以为这篇文章是由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特录取此考生为第二名。
这是苏轼的遗憾,也是欧阳修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