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在实践中学习

农村学校的发展,到底是“行”而后“知”,抑或“知”而后“行”?其实,作为学校来说,大可不必纠结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犹如不必纠结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在学校的发展中,“知”与“行”必然是相互交错的。

上峰中心小学倡导并实践绿色教育,也很难界定源于何处,只能说是在实践中有了想法、有了顿悟、有了实践、有了研究,顺其自然,发展到了如今的境界。如果一定要追寻一个模糊的源头,那应是从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开始,就逐步与“绿色”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绿色学校的创建之旅

“创建”一直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引导和推动基层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下达创建任务,然后围绕创建进展进行考核、评价、纠偏、表彰与奖励,以此确保中心工作的有效实施,确保亮点工作的有效开展。2001年,时任校长笪鸿明主导学校创建成为南京市绿色学校,2004年复评时被认定为“南京市绿色先进学校”,得到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环保局的肯定,为学校今后围绕“绿色”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上级部门的鼓励下,初尝创建甜头的上峰中心小学领导和教师决心在创建道路上立下一个中期目标:创建江苏省绿色学校。显然,这个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持续努力,好在笪校长和继任的马本祥校长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开始了持续的学校改进和一次又一次的项目创建。

2008年,以绿色学校创建为亮点,上峰中心小学在马本祥校长的领导下以高分通过“南京市现代化小学”的验收,标志着学校在创建发展、内涵发展的道路上,整体并进,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也标志着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显著提升,学校在“生态化、绿色化、精品化”的发展道路上又一次取得了显著成绩。

彼时,教育资源相对紧张,区教育局提出了“让跑得快的穿好鞋”的激励政策,鼓励学校开展办学竞争,通过创建活动促进发展。借此东风,马校长带领学校一鼓作气,于2012年创建成为江苏省绿色学校。 2016年年底,继任的彭高林校长适时提出了创建国际生态学校活动。

回顾绿色学校的创建旅程,实际上就是学校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学习、思考、实践、研究相互交融,带来了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精心创设绿色环境

校园的环境建设是学校的基本建设之一,更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反映,也是学校个性的体现,是调动师生积极性、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绿色化、知识化、趣味化的校园布局,洁净、明亮、优雅的教学、办公用房,图书馆(室)及其附着于其上的新鲜、活泼、醒目的各种装饰字画、校园雕塑、壁画等,这些都以动人的形态反映深邃的思想内涵,陶冶人的情操,培育人的灵感,启迪人的智慧,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揭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理想场所。

因此,学校把建设好绿色校园文化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打课题,把“让每一处地方都充满绿色”作为宗旨。以“优美、丰富、活动、进取”为基调,着力创设校园文化的精品,奠定班级文化建设的外部氛围。学校对校园的环境绿化进行设计布置,整个校园处处绿意盎然,生机无限。目前,学校绿化面积已达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占绿化用地的100%。2008年,学校又在草坪中铺设了人行道,在树荫下摆放了读书凳,给学生提供了优雅、自然、和谐的读书环境和休息空间。2011年上半年新建的塑胶运动场集教学、娱乐、锻炼等各项功能于一体,周边大树成荫,茂密如林,给人以布局合理、美观怡人之感,成为学校一处现代化的“人造景观”。那飞向蓝天、驰骋海洋的汉白玉雕塑给学生以激奋;各种宣传标语给学生以教育;草坪中的和平鸽昭示着和平的可贵;美丽的仙鹤、灵动的山羊、可爱的长颈鹿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纯真;墙壁上的科学家、领袖人物画像给人以启迪;“环保之窗”、“市花、市树、动植物”专栏,向学生和家长科普着知识;高大树木上搭起的人工鸟巢突出了人与动物间的和谐;“绘画、书法长廊”给学生展示创造力的平台;花坛中插入了学生自己设计的爱护标牌,给校园的每一处景观起名、挂牌等显露了学生聪明和智慧……大型瓷砖画比赛、演讲比赛、歌舞比赛、书画比赛、读书写作等活动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德育方面,学校坚持一学期一主题、一月一方面、一周一重点,发挥了绿色校园文化的作用,让校园成为一部无声的充满魅力的书,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感染,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功效。

