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林瑞沣: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

Lin RuiFen: Exploring the Infinite Possibilities of the Future

文字_林旖

第二十五/二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演出现场

近年来,年轻的中国新生代小提琴家林瑞沣迅速进入大众的视野。作为一名“00后”的古典音乐家,他有着和同龄人一样的蓬勃朝气,青春且充满活力,但与此同时,他也有着超越自己年龄的见识,谦逊又不失沉稳。

2022年7月,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Shanghai Isaac Stern International Violin Competition)决赛名单公布,林瑞沣是名单上唯一一位内地选手。同年11月,他与上海交响乐团共同为作曲家周天的乐队版《夜途》进行了世界首演。2023年9月,林瑞沣在第三届维克托·特列季亚科夫国际小提琴比赛(Viktor Tretyakov International Violin Competition)中一举夺魁。随后,他受邀参演第二十五/二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伦敦小交响乐团室内乐音乐会”,与向来以演奏当代音乐作品著称的伦敦小交响乐团合作,现场演奏了作曲家周文中《第二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

向往“黄金时代”

林瑞沣十分崇拜“黄金时代”的演奏家们,勃拉姆斯是他偏爱的作曲家之一。“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蕴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表达,既有内敛的特质,又有非常淳朴、外露的自然情感。在性格上,我与勃拉姆斯同样内向,但有时我也希望能够展现出一些外向的特质。”

林瑞沣初中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校附近有一家音乐书店,他几乎每周都会去逛一逛。“我记得我买的第一套唱片是海菲兹演奏的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第二套是克莱斯勒的唱片。与小提琴相比,我认为大提琴一直在发展,现在的音乐家演奏得比以前的大师更好;而对小提琴作品的诠释,似乎还是以前那些大师的演奏更合我的‘口味’,现在的小提琴演奏在个性上似乎并不那么突出。”许多优秀的演奏家,尤其是年轻一代,要想脱颖而出,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专业水平,还要拥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林瑞沣

如何在演奏中表现得比同龄人更成熟?“我确实没有这方面的特质。有些人天生乐感强,能够自然地表现出成熟的东西;而有些人则注重细节,需要通过精心雕琢来展现周全的演奏。”每次学习新作品前,林瑞沣都会先去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对新曲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他会去听一些演奏家的唱片,比照乐谱去分析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音乐处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选择。

林瑞沣热衷于听各种各样的音乐。“我喜欢室内乐和交响乐,除此之外我也很喜欢听大提琴和中提琴的协奏曲。室内乐能够打开我的耳朵,它要求我必须具备观察别人的能力,而不能只关注自己。其实,与钢琴和交响乐团合作也是一种室内乐的形式。在演奏时,我需要在某些部分跟他人对抗,突出自己的声音;而在另外一些部分,我则需要融入整体,确保声音的统一。作曲家肯定希望作品最终呈现的整体音响效果是协调一致、符合预期的,而不是其中某个人的声音突兀地冒出来。如果你不会与其他人配合,那便会显得格格不入。”

在制定独奏会曲目时,林瑞沣会更多地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我们确实很难完全了解观众的喜好,有时候你认为的佳作未必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反之亦然。”他比较倾向于复古风格,类似于过去的音乐会模式,奏鸣曲和小品各占一半,“这样的安排能使音乐会更有层次感”。除此之外,他还会选择一些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的曲目。

第三届维克托·特列季亚科夫国际小提琴比赛现场

徐老师是唯一选择

林瑞沣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师就是他现在的老师徐惟聆教授,成为徐惟聆教授的学生是林瑞沣自己的选择。当年考学填报志愿时,表格中需要填写老师的名字,“总共三个选项,我全都填了徐老师”。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林瑞沣已经跟随徐老师学习了六年。“这六年里,她不仅教给我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她带领我成长。”徐教授的观点和观念对林瑞沣影响深远,无论在音乐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给了他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让他在成长过程中受益匪浅。

“徐老师对我既温柔又严苛。虽然在音乐方面,她始终对我不太满意,但是在音乐会之后,她通常会比较满意。”林瑞沣与他的师姐柳鸣、师兄张润崯等已成为中国新生代音乐家中的佼佼者,他们都是徐教授的得意门生。徐教授目前教的学生不超过十个。不仅有在校生,毕业生准备重要演出时,也会回来寻求老师的指导。

“徐老师有个特点,她不会规定学生每周要上多少课,但只要你找她,她随时都有时间上课。我猜想她不喜欢完全按照计划来,而是希望有更多主动性。我们经常一起吃饭,会提到她的老师林耀基教授的音乐哲学。这些哲学虽然一开始听起来很简单,但回想起来却是非常精准的小提琴演奏哲学。”特别在比赛前,徐教授会给林瑞沣发很简短的如同口诀般的提示。相比于长篇大论的指导,这些简短的提示对林瑞沣更奏效,让他立刻变得自信起来。“我觉得她特别希望我能保持自信的状态。”

