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生命节拍
——保加利亚记程

索非亚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东正教大教堂

2008年初,跟随文化部(现为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代表团,到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第三次国际会议”。2月19日到达索非亚,为了沟通,赶紧学了几句简单的保加利亚语,在纸头上标注大使馆的朋友现教的几个问候语的音标。车子有点颠簸,笔也滑来滑去,怀疑下车后还会不会认出只有自己才明白的拼音。在饭店办完入住手续,急不可耐冲入房间拉开窗帘。三分之一山脉、三分之一树林、三分之一城市的辽阔景象尽收眼底。索非亚坐落于维多莎山脉下,横亘于整个城南的巨大山脊覆盖着成片的森林和积雪。一眼望不到头的雪松,在阳光下泛起一片晶莹。

索非亚双重风格的建筑

【一】印证记忆与敲碎想象

清晨,坐在餐厅落地窗前看居民带狗跑步。一排排汽车有序停靠,如同树木成列。中午到一家原木搭建的小餐馆就餐,桌椅、墙壁、地板、楼梯全是原木,满眼古朴,让人把当地风味忽略不计了。下午驱车游览维多莎山。汽车在盘山道上爬行,雪亮刺目的阳光把高大树木的光影撒在一栋栋原木建造的房舍上。一段道路旁堆积了一大片个头如同小房子一般的石块,据说是火山爆发时滚落山涧的“石瀑”。雪衣一盖,尖利顿失,俨然绸缎。

厚厚积雪,如梦如幻。然而,我却怎么也体会不到压抑的少年时代阅读《战争与和平》描写雪域时那份强烈的冲撞——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瑟瑟发抖、无以复加、如顶天下苦剧般的激动。如今,面对少年时代渴望飞身而入的东欧,本该“火烈具举”的情感却没有想当然地唤醒。身临其境,一一目验,尽去蔽障,红日满窗。何以没有出现阅读时物我两忘、如醉如痴、闭卷合眼、珠如雨下的泪目?大大小小的教堂随处可见,色彩深浓的11世纪壁画,漫山遍野的平林漠漠,方块砾石的街衢,广场大桥栏杆旁吹着口哨、戴着毛茸茸大帽子的男孩,地摊上裹着大围巾的东欧小贩……渴慕已久的景物、风物、事物、人物,触手可及。蓝天白云,凌空当头,湿润气息,吞进肺腑。然而心里为什么没有出现憋了半辈子、承载了半辈子、应该在与眼前景物对接时随之而来的颤抖?忽闪着大眼睛的东欧姑娘擦身而过,却没有少年时代遭遇“笑语盈盈暗香去”的触景生情以及未曾看清面庞而仅有视觉的暂留效应就想入非非的激情澎湃?无与伦比的亚历山大·列夫斯基大教堂在阳光下灿烂夺目,这类阅读中被拔高数倍因而与现实的低矮形成强烈反差的景物,没有产生触碰灵魂、强抵命门的刺痛,如同在莫扎特出生地看到鼎鼎大名的作曲家真迹,却找不回第一次见到印刷乐谱时眼前一亮、双手发抖的触电感——乐谱封面上缪斯女神怀抱竖琴的优美,让少年的我如遭电击,产生了触摸琴弦、触摸艺术、触摸女神、几乎窒息的狂烈心跳。

保加利亚国家歌剧院夜景

年龄真的让人失去幻想?生命力超级旺盛、血气方刚的少年,异乎寻常的想象以及超越贫困的精神翅翼,在现实欲望的满足中,在临近迟暮的衰竭中,真的干涸枯竭,麻木如斯?住在世界上最舒适的希尔顿饭店,早餐丰富得无以复加,金发碧眼的服务生像天使一样在红格桌布之间飘来飘去,巨大落地窗外精致无比的藤蔓像垂落的瀑布……恰如阅读那般真切。然而,富足的代价却是麻木!此时此刻,我宁愿以现有的富足换取那份飘逝的敏感——炸起鸡皮疙瘩因而在想象力超级旺盛的岁月给我以支撑的敏感,以及遥不可及的距离中靠想象抵达的隔空梦幻。

索非亚原皇宫,现国家美术馆

年轻时为之热血澎湃的景色,于半百之年幸运面对,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心如止水。不禁为垂垂老矣的麻木而惊叹不已!年龄让人迟钝到无动于衷。