三、着力实施绿色管理

通过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要做到“四个明确”:一是明确创建省绿色学校的重要意义。绿色学校的创建、提升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创建绿色学校,能够进一步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二是明确创建绿色学校与学校素质教育的关系。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明确创建绿色学校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国家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战略,通过绿色学校的再提升,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人才,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明确自己在创建绿色学校中的地位。创建不是目的,它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更是一种内涵的提升。

为了有效地保证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顺利展开,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主任、后勤主任及年级组长、大队辅导员为成员的学校绿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管理体系,对学校进行绿色管理,为学校创绿工作的开展和各项措施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不仅把创建“绿色学校”写进了学校“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更是写进了各部门、各条线的工作计划中,写进了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中。领导小组负责制订计划,期初以目标任务的形式把“绿色教育”工作下达给各部门、各教师,并指导、督促、协调检查和落实各项创绿工作。为了使创绿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学校根据国家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加大了监督考核力度,力求做到完善管理制度。学校绿色教育领导小组在“创绿”工作中采取了“校长统管,责任到人”的工作方式。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与教职工每学期的评优、晋级、量化考核直接挂钩。

绿色管理,重要的是制度在师生心中的内化。在教师管理上,积极启动校内人事制度改革,增设“年级段主任”,通过老师工作的双向竞岗,让教师做愿意做的事、选择自己满意的管理人,这样比较好地调动了学校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遵守制度的主动性,将制度内化为素质。在学生的管理方面,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充分运用绿色理念来指导工作,精心设计班级小干部竞岗、在学生中实施“千人千岗”工程,初步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在平时的卫生、纪律等常规管理、检查中,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使得学校的卫生、纪律等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们个个都真正成为学校学习的主人、管理的主人,再也不能允许有不文明的现象发生。学生变得更“真”,学校变得更“绿”,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加井然有序。

四、倾力打造绿色课堂

学校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价值观、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校的生活约占学生每天生活的1/3,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通过“绿色教育”来向学生传递可持续发展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使“绿色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让绿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绿色教育的主渠道。为此,学校拟订了各年级各学科的渗透要点,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使之从个别师生的活动走向全体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活动。坚持“普遍渗透、有机结合”的原则,如课本中涉及环保方面的知识,要求老师一定要讲透,而不是仅仅“讲过”。除在科学、综合实践等环境教育主要科目开展外,还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科目及课外活动中进行渗透教育,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人民的思想品德教育时,学校就通过不断深化学生对人民对祖国的爱变成对人类、对大自然的爱,从而牢固树立学生崇高的环境道德观念。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以往单纯的环境渗透教育方式为渗透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让“绿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校长室、教务处、德育处及教科室有关领导带领教师群体,认真准备材料,设计教材内容,编写优质教案。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准备、整理和编写,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校本教材《上峰中心小学绿色教育读本(上、中、下册)》成功投入使用,且在2010年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校本教材三等奖”。2011年2月,新学期开始,学校又特邀善于进行手工编织的退休老教师皇甫志扬,每周四教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绿色环保手工制作,并将此课程定位为第二类校本教材进行研究和试行,学生对此课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学校安排了教学时间,利用校本教材进行授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增长了学生的动手技能,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绿色观念。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而特色建设,必须用理论来支撑、指导。为此,2007年4月,学校承担的市教育学会课题“乡村小学绿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顺利开题,80%以上的教师参与研究,同时有17名骨干教师确立了自己参与研究的子课题。教师们以研究的内容为目标,以研究的步骤为着力点,以资料积累为抓手,一步步向前推进,坚持特色建设“进人心、进环境、进教材、进课堂”。

学校还在2011年上半年相继启动了“南京市示范心理咨询室”、“无烟城市项目学校”的创建工作,这两项创建工作的启动和开展,直接有助于净化儿童学习、生活环境,直接有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也成为学校创建省绿色学校的强力支撑。

