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司马光很倔强,王安石在这方面也不差。

为什么苏轼一生多次被贬,遭遇那么多坎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王安石的存在。

王安石很不喜欢苏轼文章中的策士味,曾对吕公著等人说:“如果我是考官,一定会罢黜他。”

皇帝几次想让苏轼担任重要职务,都遭到王安石的强烈反对。这位以执拗而闻名的宰相认为,苏轼虽然有才,但学问路子不正,很少能适用于世,反而有害于世。

其实,如此不和的两人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受欧阳修的赏识和提携,都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王安石1042年中进士,时年22岁;苏轼1057年中进士,时年21岁)。

经历了那么多风雨,当苏轼结束了自己在黄州的贬谪生涯后,他还去南京看望已经致仕的王安石。

那时已经是1084年,王安石64岁,苏轼48岁。

王安石很有文学才华,更有一颗济世之心。然而,当他的执拗脾气遭遇现实时,事情变得跟他预期的很不一样。

众所周知,在青年时期,王安石曾多次拒绝朝廷召其入京,宁愿只做一个地方小官。事后来看,这反而不断给他的仕途加分。

后来,王安石终于来到开封,开启了大宋的新时代。只不过,他在为人方面不够圆滑机智,直接影响了改革大业的进展。

在南京相见时,苏轼笑着说:“我今天穿着平民的服装拜见大丞相。”

王安石也大笑,说道:“礼法是为我们这样的人而设的吗?”

你看,两人其实都一样不拘小节。

当年雷厉风行、两次担任宰相的王安石,已成落寞孤独的钓鱼老头。

他会出现幻觉,好像能看到早就逝去的独子的身影。在乡间独自骑驴闲行时,他不时还会“喃喃自语,有如狂人”。

同为欧阳修所提拔,王安石跟苏轼一样,一生几起几落。

在改革上,有气节的大咖不愿跟他合作,他亲手提拔的人更是纷纷叛变。更惨痛的是,儿子王雱33岁时早早离世。

这些事都让苏轼对他怀有深深的同情。

在南京,两人几次对谈,推心置腹,深入直接。

误会和隔阂都涣然冰释。风雨消散后,一笑泯恩仇。

畅谈之后,一向行事强硬的王安石悄悄对苏轼说:“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其实就是说,这些是是非非,莫跟别人说啊!

听闻此言,苏轼有些心痛,这还是那个看准目标就一往无前的铁血宰相吗?

可以想见,当时的那次见面,两人相谈甚欢,论文赋诗,彼此仰慕,甚至相约卜邻而居。

苏轼写诗:

《次荆公韵四绝》(其三)

骑驴渺渺入荒陂,

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

从公已觉十年迟。

是的,即使意见相左,两人也完全可以成为好朋友。

这矛盾吗?一点也不。人性永远高于政见。

王安石和苏轼的工作探讨 aURe/SvtSvk7LAeeMKX4RKrHuthJ0c5diT2crmEXxyQF4/LpTJgeRSfrsJRPhfF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