历尽艰辛,跨越国境,却因迟暮,感受索然。大雪如绒变为白露为霜,杨肥燕瘦变为荆门村姑。消除了距离反而拉大了感知尺度。真的不知道是为实现了少年梦境而欣喜还是为失去了少年幻想而黯然?人至中年,万事皆休。人们都要为“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无题》)而黯然,都要为“安得情怀似往时”(李清照《偶成》)而伤怀。假如真实没轮到自己头上,或许会付之一笑。如今,却不由得不对年龄产生的心如枯井深怀恐慌。

转念一想,不再急切趋附的背后不就是求真务实的鉴别?听什么信什么,岂独有害生活,而且贻害认知。迷信渐除,日至清醒。从这个意义上看,幻灭是件好事。人必须走进真实,不因无从鉴别而盲从幻想。许多认知都是通过否定甚至残酷的批判,达到实事求是的境界。因阻塞而沉湎已然结束,连厌恶物质时代的理想主义者都在置办旅游行装、迈进真实了。

人人都要面对迟暮,与少年梦幻隔空相望。没人能够拯救与少年对视时的心如灰井。然而,人们还是渴望借助无与伦比的想象,恢复晚年才能珍惜的梦境,像诗人重现童年,像成人羡慕青春。所以,偶尔从现实中脱离出来,把早年阅读获得的快乐变成一个相对于现实、值得珍藏的朦胧存在。如同鲁迅在《朝花夕拾》回忆儿时的口味:“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修道院内

修道院一角

俄罗斯波克诺夫修道院(黄天来摄影)

【二】山山寒色 树树秋声 ——修道院

听说参观修道院,不免阵阵激动。那与其说是一个旅游点,不如说是激发想象的源泉。西方小说几乎没有不提这个词的,神秘字眼伴随着潜藏的爱情与压抑的生命——我们阅读时的状态。远离尘世,寂静无声,香气满室,生机勃勃。伴随苦行僧的灵修和嬷嬷的面无表情,大胆的偷情和热烈的相爱,在一间间鸽子笼般的密室中传递。

这就是少年时代阅读薄伽丘《十日谈》并无数次翻看让人心惊肉跳的插图的强烈印象。少男少女的偷情插图,看起来不但兴奋而且发狂。初耽寓目,怦然心动,再度凝视,不忍移目。表面上看,修士像一个模子扣出来的,穿着一律,表情一律,行为举止和说话腔调一律,没有悲喜,没有爱恨,把摆不上台面的欲望关在鸽子间里,如同我们那时羞羞答答把个人欲望关进响彻云霄的口号中一样。具有破除中世纪枷锁意义的读物,成为屡禁不止的“热销书”。虽然公开场合受限但实际生活截然相反。洗脑造成的是玩世不恭,拒绝纯洁,不管戒律建立在多么神圣的口号上。于是修道院的戒律对接于知青点的戒令。修道院释放的生命越线,对应于一幕幕现实版的爱的死去活来。眼皮子底下的一本正经变为月夕花晨,直击中世纪黑暗。《十日谈》中修道院的“一百个”故事与知青点“上百个”故事搭联。知青小屋与修道院的分隔格子,成为中世纪与本世纪、中国与外国、表面与私下的对应关联。故事大体相似。

把女人与和尚分开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中国文学上是如此。和尚的故事,往往是女人的故事,而女人的故事也往往是和尚的故事。在东西方是一样的,在一般世俗人的心里,对那些独身主义者总是暗怀恶感,因为他们向天下宣称他们没有男女之欢的生活,不同于一般人。而对独身主义者暗怀的恶感,就增强了薄伽丘《十日谈》小说的流行。再者,和尚与女人之间的艳闻,比商人与女人之间的艳闻可就使人觉得精彩多了。

这大概就是我们这代人对修道院充满好奇的理由。当然,真正的修道院从没去过。山间道路,七拐八绕。汽车沿山涧,顺河而行。穿过黑越越的森林,高大树木把枝丫探到河床上,丰沛河水在风中翻滚。拐弯空阔处,闪烁出一片杏黄色的光,叫不上名字的花丛分布于山坡。森林层层叠叠,长宽均看不到头。

听到钟声,就看到幽闭深谷的修道院了。它比想象的还要古老,建于中世纪。十个世纪前,一群人给荒山野岭带来了声息。修士远离尘世,幽闭河谷,用大山与世隔绝。院子由一圈三层木楼包围,幽幽诉说着外人无法探知的岁月。午后的阳光,像几百年前一样照射到中心“经堂”。主殿光线幽暗,黑黑的壁画和陈旧的座椅老态龙钟。据说这把座椅是第一位主持人布道用的遗物。不禁黯然,上面流泻过多少真诚与虚伪、誓言与谎言?