五、积极开展绿色教育综合实践

1.提升儿童的环保意识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使者,学校近几年来非常重视学生的绿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绿色教育的重要,从而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是进行花木种植养护,让绿色小苗伴随成长。为了使校本教材的内容落到实处,也为了使学生的植绿、爱绿、护绿落实到位,更是让学生将所学技能充分发挥,且与绿色教育特色相结合,学校特地将教学楼的第二、三、四层上所有的走廊花槽和各教室前的花槽分配到中高年级各个班,再由班级分组进行种植、养护。有的栽花,有的种菜,还有的播种,多品种的植物长势喜人。随后,又将综合楼后面、食堂前面的两块空地开垦出来,分给相应的班级进行种植、管理与研究。孩子们为自己的花草立标牌进行养护,同时还能做好养护的观察与体验记录,充分体现了学生多感官参与,全方位思考,怡情养性的个性化发展。此举不但美化了校园,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写作能力,更为学生的成长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二是结合重大环境教育纪念日开展绿色教育活动。如在3月12日植树节前后,开展“绿色在我心中”书画比赛,发动学生在自家房前屋后栽树种花,并以村为单位进行评比;结合3月22日世界水日,在学生中开展水资源保护知识竞赛;在4月22日地球日,进行了全校性《绿色家园》瓷砖画比赛;结合每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高年级学生中进行“我的家乡的环境污染与诊治对策”的调查与研究等,让学生参与社会的环境教育与宣传活动。

三是围绕环保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如“校园植物挂名及树木、草地领养活动”,学生们在为树木挂牌的同时,通过翻阅资料来认识植物、了解植物、培育植物,这样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生物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还使学生更加爱护花草树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为校园添新绿”、“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是环保小卫士”、“绿色的呼唤”、“绿在我心中”等系列中队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备受教育。同时,学校还利用国旗下的讲话、集体晨会、广播站、橱窗、黑板报等定期开展绿色教育方面的宣传,对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提出明确的要求,编印了《学生在校行为规范细则》《学生文明礼貌细则》等,包括学生在爱护环境、卫生习惯等方面应养成的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攀折花木,不浪费粮食,不随意涂抹,节约用水用电,要求每人准备小小垃圾袋等,使学生养成从小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习惯。形成人人争做“小伙伴、小卫士、小标兵、小主人、小帮手”的良好氛围。

2.精心打造绿色教育活动文化

学校“努力培植德育文化特色,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创建文明、卫生、优美的校园”已成为师生的共识。近几年来,相继开展了多次大型的学生瓷砖画、演讲、歌舞、书画、读书写作比赛……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在绿色教育的活动中育人,在绿色教育的过程中育人,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成为一项有效的教育方式。

一是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孩子们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为了充分利用家庭书籍的资源,2011年6月1日下午,上峰中心小学举行了主题为“乐在淘书、低碳阅读”的淘书乐活动。“淘书乐”活动是上峰中心小学德育处为了孩子们能过一个既充实又快乐的“六一”儿童节精心打造的一项活动。此项活动,旨在牵引着孩子们走进书的世界,为他们带来一个全新的阅读空间,此次“淘书乐”活动更锻炼他们的社会经验和生存技能,让他们响应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号召,了解开源节流、物尽其用的道理。

二是对学生多方位实施绿色评价。为了把绿色教育融入教学中,学校开展了一项新的创意活动:为孩子的成长进行绿色考级,并发给孩子相应的考级证书。先行的考级项目有:书法考级、普通话考级等。这样,随着评价项目的逐渐丰富,所有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发现自己也有强项,不但使学生增强了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共同生活和学习在一片“绿荫下”,为学校“绿色教育”添砖加瓦。

三是因材施教,拓展“绿色教育”的外延。学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把“绿色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2010年7月,校园内新增两条橱窗宣传栏,共计42块,2010年暑假后期进行了布置,内容涉及近年来学校的特色发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硕的成果等,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0年暑期完成了上峰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并带领部分五年级学生进行了暑期劳动实践活动,让绿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此后,学校还陆续与汤山街道污水处理厂、白象集团等单位牵手,建立校外环保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参观及环保教育活动。