享受比赛

林瑞沣十几岁的年纪便已在多项国际、国内重要小提琴赛事中屡获殊荣:2014年1月荣获香港第四届国际小提琴专业比赛第一名,2015年11月荣获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十一届全国小提琴青少年比赛专业组第一名及中国作品演奏奖,2019年9月入选首批上海音乐学院“登峰人才”计划,同年10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比赛金奖……

“我参加比赛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竞争,而是因为比赛的环境压力很大,甚至可以说是极端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能正常或者超常发挥,我的舞台经验会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至于名次和奖项,这对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

2023年9月,林瑞沣赴俄罗斯参加第三届维克托·特列季亚科夫国际小提琴比赛。对他而言,整个备赛过程中最困难的是时间的分配,因为除了准备比赛,他还要上学和完成其他演出。林瑞沣坦言,有时练琴是被逼无奈的,因为自己知道如果不练就会出问题,所以不得不主动去练习。“这个过程确实很艰难,但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雕琢,音乐细节的处理才会更加细致和到位。虽然我知道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我希望自己每次站上舞台都能有最好的表现。”

在比赛中,林瑞沣遇到了极其特殊的情况。决赛时,剧院突然响起了火警,火警之前演奏的部分就不算数了。“我当时在想比赛是否会就此结束,因为在我演奏完一个乐章后,乐章中间有一个华彩部分。开始演奏华彩时,我看到许多人开始撤离。我还是继续演奏,最后指挥让我暂停,因为他觉得可能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过了十几秒,人们又回来了,指挥让我从指定的地方重新开始演奏。”对于这种情况是否会影响情绪,答案是肯定的。“这种情况对我的影响很大。这不仅会让我更加紧张,还会打断我的演奏状态。在演奏过程中,我的思绪开始涌现出来。不过这种遭遇也很有趣。”平时上台前,如同许多演奏家一样,林瑞沣也会紧张。“但我不会紧张到无法上台。如果遇到断弦或跑音等突发状况,我会尽量保持冷静并快速调整状态。”

林瑞沣认为,音乐家在年轻时有必要多参加比赛。“能拿奖自然是好的,但不管有没有获奖,这都会是一段很好的经历。趁年轻时多去感受、经历一下。如果年龄再大一些,会超过比赛的规定年龄,而且你年龄越大就越不肯去了,成绩不好的话多没面子,别人会觉得你年纪大,就应该有更成熟的表现。”

林瑞沣(右)与指挥家金郁矿

关于现在,关于未来

林瑞沣是个多才多艺且富有生活情趣的年轻人,不同的艺术形式能给他带来不同的启发和灵感,让他更注重表达自己的感知。热爱电影的林瑞沣是电影大师伍迪·艾伦的粉丝。“出于音乐家的职业习惯,看电影时我会格外留意电影的配乐。”除此之外,摄影是他近几年的另一个爱好。林瑞沣更偏爱复古风格的照片。“我更倾向于拍摄人物,特别是街头摄影。”

林瑞沣

不仅在音乐上追求完美,林瑞沣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也力求完美和严谨。家里摆放的唱片,他会逐一进行归类整理。“我大概是这样分的:把最喜欢的大师的唱片归在一起,其他的按照唱片公司来分,然后分成古典和现代,这样比较易于查找。这是我房间里唯一一个看起来被整理过的区域。”

林瑞沣目前使用的是一把法国琴。“这把琴曾属于斯特恩,也曾被曾诚老师演奏过。曾诚老师对我非常关心和爱护。我第一次参加北京国际音乐节时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当时他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家,他还把自己的琴弓借给我用。自那以后,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后来,我有机会演奏这把琴,并再次来到北京。这把琴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东西。对待琴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林瑞沣时常想起老师对他说过的话:我们要做的不是选择一把琴,而是需要证明自己配得上这把琴。“这是一件充满仪式感和敬意的事。”

虽为古典音乐家,但林瑞沣并不拘泥于古典音乐,他也与朋友们一起演奏爵士乐和现代音乐。林瑞沣从小就喜欢听爵士乐,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比尔·埃文斯、奥斯卡·彼得森等都是他十分喜爱的爵士音乐家。“我觉得爵士乐很有趣,它与古典音乐不同,演奏爵士乐时,我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去自由地探索各种可能性。”

关于未来,林瑞沣有着自己的规划。“我喜欢那些大师,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站在聚光灯下。不过我认为自己的情况还比较自由,我不想为了成为他们而付出巨大努力。当然,这并不只是练琴的事情,还要看运气和各种因素。”因此,林瑞沣保持开放的态度,独奏之外,也尝试重奏或在乐队里演奏。“只要与音乐有关,我都觉得很好。当然与音乐无关的领域我也愿意去尝试,比如成为一名摄影师。” Mnr9gYNj17ON9rC2IIq1EMR/lNy6Xu4IXr7Tj0tJGsnJP84Xqxe4tPmoAvFCzYR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