想不到的是,修道院住了很多人。面庞清秀的年轻修士神情悠闲,像在避暑休闲。远离城市,寻找孤独,是流行的“理疗”。大部分住客暂避寒舍,就是为了清修。游人退去的晚间,年轻的生命该如何消弭?好歹他们的日期是有盼头的。

游客不多,带孩子的旅游者为修道院增添了一点市声嚣嚣的热闹。小路两侧摆满摊位,同中国庙会一样,不同的是,小贩并不向客人兜售,三三两两,闲坐一旁,友好地对游客点头微笑。游客若不主动上前,他们也不主动打招呼。小商品没什么特点,不吸引人,粗俗简陋,绝对不如中国旅游点的纪念品那么琳琅满目,但女同胞们还是在那里收集一些小饰物。地方很小,眨眼工夫转完了,早返下车原地,在一家外形典雅的露天咖啡屋里落座,等待返程。旅游点服务周到,环境温馨,让人觉得不该把有这么多漂亮姑娘的咖啡屋建在离修道院这么近的地方。信仰圣地开发为旅游点,中外一样,学术界嚷嚷着把旅游意识驱除出文化圣地并引经据典地说国外如何的说法都不切实际。保加利亚修道院周边的老百姓与中国村民一样,绝不放过游客,只不过不追得那么紧罢了。

【三】“后现代”表述下的小镇

汽车穿过东欧平原。一车外国人,因为语言隔阂和礼貌,相互之间不怎么说话,个个面对车窗,沉默观望。代表们被拉到一座古老的小城普罗夫迪夫(Plovdiv)——保加利亚古老建筑保持最完整的小城镇。入口处有一方建于数百年前的小公园。大大小小的石墩布满街衢,所有房子均为两层。石墙木牗,采光充沛。温暖的壁炉,超前的自来水设施,涂满鲜艳色彩的家具。

普罗夫迪夫(Plovdiv)古镇两三层楼房,19世纪保加利亚民居的典型

领队让大家自由行一小时。鹅卵石窄街,石垒回廊,一条条小街,不知所终。房屋外表,色泽鲜艳,如同走进博物馆。路边小院都建有花园。草坪、花圃、矮树、篱笆,搭配别致。隔几户人家就有一座小教堂或祈祷间。中午正好走到一家餐厅,主人精心设计,衔接紧密,充分利用空间。餐厅里飘着浓浓的中欧情调。房间是异国的,饭菜是异国的,音乐是异国的,谈话是异国的。不觉有点沉迷和醺醺然。良辰美景,赏心悦目,四美相集,难上加难。此时此刻,就是千载难逢的“兰亭”了。

总以为建筑越新越好,古镇却提供了一个“逆现代化”的模板。既然“个性十足的后现代”比之“高楼大厦的现代”更适人居,那么传统社区就提供了“逆现代化”的活标本,证明比之高楼大厦更宜居的理念。我们在乎大,力气都用在都市上,但欧洲的都市化早被颠覆了,几百年前的小镇照样可以成为保加利亚的地标。“小城故事多。”山西平遥、云南丽江,无疑都属于同类。国家形象是什么样子,取决于各种因素,但基本样态可能很简单。比起无差异的现代都市,小城体现的国家形象同样耐人寻味。中国大城市的外观已经达到相当水准,是时候转向让人获得精神沉静并体现人性化的宜居轨道上来了。身处保加利亚小镇,才能感受到生活所需的那种不紧不慢的节拍。

原载《品位经典》2014年第1期 nrhMftDnFKyQAImHXYybci2wzqclad1TRbGUlj6NSjD9rCeKgpkPZrxE8Ea8JkW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