3.实现环保教育向“绿色教育”的迁移

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开展绿色服务,发挥绿色环境熏陶人、教育人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是学校开展绿色教育的既定目标。

一是借环保教育实现儿童的绿色教育启蒙。学校致力于打造绿色科技教育特色,营造了以科技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科学启蒙,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的热情,丰富孩子的科技知识,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科学资源,开展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孩子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围绕学校的科学设施进行主动深入的观察、研究、实验、探索,寻找身边的科学,发现身边的科学,从身边的科学开始慢慢学会创造。课外,一项项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兴致盎然。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释放想象与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航模制作、手工制作、无线电测向、纸飞机制作、七巧板、科幻画比赛……琳琅满目的比赛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人人动手、人人动脑的机会。科学的种子已悄悄地在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长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全体师生不断的追求与拼搏下,2010年,学校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省无线电测向比赛,80米男子团体第6名,女子团体第4名;2米男子团体第3名,女子团体第5名;80米个人项目,男子女子均第一,2米个人项目,男子第一,女子第四;区七巧板比赛中,低中高年级17人次获奖,纸飞机制作1人区级获奖,“省金钥匙科技竞赛”3人获奖。

二是开展绿色教育系列活动。学校在校外开展了“绿色社区行动”,组织学生在社区宣传“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市民”,宣传创建卫生模范城市的要求,成立社区小卫士队伍,散发传单,倡导文明新风并擦洗公共设施,清理“牛皮癣”,为文明社区环境改善贡献力量。学校近年来还与各社区联系,举办了“家长学校进社区”的家长教育活动,分地、分时、分批对家长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其中最为基础的就是环保方面的教育。

三是开展环保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学校开展了学生争当绿色环保志愿者活动,志愿者们自觉主动上街发放“共创环保卫生城,同享人居好环境”、绿色家园“十个一”工程等宣传资料,向过街行人广泛宣传绿色环保理念,营造全社会支持环保、重视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同时,学生志愿者还在生活区的各个角落里捡垃圾、烟头、树叶,擦护栏、宣传橱窗等,为社区创造良好的生活休闲环境。我们让高年级的学生人人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为家乡的环境保护献计献策,我们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一颗颗绿色的种子,一颗种子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千万颗种子必将撑起我们为之奋斗的绿色家园!绿色是春天的颜色,象征着活力,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生命,在全球倡导的“爱我家园,保护地球”和“为了可持续性的教育”理念引导下,“绿色教育”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与价值。

四是将环保教育向培养文明行为习惯迁移。学校定期开展“革除陋习,天天环保”活动,队员们庄严宣誓,决心向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陋习宣战,从我做起,并向亲人、邻居、社区居民进行宣传,共同告别不文明行为。这些活动均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是将绿色教育向儿童社会化延伸。在假日里,一些孩子用废弃物品做成环保时装,进行环保时装秀,有的用各种废弃材料做成了实用的环保购物袋,配合国家发出的限塑令。部分学生还走进孤寡老人家里为他们打扫庭院,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环保创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有的用充满绿色的画来设计未来的家园;有的把平日所见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用小品的方式表演出来,以警示同学和社区群众;有的把校园美化和社区治理的金点子奉献给大家。学生在这些主题活动中,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作为校园主人和社会公民应担当的义务和责任。

绿色环保、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教育教学及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关心、重视。学校注重强化师生的绿色意识,努力建立优良的教育教学秩序,创造优美安定的校园环境,努力建设现代化的精神文明。我们坚持在教育教学以及其他所有工作的全过程中渗透绿色教育,形成了“绿色管理、绿色教学、绿色服务、绿色成长”等一系列特色理念,努力把绿色教育、绿色革命推向深入,为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做出更大努力。 SACxUiblfzGpbDfbbnO5kjDDK5rOCDstK/lOLn/QLbkzvaClKJooXAq5kr0hrQm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